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所有名的軍校,創建於1924年,是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的。首任校長蔣介石,總教官何應欽,包括顧祝同,劉峙,陳誠等人都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教官。而且黃埔軍校也為近代史上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無論是蔣介石陣營,還是我黨將領都有許多優秀的軍事家,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正因如此,黃埔軍校才名聲顯赫,成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一所學校。
同時,黃埔軍校走出的學生,也成為抗戰時期的主要軍事力量,他們浴血全國,在八年抗戰時期常年累計與日寇戰鬥,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也湧現出一大批抗日名將,那麼,作為名將眾多的黃埔軍校,都有哪十位學生,有資格,有能力入選抗日十大名將行列中。(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位是杜聿明,他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抗戰時期擔任200師師長,該師也是國軍唯一一個機械師,而且後來的第五軍,也是在200師為基礎下擴建的。杜聿明擔任該軍軍長,並且參加了崑崙關戰役,之後又遠徵緬甸,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二位是宋希濂,他是湖南人,也是畢業於黃埔一期的學生,在抗戰時期任71軍軍長,之後因功升任11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4月,日軍由緬甸入滇西,他率部日夜兼程,迎擊日軍於怒江惠通橋畔,盡殲渡江之敵。之後為策應遠徵軍與駐印軍反攻,率部冒蠻煙瘴雨進圍龍陵,先後攻下滇緬邊境被日軍盤踞經營已久的平戛、龍陵、 芒市各強固據點。殲敵逾萬,俘獲尤多。
第位是王耀武,他是山東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可以說,在整個黃埔學生中,王耀武在抗戰時期的戰績最佳,甚至超過黃埔一期生。同時,他也是黃埔三期生發展最好的一位,也是整個黃埔軍校最能打仗的將領之一,在八年抗戰時期轉戰全國,成為一名實實在在的抗日英雄。
第四位是邱清泉,他是溫州人,畢業於黃埔二期。這位可是國軍中一員猛將,同時也是一位文武全才,能打仗,能吟詩,同時還出版了許多軍事著作,是國軍中難得的一位複合型的人才。在八年抗戰時間,他參加了崑崙關戰役,之後又加入中國遠徵軍與日寇廝殺,為戰勝侵略者而戰,同時也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第五位是戴安瀾,他是安徽人,畢業於黃埔三期,雖然,他在抗戰中犧牲了。但是,世人對他的評價很高,蔣介石說他是「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讚譽。史迪威評價戴安瀾: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周公說他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足以可見他在抗戰中,立下的功勞,以及所作出的貢獻。
第六位是廖耀湘,他是湖南人,畢業於黃埔六期,雖說他在黃埔學生中算是晚輩,但是,他卻是六期學員中最出色的一位將領,也是一位名將。在抗戰時期擔任過新編22師,新六軍軍長,參加過崑崙關戰役,而讓他一戰成名是在異國戰場上,在印緬大反攻作戰過程中,他率領親六軍贏得中國虎,叢林之虎的稱號。同時也是一位讓日寇十分畏懼的對手。
第七位是胡璉,他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四期,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胡璉也是國軍中難得的一位悍將,曾率領11師守衛石牌,與敵人進行了最殘酷的白刃戰,並且取得勝利。而此戰也被譽為是抗戰時期最關鍵的一戰。而胡璉也因此一戰成名,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第八位是關麟徵,他也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一期。在黃埔一期眾多名將中,關麟徵的指揮才能是數一數二的,在抗戰時期率領52軍浴血全國,多次與日寇進行了戰鬥,因此他被日軍稱之為關鐵拳,關猛等美稱。
第九位是鄭洞國,他是湖南石門人,畢業於黃埔一期,在1933年率部參加了長城古北口抗戰,「七七事變」後,相繼率部參加保定保衛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崑崙關大捷、鄂西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之後擔任新一軍軍長,因為人比較沉穩重,還善於外交,因此之後擔任駐印軍總指揮。
第十位是張靈甫,他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四期。也是一位虎將,在抗戰時期,在第74軍麾下效力,追隨軍長王耀武在抗戰時期轉戰全國,成為74軍麾下得力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