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李振西戰功赫赫——疑為盧氏木桐人
李振西,原38軍軍長,抗日名將
我是李昌群,河南省盧氏縣木桐街人。我父親弟兄四人,加上抱養的大伯是弟兄五人。李振西排行老三。我們家是地主出身,三伯解放前曾在木桐當保長,已經結婚,後被縣上保送入國民黨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後入伍,任連長、營長,回過木桐時就帶有四個護兵。李振西離家時己婚,生一女,後來嫁在靈寶秦池,兩年前已經去世,但我們還互相追往親戚。李振西抗日時任38軍一七七師師長,和蔣鼎文、湯恩伯、劉茂恩等在盧氏修過機場。1945年5月,日軍進攻盧氏,李振西自告奮勇,帶領一七七師衝上前方,他指揮石大山戰役殲滅日寇2000多人。1948在四川茂縣起義。解放後他一直未與家人聯繫。一九七五年,四川省軍區曾派人到木桐調查過,公社是張德有接待。
我們想,李振西解放後1951年,他有蒙冤二十四年,自然不願說出家鄉籍貫,因為地主成份。所以他報了自己家鄉是甘肅人。其實他是盧氏縣木桐街人氏,現在他兄弟的後人還人丁興旺,很想和他再婚的家人取得聯繫,再敘親情,互相追往!
從下面知乎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李振西的出身地及黃埔學籍問題。
1906年(生月、日不詳),李出生於定西南區(今安定區)李家堡中街一家普同勞動家庭,祖上非當地人家,或因故自他鄉輾轉遷來,落腳此地。李父名不詳,於李幼年之時病故,葬於李家堡北山後灣。李兄妹三人,其下二妹。因父去世,家更為困難,為養家餬口,撫養孩子,母親藺秀珍便農忙季節於大戶人家幫忙,農閒時做小生意維持生計。李自小喜打拳練武,使槍舞棒,或言其與蔣漢城師從拳師李騰蛟(李家堡橋咀頭人,武術家。有言其武學才華具足,甚八九人不可近其身。1953年於甘肅省武術比賽中榮獲第二名,有其當年與比賽運動員合影與其持著名東北軍將領于學忠贈雙刀的表演照。卻據鄉人多言蔣、李並無從李騰蛟經歷,事多不詳)。之後就讀定西南區縣立初級小學校(今李家堡中心小學,校於1913年2月由本鄉人時定西縣勸學所所長杜芳成立,前身為李家堡私塾,時校長史序堂,教師郭傑三,查《定西教育志》),後以優異成績升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今安定區大城小學,校建於1913年,前身為育英書院,《定西教育志》記其畢業於1928年,然並不可考,時李已從黃埔四期畢業,從屬楊虎城部,故李是否於定西縣上學已不詳),因學業優異,且高才自立,被保送出省深造。
今多篇文章,有言李為黃埔六期者,實之有誤,中國黃埔軍校網—黃埔師生文史館—黃埔軍校畢業生名錄—黃埔與南京本校第六期同學籍貫表—《南京第一總隊炮兵大隊炮兵第二中隊學員》,其中記有如下內容,姓名:李振西、別號:(空)、年齡:22、籍貫:甘肅安西、通訊處:定西南區李家堡。
六期在校期於1928年4月23日至1929年5月15日,此時正於蔣唐戰爭,李於六十年代回憶撰寫《楊虎城雪夜奔襲駐馬店》一文,有楊與李對話,系李時為楊隨部參謀。且據人於黃埔軍校查閱學籍冊記,稱四期和六期位置都有李振西,四期名錄旁有照片位置,六期名錄旁無照片位置。有於郭漢儒1947年《新編定西縣誌》中,亦記李為黃埔四期。且資深見證者王廷禹《王廷禹細說西安事變》載李為「黃埔先期畢業」。此外,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後人有緣見林彪和李達,林說:「見到學友的後人,很安慰」(林為黃埔四期);李達(陝西扶眉人,抗戰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說:「我是振西的學弟,差兩期」(李為黃埔六期);有李家人憶,李行囊中還有廣州黃埔軍校(四期)的飯卡。故李或為四期無疑。
李振西將軍到底是不是盧氏縣人?筆者接觸李振西家族多人,均認為國軍中將的李振西,就是他們家早年出門參加黃埔軍校四期的李振西?據有人查閱黃埔軍校學籍名冊,四期和六期都有李振西,莫不是盧氏縣木桐街的李振西與甘肅李振西不是一個人?六期學員李振西呢?這些謎團都有待筆者進一步探究。只要甘肅定西縣的李振西將軍的兒子李木易和我們見面後,才能解開這些謎團。如果是宗親,希望李木易和我們木桐的宗親取得聯繫,以便認宗歸祖。李木易看到後,可以在文後留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