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2020-12-16 騰訊網

「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王牌中的王牌」74軍的番號在1949年8月底被撤銷了。伴隨著74軍番號的撤銷,這個番號徹底與蔣介石的嫡系74軍的那些主角們失去了關聯。

在此之前,74軍經歷了兩次重建。

張靈甫及所部被全殲

第一次重建,1947年夏,74軍(整編74師)張靈甫及所部被全殲,幾個月後重建,邱維達接任74軍第五任軍長。邱維達在淮海戰役中被俘,重建的74軍再次被全殲;

第二次重建,1949年2月,勞冠英接任74軍第六任軍長,在福州戰役中,74軍殘部被徹底消滅,勞冠英逃往臺灣。1949年8月底,74軍被撤銷番號。

然而,74軍番號並沒有壽終正寢,在1949年的10月,這個番號又一次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典禮舉行的時候,解放軍已經解放了中國的絕大部分國土,但是華南、西南幾省仍然在國民政府手中。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當時的國民政府「總統」雖然是李宗仁,但是下野的蔣介石依然在幕後操縱整個戰局。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支撐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主要第一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二是李、白的新桂系部隊;第三則是剩餘各省的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部隊。

蔣介石與龍雲

這第三股軍事力量也不可小覷,尤其是盧漢的滇軍。抗戰時期,這個地位僅次於龍雲的滇軍將領率第60軍出滇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勝利前期,盧漢被任命為第一方面軍總司令。

日本投降之後,乘盧漢率第一方面軍滇軍部隊去越南受降之際,蔣介石趁機命令杜聿明控制住龍雲,並解除了龍雲的職務,改組雲南省政府。同時,為安撫手握重兵的盧漢,蔣介石任命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這是蔣介石慣用的手段,一手打壓,一手安撫。

電視劇中的盧漢形象

內戰爆發後,蔣介石命盧漢率滇軍主力去東北,為鞏固自己的勢力,也為防止後方空虛,盧漢啟用了老部下餘建勳等人在雲南編練各種保安團,向蔣介石申請部隊番號,以此作為帶兵出滇的條件。

也不知道蔣介石是出於條件交換所迫,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不僅答應給番號,還把他視為心頭肉的74軍番號給了盧漢新組建的滇軍保安部隊。

於是,1949年10月,原雲南保安團擴編的滇軍新13軍改番號為74軍,轄184師、259師、260師三個師,盧漢啟用了老部下,滇軍將領餘建勳任軍長。餘建勳成了74軍第七任軍長,也是74軍在國民黨軍隊序列裡的最後一任軍長。

其實,自從前第四任軍長張靈甫、第五任軍長邱維達所部分別在孟良崮和淮海戰役被全殲之後,後來重建的74軍已經跟原來的嫡系74軍大不一樣了。如果說第六任軍長勞冠英的74軍還有勞冠英、王昌奎等不多的嫡系74軍「老人」,他們多多少少和嫡系74軍有那麼一丁點血緣關係的話,那麼第七任軍長餘建勳的74軍是徹徹底底的和老74軍沒有半點瓜葛了,74軍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番號而已,蔣介石也不會因為這個番號而把74軍重新納為嫡系。對於這一點,盧漢應該是看得很清楚的。

電視劇 盧漢的嫡系部隊起義

然而,即便最後的74軍番號只是老蔣安撫盧漢的一顆「糖果」,它也沒有續存多少時間,兩個月之後的1949年12月12日,盧漢發動了昆明起義,74軍作為他的嫡系部隊隨之起義,改番號為人民解放軍暫編第12軍,餘建勳仍任軍長,這個暫編第12軍經教育改造後補入了雲南軍區部隊,國民黨軍74軍的番號就此正式宣告壽終正寢。

如果把74軍從組建開始一直效力於蔣介石及其國民黨政府的經歷編成一齣戲劇故事,這個故事發展到「大結局」時,劇情居然發生了這麼大的反轉,是不是夠刺激,夠意外,也足夠跌宕起伏。

相關焦點

  • 張靈甫之後第74軍軍長,他後半生隱姓埋名,靠開雜貨鋪為生
    眾所周知,國民黨精銳部隊第74軍在孟良崮戰役中遭到滅頂之災,被華野集中力量消滅,第74軍的覆滅令國民黨高層為之震動,為了挽回軍威士氣,國民黨迅速重建第74軍。這一次出任第74軍軍長的是邱偉達,恢復了軍的番號,這邱偉達是滴74軍老人,不過事實證明,邱偉達並不比張靈甫高明,此人是王耀武力薦上任的,可惜實力有限。1949年,在淮海戰役的陳官莊戰鬥中,邱偉達率領的第74軍再次被解放軍殲滅,這一次軍長邱偉達被俘,第74軍第二次覆滅再次讓國民黨驚慌,國民黨第三次重建第74軍。
  • 有鐵軍之稱的第43軍,前六任軍長,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第43軍不僅能徵善戰,在戰爭年代還贏得鐵軍之稱,更牛掰的是第43軍前六任軍長人選,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他不僅是第四縱隊首任司令員,同時還是第41軍首任軍長。在1952年7月吳克華擔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兼第43軍軍長。並且在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第五任軍長是大名鼎鼎的萬歲軍第二任軍長梁興初,這可能是梁心初在第三個不同的軍任軍長了。
  • 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1942年10月,撤退到印度的中國遠徵軍新編38師與新編22師合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第一任軍長。新一軍配備了全副美式化裝備,戰術思想領先當時的國軍一大截,而且也在遠徵軍第二次遠徵時證明了自己的戰力。自此之後,新一軍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軍。
  • 抗戰中國民黨三大戰神最後的結局
    在這期間有出現了大量會領兵打仗高級將領,他們在抗戰中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是每個人最後結局有喜有悲,今天著重講三位國民黨抗戰名將軍結局,薛嶽,王耀武,張靈普。薛嶽薛嶽,廣東客家人,1896年出生,從保定軍校畢業,1938年任第一戰區司令,1939年-1942年共進行三次長沙會戰,共打死日本侵略者12萬人,1944年的第四次長沙會戰打死日軍
  • 1949年盧漢通電起義,他麾下兩位軍長什麼反應?後來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通電起義,雲南和平解放,第二年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將軍率部進入雲南,對於雲南能夠和平解放盧漢功不可沒,後來盧漢歷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協助陳賡將軍共同建設雲南。
  • 民國時期的粵軍有幾任領袖,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時重組粵軍部隊,任命陳炯明為總司令。1920年11月,粵軍擴編為2個軍3個師共15個旅,陳炯明、許崇智分任軍長。1922 年6月,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後,粵軍分裂為兩派。陳炯明叛軍在國民政府兩次東徵戰爭中被消滅;許崇智等部被編為建國粵軍,後被分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第5軍。抗日戰爭爆發後,粵軍主力被蔣介石調往前線後脫離餘漢謀的控制,粵系軍隊基本瓦解。
  • 「王牌軍」新六軍副軍長舒適存,1949年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在國軍五大主力中,新六軍是比較特殊的一支部隊。新六軍成立於1944年5月,是在新一軍的新編22師基礎上組建而成。新編22師因為在印度接受了史迪威的訓練,配備了全副美式化裝備,武器與作戰思想都領先當時的國軍一大截,所以新六軍也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蔣介石曾經用「中國虎」三個字稱呼新六軍,足見新六軍有多麼優秀。
  • 74軍抗戰時戰力有多強,8000人擋十萬日軍,最後300殘兵殺出重圍
    在抗日戰爭時期,也鍛造了一大批強大的軍隊,74軍就是著名的一支部隊。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74軍參加了無數大型戰役,成為令日軍聞風喪膽的一支軍隊。國民革命軍74軍組建於淞滬之時,當時有51師和58師合編而來,軍長是黃埔一期生俞濟時。在淞滬戰場上,74軍第一次作戰就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74軍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萬家嶺戰役。
  • 東北抗日聯軍共有多少個軍?領導人是誰?你知道他們最後的結局麼
    1936年至1937年的兩年中,東北抗日聯軍處在一個大發展階段。到了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共編成11個軍,人數達2萬5千至3萬人。其中第1至第7軍是中共黨組織直接領導武裝,第8、9、10、11軍是統戰性質的非黨抗日武裝。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卻沒殲滅其一個旅
    在抗日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有一支名氣很大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74軍。這支部隊組建於淞滬會戰時期,但是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尤其是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上任後,更是將這支部隊帶上了巔峰。
  • 華野全殲74師,半年後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沒殲滅其一個旅
    在抗日戰爭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中有一支名氣很大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74軍。這支部隊組建於淞滬會戰時期,但是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尤其是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上任後,更是將這支部隊帶上了巔峰。
  • 長安街知事:北京衛戍區新司令王春寧亮相,原任12軍軍長
    長安街知事:北京衛戍區新司令王春寧亮相,原任12軍軍長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號 2016-08-16 18:35 來源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在遼瀋戰役中,放棄抵抗的新7軍軍長李鴻,為何後來又跑到臺灣?
    當時,負責防守長春的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企圖負隅頑抗,計劃率領手下的新7軍和第60軍兩個軍突圍。結果,愛好和平、厭惡內戰的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領部隊發動了起義,新7軍軍長李鴻則率領部隊放棄了抵抗,成為光杆司令的鄭洞國,最終被手下人挾持宣布投誠。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這個4軍分別38軍、39軍、40軍和42軍。是四野的老部隊。他們各自的「戰鬥力」和「戰績」是這樣的:38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後改為四野第38軍。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殲滅國民黨軍2.7萬,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是東北野戰軍的三個猛虎軍之一,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
  • 抗戰時期的第九戰區,麾下兩個王牌軍,虎賁與泰山都是誰任軍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最初先後劃分了五個戰區,最後演變成十幾個。然而在中國抗戰進入中期時,當時的湖南是抗戰時期的主戰場,並劃分為第九戰區。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次長沙會戰就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殲敵10萬餘人,成為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戰區司令長官。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渡江戰役之後,胡宗南和白崇禧率領剩下部隊,以西南地區為依託,作著最後的掙扎,1949年在黨中央的命令下,劉鄧二人和賀老總以夾擊的形勢進軍西南,而解放大西南的重點便是解放四川,1949年9月劉鄧率領第二野戰軍從湘西進川,而賀老總則是從陝入川,率領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和兩個軍及第七軍和第十九軍
  • 抗戰初,山東三李先後升為軍長,後都名震疆場
    1937年8月,李延年升任第二軍軍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均取得了一定戰績並升任第十一軍團長,1939年任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並在崑崙關抗戰打前鋒,1943年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到1944年李延年堅守潼關阻日偽西進關中,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升任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兼任山東受降區受降官。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即使後面重建的74軍,也還是堪稱國軍精銳。(48年淮海戰役前空投了74軍7個連防守商埠,力拒華野6個縱隊的進攻)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見的。 第二名: 18軍,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
  • 抗美援朝,此軍殲敵最多,軍長卻因一次意外,出了事情!
    第67軍最多,在整個朝鮮戰場共殲滅敵軍將近九萬人。第67軍是在1951年6月作為第三批部隊進入朝鮮的,這個時候已經進入了整個戰爭的第二階段,交戰雙方在七月份已經坐上了談判桌,可是美國人為了獲取更有利的談判位置,又連續發動了夏季和秋季攻勢,67軍在秋季攻勢時,負責朝鮮的中線金城地區,在這裡67軍開始了他們入朝的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