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王牌中的王牌」74軍的番號在1949年8月底被撤銷了。伴隨著74軍番號的撤銷,這個番號徹底與蔣介石的嫡系74軍的那些主角們失去了關聯。
在此之前,74軍經歷了兩次重建。
張靈甫及所部被全殲
第一次重建,1947年夏,74軍(整編74師)張靈甫及所部被全殲,幾個月後重建,邱維達接任74軍第五任軍長。邱維達在淮海戰役中被俘,重建的74軍再次被全殲;
第二次重建,1949年2月,勞冠英接任74軍第六任軍長,在福州戰役中,74軍殘部被徹底消滅,勞冠英逃往臺灣。1949年8月底,74軍被撤銷番號。
然而,74軍番號並沒有壽終正寢,在1949年的10月,這個番號又一次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典禮舉行的時候,解放軍已經解放了中國的絕大部分國土,但是華南、西南幾省仍然在國民政府手中。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當時的國民政府「總統」雖然是李宗仁,但是下野的蔣介石依然在幕後操縱整個戰局。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支撐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主要第一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二是李、白的新桂系部隊;第三則是剩餘各省的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部隊。
蔣介石與龍雲
這第三股軍事力量也不可小覷,尤其是盧漢的滇軍。抗戰時期,這個地位僅次於龍雲的滇軍將領率第60軍出滇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勝利前期,盧漢被任命為第一方面軍總司令。
日本投降之後,乘盧漢率第一方面軍滇軍部隊去越南受降之際,蔣介石趁機命令杜聿明控制住龍雲,並解除了龍雲的職務,改組雲南省政府。同時,為安撫手握重兵的盧漢,蔣介石任命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這是蔣介石慣用的手段,一手打壓,一手安撫。
電視劇中的盧漢形象
內戰爆發後,蔣介石命盧漢率滇軍主力去東北,為鞏固自己的勢力,也為防止後方空虛,盧漢啟用了老部下餘建勳等人在雲南編練各種保安團,向蔣介石申請部隊番號,以此作為帶兵出滇的條件。
也不知道蔣介石是出於條件交換所迫,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不僅答應給番號,還把他視為心頭肉的74軍番號給了盧漢新組建的滇軍保安部隊。
於是,1949年10月,原雲南保安團擴編的滇軍新13軍改番號為74軍,轄184師、259師、260師三個師,盧漢啟用了老部下,滇軍將領餘建勳任軍長。餘建勳成了74軍第七任軍長,也是74軍在國民黨軍隊序列裡的最後一任軍長。
其實,自從前第四任軍長張靈甫、第五任軍長邱維達所部分別在孟良崮和淮海戰役被全殲之後,後來重建的74軍已經跟原來的嫡系74軍大不一樣了。如果說第六任軍長勞冠英的74軍還有勞冠英、王昌奎等不多的嫡系74軍「老人」,他們多多少少和嫡系74軍有那麼一丁點血緣關係的話,那麼第七任軍長餘建勳的74軍是徹徹底底的和老74軍沒有半點瓜葛了,74軍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番號而已,蔣介石也不會因為這個番號而把74軍重新納為嫡系。對於這一點,盧漢應該是看得很清楚的。
電視劇 盧漢的嫡系部隊起義
然而,即便最後的74軍番號只是老蔣安撫盧漢的一顆「糖果」,它也沒有續存多少時間,兩個月之後的1949年12月12日,盧漢發動了昆明起義,74軍作為他的嫡系部隊隨之起義,改番號為人民解放軍暫編第12軍,餘建勳仍任軍長,這個暫編第12軍經教育改造後補入了雲南軍區部隊,國民黨軍74軍的番號就此正式宣告壽終正寢。
如果把74軍從組建開始一直效力於蔣介石及其國民黨政府的經歷編成一齣戲劇故事,這個故事發展到「大結局」時,劇情居然發生了這麼大的反轉,是不是夠刺激,夠意外,也足夠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