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2020-12-24 歷史八卦社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總兵力大約三萬餘人,一共8個軍,後來,紅七軍和紅五軍團(下轄三個軍)先後成立,紅一方面軍建製取消,歸中央直轄,中央紅軍兵力達到了11個軍之多。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五個軍,軍長分別為黃公略、林帥、羅炳輝、曾炳春、陳老總五人。黃公略是跟隨彭老總一起指揮平江起義的名將,在中央蘇區的發展過程中功勳卓著,深得主席的欣賞。我軍在反圍剿作戰中擒獲張輝瓚後,主席親自作詞慶祝,黃公略的名字赫然被寫入這首漁家傲中,可見黃公略當時地位之高。可惜的是,黃公略後來犧牲在反圍剿戰鬥中。

林帥,紅軍時期的戰爭魔鬼,人民軍隊傑出的元帥,指揮四野在解放戰爭中所向無敵,縱橫南北,最終被授予元帥軍銜,可謂是水到渠成之事。羅炳輝,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曾在抗戰中率新四軍創造出「梅花樁」戰術,將日寇打得一敗塗地,可惜病逝於1946年,未能成為開國將帥。

曾炳春,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參加革命後指揮了東固暴動、贛西南路暴動等一系列革命活動,並成功促成了羅炳輝率靖衛隊起義,是一位功勳卓著的革命元勳,1932年5月犧牲。

陳毅,人民軍隊傑出的將領,十大元帥之一,赫赫功勳就無需多言了,作為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帥,陳老總不僅指揮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錯,還寫得一手非常不錯的詩文,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一位人傑了。

紅三軍團下轄5、8、16三個軍,軍長分別鄧萍(兼任)、何長工、孔荷寵。鄧萍是彭老總指揮平江起義的重要助手,後來犧牲在長徵途中。何長工大革命時期就是警衛團的連長,後來參加了秋收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一位高級將領。授銜時,何長工因為不在軍隊工作,所以未能被授予軍銜。孔荷寵是平江農民運動的領袖,加入紅三軍團後表現還算不錯,成為軍級幹部。紅軍主力長徵後,孔荷寵留在南方打遊擊,很快便叛變了革命,做了可恥的叛徒。

紅七軍軍長先後由張雲逸和李明瑞擔任。張雲逸參加過辛亥革命,革命資歷在全軍中是數一數二的,他在紅軍時期除了參與指揮百色起義外,搞政工較多,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則是專職軍事幹部,功勳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李明瑞,指揮龍州起義的革命元勳,進入中央蘇區後率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表現極為搶眼,1931年10月犧牲。

紅五軍團加入紅軍後,下轄13、14、15三個軍,軍長分別為董振堂(兼任)、趙博生(兼任)、黃中嶽。董振堂與季振同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參加紅軍後成為人民軍隊中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尤其是長徵中,他作為紅五軍團軍團長,率領紅五軍團多次擔任阻擊敵人的任務,表現極為出色,可惜最後犧牲在西徵中。

趙博生,與季振同、董振堂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成為人民軍隊政工工作中的一位模範人物,1933年1月,趙博生在反圍剿作戰中壯烈犧牲。黃中嶽,曾經做過商人,後來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在西北軍中做到了團長。1930年,黃中嶽參與指揮了寧都起義,起義後被任命為紅15軍軍長,1932年8月犧牲。

紅一方面軍重新恢復建制後,除了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三個軍團外,另外直轄4個軍,分別是11、12、21、22軍,軍長分別為周建屏、張宗遜、尋淮州、羅炳輝。羅炳輝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再來看看其他三位軍長。周建屏,出身於滇軍系統,後來參加南昌起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南昌起義失敗後,周建屏被派往閩浙贛蘇區,紅十軍成立後即成為軍長,後來犧牲在抗日戰爭中,十分可惜。

張宗遜,人民軍隊的開國上將,戰功赫赫的名將,曾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等職務。尋淮州,紅軍時期的傑出將領,不到21歲即做到了紅七軍團軍團長,堪稱是一位軍事天才。可惜的是,我軍組建北上抗日先遣隊時,尋淮州與方志敏部組成紅十軍團,犧牲於譚家橋之戰中。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新四軍軍部十位高級將領,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新四軍初成立時,共有四個支隊,後來反動派發動皖南事變,襲擊我軍軍部,新四軍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危急關頭,組織上迅速收拾舊山河,很快重組了新四軍,挫敗了反動派扼殺革命軍隊的陰謀。重組後的新四軍下轄六個師,可謂是兵強馬壯了。那麼,新四軍軍部先後有哪些高級將領,他們後來又是什麼結局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吧。
  • 1949年盧漢通電起義,他麾下兩位軍長什麼反應?後來結局如何
    盧漢是雲南人,他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後來靠著自己的努力成長為滇軍的一位高級將領,抗戰爆發後,他率部出滇抗戰,先後參加了臺兒莊戰役等等,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盧漢作為滇軍的主要負責人,當時他起義時麾下還擁有兩個軍,6萬兵力,那麼當時這兩個軍的軍長是什麼反應?他們後來結局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
  • 兵團司令逃跑後,副司令帶著兩個軍長和平起義,他們結局都不錯
    說起第十九團,大家會想起什麼?沒錯,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楊羅耿兵團,楊羅耿後來的成就都非常之大。我軍有第十九兵團,國民黨也有個第十九兵團。國軍第十九兵團的司令叫何紹周,那是何應欽的侄兒。那麼,他們三位都是何許人也?最終的人生結局如何呢?先說王伯勳,貴州安龍人,土生土長的黔軍將領,投身軍旅近30年,從排長一直升到了兵團副司令。在最後時刻,有人問他該怎麼辦?是不是還要打仗?王伯勳很坦率地回答說,本錢都輸光了,還拿什麼打?如果真的可以打的,何紹周也就不會跑了。
  • 陳明仁深明大義,後為開國上將,他手下的四位軍長結局如何?
    陳明仁眼睛都紅了,他一手拿槍,一手把青天白日旗插在身上,在炮火的掩護下,率隊衝上惠州城樓,他們的氣勢壓倒了敵人,剎那間,東徵軍登上惠州城,一舉攻克惠州。 當時,蔣介石和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人都在陣地指揮所,蔣介石從望遠鏡中看到陳明仁衝上去,就問:「舉旗登城的帶頭人是誰?」參謀人員說:「那是陳明仁。」
  • 紅軍長徵途中三虎將,分別是指哪三位將領,後來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一方面軍被迫放棄根據地,開始轉移,當時他們也不知道,往哪裡轉移?應該來說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從江西走到湖南,再到廣東北部,入貴州,再通過四川北上,到達陝北,這就是紅軍的轉移路線,歷史上把這一次遠徵稱之為長徵。而在紅軍長徵途中的艱難,是現如今年輕人無法想像的。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渡江戰役之後,胡宗南和白崇禧率領剩下部隊,以西南地區為依託,作著最後的掙扎,1949年在黨中央的命令下,劉鄧二人和賀老總以夾擊的形勢進軍西南,而解放大西南的重點便是解放四川,1949年9月劉鄧率領第二野戰軍從湘西進川,而賀老總則是從陝入川,率領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和兩個軍及第七軍和第十九軍,一共是5個軍的兵力,配合劉鄧率領的第二野戰軍解放了大西南,而他統帥的這5路大軍軍長都是何人
  • 在遼瀋戰役中,放棄抵抗的新7軍軍長李鴻,為何後來又跑到臺灣?
    結果,愛好和平、厭惡內戰的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領部隊發動了起義,新7軍軍長李鴻則率領部隊放棄了抵抗,成為光杆司令的鄭洞國,最終被手下人挾持宣布投誠。鄭洞國和曾澤生後來都留在大陸,鄭洞國長期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很多貢獻;而曾澤生一直在軍隊工作,後來還參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李鴻呢?他最初被釋放回湖南老家,可是在1950年5月,李鴻又輾轉香港跑到了臺灣。那麼,李鴻為什麼要跑到臺灣呢?他後來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李鴻是湖南湘陰人,出生於1903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
  • 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六個旅的副旅長都是誰? 後來是什麼軍銜?
    當時,在八路軍的戰鬥序列之下,共有三四三旅、三四四旅、三五八旅、三五九旅、三八五旅和三八六旅等六個旅,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全面抗戰初期,這六個旅的副旅長都是誰?後來有什麼樣的輝煌成就?三四三旅的副旅長是周建屏,他祖籍是江西金溪,生於雲南宣威,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後來在黃埔軍校學習。周建屏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經歷過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南昌起義。
  • 軍長、師長、旅長先後犧牲後來團長成了軍長,抗戰中最悲壯的一仗
    日軍侵華之後,為了保衛太原,打響了忻口戰役,中日兩軍在幾十公裡的戰線上廝殺,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率部在此參加戰鬥。 日軍為了撕開一個進攻口,不斷向此地增兵,而郝軍長認為,必須收復南化小高地,才能鞏固主陣地,下令其下轄第五旅去完成這個任務。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第43軍下轄4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這4個步兵師分別是第127師、第128師、第129師、第156師。那麼,這4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後來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127師師長李作鵬。李作鵬是江西吉安人。
  • 軍長都是誰?後來呢?
    軍長都是誰?駐寧夏中衛地區的國民黨軍第81軍軍長馬敦靖,在我軍的軍事壓力和政治爭取下,於9月19日同第19兵團達成和平協定,率所部第35師、第294師於寧夏中衛縣起義,所屬部隊改編為一野(西北)獨立第2軍,馬敦靖任軍長。馬敦靖,又名馬惇靖,甘肅省蘭州府人,寧夏馬家軍成員,曾任國民黨第35師103旅205團團長,後任旅長、81軍參謀長。
  • 追尋紅色密碼——紅一方面軍在瀏陽永和鎮成立90周年
    種種地利、人和,促使紅一方面軍選擇了瀏陽永和鎮成立。 紅色傳承,巨變喜人 「每一次回來,變化都很大!」8月23日晚,79歲的張茂林參加完家鄉紀念紅一方面軍成立90周年晚會,第二天將返回北京,仍覺得瀏陽沒看夠。
  • 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從1942年新一軍誕生到1948年新一軍覆滅,六年時間裡,新一軍先後經歷了三任軍長。第一任軍長為遠徵軍副總指揮鄭洞國;第二任軍長為新編38師師長孫立人;第三任軍長為潘裕昆。遼瀋戰役後,新一軍的三任軍長各自迎來了不同的結局,他們當中兩人留在大陸,一人逃到臺灣。那麼,這三人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1949年2月,中野第一縱隊整編成兩個軍,兩位軍長後來成就如何
    第一縱隊在抗戰勝利後由冀魯豫軍區主力改編而成,當時由楊得志率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第一縱隊劃分到了晉冀魯豫野戰軍麾下,司令員則換成了楊勇,後來晉冀魯豫野戰軍又改為中原野戰軍,1949年2月四大野戰軍統一整編時,第一縱隊將下轄的第1旅,第2旅以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16軍,而剩下的第20旅則單獨與豫皖蘇軍區部隊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18軍。
  • 解放軍第十三集團軍歷任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成就大
    那麼,13集團軍的歷任軍長都有誰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呢?誰成就大呢?一、第一任軍長:陳世俊(1985年8月到1994年12月)陳世俊1942年12月出生,雲南陸良人,195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 歷史上6位「洩露天機」之人,後來都如何?結局意外的高度相似
    古代的人們一般都是比較封建迷信的,相信天上是有神仙,萬物都是通靈性的。像是這些凡人,對於天命,那也是比較敬畏的。
  • 上海戰役時,總攻上海市區的是哪幾個軍,軍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上海戰役自1949年5月12日發起,至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歷時16天。上海戰役中,總攻上海市區的有第三野戰軍的4個軍:第20軍、第23軍、第26軍、第27軍。其中第20軍衝進浦東市區,第23軍攻克龍華,第26軍佔領沈家橋,第27軍攻至蘇州河南。第20軍軍長劉飛。
  • 一野第18兵團有10個師,師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第18兵團下轄3個軍:第六十軍(軍長張祖諒,開國中將)、六十一軍(軍長韋傑,開國中將)和六十二軍(軍長劉忠,開國中將),每個軍轄3個師,另1個補訓師,共10個師。接下來小編逐個和大家介紹這10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第178師師長是溫先星。
  • 對印自衛反擊戰,負責前線指揮的軍長張國華,後來怎麼樣了?
    說起對印自衛反擊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當時印度強佔了我國藏南地區9萬多平方公裡的領土,不僅如此,還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不斷蠶食我國邊境,屢次挑起事端。1962年10月,印軍悍然在中印邊境全線發動了大規的模武裝入侵。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紅四方面五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後來的成就如何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當時紅四方面軍共有5個軍,38000多人,那麼當時這5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呢?後來的成就又是怎樣的呢?第4軍軍長陳再道,全軍共5700人陳再道是湖北麻城人,參加過黃麻起義,加入紅軍隊伍後參加過不少戰役戰鬥,可謂身經百戰,僅用4年時間就從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紅4軍副軍長。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他升任第4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