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票是這兩年愛好旅行的朋友們經常聽到的一個名詞,無論是旅行雷達、e旅行,還是窮遊等網站,都會不定期的突然推送出Bug票的信息。
由於Bug票屬於是票價、稅費錯誤的情況,所以其實Bug票都是要靠搶,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也比較大,倉位方面也不太固定,而且除了航司自營和攜程等渠道之外,中小OTA對於Bug票也沒什麼出行保障,退款退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昨天晚上,南航就爆出了一張長線Bug票,從布拉格出發,阿姆斯特丹和廣州中轉,終到雪梨的一張機票,含稅僅售1100元左右。
截圖來源於周末旅行群中群友
雖然是經濟艙,雖然裡程的積累上只有4k多,雖然看起來60多個小時的行程很難受,但這套票便宜啊!
其實對於不少人來說,一看是一個單程從歐洲前往澳洲中轉兩次的機票,就覺得沒什麼可玩的,也不盡然,這套Bug票有這樣的用法:
在廣州中轉時,直接下飛機棄程,後段去澳洲的航班不坐了。這樣相當於1100含稅搞定了一張從布拉格返回廣州的經濟艙機票,也算是便宜。出票時加一個廣州停留,使機票成為一張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廣州和廣州-雪梨/墨爾本的聯程機票,這樣相當於一千多含稅搞定了兩個單程,後面的廣州到澳洲的機票,可以把飛行時間放到跨年,或者是春節。當然由於加了個停留,所以會有所上浮。
這麼看起來,也是蠻值得的。
截圖來源於Aires群中群友
不過如果不是珠三角,沒有澳新籤證的,沒有去澳新計劃的朋友,Bug票沒拿下來,也無所謂。畢竟出發點是從歐洲出發返回中國,雖然大家常見的中歐經濟艙3k並不能出現在未來幾個月的航季中,但如果你把這張票在廣州棄程使用,其實也就是個正常價。
如果你不是Base再珠三角的話,從廣州回你所在地的城市,機票不也花錢麼?
當然其實最重要的是,Bug票鎖定了出發和目的地,而剛好契合廣州布拉格兩點的,就有點難了。而反向票,漢莎、芬航和SAS已經啟動了促銷,大家不妨感受一下?
如果是北京的朋友,我給你查一段九月份的反嚮往返票,直飛回北京含稅也就3800。要注意,第二段是北京巴黎,時間點剛好是十一之前。
而如果你能接受轉機,馬德裡往返的機票,也就3500,巴黎往返是3400,全程由漢莎執飛。
如果計劃去歐洲跨個年,那麼反向票結合起來,芬蘭航空的中轉票,也就3387元。
而如果計劃明年五一再去一趟,那是更便宜了,往返3193元。
同樣,不只是北京,上海也有這樣便宜的反向票價格。雖然只是經濟艙,但是這樣算下來,每個單程票的含稅不過1600元而已。
所以,其實算是一個常規家。不過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你這個反嚮往返太特殊了,第一次去歐洲的去程,和返程回國內的回程,怎麼解決?
比如你可以用8w亞洲萬裡通裡程兌換北京前往歐洲往返十幾個航點的國航航班,或者是法蘭克福/慕尼黑的漢莎,維也納的奧地利航空或者是蘇黎世的瑞士航空。這樣套飛一個,兩次往返都是混倉。
不過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答案不夠接地氣,其實也很簡單,看看特價機票就好,2017年,我就買到過單程1648含稅前往巴黎的機票。部分外航對國航金卡很友好,升艙或者旁邊鎖座的事兒時有發生。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從香港出發各種2字頭前往歐洲的往返機票,具體能不能拿下,要看時間段。
其實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的還是一個反向票和正向票的價格差。其實這個問題除了有倉位導致的價差之外,還涉及到一個關鍵性問題:稅費差異。
我們隨機從攜程上找到同日期的北京巴黎和巴黎北京往返直飛航班,可以看到除了在票價上有所差別(倉位的問題)之外,其實稅費上,也有一個600塊錢的差異。
同樣,南航也有這樣的一個區別。阿聯航空也一樣,返程稅費略低,當然其實主要價差還是出在票價上。
但是不是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是這樣呢?也不是,比如漢莎的歐中往返,稅費就比中歐往返要貴一些。
此外,稅費的差異,和航空公司以及(轉機)機場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我們同樣拿出兩張歐中往返的機票,一張是漢莎系,一張是芬航。
可以看到,稅費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異。不過看看漢莎瑞航那292元的票價吧,如果不考慮稅費的話,是不是比高鐵還便宜?
反正每次換到公務艙以後,我看了看稅費,再看看經濟艙機票,總是有點懷疑人生。
寫在最後
每次在搭乘經濟艙的時候,其實都把自己當成一件貨。畢竟能夠成功的把自己運輸到目的地,還給飯吃(雖然不好吃),看看這個票價比,值得感恩。
其實旅行這件事,搭乘任何倉位出行並不重要,任正非還經常被媒體拍到搭乘經濟艙呢。說老實話,行程中在飛機上的那十幾個小時其實是佔比不多,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整趟旅程中獲得快樂。
畢竟,豐儉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