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千年歷史,文化淵源博大,歷代能工巧匠抑或是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瑰寶。就單單看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這我國四大石窟,雖然都以中國佛教文化為主,但是細看之下卻是各有千秋。
「千佛洞」——莫高窟(甘肅敦煌)
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地。不過規模之大不是莫高窟最大的特點,它最大的特點是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
敦煌莫高窟其實就是建在洞窟裡的寺廟,500多個洞窟錯落有致的洞窟裡,侍奉著數千位大小不一的各路神佛。洞內的的佛像造型豐富多彩,雕塑和壁畫交相輝映,色彩搭配出神入化,歷經千年依然熠熠生輝。
去過莫高窟的人可能還有一個疑問,沙礫之上是如何鑿出這麼多窯洞還不到的呢?據說在公元366年,樂尊佐和尚西遊遊歷到此處,太陽逐漸落山時,他抬頭忽然看見鳴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仿佛有千萬個佛在金光中顯現。樂尊佐和尚感到無比震撼,心裡覺得這是佛祖的啟示,於是他留在這裡,用盡餘生精力開鑿佛窯。之後歷代帝王對其繼續開鑿,也就形成了現在的莫高窟,在佛光保佑下的莫高窟自然是屹立不倒的。
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甘肅除了敦煌莫高窟極為出名,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也在甘肅。麥積山是一座獨山,因為形狀看著酷似農家麥垛,因此得名麥積山。
和同在甘肅的莫高窟相比較,莫高窟是壁畫+雕像的結合體,而麥積山石窟則是陳列著塑像的大展覽館。這些雕塑有著明顯的世俗化趨勢,大部分佛像都是向下看的,而且面容和藹可親,服飾上也呈現漢服的特點,是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
且麥積山石窟的地理位置相當驚險,是人為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的,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遊人參觀猶如飛簷走壁。
中國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雲岡石窟處在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國佛教藝術巔峰時期的遺作,充分體現了中南亞佛教的宗教象徵藝術與中國文化傳統的碰撞與融合,石窟內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
雲岡石窟的早期作品——「曇曜五窟」更是其中精品,布局嚴謹,風格和諧統一,佛像氣勢磅礴,機具西域風情。但又深受中國文化影響,5個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來佛像,據說是要顯示北魏皇權的至高無上,這5尊佛像代表北魏的五代皇帝。
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位於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與雲岡石窟都和北魏淵源頗深,早期都受到北魏的影響。龍門石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雲岡石窟風範,但是與雲岡石窟粗獷雄健的佛像相比,龍門石窟的佛像則更加清秀溫和。
龍門石窟從修建開始就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是歷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皇窟」。因為它是「皇窟」,有上千塊古碑集中於此,是中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書法藝術保留良好,龍門二十品更是遠近聞名的書法精品,在我國書法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