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禁塑最後期限,還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恆昇紙吸管創始人石傑變得愈來愈焦慮。上次讓他如此著急,還是今年2月份疫情突襲 、訂單驟冷的時候。近一個月,數億支紙吸管訂單湧入這家紙吸管生產車間,比以往的訂單數相比幾乎翻了10倍。「訂單量暴增,只能讓工人輪班加急連夜趕工。」
「禁塑令8月份頒布後,紙吸管的市場一下子就火起來了。」石傑告訴記者。8月28日,商務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內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高壓政策讓塑料吸管市場驟然緊縮,紙吸管行情火箭式攀升。
塑料吸管市場有多大,紙吸管市場就有多大。
記者經走訪發現,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門店已經將塑料吸管的外包裝上印有「減少使用吸管更環保」的標識,並將紙質吸管與塑料吸管同時放在服務臺上。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內頭部茶飲品牌商是紙吸管最大的需求方,但國內能滿足他們要求的生產方不是很多,國外更是寥寥無幾。「不同於國外消費者主要喝咖啡果汁等純液態飲品,國內市場主打奶茶,經常添加珍珠、椰果、紅豆等小料,導致國外細紙吸管無法滿足國內市場。」
「換管革命」果然來了
限塑令早在2008年被首次提出,但真正第一波限塑令高潮是在今年7月一道「禁塑令」的下發,讓茶飲行業的大品牌迫切認識到事情的緊迫性,「換管」行動在疾風驟雨地進行。
今年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8月1日,蜜雪冰城在全國上萬家門店陸續啟動更換紙吸管,8月17日,喜茶禁塑行動再加碼,與清華的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達成合作,從門店限塑實施方案入手,首先完成塑料吸管的替換。8月25日,奈雪在官微上宣布:9月初開始,環保紙吸管開始陸續提供全國門店。
驟然暴增的紙吸管需求,讓恆昇加緊採購新生產機器。
「早年我們主要出口海外,所以疫情期間基本無法對外輸出貨品,從5月開始慢慢好轉,但銷售量也只有之前同期的3成左右。」「出口生意極具縮水,當時行業群裡的不少同行都在低價銷售機器。」疫情的突襲給紙吸管行業進行了大洗牌,也讓石傑意識到必須調整公司策略——出口轉內銷。
據悉,往年出口的歐洲、澳洲、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飲品市場,大部分使用直徑6mm的細吸管,用於果汁、咖啡等純液態、無添加小料飲品,因此,最早期的國內紙吸管工廠設備僅需要印刷機、分條機和制管機。
「國內茶飲市場主要以奶茶為主,珍珠椰果等小料是最常見的配料,但市場上6mm的常見吸管(小口徑)無法吸食小料。」石傑去年便發現國內現存的紙吸管企業,生產粗吸管這方面有待提升,但巨量海外訂單讓他不得不擱置這一方案的落實。
全國經濟因為疫情被按下「暫停鍵」,無意給了他思考和研發粗吸管的時間。
聯合頭部造紙廠研發高質量的原紙,和設備長調試機器提升產能效率、減少成本......這成了石傑在疫情期間的主要工作內容。「那時候沒有自救方法,疫情無法人為控制,但當時我預測到國內肯定會禁塑料吸管。」自今年7月以來,開始陸續有4.5家頭部投資機構主動上門,並且此前的主投資方要求再次投資,坦言「相信石傑,恆昇一定會成為紙吸管行業的『領頭羊』。」
(恆昇生產的粗吸管)
但面對疫情疊加禁塑令的大環境,紙吸管賽道的大多數行家其實都叫苦不迭。「紙吸管2018年就開始興起了,但是因為質量大都不過關,最終落地一地雞毛。疫情更是讓本就脆弱的紙吸管企業雪上加霜」,一名紙吸管機器設備經銷商對記者坦言。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712家從事吸管相關經營的企業,其中,已經吊銷、註銷的企業已經佔近1/4。
如何響應國家環保號召,成為行業潮流的創造者,對石傑、對所有圍繞著紙吸管運轉、賴以謀生的恆昇人來說,都是一場大考和試煉。
高效與低耗並存
一根小小紙吸管,牽扯上下遊多環鏈路,石傑和合作的高校研發團隊開的研討會已經不計其數。
「這包吸管的外包裝接合處壓的力度還是不夠,讓這臺機器上的工人重新調試溫度。」緊挨著生產車間的一間200平米的房間,鋪滿厚厚一層設計方案的茶几上,還擺放了一堆每包裝滿100支紙吸管的opp袋,周邊牆角堆放著一堆物料,空氣中漂浮著車間彌散過來的細微粉塵和嘈雜聲。
(opp袋包裝好的紙吸管)
石傑拿起一包opp袋,透過窗外的陽光觀察opp袋子的密合性和紙吸管的外包裝質量,這是他的辦公室,確切地說,更像一個臨時倉庫。記者採訪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第二天早晨客戶就要拿到樣本,石傑和車間經理還在一邊邊琢磨產品細節。「就算是樣品也不能有一絲馬虎,客戶手中的每件產品都必須是高水準產品。
「製作一支吸管不難,但在保證高精尖的標準下做到批量產出,才最具挑戰性。」石傑解釋,只要有機器和相關基礎技能,都可以生產製造紙吸管,因此產品間的主要差異在於黏合吸管、切斜口、印刷、包裝、烘乾等系列環節的質量高低。
進入9月份後,恆昇紙吸管的訂單量突然多了起來,恆昇每天都能接到幾十個詢問紙吸管價格的客戶電話,單打樣需求就已有幾百個。「客戶提出打樣需求後,我們都盡力做到最好。」
記者了解到,打樣耗費的成本是恆昇等生產方承擔。如果為滿足客戶打樣的需求,必須停掉一臺機器來特意生產樣品,以6*197mm常規吸管為例,機器在1分鐘內便可生產近千根吸管。加上原紙、油墨人工以及時長等,每一次打樣都需要耗費幾千上萬元的成本。更值得注意的是,打樣並不是一次性完成,如果客戶不滿意需要多次調試,這背後的成本則難以估量。
但最難的不在於打樣耗費無法預知的成本,而是如何儘快制定出客戶滿意的方案。
「國內奶茶品牌都需要4層粗吸管,這樣能保證泡水,硬度等質量,但每家都對紙吸管測試的方式及想要的效果略有不同。我們提供多種方案供參考。」石傑向記者介紹道,這樣的話,會根據客戶想要的效果,在紙張克重及工藝上面做出不同的方案。
紙吸管訂單量的提升,也讓機器設備商迎來「第二春」,尤其是高速斜口機、粗吸管的多支包裝機、定點單支包裝機等機器。業內技術領先的幾家設備工廠表示,因恆昇大批量訂機器,導致其他客戶都被安排在12月後才能陸續交貨。「粗管市場此前未打開,因此大部分紙質吸管工廠只有細吸管包裝機,即使有粗管包裝機也是老機器。」石傑向記者解釋。
鐵腕下的產品vs敏感的市場
一手拿著一支紙吸管,石傑仔細對比兩支不同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吸管,不同臺機器生產出質量差異的產品,這是產品大忌。成色、厚度、味道......他每隔一幾天便會隨機抽查產品。
(紙吸管剖面圖)
再過不久,恆昇要向某國內知名頭部茶飲品牌方交付一批貨品,為了保證按時交付,他每天讓車間經理記錄每位機器操控工人生產的合格產品數量。「操控機器的師傅經過統一培訓,也都是業內資深老手,按時交付的問題不大。」
讓石傑如此重視產品質量的原因是,此前紙吸管行業的亂象導致如今的國內市場相當敏感。據悉,早在2018年,紙吸管主要出口海外,當時海外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並不高,大批玩家一窩蜂湧入,出現大量吸管放在水裡開膠、甚至紙吸管發黴長蟲的情況。隨後海外市場相關要求和標準不斷提升,不少中小企業開始退出,處理機器設備和庫存的工廠到至今仍存在。
接受媒體採訪時,石傑用「站在刀尖上行走」形容當時的心情。
當時行業開始進入第一輪洗牌期後,海外市場對紙吸管質量門檻不斷提高,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同行虧本、退出紙吸管行業的消息。為了跟上市場的步伐,他不得不盡力將產品做到走在行業前沿的標準,儘可能掌握主動權。
聯合好百年以及全球頭部造紙廠生產原紙、採購上百種膠水油墨對比測量美國FDA、歐盟LFGB、MOSH等......石傑當時帶著團隊花重金投入產品研發,也引來當時同行的不解,「聯合供應商申請這些資質相當耗費成本和精力,但當時國內外市場對這些資質要求並不高。」「我們現在服務的10家大品牌方都需要BRC,ISO22000這些資質。」據不完全統計,滿足此資質要求的成熟企業包含恆昇在內,僅10家不到。
(恆昇獲得的部分相關資質)
石傑當時心中另一層逐漸滋長的緊迫感在於,麥當勞等國際餐飲巨頭對吸管「關注」掀起的環保浪潮,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各家中小企業的頭上,石傑知道禁塑令遲早會到來,所以當下最重要的是把粗紙吸管研發出來。
如今國內紙吸管市場新崛起,他又給自己提高了標準。「不同品牌方對於紙吸管的要求不同,我必須保證每家品牌的質量上乘的同時,提供給對方滿意的定製方案。」石傑坦言目前僅給頭部茶飲品牌提供樣本測試和自身測試已經超過十萬次,不同品牌要求都不同。儘管恆昇吸管測試通過率高達95%,他表示還不是不夠。國內多家網紅茶飲品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測試很多家紙吸管後,恆昇的吸管在滲水,硬度,耐泡方面已經比其他家有明顯優勢。據了解好百年聯合紙廠獨家研發的原紙起到巨大的作用。
2 萬平方米的廠房,100 多臺機器,不停歇的高溫烘乾以及單支、多支包裝的生產聯線......生產車間的忙碌從清晨持續到凌晨。「國內已超3成的茶飲品牌都由恆昇供應,而且公司是研發、生產、銷售、物流和進出口於一體。
未來紙吸管市場到底如何?多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禁塑令執行前的一兩個月,環保吸管很有可能會迎來一波銷售高峰,現在紙吸管原料價格仍在不斷上漲。石傑希望,未來3-6個月把紙吸管的生產和服務等整個流程走順,把標準化的流程複製到全國,創立3-5家分工廠,服務更多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