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竟為衝繩「漢奸之塔」立碑 「臺獨」政客現場招魂
二戰期間,有數以二十萬計的臺灣人加入日軍,以侵略者的姿態對包括祖國大陸在內的亞洲各地人民作威作福。到了二戰行將結束之時,這些臺灣漢奸還參加了為日本軍閥殉葬的最後幾場戰役。6月25日,日本衝繩縣為這些臺籍漢奸樹立了一座「臺灣之塔」,蔡英文竟然特地以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身份為這座漢奸之塔落款,林昶佐等「臺獨」政客還趕往現場招魂。
-
二戰「臺籍」日軍沉浮錄 被囚禁的中國靈魂
靖國神社內供奉著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246萬餘名軍人的靈位,不為世人所知的是,這其中包括2.8萬臺灣人的靈位,還有2000多名被稱為「高砂義勇隊」的臺灣少數民族的亡靈也被供奉其中。臺灣人的靈位怎會出現在靖國神社?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本文將為讀者揭開二戰期間臺灣籍日軍慘烈而屈辱的塵封往事。
-
臺灣某些政客如此「媚日」為哪般
很多大陸人對散落在臺灣各地的日本神社沒有概念,但是日本的「靖國神社」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那是個能輕易挑動萬千情緒的特殊存在。日本的「靖國神社」中供奉著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日本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其中就包括二戰期間侵華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正因此,日本政要每每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總能激發亞洲鄰國的強烈抗議。
-
臺籍日軍:我們究竟是誰?
1895年,日軍出兵進佔臺灣,但當時臺灣清軍和臺灣人民的大規模反抗持續了半年之久,由於對殖民地民眾發自骨子裡的不信任,起初,日本人並不願意接納臺灣人進入「皇軍」的隊伍。▲二戰時,共有20.7萬臺灣人加入日軍為其賣命。
-
又到春祭日本政客為二戰「招魂」忙
(原標題:又到春祭日本政客為二戰「招魂」忙)
-
日本政客屢拜靖國神社:係為軍國戰犯「招魂」場所
中新網10月17日電 自今年10月17日起,日本供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將開始舉行秋季大祭。靖國神社的存在對二戰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來說,是一個令人痛恨的場所;但是,日本政客屢次前往參拜,被批冒天下之大不韙。 當地時間17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安倍在大祭期間將不參拜靖國神社。
-
臺灣媚日風再起 臺中、桃園欲修復日本神社
日本在臺設立的首座神社,就是為紀念領軍侵臺最後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據臺50年,日本人共修建68座神社,將其打造成地方教化中心,以強化效忠日本的皇民精神。另有分析指出,臺灣某些政治人物打著「保護多元文化」為名修復神社建築,實際上是想一改過去在島內中國文化獨尊的局面,本質上也是一種「去中國化」。
-
原來這歌頌日本的"臺灣之塔",題詞人是蔡英文!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對此,臺灣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認為,藤井腳踢慰安婦銅像一事發生絕非偶然。她提到,臺當局與日本政客曾在琉球參加「臺灣之塔」落成典禮。她介紹,「臺灣之塔」是為二戰「衝繩戰役」犧牲的臺灣人慰靈所建,但碑文中卻寫了「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
-
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名署上了
對此,臺灣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認為,藤井腳踢慰安婦銅像一事發生絕非偶然。她提到,臺當局與日本政客曾在琉球參加「臺灣之塔」落成典禮。她介紹,「臺灣之塔」是為二戰「衝繩戰役」犧牲的臺灣人慰靈所建,但碑文中卻寫了「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
-
臺灣政壇颳起媚日歪風,兩綠營執政縣市打算重修日本神社
臺灣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受訪指出,日本據臺初年,至少殺掉當時百分之一臺灣人口。日本在臺設立的首座神社,就是為紀念領軍侵臺最後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據臺50年,日本人共修建68座神社,將其打造成地方教化中心,以強化效忠日本的皇民精神。另有分析指出,臺灣某些政治人物打著「保護多元文化」為名修復神社建築,實際上是想一改過去在島內中國文化獨尊的局面,本質上也是一種「去中國化」。蔡英文以領導人身份悼念「臺籍日本兵」
-
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名署上了
對此,臺灣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認為,藤井腳踢慰安婦銅像一事發生絕非偶然。她提到,臺當局與日本政客曾在琉球參加「臺灣之塔」落成典禮。她介紹,「臺灣之塔」是為二戰「衝繩戰役」犧牲的臺灣人慰靈所建,但碑文中卻寫了「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而且「臺灣之塔」題字落款人也寫明「蔡英文」↓
-
這個歌頌日本侵略者的「臺灣之塔」,蔡英文還把大名署上了
對此,臺灣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認為,藤井腳踢慰安婦銅像一事發生絕非偶然。她提到,臺當局與日本政客曾在琉球參加「臺灣之塔」落成典禮。她介紹,「臺灣之塔」是為二戰「衝繩戰役」犧牲的臺灣人慰靈所建,但碑文中卻寫了「當年日臺戰士皆為同胞、生死與共、榮辱同擔」。
-
可悲的臺灣籍日本兵:既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不被日本人接納
本月5日,蔡英文在高雄出席「徵戰屬誰——追思紀念臺籍老兵」的秋祭典禮,成為第一個親臨主禮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這個祭禮,雖然也同時紀念二戰時期的臺籍國軍,但祭祀的主要對象是二戰時為日本效命、參與侵略中國大陸的臺籍日本兵。因此,蔡英文「追思紀念臺籍老兵」,其實是以紀念臺籍國軍為掩護,行紀念臺籍日本兵之實。
-
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銘刻創痛與堅強——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繼1998年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殘害臺灣籍「慰安婦」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之後,又一部聚焦臺籍「慰安婦」的紀實影像作品《蘆葦之歌》11日晚在臺北首映。 該片聚焦6位飽受創傷的老人晚年的心靈療愈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
-
抗戰時期20萬臺灣人參軍日軍,行為比日軍還要兇殘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是在甲午戰爭結束之後,臺灣被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起初臺灣人民並不願意投降日本,日軍進入臺灣之後,遭到了臺灣人民的強烈反抗,臺灣百姓還打起寧可人人戰死而失臺,不會拱手而讓臺的口號,日本後來又不得不從國內增兵才穩住了臺灣。
-
二戰侵華日軍中,有多少支外籍「二鬼子」軍隊?
為了徹底殖民朝鮮半島,日本不但把半島王室遷到日本,日語也被定為朝鮮半島國語,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並以「日韓同祖」之說同化朝鮮人。 從1910年到1945年,日本殖民朝鮮36年間,朝鮮半島被日本同化程度已經很高,甚至連軍隊中,都有大量朝籍日軍存在,整個抗戰時期,朝籍日軍約有24萬人,他們有的參加侵華戰爭,有的駐守在中蘇邊境,也有的被拉上太平洋戰場。
-
日本衝繩建"臺灣之塔" 網友質疑歌頌日本軍國主義
日在日本衝繩和平紀念公園落成,名為「臺灣之塔」的「臺灣人日本兵紀念碑」之碑文,遭到臺灣網友質疑有歌頌日本軍國主義的嫌疑。據報導,上周末,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林昶佐、高潞·以用·巴魕剌、前臺灣團結聯盟「立委」周倪安、「外交部駐那霸辦事處處長」蘇啟誠、琉球華僑總會張本光輝會長與臺灣教授協會秘書長許文堂教授獲邀出席了「臺灣之塔」的落成典禮。「臺灣之塔」是由社團法人日本臺灣平和基金會與臺日交流協會出資興建,並且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提名落款。
-
臺灣一施工現場發現二戰日軍遺留炸彈,議員為抗議徒手抓起
據臺媒報導,近日,在臺灣屏東枋寮鄉新開村石頭營的日軍遺蹟碉堡附近,有民眾接連幾日發現未爆炸的炸彈。屏東議員蔣月惠前往現場,徒手抓起未爆彈,令同行的友人看傻眼。蔣月惠徒手抓起未爆彈(臺媒圖)臺媒11月29日報導,在屏東新開村石頭營地區,近期因為施工活動影響到二戰遺蹟,引發民眾抗議。29日當天又有現場民眾稱,在日軍遺蹟碉堡旁至少有3顆未爆彈,與廠商周邊施工的土方混在一起,初判是60毫米迫擊炮彈,萬一在挖掘過程中引發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
日再啟「出雲號」顯示安倍意為二戰軍國主義招魂
日再啟「出雲號」顯示安倍意為二戰軍國主義招魂 日本二戰後建造的最大型戰艦22DDH級直升機航母昨天下水。這艘來勢洶洶的巨艦選擇在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日下水,而且將之命名為「出雲號」,看似有很多巧合,實則暗藏野心。 以二戰「名艦」命名非首次 日本艦艇沿用二戰時期的名字並非首次。除了歷史上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殲滅的日軍最精銳的第一和第二航空戰隊的赤城、加賀沒有繼續用,其他像金剛號、霧島號、愛宕號、足柄號等二戰時期的戰列艦或者巡洋艦的名字都得到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