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銘刻創痛與堅強——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繼1998年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殘害臺灣籍「慰安婦」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之後,又一部聚焦臺籍「慰安婦」的紀實影像作品《蘆葦之歌》11日晚在臺北首映。

  該片聚焦6位飽受創傷的老人晚年的心靈療愈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導演吳秀菁表示,希望通過這部「與時間賽跑」的影片告誡臺灣的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

  據了解,《蘆葦之歌》由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出資,邀請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擔任導演,歷時3年拍攝完成。

  據臺灣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介紹,該團體從1996年開始,針對臺籍「慰安婦」設計了一個身心工作坊,幫助身心遭受摧殘的阿嬤們療愈歷史創傷。影片記錄了6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止是要讓人們看見臺籍「慰安婦」的不幸遭遇和遲遲等不到日本當局道歉的悲憤,也展現了風燭殘年的老人們的堅毅與樂觀。

  令人感傷的是,影片記錄的6位阿嬤中,有4位沒能等到公映的日子就辭世了。

  影片記錄的「主角」之一「小桃阿嬤」,70多年前在去女中上學路上被日軍擄走,被迫成為「慰安婦」,期間曾三度自殺。影片中,社工請她畫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她畫了一個年輕的女學生,說:「我在那之後就再沒快樂過。」

  影片中,另一位老人「大桃阿嬤」19歲被日軍騙到南洋,回憶起曾遭受的殘害,仍啜泣不止。「我就算是番薯葉,也是一片葉子。」老人回憶說,第一次去日本抗議時,她把臉都遮起來,被另一位老人說「錯的又不是你」,第二天她就堅強地「露臉」了。

  片中還記錄了臺灣婦援會的志願者為阿嬤們圓夢的過程:「秀妹阿嬤」成了空姐,「滿妹阿嬤」成了交通警察,「蓮花阿嬤」進了專業錄音棚錄製自己的唱片……

  紀錄片主角之一「沈中阿嬤」的外孫女古艾娟說:「生活中的外婆開朗、樂觀,是家裡的『開心果』。因為這部紀錄片,我才有機會知道到外婆所遭受的苦難,明白她為什麼從不跟家裡人說起她的往事。」

  不久前,臺灣少數高中生的「反課綱」抗議中,有學生提出「慰安婦」不是被強迫的,引起輿論譁然。對此,康淑華表示,「慰安婦」是戰爭中遭受性暴力的受害者,希望學生受到真正的歷史教育。

  有資料顯示,二戰期間遭受日軍嚴重性侵害的臺籍「慰安婦」至少有兩三千人。戰後,她們中的倖存者帶著一身傷痛回到臺灣,大都不敢告訴家人,不願提起不堪回首的往事,不少人一生都未結婚生育。

  據悉,《蘆葦之歌》將於14日起在臺灣正式公映。(記者曹檳 陳鍵興)

相關焦點

  • 銘刻創痛與堅強——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新華網臺北8月11日電(記者曹檳 陳鍵興)繼1998年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殘害臺灣籍「慰安婦」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之後,又一部聚焦臺籍「慰安婦」的紀實影像作品《蘆葦之歌》11日晚在臺北首映。該片聚焦6位飽受創傷的老人晚年的心靈療愈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導演吳秀菁表示,希望通過這部「與時間賽跑」的影片告誡臺灣的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
  • 馬英九關心慰安婦議題 邀百人看紀錄片《蘆葦之歌》
    原標題:馬英九關心慰安婦議題 邀百人看紀錄片《蘆葦之歌》 馬英九資料圖 圖自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16日將邀請關心慰安婦議題的相關「部會」首長、歷史學家、青年朋友等觀賞紀錄片《蘆葦之歌》,希望各界透過紀錄片共同關心阿嬤
  • 「慰安婦」人權影展臺北啟動
    本報臺北8月3日電 (記者王平)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4日起在臺北舉行,多部「慰安婦」紀錄片將展映,聚焦「慰安婦」倖存者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 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臺北啟動
    新華社臺北8月3日電(記者 潘麗君 何自力)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4日起在臺北舉行,多部「慰安婦」紀錄片將展映,聚焦「慰安婦」倖存者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該影展由臺灣首座「慰安婦」人權教育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主辦。
  • 馬英九看《蘆葦之歌》哽咽:死都不信慰安婦是自願
    馬英九與導演吳秀菁對談人民網8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熄。」紀錄片導演吳秀菁拍攝《蘆葦之歌》,緩緩道出臺籍慰安婦阿嬤的內心傷痛。馬英九16日邀請家屬、高中學子和官員、「立委」觀看紀錄片,許多人不舍拭淚,馬英九也數度哽咽。
  • 馬英九看臺灣慰安婦紀錄片哽咽:仍有人懷疑她們是否自願
    據臺媒報導,講述臺籍慰安婦故事的記錄片《蘆葦之歌》,近日引發臺灣社會熱議。馬英九16日邀請官員觀賞時數度硬咽、無法言語。他指出仍有人懷疑她們是否自願,如果持續辯論這個問題,那代表我們不是文明「國家」。馬接著強調,CNN網絡版已經在問,臺灣可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不相信她們是被迫的「國家」,若得到這樣的地位,光榮嗎?
  • 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原始膠捲獲典藏保存
    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原始膠捲獲典藏保存 2019-12-10 20:54:41 12月10日電 (記者 史元豐 路梅)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10日在臺北將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膠捲捐贈給臺灣電影中心收藏。
  • 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將重新整理修復
    新華社臺北12月1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拍攝於1998年的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原始膠片10日由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捐贈給公共機構臺灣電影中心,尋求更專業的存儲、修復和進一步推廣。
  • 臺灣民間最新製作抗戰紀錄片臺北首映
    臺灣民間最新製作抗戰紀錄片臺北首映 2015-08-10 19:14: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8月1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一部由臺灣中正文教基金會籌備、歷時3年完成的「抗戰:和平榮耀·勝利70年」紀錄片10日在臺北舉行首映式。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館長康淑華:有責任跟年輕世代對話
    資料圖:2016年12月10日,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臺北開館。圖為92歲的臺籍慰安婦陳蓮花(右)與韓國慰安婦李容洙(左)在紀念館開館後一起比出代表和平的「V」字型手勢。中新社記者 劉賢 攝  康淑華是「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館長。近日,她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臺灣已知還健在的「慰安婦」阿嬤僅存3位,且年事已高,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這位有20餘年社工經驗的女士表示,歷史不容遺忘。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開館 92歲蓮花阿嬤走過「她們的時光」
    圖為92歲的臺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右一)被人攙扶著參觀紀念館的「她們的時光」照片走廊。臺灣目前已知仍健在的慰安婦倖存者僅剩三位,陳蓮花是其中之一。  歷經12年籌備,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世界人權日(12月10日)開館。  紀念館位於臺北市迪化街與涼州街交叉口,是一棟屋齡90年的木色小樓,門匾寫著「阿嬤」的字母拼寫「AMA」。一層有段窄窄的走廊,叫「她們的時光」,用一幅幅照片記錄下臺籍慰安婦阿嬤們的身影。  作為慰安婦的殘酷經歷使許多阿嬤終身未婚、不能生育。
  • 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原標題: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臺北首映  中新社臺北5月31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歷史紀錄片《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5月31日在臺北首映。該片由白崇禧之子、臺灣作家白先勇監製,費時兩年拍攝,力圖透過影像還原白崇禧在臺灣「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 「戰爭不只是男人的事」 抗戰空軍紀錄片臺北首映
    原標題:「戰爭不只是男人的事」 抗戰空軍紀錄片臺北首映   紀錄片「沖天」8月18日首映,馬英九(前排左四)、劉兆玄(前排右三)、高志航之女高友良(前排左起)、韋憲文、金士傑的父親金英、柏培立夫人(前排右起)、羅德隆等抗戰英雄、眷屬及製作團隊(後排)。
  • 臺「慰安婦」館讓年輕人看見歷史 望其對該議題有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派記者 張盼】臺灣首座「慰安婦」主題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12月10日正式開館。地處熱門觀光區臺北大稻埕迪化老街,即便在工作日的午後,仍有數十人進館參觀,其中大多數是臺灣大學生,也不乏日本與韓國的年輕遊客。
  • 因入不敷出貸款千萬,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遺憾閉館
    2016年3月,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創辦「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時,引起了海峽兩岸社會各方關注。 二戰結束後,許多國家和地區陸續創辦以「慰安婦」為主題的史料館。紅船編輯部注意到,長期協助臺灣「慰安婦」的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以下簡稱婦援會)在2016年跟進效法,希望為臺灣「慰安婦」的歷史留下紀錄,為此創立了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 除了《二十二》,這些「慰安婦」主題電影也值得我們去看
    中國臺灣《蘆葦之歌》(2015)  2015年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在臺灣上映的紀錄片《蘆葦之歌》,由臺灣婦援會出資,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歷時三年拍攝完成。影片在2014年入圍臺灣國際女性影展,並獲得中國四川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最佳人文關懷獎」。  臺灣婦女團體聯合會副理事長陳秀惠稱:「我深深記得1992年那場記者會。
  • 《媽祖迺臺灣》臺北首映 任賢齊好友齊聚相挺
    由任賢齊出品並擔任導演的紀錄片《媽祖迺臺灣》將於本周五在全臺66家戲院盛大上映,與周三上映的《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展開土洋大戰。也由於2013年臺灣紀錄片在票房上大有斬獲,《看見臺灣》賣座超過兩億、《十二夜》賣座超過六千萬,也使得《媽祖迺臺灣》票房充滿想像空間。
  • 臺北影像展講述慰安婦生命故事:要揭歷史真面目
    8月3日,為期兩個月的「月光——慰安婦生命故事影像展」在位於臺北市寧夏路89號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舉辦。圖為受害倖存者黃吳秀妹(左一)、盧滿妹(右二)與臺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右一)等一同表達願望,建立「慰安婦與女性人權館」,讓世人更了解這段歷史。 中新社發 劉舒凌 攝中新社臺北八月三日電 題:臺北影像展講述慰安婦生命故事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董會峰一九九二年慰安婦申訴專線確認臺灣有五十八名受害倖存者,至二00九年,人數已減至十八位,平均年齡達八十六歲。
  • 臺南慰安婦銅像被日本人踢踹 新黨王炳忠欲發起「公投」在臺北豎立...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右翼團體代表日前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對這一粗暴行為發起抗議。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等人也進行聲援,並宣布會發起臺北市民「公投」提案,要求臺北市政府永久豎立慰安婦銅像。
  • 臺南慰安婦銅像被日本人踢踹 新黨王炳忠欲發起「公投」在臺北豎立...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右翼團體代表日前在臺南腳踢慰安婦銅像,國民黨臺南市議員謝龍介對這一粗暴行為發起抗議。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等人也進行聲援,並宣布會發起臺北市民「公投」提案,要求臺北市政府永久豎立慰安婦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