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刻創痛與堅強——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繼1998年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殘害臺灣籍「慰安婦」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之後,又一部聚焦臺籍「慰安婦」的紀實影像作品《蘆葦之歌》11日晚在臺北首映。
該片聚焦6位飽受創傷的老人晚年的心靈療愈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導演吳秀菁表示,希望通過這部「與時間賽跑」的影片告誡臺灣的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
據了解,《蘆葦之歌》由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出資,邀請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吳秀菁擔任導演,歷時3年拍攝完成。
據臺灣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介紹,該團體從1996年開始,針對臺籍「慰安婦」設計了一個身心工作坊,幫助身心遭受摧殘的阿嬤們療愈歷史創傷。影片記錄了6位老人的晚年生活,不止是要讓人們看見臺籍「慰安婦」的不幸遭遇和遲遲等不到日本當局道歉的悲憤,也展現了風燭殘年的老人們的堅毅與樂觀。
令人感傷的是,影片記錄的6位阿嬤中,有4位沒能等到公映的日子就辭世了。
影片記錄的「主角」之一「小桃阿嬤」,70多年前在去女中上學路上被日軍擄走,被迫成為「慰安婦」,期間曾三度自殺。影片中,社工請她畫出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她畫了一個年輕的女學生,說:「我在那之後就再沒快樂過。」
影片中,另一位老人「大桃阿嬤」19歲被日軍騙到南洋,回憶起曾遭受的殘害,仍啜泣不止。「我就算是番薯葉,也是一片葉子。」老人回憶說,第一次去日本抗議時,她把臉都遮起來,被另一位老人說「錯的又不是你」,第二天她就堅強地「露臉」了。
片中還記錄了臺灣婦援會的志願者為阿嬤們圓夢的過程:「秀妹阿嬤」成了空姐,「滿妹阿嬤」成了交通警察,「蓮花阿嬤」進了專業錄音棚錄製自己的唱片……
紀錄片主角之一「沈中阿嬤」的外孫女古艾娟說:「生活中的外婆開朗、樂觀,是家裡的『開心果』。因為這部紀錄片,我才有機會知道到外婆所遭受的苦難,明白她為什麼從不跟家裡人說起她的往事。」
不久前,臺灣少數高中生的「反課綱」抗議中,有學生提出「慰安婦」不是被強迫的,引起輿論譁然。對此,康淑華表示,「慰安婦」是戰爭中遭受性暴力的受害者,希望學生受到真正的歷史教育。
有資料顯示,二戰期間遭受日軍嚴重性侵害的臺籍「慰安婦」至少有兩三千人。戰後,她們中的倖存者帶著一身傷痛回到臺灣,大都不敢告訴家人,不願提起不堪回首的往事,不少人一生都未結婚生育。
據悉,《蘆葦之歌》將於14日起在臺灣正式公映。(記者曹檳 陳鍵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