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將重新整理修復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臺北12月1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拍攝於1998年的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原始膠片10日由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捐贈給公共機構臺灣電影中心,尋求更專業的存儲、修復和進一步推廣。

  《阿媽的秘密》由長期從事「慰安婦」受害人救助的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出資拍攝,記錄了13位婦女在二戰期間迫為日軍「慰安婦」的真實經歷,是臺灣「慰安婦」受害者首次公開自己的真實影像。

  基金會董事長葉德蘭在捐贈儀式上表示,「慰安婦」不只是歷史事件,更是戰爭侵害女性人權和尊嚴的重要議題。這部紀錄片是活生生的歷史見證,希望通過捐贈給專業電影機構獲得更專業完善的保存,讓更多人了解「慰安婦」的歷史,記住這段歷史,不讓這樣的歷史重演。

  紀錄片導演楊家雲在捐贈儀式上回顧了當年拍攝紀錄片的感人細節。她說:「紀錄片中受訪的13位阿嬤,大部分已經離世。這部紀錄片成為她們留下的珍貴影像資料,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看到。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有為阿嬤們爭取到她們應得的公義,我們應該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臺灣電影中心介紹,將對紀錄片原始膠片進行初步清理,根據膠片的保存狀況,進行高清掃描或數位化修復。成為數字資料之後,這部珍貴的紀錄片將有更多機會在更多樣的媒體平臺上公開放映。

  據統計,二戰中有2000多位臺灣婦女被強迫淪為「慰安婦」,其中臺北婦女救援基金會確認過的有59位。2016年,以「慰安婦」為主題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成立,迄今已就「慰安婦」議題展開多項活動。

相關焦點

  • 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原始膠捲獲典藏保存
    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原始膠捲獲典藏保存 2019-12-10 20:54:41 10日在臺北將臺灣首部慰安婦紀錄片《阿媽的秘密》膠捲捐贈給臺灣電影中心收藏。
  • 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銘刻創痛與堅強——臺灣籍「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臺北首映    繼1998年一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殘害臺灣籍「慰安婦」的紀錄片《阿嬤的秘密》之後,又一部聚焦臺籍「慰安婦」的紀實影像作品《蘆葦之歌》11日晚在臺北首映。  該片聚焦6位飽受創傷的老人晚年的心靈療愈過程。「如果不知道過去,你不會有未來。」
  • 馬英九看臺灣慰安婦紀錄片哽咽:仍有人懷疑她們是否自願
    據臺媒報導,講述臺籍慰安婦故事的記錄片《蘆葦之歌》,近日引發臺灣社會熱議。馬英九16日邀請官員觀賞時數度硬咽、無法言語。他指出仍有人懷疑她們是否自願,如果持續辯論這個問題,那代表我們不是文明「國家」。馬接著強調,CNN網絡版已經在問,臺灣可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不相信她們是被迫的「國家」,若得到這樣的地位,光榮嗎?
  • 《二十二》成內地首部億元紀錄片 收益將回饋老人
    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專家蘇智良給郭柯(左)頒發獎盃。   從默默無聞、排片場次僅有1%,到讓眾多觀眾自發當「精神股東」,並成為國內首部票房破億元的紀錄片,《二十二》在夏末演繹了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   昨天是「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上映第6天,票房順利破億元,主創選擇在這一天舉行感恩答謝會。
  • 因入不敷出貸款千萬,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遺憾閉館
    2020年11月,臺灣首家「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將走入歷史,熄燈閉館。
  • "慰安婦"題材紀錄片首次公映 22位老人僅餘8位在世
    原標題:「慰安婦」題材紀錄片首次公映   「今天上午有志願者告訴我,有市民希望下午1點半來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捐款,讓我們轉交給那些倖存者。」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有很多人走進影院去關注這個群體,這是好事。」
  • 「慰安婦」人權影展臺北啟動
    本報臺北8月3日電 (記者王平)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4日起在臺北舉行,多部「慰安婦」紀錄片將展映,聚焦「慰安婦」倖存者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 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臺北啟動
    新華社臺北8月3日電(記者 潘麗君 何自力)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4日起在臺北舉行,多部「慰安婦」紀錄片將展映,聚焦「慰安婦」倖存者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該影展由臺灣首座「慰安婦」人權教育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主辦。
  • 臺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11月關閉!明年或在新地點重新開張
    冠病疫情導致臺灣第一座慰安婦博物館的參觀人數與收入大受影響,博物館為此將在11月10日關閉,並將搬遷到其他地點重新開張。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位於臺北大稻埕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2016年12月開幕。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成立的這座博物館,展出慰安婦相關影音、書籍等相關資料。
  • 日本記者向否認歷史者開戰 慰安婦紀錄片艱難上映
    原標題:日本記者向否認歷史者開戰 慰安婦紀錄片艱難上映 經過一年多奔走,日本知名記者土井敏邦拍攝的韓國「慰安婦」紀錄片《與記憶共生》終於進入電影院公開放映。 《與記憶共生》全長3個半小時,根據土井從1994年起耗時2年對韓國首爾7名「慰安婦」的採訪製作而成,平實地記錄了「慰安婦」們的生活和歷史創傷。 7日這部影片在東京日比谷文化館首映,約250名觀眾含淚傾聽這幾位已經去世的老人辛酸的訴說,院線公映將從7月開始。 土井是日本知名的自由記者,拍攝過許多反映深刻國際問題的紀錄片。
  • 「慰安婦」受害者現狀如何
    今天,8月14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首部獲得廣電總局公映許可證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將在全國公映。2014年,當郭柯開始籌備新的紀錄片時,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二十二》。如今《二十二》公映在即,這個數字卻已經減至「9」。顯然,數字最終會成為0,而《二十二》也許會將成為記錄中國慰安婦的絕唱。
  • 臺北影像展講述慰安婦生命故事:要揭歷史真面目
    8月3日,為期兩個月的「月光——慰安婦生命故事影像展」在位於臺北市寧夏路89號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舉辦。圖為受害倖存者黃吳秀妹(左一)、盧滿妹(右二)與臺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右一)等一同表達願望,建立「慰安婦與女性人權館」,讓世人更了解這段歷史。 中新社發 劉舒凌 攝中新社臺北八月三日電 題:臺北影像展講述慰安婦生命故事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董會峰一九九二年慰安婦申訴專線確認臺灣有五十八名受害倖存者,至二00九年,人數已減至十八位,平均年齡達八十六歲。
  • 兩岸一周要聞丨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將閉館
    - 連結兩岸 · 服務兩岸 -國家級備案眾創空間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標兵⬆️ 點擊藍色關注我們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因不堪高額租金及龐大人事成本,將於11月10日關閉。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發起募資活動,盼為紀念館搬遷新址。
  • 日本一電影節撤銷慰安婦紀錄片放映,是枝裕和嚴厲批評
    紀錄片《主戰場》海報。眼下日本電影界最重要的盛事無疑是第3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而爆出震撼新聞的卻是距離東京都不遠的神奈川縣川崎市正在舉行的第25屆川崎新百合電影節:就在10月27日電影節開幕不久,一部涉及慰安婦議題的參展影片被臨時撤檔。
  • 社評:日本小丑踢慰安婦像,也在羞辱臺灣
    日本右翼團體「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等6日派代表藤井實彥前往臺灣的臺南市,欲就臺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會在該市設立慰安婦銅像與國民党進行「辯論」。不想藤井竟然在現場用腳踢慰安婦銅像,這一不敬之舉引起臺灣民眾的極大憤慨。
  • 故宮修復過程被拍成紀錄片
    《皇帝的秘密花園》首映 揭秘倦勤齋乾隆花園最初的設計目的是作為乾隆皇帝的一個私享花園,這個佔地兩英畝大小的花園裡有四個相連的院落、無數奇石和27幢敞軒、亭臺樓閣和其他建築。而這個花園裡的倦勤齋在乾隆皇帝駕崩後,基本上就沒有再對外開放過。這部紀錄片講述了故宮博物院如何邀請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上的最負盛名的慈善組織來共同完成一個文化遺產保護的最佳範例,並把這個範例介紹給國際和國內的觀眾。
  • 《異國情鴛》修復完成 首部韓港合拍片將重映
    《異國情鴛》海報   韓國影像資料院日前表示,1957年首部韓國和香港合作影片《異國情鴛》已經修復完成,將於4月2日將舉辦試映會,首次公開這部電影的數碼上映版。這部影片不僅是韓國正式開展與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方面電影合作的契機,更是韓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彩色劇情片。   韓國影像資料院於去年5月訪問了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以修復該電影為條件將電影膠片運回韓國,於去年12月製作完成了數碼上映版。韓國影像資料院還收集到宣傳海報2張、中文版錄音對白、劇照原本19張、宣傳傳單1張。
  • 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重磅上線
    據《齊民要術》記載,書籍修復的方法至少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經出現。而隨著雕版印刷的興起,書籍的生產和傳播蓬勃發展,修復技藝也伴隨古籍千年流傳。古籍修復師們用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手藝,守護這些黃金般的書葉,使之歷經滄桑而又歷久彌新。12月14日,六集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登陸CCTV9頻道,每晚10點檔,為你揭秘古書的「復活」之旅。
  • 韓國人「裝臺灣人」朝慰安婦像吐口水,臺灣什麼反應?
    臺媒怒罵「可恥」,臺網友諷:韓國人都知道臺當局不重視慰安婦。一則4名韓國男子向慰安婦少女像吐口水,卻謊稱自己是(中國)臺灣人的新聞今天(8日)引發島內輿論關注。此事經臺媒報導後,有島內網友亦憤怒表示,真的好可恥↓除了憤怒情緒,還有臺灣網友表示,反過來想一下,韓國人是不是認為臺灣和日本在對待慰安婦問題上立場一致,狼狽為奸一丘之貉呢?
  • 慰安婦的隱秘往事,總能叫人潸然淚下
    2017年,一部關於22位老人的國產紀錄片,創造了許多奇蹟:先是打破國內院線紀錄片票房最高紀錄。而後又成為首部票房過億的國產紀錄片。但從去年開始,這幫人就變著法不停地給郭柯打電話要錢……雖說他們也都是「慰安婦」制度的受害者,但也應從合理途徑申請賠償。中國「慰安婦」對日本的訴訟尚且沒有解決,只顧著打電話騷擾紀錄片導演,又是出於什麼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