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區:創新探索融媒體改革的「嵐山路徑」

2020-12-11 閃電新聞

這是嵐山區融媒體建設的重要時刻,也是全市區縣級融媒體改革的「壓軸之作」。

11月9日上午,嵐山區文化服務中心東廣場上,彩旗招展,「熱烈慶祝嵐山區融媒體中心啟用」等巨幅標語赫然懸掛在樓體門楣上,與古樸莊嚴的「衛城」相呼應,映襯出濃厚的氛圍。10時58分,嵐山區融媒體中心啟用暨《嵐山新聞》開播儀式在這裡舉行,標誌著嵐山區邁入了全媒體時代。

作為全國融媒體中心建設首批試點單位,嵐山區在媒體融合改革道路上一路疾行,且每一步都力爭踩得準、踩得穩。

20次「取經」之旅拓寬改革路

人民日報、新華社、大眾報業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網際網路傳媒集團以及北京市海澱區、大興區,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青島市、濰坊市……秉承習總書記「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要求,嵐山區委宣傳部組織考察團「南下北上」考察學習,探索媒體融合之路。

嵐山區融媒體中心主任解玉升說,發展媒體融合,知道方向是對的,但卻不知道怎麼走,不清楚道路上會遇到什麼困難,不確定群眾是否滿意,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前進。

一年時間,融媒體中心考察團到16個地市(單位)進行了20次的走訪學習,足跡遍布全國,憑著一股決心和勇氣蹚出一條「嵐山路徑」———聚合一個平臺、再造一套流程、培養一支隊伍、探索一套機制。

堅持網際網路思維,順應網際網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按照「移動優先、視頻優先、人才優先、內容優先、服務優先」的「五優先」思路,嵐山媒體融合方案迅速形成———

打通互聯、協作共享、全面融合、決策支持。結合實際業務需求和目前融媒體發展現狀,設計適配媒體融合業務流程的融媒體中心空間與技術平臺,既可呈現中心全景運營情況,也能支撐任務的調控、指揮,滿足融媒體中心業務運轉、人員辦公、產品製作、內容輸出的各項需求,成為「電視+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企鵝號+抖音號+ X」全新融媒體平臺。

4月16日,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施工合同正式籤訂。嵐山區委書記來風華對融媒體中心工程提出要求:積極推進、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穩步實施。

隨之,成立了區媒體融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把融媒體中心建設作為一項全區重點工作來抓,舉全區之力強力推動。

500萬元「高築」空間平臺

「大家好,我是嵐山融媒主播趙傑,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廈門路三期隧道工程施工現場。」 11月9日,在融媒體中心的指揮調度中心內,工作人員與現場採訪記者進行了連線溝通,實時傳回現場的實景採訪信號。

指揮中心是融媒體中心的「中央廚房」。嵐山區融媒體中心將傳統的電視、報紙、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手機客戶端等全部納入指揮中心統一管理,構建起「報、臺、網、微、端」的融媒體發布矩陣。

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嵐山區緊緊抓住全國縣級媒體融合改革的重大機遇,入選全國融媒體中心建設首批試點區縣,率先在全市啟動區級融媒體改革。嵐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區財政列支1500萬元專項資金,確保融媒體中心建設順利推進。

大到整體布局,小到一個工位。一流的設計思路,改了42稿的設計圖紙,歷時3個月的建設周期,一個2300平方米的融媒標杆項目在嵐山誕生。

目前,嵐山區按照「新聞+政務+服務」的模式建設了融媒體中心,配建了「中央廚房」、演播室、非編系統、機房,採購了電視節目製作設備,優化了有線電視傳播網絡,搭建了網絡電視傳播平臺,配備了可滿足50人同時工作的全開放辦公區。建設成了滿足融媒體中心業務運轉、人員辦公、產品製作、內容輸出等各項需求的運行空間與技術平臺。

6類新聞產品搭建「最佳」媒體矩陣

《嵐山新聞》開播當天,上線後的24小時內網絡點擊量達到10萬,首播圓滿成功。

家住中樓鎮中樓村村民韓玲雲得知《嵐山新聞》開播的消息後,當晚與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旁,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中樓鎮劃歸嵐山區7年來,看的電視節目都是莒縣廣播電視臺的,現在終於能看到自己區的節目,非常激動。」韓玲雲說。

嵐山區長期無自辦電視節目,在新聞的實效性、覆蓋面、傳播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群眾對電視文化產品的需求。承載著43萬嵐山人的殷切期待,伴隨著融媒體中心的啟用,嵐山自己的電視頻道也重新起航。

嵐山電視頻道是融媒體中心的一個組成部分。嵐山區打破了媒體機構分散、力量單薄、各自為戰的局面,將區內目前的《新嵐山》報紙、「嵐山發布」微信號、微博、政府門戶網站以及申請設立的嵐山電視頻道等新聞傳播載體全部納入新成立的融媒體中心,整合成為區委、區政府的唯一宣傳單位。同時,整合原區新聞中心、大眾網·嵐山新聞中心、日照電視臺嵐山記者站的採編力量,推動實現了宣傳主力軍進入主陣地的生動局面。

融媒體中心建設成兼具電視、報紙、網站、新媒體、客戶端、視頻類等6類新聞產品生產發布能力的採編中心和「一次採集、多種生產、分眾傳輸」的信息樞紐,形成「電視+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企鵝號+抖音號+X」的全新融媒體平臺,真正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推動新聞生產模式轉型升級。

相關焦點

  • 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2名政府購買服務駕駛員!
    為加快落實「人才興區」戰略,根據嵐山區融媒體人才需求情況和省市區有關文件規定,經嵐山區政府批准,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根據工作需要,委託日照市新嵐山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2名政府購買服務駕駛員。
  • 2019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20人)10月16日進行初試
    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工作人員——結構化面試1對1課程日照聯創世華電話:0633-8839000、18053834545(微信同號)大學城聯創世華>電話:0633-8221717、17306337020(微信同號)2019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工作人員20名2019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
  • 2020年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進入面試人員名單及資格審查通知
    2020年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進入面試人員名單及資格審查通知 2020-10-19 14:52:35| 嵐山區人民政府 根據崗位招聘人數及應聘人員初試成績情況,經招聘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2020
  • 「喜訊」嵐山發布再獲省級榮譽
    「嵐山發布」微信公眾號榮獲2020年度山東最具影響力縣級政務微信稱號。今年以來,嵐山區搶抓媒體融合改革機遇,深入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堅持精品創作,充分運用新機制、新技術開展新聞宣傳,按照「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模式,嚴把作風、政治、大局、質量、服務等「五關」,創作了大量接地氣、聚人氣的宣傳精品,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也讓嵐山發布的內容質量和影響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 山東嵐山經濟開發區:「吃鋼嚼鐵」胃口好
    鋼鐵及配套產業是嵐山區的主導產業之一,可此前由於嵐山區的鋼鐵深加工產業鏈上缺乏金屬表面處理這一重要環節,導致產業鏈發育不全,守著2000多萬噸的鋼鐵產能優勢,卻難以招引到類似高速路護欄板這樣的優質項目,產業優勢沒有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經濟收益。
  • 嵐山區教體局戰軍仁:謀創新、抓落實!全力助推「四區一城」建設
    1月16日,嵐山區政協委員、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戰軍仁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嵐山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嵐山區教育和體育局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新落實年」為總抓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全力促進教育公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全力打造教育強區。加大投入,提升教育辦學條件。
  • 「日照大嫂」美庭院|嵐山探索「三個創新」深化美麗庭院創建
    「日照大嫂」美庭院|嵐山探索「三個創新」深化美麗庭院創建 2020-06-20 0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億元項目緣何60天即落地嵐山?
    日前,一投資5億元、年加工能力逾10萬噸的高速路護欄板項目落戶嵐山金屬表面處理中心生態產業園,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6月份將投產運營。鋼鐵及配套產業是嵐山區的主導產業之一。正在這時,全省推動54家試點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嵐山經濟開發區探索實行了整建制公司化改革:管委會原有內設機構全部撤銷,設立嵐山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政府為公司注入部分資產,由公司承擔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發展等職能。「改革之後,企業有了更為靈活的融資模式,比如發公司債、基金投入、企業代建等,這就為我們發展增創了更多新的可能。」
  • 日照市嵐山區:建立「4+1」機制創新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
    為了改變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日照市嵐山區在源頭化解、體制機制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建立「4+1」調解機制,切實打通法治惠民「最後一公裡」。向前一步實現全覆蓋嵐山區堅持「向前一步解決問題」工作理念,把矛盾糾紛調解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先手棋」下好下準,最大限度把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建實調解機構。
  • 楊留星帶隊到嵐山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10月30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留星一行到嵐山區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趙嘉兵,市委宣傳部副處級幹部生安政參加,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秦玉新陪同。楊留星一行先後到高興鎮南範家村文明實踐站、巨峰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安東衛街道辛莊子村文明實踐站、虎山鎮官山社區文明實踐站、童海路居文明實踐站、區融媒體中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實地查看,聽取相關工作的匯報,詳細了解嵐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服務、活動開展和各個功能室的運行管理等情況,並對嵐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 不斷探索媒體融合新路徑(新知新覺)
    面向未來,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媒體融合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媒體融合新路徑。牢牢把穩媒體融合發展的羅盤。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把穩媒體融合發展的羅盤。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相得益彰,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融指導思想和具體方法於一體。
  • 2020日照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成績及進入考察範圍人員名單更正聲明
    2020日照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成績及進入考察範圍人員名單更正聲明 2020-10-27 12:34:56| 嵐山區人民政府 根據《2020年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簡章》規定,「按初試成績佔
  • 2020年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7人報名入口已開通
    2020年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7人簡章已發布,報名時間:2020年9月23日9:00—9月25日17:00,報名網站:日照市嵐山區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rzlanshan.gov.cn/)。為了方便考生報考,山東中公教育特整理了2020年日照市嵐山區融媒體中心招聘7人報名入口。
  • 嵐山主要經濟指標逆勢上揚,為什麼?
    正月初二,嵐山區招商部門班子成員集體返崗,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對正在洽談的項目不停推,對籤約項目靠上服務。「形勢好的時候,每時每刻都有人盯著投資方,招引壓力大。疫情期間,招引、投資活動均難以實施,對於主動者來說,卻是很好的機會。」嵐山區委書記來風華為招商部門定下考題。
  • 甘肅探索縣級融媒體建設「敦煌模式」
    甘肅省敦煌市以融媒體中心建設為抓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助推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擴大主流價值的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探索出一個符合甘肅省情的縣級融媒體建設「敦煌模式」。
  • 報告解讀⑥:2016年將啟動嵐山高鐵站建設
    嵐山區長張桂偉作區政府工作報告大眾網日照1月11日訊(記者 鄭雲歌)1月11日,日照市嵐山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嵐山區區長張桂偉代表嵐山區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嵐山區將堅持「突破園區、聚力招引」,加快培育新的強勢增長點。推動園區突破,規劃建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資源再生利用處置中心,升級改造鋼城大道、疏港大道204國道以東段,推動220千伏碑廓變電站建設,建成啟用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
  • 局長直播帶貨,嵐山海虹「觸網」不愁賣
    嵐山區商務局局長田文見就是那個改變宋友金的人。 海虹,學名貽貝,素有「海中雞蛋」之稱。年產海虹4億餘斤、佔全國市場份額六成以上的嵐山區,是全國最大的貽貝養殖基地。每年,從臘月底一直到來年的清明節,嵐山漁港的碼頭上都是熱鬧的海虹收穫場景。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數億斤的嵐山海虹一度變成了無人問津的「海上漂」。
  • 嵐山區探索建立「4+1」機制模式——哪裡有矛盾,哪裡就有調解員
    又到開海季節,日照嵐山興法律服務所的王均山又開始三五不時地往聖嵐漁港碼頭跑。原來,除了是法律服務所主任,王均山還是嵐山區嵐山頭街道的一名調解員。聖嵐漁港碼頭上一間掛著「船老大」調解室牌子的辦公室,就是他和其他6名專職調解員的「根據地」。
  • 嵐山今年一季度經濟指標逆勢上揚!
    嵐山區委書記來風華為招商部門定下考題;區委副書記、區長牟偉也提出明確要求,「疫情防控、招商引資要兩手抓兩手硬,招商和項目服務變『線下』為『線上』,變『面對面』為『不見面』,建立『流程化』招商引資機制。」有項目的推項目,沒項目的繪製「招商地圖」,依據6大產業分布情況,嵐山區有針對性地繪製了6張招商地圖。
  • 視頻‖局長直播帶貨,嵐山海虹「觸網」不愁賣
    嵐山區商務局局長田文見就是那個改變宋友金的人。海虹,學名貽貝,素有「海中雞蛋」之稱。年產海虹4億餘斤、佔全國市場份額六成以上的嵐山區,是全國最大的貽貝養殖基地。每年,從臘月底一直到來年的清明節,嵐山漁港的碼頭上都是熱鬧的海虹收穫場景。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數億斤的嵐山海虹一度變成了無人問津的「海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