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說,我生了個廢物:談原生家庭為什麼會傷人

2020-12-11 拉菲小優FM

文 | 拉菲小優

2019年4月27日,一則社會新聞引發了全民熱議:新聞中的主人公是曾在北京大學經濟系就讀的吳謝宇。從供述來看,他不僅殘忍地用啞鈴猛砸母親後腦勺致其死亡;還購買了剔骨刀、菜刀、鋸條等工具處理母親的屍體,單是給屍體除臭,就34次購買了活性炭、19次購買塑料布,甚至還在室內安裝了監控攝像頭,便於有人進入隨時逃跑。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人們很是不解,為什麼一個被北大提前錄取,曾獲得北大三好學生稱號以及廖凱原獎學金的天之驕子,會和"弒母"這樣恐怖的字眼關聯起來。

人們也不敢相信,一個在家人和同學眼裡懂事、聽話、聰明上進的孩子,卻精心設計並冷靜實施了弒母計劃,案發後還以自己母親的名義地跟親戚們借了144萬元,用於逃匿。

事後警方的查證,深深地撕開了原生家庭之罪,解釋了為什麼這一切會發生。原來在吳謝宇父親去世之後,他的母親就變得異常暴躁,對孩子的管束越來越嚴苛,不僅在學業上必須達到她的要求,甚至連吳謝宇考上北大後,依然要每天定時向她報告當天的學習情況和飲食生活細節。可以說吳謝宇活得就像是他母親手裡沒有自我、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

操控原本不是貶義詞,畢竟初出世界的孩子難免有思想偏頗的時候,然而過度的操控卻讓一個原本的天才,因對操控的反抗心理不斷堆積,成為了反偵察能力超強的弒母惡魔,這便是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簡稱《原生家庭》)一書中所描述的,原生家庭之罪的一種:操控型父母。

01有毒的家庭,是孩子一生的枷鎖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作為著作等身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作家、媒體人,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的著作《恨女人的男人和愛他們的女人》、《原生家庭》等不僅在美國售出200萬冊以上,其作品也前後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和國內大部分心理醫師解決心理問題僅為治癒問題本身不同,蘇珊·福沃德更追究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家庭。

愛爾蘭著名作家蕭伯納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

的確如此,不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能夠把人本身的性格缺陷無限放大,甚至在孩子進入社會的時候,也會誘發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一書中,就列舉了7種有毒的父母(即7種有毒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子女面前神化自己的能力,即使自己做錯也是"我只是想幫你"的天下無不是型父母;在情感上和在現實生活裡,拋棄孩子的不稱職型父母;和吳謝宇媽媽一樣控制孩子思想和行為的操控型父母;"酒前是個人,酒後是人渣"的酗酒型父母;莫名其妙發起火來棍棒教育的身體虐待型父母;覺得自家孩子是"幹啥啥不行的廢物"的言語虐待型父母,以及性虐待型父母。

02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呢?

不稱職型父母個人主義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去年大熱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母因為家裡重男輕女而苛待她,她則完美地接過了重男輕女的接力棒,繼續苛待自己的孩子,為了供兒子去國外讀書,讓女兒蘇明玉失去了自己的房間,也讓學業成績優秀的她錯失了上清華的機會,而這些直接造就了蘇明玉強勢、獨立、自我封閉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影視劇總是追尋真善美的,大結局時蘇明玉原諒了父親,原諒了自己的原生家庭。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但正如在知乎瀏覽量22659人次的問題"你是如何和你的原生家庭和解的"中,安安的回答,"不會和解的,永遠不會。一個沒有得到關愛的人是不太會愛別人的,所以和解不了。"

操控型父母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蘇珊·福沃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家境貧寒的伊萊,從小在父親精打細算、謹小慎微的"教導"下生活。長大後,即便是事業成功也養成了"葛朗臺式"吝嗇,導致為了節省5塊錢的停車費,繞著街區跑了二十幾分鐘,差點搞砸了1800萬的生意。原來,已經去世十二年的父親,在生前就把將這種對貧苦生活的恐懼和束縛傳給了兒子,讓兒子養成了不惜任何代價都要"省錢"的強迫症。

操控型父母對於子女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甚至在他們死後數年,這種枷鎖還會牢牢地鎖在孩子、孩子的孩子脖子上。在操控型父母的影響下,孩子對自我的身份認知模糊,無法脫離他們思想和行動的束縛,成為獨立思考,不被"有毒"家庭教育侵害的個體。最終,對改變生活的無力感和對命運深深的恐懼,會讓他們的心裡扭曲,嚴重者就會出現類似吳謝宇殘忍弒母的行為。

言語虐待型父母

綜藝《嚮往的生活》某一期請來的嘉賓是宋丹丹和她的兒子巴圖,一大早很多比巴圖小的孩子們都在做飯、燒火,各幹各的事。

看到這一狀況,國內知名毒舌"一姐"宋丹丹一臉嫌棄地對巴圖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

雖然性格憨厚、善良的巴圖對於母親言語的侮辱和指責,並未說一句話,但是無論是他瞬間變得嚴肅的表情、刻意迴避的眼神,以及細微的閃躲的動作都在昭示著:他對母親這樣批評和否定不滿。

豆瓣讀書網友子書夜寐說,"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孩子說謝謝,孩子一輩子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等他們說"對不起"是不現實的,當然更談不上原諒或者不原諒,有些傷痕一旦劃下,再難癒合。

要知道,言語或者身體上虐待孩子,並不能讓孩子成長。真正讓他們變好的原因是,他們終於明白,只有長大才能有足夠的資本和能力,再也不用回家,再也不用聽人在耳邊一遍一遍提醒:你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你什麼都幹不成。

或許是這個原因,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不僅沒有為"有毒"的父母開脫,而是站在公正的角度去分析很多人長大後不當行為的成因,"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03原諒父母的前提,是治癒自己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文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只是生了孩子,對孩子有教育和輔導的任務,但他們不是擁有了孩子,實際上當孩子呱呱墜地之後,尤其是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父母的角色便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卻會伴隨孩子一生,甚至還會經由孩子的基因無限地傳遞給下一代。

那麼,如果將這種不良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呢?

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給出了答案:治癒的基礎,是自我療愈。

第一步:擁抱自己內心的小孩

很多人是帶著累累傷痕步入成年的,有些人偽裝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幸福,又或者強制自己像是個大人一樣生活,實際上他們內心那個孩子從來都沒有長大過。

《原生家庭》這本書中也給予了解決與父母關係的方法,首先就是明白"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明白父母不是主宰你人生的天神,他們不會永遠是對的,他們甚至會不自覺地推脫自己犯下的錯,冠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的slogan,再給你戴上一頂"不孝"的帽子。

第二步:敢於說"不"

成年以後,人們總是善於隱藏自己曾經受過的傷害,更有一部分人會把這種傷害認為是父母為了自己好而"不得不"作出的選擇。比如,無緣無故地毆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學得更好,言語辱罵孩子,不給孩子任何尊嚴是為了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過度地控制孩子的言行思想是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蘇珊·福沃德認為在身體上虐待孩子的父母通常是由於自身的疲憊、壓力、焦慮或者不快,他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會導致孩子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滿,他們甚至會為了保護自己而"暴怒、譴責、威脅和狡辯"。

因此,需要與父母進行對峙,明確地告訴他們,你們不能這樣對待我們,我們想要的保護、教導、激勵和鼓勵,而不是言語、身體、精神的控制和傷害。

第三步:治癒自己內心那個可憐的小孩

人首先需要自洽,才能更好地與世界相處。

你是天生的失敗者——這個觀點可能是父母有意無意地灌輸給孩子的;你活該沒人愛——有時候是父母不夠愛你,他們更愛自己;你是父母的翻本——父母吵鬧不休、一地雞毛的婚姻生活,並不是你的出生造成的,也不是你未來的婚姻生活模式。

治癒自己,與父母對峙,是一項需要膽量的事情。在蘇珊·福沃德看來這種衝突是必要和急迫的,因為只有治癒自己,重新定義愛與被愛,卸掉那些背負許久的重重枷鎖,才能真正地獲得靈魂的解脫。

第四步:徹底打破舊的家庭模式避免"毒與罪"的遺傳

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一書,不僅列舉了幾百個"有毒"家庭教育的模式,列舉了十數個自測的表格,告訴讀者如何避免將"毒性"遺傳給下一代。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因此,在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就需要徹底將父母帶給自己的不好的教育摒棄,理解孩子如同理解曾經的自己,也告訴自己,我可以保護我的孩子;我不會像我父母那樣對待孩子;我不會成為失去理智和尊嚴的酒鬼;我不會在言語和身體上虐待孩子;我不會讓孩子接近心理變態的另外一方;即便是我做錯了,也不能為了維護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狡辯,而是要勇敢地對孩子說"抱歉";我會漸漸放手,不過度控制孩子,好好地把握與孩子相處的尺度,看著他們逐漸成長,甚至在智商、情商、財商方面超越我們。

最後用蘇珊·福沃德博士的一句話結束本文,

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並不是那麼簡單。你會經歷一個艱難而疲憊的過程:準備好應對挫折和失誤,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從裡到外地磨練自己。焦慮、恐懼、內疚和困惑對任何人來說都無可避免的。但這些魔鬼將再也無法控制你。

但願我們都能原諒那個或許不優秀、不漂亮、不會說話、被虐待、被拋棄、被否定的自己,重獲新生。

相關焦點

  • 「喜劇女王」宋丹丹的悲劇人生:我嫁了個人渣,還生了個廢物!
    宋丹丹自己也感到非常惋惜,但這是沒辦法的選擇。她演了一輩子,是時候把重心放在生活和家庭上,將機會留給更多的年輕人了。宋丹丹表示,自己以後會把70%的精力放在家庭上,而且十分鄭重的表示:「不演了,真的不演了。」儘管在我們觀眾看來有些遺憾,但這也是一位老藝術家自己的選擇吧。每個成功的人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 為什麼說原生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婚姻?幸福是會傳染的
    1前幾日一個關於「原生家庭很幸福是什麼體驗」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而後廣大網友們針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產生的影響又進行了一波分析。而這個話題也讓我想到了去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都挺好》裡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畸形原生家庭的樣貌,蘇父作為一家之主卻沒有一家之主該有的擔當,而蘇母作為一個母親,也沒能盡到她作為母親的公平。在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三個孩子身上都有著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弊端。
  • 宋丹丹談人生:我的每一步都是坎坷,其實都是在上臺階
    宋丹丹一生的成就真的有很多,甚至多到數不勝數,幾乎橫掃了所有話劇的獎項,小品女王、中國第一女喜劇人、國家一級演員的榮譽就更是人盡皆知了。雖然宋丹丹在事業是大放異彩,但是在早期的感情生活上卻並不是那麼順利。宋丹丹情竇初開的年齡還算是比較早,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原因導致她高考失利,初戀男友後來又背著她偷偷出國留學,所以兩人也就此分手。
  • 十個原生家庭,九個都傷痕累累。原生家庭究竟可以有多傷人?
    別傷在原生家庭,可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究竟可以有多大?就像醫生對她說的:「你要真正的獨立。」是的,即便被原生家庭所傷,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真正的獨立,這種獨立,不是跟父母斷絕關係,甚至老死不相往來,而是要和原生家庭和解,並在脫離了原生家庭之外,還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這樣,我們才能過得更幸福。最後祝願這位姑娘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立之路。
  • 【婚姻課堂25】原生家庭(二)
    對我們而言,在我們正常地成長曆程裡大都會有兩個家庭——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成人這段時間所生活的家庭,也就是你的爸爸媽媽和你及你的兄弟姐妹組成的家庭,對你及你的兄弟姐妹而言就是原生家庭。而再生家庭是指我們成人之後所建立起來的家庭,也就是你和你的愛人還有孩子組成的家庭,對你而言就是你的再生家庭,對孩子而言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 宋丹丹不吝嗇誇獎30歲兒子引發育兒討論:別忘了給孩子精神斷奶
    這一期的亮點之一應該是宋丹丹和巴圖的搭檔玩遊戲,在「你來比劃我來猜」這個環節,巴圖智商超高、勝率很大,特別是與媽媽宋丹丹搭檔時,簡直是心有靈犀。宋丹丹稍微比劃了一下,巴圖便答出準確答案,讓在場的嘉賓和觀眾都尖叫連連,宋丹丹也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兒子。
  • 傅首爾談老公落淚:好的伴侶,真的能治癒原生家庭
    「世界曾經薄待我,還好將你贈予我」前幾天,傅首爾在微博髮長文感謝老公老劉:「謝謝好的伴侶,治癒原生家庭。」常看《奇葩說》的朋友或許知道,傅首爾有一個並不幸福的童年。就算鼓足勇氣結了婚,生了孩子,上一輩婚姻破裂的陰影也會日夜籠罩著自己。每當獨自起夜給哭鬧的孩子餵奶,看到呼呼大睡的老公,就會想起家裡兩手一攤什麼活兒都不幹的父親,深深懷疑自己是不是重演了母親的悲劇。03.
  • 伊能靜自曝離婚內幕:原生家庭裡,藏著你的婚姻觀!
    01前幾天,伊能靜再談「原生家庭」上了熱搜。視頻中,伊能靜向魯豫談起了自己的情感之路:其實我前一段婚姻我應該要很有安全感,可是我那時候沒有把自己修煉好,我還太在那個傷痛裡面,那種家庭的傷痛,跟媽媽的沒有和解,然後很緊繃的狀態,我自己沒有那樣的智慧。
  • 《我的嶽父會武術》開機 筷子兄弟教宋丹丹《小蘋果》
    《我的嶽父會武術》開機 筷子兄弟教宋丹丹《小蘋果》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5年01月16日11:29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 (唐平)1月15日,家庭輕喜劇《我的嶽父會武術》在京舉行開機儀式,導演俞鍾攜宋丹丹、倪大紅、「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姜妍等主演集體亮相曬「全家福」。
  • 《以家人之名》,歸根結底說的還是原生家庭
    《以家人之名》,歸根結底說的還是原生家庭兩個男人,三個異父異母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組成了一個五口之家,三兄妹一起長大,互相扶持。但是原生家庭的羈絆,讓兩位哥哥沒有辦法直面自己,面對真正的親人和愛的人,陷入了困境與兩難。
  • 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跟隨一個人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環境如何,將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富貴家庭的孩子,基本上見多識廣,性格外向好社交。貧寒家庭的孩子,基本上唯唯諾諾、性格內向而自卑。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想他走上正途,無疑是很難的,但如果父母有良好的文化水平,正常的三觀,即使很貧窮的家庭也能成長出社會的棟梁。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基本上是不可改變的。
  • 傅首爾童年為見媽媽喝洗潔精:糟糕的原生家庭會改變一生嗎?
    她看了我一篇文章,說每次聽到這句「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都莫名的揪心。她問,原生家庭真的能影響一生嗎?我的原生家庭不好,但是我現在的家庭很幸福啊!我說你趕緊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吧,肯定有不少人想聽。
  • 《嚮往的生活》宋丹丹飆英文預定熱搜,網友:朕的翻譯呢?
    宋丹丹又回到《嚮往的生活》了,節目第一季第一期的嘉賓就是宋丹丹與兒子巴圖,雖然節目播出後,網友直批宋丹丹老師做母親「太不合格」,對兒子巴圖太嚴苛,總以「我生了個廢物」打擊自己的兒子之類的云云,不過總的來說,第一期節目還是非常有趣的,一首《心火燒》更是貫穿了整季節目。
  • 宋丹丹早上撥了一個電話,對方怒氣衝衝,把你地址給我
    有一天早上,宋丹丹剛打開手機就收到一條簡訊,對方說「我是郵局,給我回電話」。宋丹丹立刻把電話回了過去,她態度很好,您好,請問您有什麼事?「把你家地址告訴我」,對方是個男人,語氣很不好。宋丹丹很疑惑,還是問道,您要我地址做什麼呢?對方說,有人給你寄快件,把你家地址給我。宋丹丹更奇怪了,別人給自己寄東西,還沒有自己的地址。讓你寄快遞的人沒有給你我的地址嗎?宋丹丹又問道。
  • 《都挺好》蘇明玉用一生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3個方法與自己和解
    「我要你生我養我了嗎?你把我生下來就要負責,不是光圖快活!」蘇明玉對著重男輕女的母親含淚一頓大吼,換來的是一記響亮的耳光!《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被忽視,只因自己是女孩。為了大哥去美國讀書,把她的房子賣了。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真正成長起來?
    一次聚會,我聽到講臺上的傳道人說:「芥菜種很小,但最後卻長成了一米多高的灌木,菜就是菜,長成了樹,這是不正常的。」後面便帶出了一些輕視的話,是針對普通人想要成功的輕視。其實我想說,原生家庭不是原罪,不是不可改變的,我們不接受這種輕視,更不可以自己輕視自己。
  • 原生家庭:一場代代傳承的背負,我們最深刻的模樣,都來源於此
    原生家庭是決定再生家庭會不會幸福、或者有多幸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源。我相信,提起原生家庭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要是說起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可能大家都會有很多話想說,畢竟,我們都受過原生家庭的影響,或多或少,或好或壞,正面或者負面,每個人受影響的程度不一樣。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被一個個標題黨刷屏,「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走出原生家庭」、「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等等,於是原生家庭很自然地成為了「原罪」,個人的所有不幸以及失敗都一股腦的被歸結到原生家庭上。再加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更是用一種誇張的手法將原生家庭這一話題繼續升溫,就像炸彈一樣,只要一點火就著。
  • 宋丹丹兒子:媽 我喜歡男生 然而丹丹姐很淡定
    ,宋丹丹的現老公是個非常有錢的開發商,乃是中赫置地董事長趙玉吉。28天的短暫接觸後,宋丹丹選擇在生日那天嫁給現任老公趙先生,從此開始了甜蜜生活。剛開始,這個新組合的家庭只有3個人:丈夫趙玉吉、妻子宋丹丹,以及宋丹丹的兒子巴圖。趙玉吉對巴圖視如己出,這個高大男人經常領著這個小男子漢遊泳、去博物館、聽音樂會、上學校。有一次,老師讓每一個孩子到自己的爸爸媽媽跟前說一句這學期來最想說的話,巴圖跑到趙玉吉跟前,兩手捧著他的臉,在他耳邊說:「爸爸,我永遠愛你!」
  • 如果蘇明玉不夠幸運,原生家庭會讓她變成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
    姑娘開始抽泣,說這是男朋友不知道第幾次傷害她了。我問她為什麼不分手,是有什麼把柄被拿住了嗎?姑娘搖搖頭說:我心太軟了,每次打過我之後,他就會來道歉。我知道其實他是愛我的,只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他不生氣的時候是很體貼的,很少有人對我這麼好,我也捨不得離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