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德法自然

2020-12-24 通俗文藝

上法鬥極

作者:楚水

上法鬥極,不是道法自然,也不是德法自然。漢之巜白虎通》援引用,《援神契》曰:

"天覆地載謂之天子,上法鬥極"

釋讀《鉤命決》曰:"天子,爵稱也""天子臣放勳"

說明漢代釋讀經書的書籍多如牛毛,誠如類似眾所周知的笑典之"曰若稽古"--《漢書.藝文志》云:「秦近君能說《堯典》,篇目兩字之說,至十餘萬言,但說『曰若稽古』三萬言」。也就是說漢代之經學家,僅解說"曰若稽古",這四個字,就用了三萬字,不可謂不煩瑣至極。此誠如如魯迅先生所言:「你不說我倒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由此看來,漢章帝--這位歷史上名氣不算太大的皇帝,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天子會諸儒講論五經,作《白虎通德論》,令固撰集其事」。其對中國文化之貢獻,如後世之宋徽宗所創之瘦金體於書法,已載史冊,足可肯定。

今以上法鬥極為題,而隨筆之,決非意欲效仿古人,而曰若稽古之,囉嗦千八百字。記得季羨林老先生在時,歐陽中石先生每年都會將該年,考悟出四個字,比如今年之庚子,為庚某某子,書之以贈,以求心得於季老。故而自己對生僻之字,如曰若稽古,上法鬥極等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常以錄之,以備不時之需。然而,初讀之完全南轅北轍,何之是謬之千裡?

上法鬥極,天子放勳。除了"法"與"天子",正常釋之外,其餘自己完全領會錯了:上,不是皇帝天子,鬥,不是鬥爭,極,不是極限,放勳,更不是放逐出去,使之建立勳業,才能稱為天子。上法鬥極,釋之卻又若道法自然,是指天上的北極星,或北鬥星之運行,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歸根結底,仍然是順其自然,德法自然。萬法歸宗,道通為一,最後還回到原點,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妙處。

由此又想到了方方,大概是一位與人鬥其樂無窮的人。記得張全景老部長僅僅講述了自己了解的土改的歷史,與《軟埋》不同,就被其大爆粗口,張頤武先生好像沒說什麼,就被封了一個"帶鬥大哥"的雅號,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只要與自己不同,就必然鬥之以極,順昌逆亡,唯我獨尊,其實,完全就是典型的東方不敗的心理作祟。已故的湯一介先生也倡導:知識分子不應該向非真理或半真理妥協,如北大的梁漱冥先生,但關鍵自己要接近真理。而接近真理,更需要聽取不同的意見,固步自封,自以為佛,其實就是自以為是的自我造神,如始讀上法鬥極,為絕對鬥爭,豈不可笑。

相關焦點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麼是法?什麼是自然?
    「法」在這裡是動詞,意思是「遵守,順從」。這樣去理解,就大致能理解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這句話更清晰形象地講明了「天、地、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的難點在「自然」,這個「自然」,並非我們平時說的「大自然」,天大地大,「道」最大。「道」又怎麼會去遵循大自然呢?這個「自然」,是指萬事萬物本來的樣子。「大自然」這個我們現在用得很多的詞是從這裡衍生出來也不一定。所以前三個「法」字可以理解為順從,而第四個法字理解為「即,是」也對。
  • 老子「道」的哲學:道法自然
    一句「道法自然」更是深入人心。雖然很多人並不完全清楚其中內涵,潛意識中依然喜歡引用。那麼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是什麼?這章中老子回答了世人所關注的這個問題。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 老子主張「道法自然」,道是什麼?法是什麼?自然又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哲學思想體系中,道無疑是最核心、最基礎的概念。然而,在《道德經》中老子並沒有縱情於從哲理上論證道的存在,而是具體地從現實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展開對道的描述。因此,老子的整個道觀浸透著深厚的實踐品格和現實意蘊。
  •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筆者看到很多人將道法自然的自然理解為大自然,認為道法自然就是道取法和遵循大自然或自然世界,不僅啞然失笑。那麼道法自然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呢?答案其實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道法自然,這裡的自然是自己的意思。道法自然,就是道法自己。大道作為老子思想體系中最高信仰和最高位格的存在,無法可法,唯有自法。大道沒有可以取法的對象,沒有可以遵循的對象,故而只能取法自己,只能遵循自己。
  • 道法自然的鳳凰茶山
    很多山,除了茶樹就是找不到別的樹,茶山的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了。人與天地的關係,先哲早有告戒 :要遵從道法自然。先人在大自然面前,也摸索出取舎有度,萬物和諧共生的規律。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啊!萬物和諧,齊生共存,這是自然生態法則,人與生態,同樣不能背離這條自然法則。
  • 當代道教對道法自然和清靜為正思想的解釋
    這兩個命題就是「道法自然」和「清靜為正」。「道法自然」的命題出自《老子·第25章》。其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清靜為正」的命題出自《老子·第45章》。其曰:「清靜為天下正」[2]。我想首先介紹一下這兩個命題。  《老子》一書言簡意賅,思想博大精深,不同的人對其某些文句的訓讀、解釋和對其思想的理解,往往不同。
  • 垃圾分類 利在千秋 道法自然 天人和諧
    實則,道教跟環境保護有著天然的親近,哪怕不了解道教的普通人也能隨便說出道教提倡環保的幾個詞來,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可以說,道教義理中暗含著提倡環境保護的天然基因。例如,仙道貴生思想是千百年來道教信仰主要內容之一。
  •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才能做到永續發展
    鍛鍊起來,練習無為功法、八段錦、六字呼吸法、太極拳、五禽戲等,任選其一,配合呼吸,做到無私無欲、專氣致柔,多讀讀《道德經》,皈依道法自然、尊道貴德的道德信仰,建立修德以真、證道合道的人生意義,與天地萬物同德,鬼神不驚,就怕人類自己執迷不悟,戕害自然卻不自知,讓我們反省自身、反思制度,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永續發展之道。
  • 「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學與生活美學
    讓人們意識到貪慾的虛妄,以清新自然的生活蕩滌橫流的物慾,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莊子寫過有關「渾沌」的故事,倏、忽二帝因為想「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結果卻是「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 《道德經》第25章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譯文】有一種渾然而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麼名字才好,只好叫它為「道」,我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回歸本原。
  • 先秦諸子百家-道家,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是中華傳統哲學的起源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道法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
    順應自然方成道:順應自然規律,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就能得「道」。人生活中這個世界上,要 與自然,世界,宇宙 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 才能 成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對境無心就是禪嘛!何必再問禪呢!人們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景,都要靜心對待,心如止水。
  • 道法自然,佛法無邊,順應天性做大道之人
    在《彌陀妥解》上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其離一切相故無相,惟其即一切法故無不相。無相無不相,故不得已強名實相。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 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照而恆寂,強名為常寂光土。寂而恆照,強名清淨法身。《楞嚴經》裡說:「即一切法,高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這個即和離,它不執著,不是分離的。不是說,這是即了就不離了,它是離和即 無所著,「名真如相回相」。
  •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既不是人類中心主義,也不是自然中心主義,它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把人類與大自然看作是一個生命整體,人中有天,天中有人。那麼,天是什麼?所謂天,在中國思想史上,它的含義有一個演化過程。人類文明早期,人們認識水平有限,對大自然懷有畏懼之心,認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弱化。
  • 生態文明: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吸收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性」的生態思想,吸取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創造性地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和方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與中國古代生態智慧相結合的科學產物,指明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科學方向。
  •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總綱 《道德經》第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章說有混沌之物,在天地有之前就有了,廣闊獨立自行,天地應該是由他生成的,老子也不是很清楚是什麼,就勉強取個名字:大道。大就是時間上久遠、空間上廣闊、運動上循環不息永無終止的意思。
  • 《天道》原著作者豆豆的《天幕紅塵》:道法自然,路法天地
    忽有一種感覺:神即道,道非路,路由心生,道乃天成,覺者由道生路,修者以路尋道,道法自然,路法天地。
  • 成都青羊宮「道法自然」,據說神奇的銅羊包治百病
    大門旁的「道法自然」壁,很是壯觀。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時,卻發現大門旁的門是開著的,人們自由地出入,這不,跟著道士就進了大門。原以為這裡是公園的一個側門,哪知,從此就進入了青羊宮。
  • 三清山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
    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遺產大國,中國進入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大發現時代。三清山的地理大發現,就如19世紀以前,歐洲人根本不知道喜馬拉雅山,到這座世界最高的大山,最終令來自世界的朝聖者熱淚盈眶一樣。激蕩人心的申遺過程最終給三清山帶來了空前大發展的機遇,此時,三清山道教文化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展現的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綠色生活方式。
  • 樓陽生:尊重自然 道法自然 敬畏自然高品質打造黃河旅遊板塊核心景區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樹立大保護意識,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敬畏自然,高品質打造黃河旅遊板塊核心景區,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鄉村振興,助推轉型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省領導呂巖松、李鳳岐、張復明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