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外有媒體發文稱:「NASA證實: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小行星正在高速向地球運動。」這一說法一經發出就被很多人關注。
但是,NASA隨後就站出來闢謠,表示:「我們注意到了一些關於小行星2002 PZ39的不實文章。這顆小行星的運動軌跡其實相當明確,它將安全地在577萬公裡之外『路過』地球,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5倍。」

「小行星撞地球」這個話題似乎一直沒有斷過,事實上,地球周圍確實存在著許多高速飛行的小行星,而且地球也經常會遭遇它們的襲擊,但更多的小行星並不會地球造成威脅。但是這些小行星畢竟是個隱患,NASA也有專門的部門來觀測小行星的動向,並進一步做出判斷。
實際上,歷史上也有很多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恐龍滅絕原因假說之行星撞擊說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恐龍滅絕假說中的「行星撞擊說」了。科學家們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發現了一個叫做希克蘇魯伯的隕石坑,坑中含有的稀有金屬銥是正常含量的200倍。銥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億分之一,而在太空中的銥含量比地球高出一千倍。

並且科學家在這裡找到了衝擊石英的證據,只有小行星才會留下這樣的標記。
或許,六千五百萬年前發生過一次猛烈的撞擊,那時撞擊的小行星寬度大約10公裡,它以超過20公裡/秒的速度衝向地球,撞擊地球的相當於珠峰一樣大小的一塊巨型巖石。
這是目前最普遍被認可的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當然,也存在一些疑點。
·2013年俄羅斯隕石墜落俄羅斯
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約為20米的隕石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發生爆炸,並導致當地很多居民家中的玻璃被震碎,科學家之後分析,隕石落地時的時速高達30-40公裡/秒,這也在地面上留下了一個直徑長達6米的隕石坑。

·2019年6月2019MO隕石
2019年6月份,一顆代號為2019-MO的隕石在波多黎各上空進入地球,但是由於它體積太小,所以在與地球大氣層相撞的過程中就發生燃燒,只形成了一個大火球。

其實,很多小行星或隕石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光臨」地球,留給我們的只是在天空中看到的一個個大火球而已,並不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