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王永志旅遊隨筆集:遊記率性而為才是旅行本意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歸去來兮

  坊間有一個既老套又心酸的段子:在一次國際援助中,美國總統非常不理解美國的反應速度竟然會慢於中國。相關負責人向總統解答道,因為中國每年都有一次春運,要把幾億人口進行空間大調動。

  再看五一、十一黃金周,且不說國內景點遊客摩肩接踵,即使出境國際遊也基本可以不用說外語,到處是熟悉的中國人面孔,聽到的是滿口鄉音俚語。這麼多人口對旅遊的熱衷,讓國人的旅途不需要前往荒漠雨林,即可體驗智力和體力的冒險。這不是一個「把大象裝進罐子裡」的故事,而是生活在罐子裡的人,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大象。在時尚的名義下,我們把「大象」在同一時間裡放出來,旅遊自然也成了一種讓人生畏的事物。與此相對應當是,旅遊指南、遊記書籍應運而生,成為繼青春、勵志、財經、文史類圖書之後的又一個熱銷門類。

  日前,傳媒中老友王永志來電說,他正在整理一本五洲記遊的的書,並徵序於餘。我感到不奇怪又奇怪。說不奇怪的是,王永志是一個資深的傳媒人,在1990 年代,大興報告文學寫作,我們都裹脅其中。這些年來他筆耕不輟,除了新聞本業外,報告文學、人物傳記、散文隨筆和詩歌都有結集出版。因為記者走天涯的職業特性,這些年他走了國外不少地方,再出一本遊記,對他來說不是問題。但奇怪的是,他竟然邀請我為其作序,這些年來我們一年間也聚會幾次,雖是海闊天空,但很少涉及旅遊話題,況且我也不是旅遊界的什麼「名驢」。

  不過,王永志曾說,旅遊需要金錢、時間、體力,人生在世,不可能三者都在同一時間契合,因此,有機會就要抓住機會,不要等到錢有了,時間有了,卻邁不動,遊不了。正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言深合我意,也就不再推辭了。

  其實,我答應為其作小序,卻有更深的原因。首先以我對王永志的了解,他是個非常真實而善良的人,這樣的人寫的字作的文必是美好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旅途很多是和職業相關聯,沒有當今大多數國人旅行時的窘境,此書也並非為了某種利益而定製,我們可以重新讀到純粹的遊記。這話說來簡單,而讀者們「博覽群書」之後,便會體味我們不僅僅旅行會有窘境,連讀遊記都會中了「商業暗器」。

  我很推崇徐霞客的遊記,亦應是現當代遊記的方向。他不只是一般旅遊的指南,還融進自己艱辛的考察和獨到的心得。我粗略地翻閱了王永志的書稿,發現他的遊記不是純粹的旅遊指南,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伊斯坦堡橫跨歐亞」,既有對海峽、寺院、皇宮的描述,也有對歷史的思索;再如「聖地牙哥古堡感受傳奇」,他從菲律賓國父黎剎寫起,把古堡同詩人的經歷聯繫起來,使讀者增加對古堡、對菲律賓的歷史、文化的了解,顯然這不是記錄海灘、街景、購物的遊記所能比擬的。

  遊記往往是對旅程的所見、所聞與所感的一種憶述,大多源於心靈深處的觸動,並行諸筆端,記錄下遊客的獨特感受,傳遞出一般旅遊指南或地圖所難以傳達的心靈感動和體驗。作為記者,王永志的遊記不能像一般的旅遊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觀賞風景,只能在有限的時空中捕捉眼前即景,述說心中的感受。像「維爾納,空氣裡也瀰漫著音符」、「吳哥半日遊」,都是如此。同時因為職業的關係,他的涉獵較廣,搜集、提煉資料也有一套,並舉一反三,這從他的「聖彼得堡教堂、雕塑最迷人」、「望聞問切舊金山」等均可見一斑。

  作為報告文學作家,王永志在寫作中堅持客觀紀實的原則,注重細節的真實性、可視性和文學性,像「澳洲海景各領風騷」、「聶魯達:愛比遺忘漫長」,都可以看出作者良苦用心。而作為詩人,他能從細微處發現常人不易發現的東西,著力於捕捉旅途中突然冒出來的、頃刻間容易煙消雲散的念頭和感覺,簡單自然的照片,配上優美的文字,讀來讓人如臨其境。比如,看蕭邦紀念館,他從一首未完成的詩篇入手,重現當年參觀情景,寫來很有詩意。而一些標題,像「維爾納,空氣裡也瀰漫著音符」、「追憶希臘的流光水色」等,可以體察作者的心緒。

  王永志走過境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多選一篇,著眼於最有特色、或對他感觸最深的風景故事。旅遊時間跨度大,看的景點不一,寫的遊記有長有短,文風也不盡統一,此中既有多樣性,其簡略或繁複率性而為,這才是旅行的本意,沒有程式,只有輕輕的腳步和一顆詩人的心。

  我一直推崇徐霞客的寫作方法。但我希望,王永志能帶給我們更美、更能撥動心弦的旅遊隨筆。

  人天合一,行知合一,心境合一。合我意,是為序。

  2012年5月16日

  方向明

  (這篇文章是作家方向明為王永志的旅遊隨筆集《愛比遺忘漫長——老記者的18年環球路》所作的序言。該書新年伊始在北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王永志系中國資深媒體人,此前出版過《歸僑抒情詩選》、《超級富豪大登陸》、《多冕之王郭鶴年》、《澳洲飛去來》和詩集《命定之路》等書作。)

相關焦點

  • 人大代表風採|王永志
    人大代表風採|王永志 2021-01-13 1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記類圖書逆市熱銷 青年群體在別人的文字裡旅行
    郭敬明看準旅遊圖書市場打造《下一站》系列   中國閱讀行為調查中心近日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在閱讀率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遊記隨筆類圖書卻非常活躍。   青年群體壓力大   「只能在別人的文字裡旅行」   數據顯示,遊記類旅遊書成為圖書行業新的熱點和增長點,不像幾年前的旅遊類圖書,只是專注描述各地自然風光和人文特點以及旅行路線、吃喝玩的消費攻略,如今這類書更多以「旅遊散文」形象面世,會加入作者自己的見解和感受的旅行筆記,十分類似「旅行心靈雞湯
  • 地理答啦:說到寫得最好的旅遊隨筆和遊記,不得不提餘秋雨,以及文化...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首先想到的是散文大家餘秋雨,以及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地理答啦並不能很確切的定義什麼是「旅遊隨筆」,但如果是在旅行中或因景物而發的感想撰寫的散文的話,論思想內涵和文學造詣,個人認為非餘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莫屬了。
  • 旅行隨筆《開車帶狗去雲南28天》自序:一次旅行,一段人生
    說明:《開車帶狗去雲南28天》是我的第一本日記體旅行隨筆,再確定一下,這是本旅行隨筆,不是遊記。為給讀者更好的體驗和享受,書中的插圖我全部換成了原圖,並將原書中黑白插圖換成了全彩。圖片中有時間標記的為行車記錄儀截圖。
  • 月亮先生首部旅行隨筆集《偏偏是旅人》:觸動你靈魂
    水母網6月5日訊(記者 張大明)十五年前,他開始獨自旅行。他看過天地大美,見過不散悲歡,邁過險阻泥濘,聽過愛恨情仇,醉於甜美微笑,也曾直面生死。十年歸來,繼《指尖以下,回憶以上》之後,月亮先生首部旅行隨筆集《偏偏是旅人》榮耀面世。    這是十年旅行當中發生的遇見和別離;這是數十萬公裡的飛行串起的足跡和遭遇;這是無數個藏在旅途背後的動人瞬間。職業旅人月亮先生,堅持去發現新的旅行地,堅持在眾所周知的地方發現新的旅行方式,十年來,他的每一次上路,都帶來熟悉卻又陌生的旅行體驗,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新鮮感。
  • 陳舜臣隨筆集《英雄長在》《含笑花之樹》出版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陳舜臣系列隨筆集第三輯的最新兩本:《英雄長在》與《含笑花之樹》。從古到今,從東方到西方,從《史記》到《水滸傳》,陳舜臣先生用他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為讀者講述了不同視角及不同文化觀照下的中國歷史,展現中日文化在瑣碎日常中的諸多差異及其背後深刻的淵源。
  • 【遊記隨筆】朱自清:歐遊雜記
    本書以寫景抒情為主題,選編了朱自清20世紀30年代遊歷歐洲後所寫的遊記20篇,以及寫於浙江、江蘇、四川、北京等地的地域風情類散文若干篇。
  • 旅遊從業者談驢評網的倒掉和攜程黑洞 | 獵雲網
    獵雲網 4月25日報導 (編輯:王爽)喜歡旅遊的達人,還有多少人記得驢評網?是的,這家主打遊記攻略的旅遊網站即將「倒掉」,被併入攜程目的地探索頻道。
  • 神秘而熱情的國度 土耳其15日自駕遊記
    神秘而熱情的國度 土耳其15日自駕遊記 王龍寶 2013年11月25日 00:17
  • 旅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看完這些書再出發吧
    每年暑假都是旅遊高峰期休息的、放假的、避暑的……各路交通直呼忙不過來可你的旅行打開方式真的對了嗎?,而是由遊記必包涵之「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背後的詩情畫意、人文典故的散文組成。這是一本旅途的速寫散記,幾乎沒有傳統遊記中景色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更讓我們愉悅的個人的旅途見聞和感懷,而正是這些讓每一次旅途都有了獨一無二的價值。
  • 作家六六推文化隨筆集 老公手繪貼心地圖
    原標題:六六出新作 老公手繪貼心地圖   近日,作家、編劇、話題女王六六繼《半句實話》之後出版了最新文化隨筆集《六個腳印,走著瞧》。書中收錄了她在國外旅行時對中西文化差異、人類文明的真知灼見和深度思考。
  • 有時候,閱讀正是無數場旅行的起點
    這位被稱為 「美國文學之父」的大作家,最擅長也最出名的創作體裁,就是遊記隨筆。  1826年,華盛頓·歐文已經靠 《紐約外史》和 《見聞札記》獲得了全球的聲譽,這時他以美國駐西班牙公使館隨員的身份,開始了在西班牙的旅行。在那以前,並沒有太多旅人對西班牙感興趣,它給人留下的印象,大抵就是在歐洲偏居一隅的鄉村郊野。
  • 2020年最火的韓流旅行遊記《K-WAVE TOUR》4-6集播放
    2020年最火的韓流旅行遊記!他們實際上也是朋友的關係,據說是相伴了足足7年的摯友……感受非一般的樂趣,盡在這檔與主播們一起歡笑一起瘋狂的摯友們的幻想韓流旅行遊記 -- 《K-WAVE TOUR》 此次《K-WAVE TOUR》第4集的主題是「韓國時裝」,即在中國門戶網站上總是佔據上遊的人氣韓流搜索詞K-時裝! K-時裝的第一個主題是韓服傳統旅行。
  • 週遊五記(隨筆)
    讀書是很高雅的事情,而旅行是可以和讀書平起平坐的。讀書是靜態的旅行,旅行是動態的讀書,二者是一分為二,合而為一的。愛讀書是好事,但是不聯繫實際,不走向社會,只能是讀死書,讀書死。邁開雙腿,山南海北走一走,你會發現,世界上許多事情,和書上寫的不太一樣。走一走回來再讀書,你又會發現對書上寫的東西有了新的理解。俗話說「見多識廣」。走路多了,自然就長見識。
  • 姐弟兩人的遊記之比較
    劉閨蜜姐弟三人去了一趟東戴河,她就嘚瑟起來沒完了,除了在朋友圈發了一組又一組圖片還有好多視頻,又意猶未盡寫了一篇遊記《姐弟出遊》,一時引起她朋友圈的騷動,這幫老娘們兒我也不好評價,反正如果與她們交往,我非無語不可。
  • 在路上、麵包旅行、蟬遊記產品競品分析
    在《TalkingData-2015年移動旅遊應用行業報告》中可以看到,在不同類型旅遊應用的活躍度方面,旅遊資訊、行程管理和酒店類高於旅遊應用整體,其中,旅遊資訊類的活躍度最高,達到67.3%,遠遠超過綜合預定類的應用。
  • 我們的旅行需要旅行指南、攻略或遊記嗎?
    就像生活,別人過的無論多好那都是你看到的表象或別人想呈現出來的樣子,如何把自己的生活過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注意到微信裡流傳的一篇戾氣很重的文章中提到了幾個有意思的事:斯裡蘭卡獅子巖博物館網上攻略沒人寫所以大家不知道,第二個是去到海邊發現釣魚的都是收錢給遊客表演的。於是這位作者把鍋全都甩給了網上的攻略。
  • 美術研究|論《石渠隨筆》的畫學審美意識!
    在歷時兩年多的編纂過程中,阮元遍覽內府秘藏,選其菁華,札記筆錄為《石渠隨筆》一書。隨筆中許多精要考證,後多為《石渠寶笈續編》所吸收。雖然《石渠隨筆》中著錄的書畫作品基本都見於《石渠寶笈續編》,但《石渠隨筆》的重要意義仍不容忽視。然而,對阮元畫學功績的忽視確然存在於學界的阮元研究中。
  • 遊記書單|世界好大,我很想去看看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本書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文學隨筆集,演藝界實力及偶像派代表人物陳坤的處女作,公益活動「行走的力量」西藏行走的紀實作品。看完這本書你會認識一個真實的陳坤。《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旅途不僅是行走,更是心靈的散步、與世界相擁的過程。該書以作者近年來的旅行隨感為主題,收集了遊記、手札23篇。如同一個睿智、風趣而又寬厚的旅伴,帶你走進一段柔軟的時光,品讀這讓靈魂安靜的文字。
  • 辛德勇讀書隨筆集:天文與曆法 | 薦書
    辛德勇讀書隨筆集:天文與曆法 | 薦書 2020-08-28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