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被出售」 麥德龍為何在中國屢次受挫?

2020-12-20 贏商網

  日前,據外媒消息,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需求面積:8000-9000平方米)開始通過招標,出售在中國的業務,據說這筆交易估值15億-20億美元。據麥德龍集團2018財年業績報告顯示,麥德龍中國營收26.5億歐元,約合30.3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8家競購者正準備對德國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競爭者的名單中包括萬科、永輝、騰訊、大潤發、蘇寧和阿里巴巴。

  對此,《商學院》記者向麥德龍中國方面求證,對方表示,目前,尋找合作夥伴仍處於進程中。在此進程中,麥德龍已與多家潛在合作夥伴接觸並展開對話和溝通。在此基礎上,目前麥德龍正逐步縮小潛在合作夥伴的選擇範圍,為進一步談判做準備。「一旦確認真正對合作感興趣的夥伴,我們將會籤署保密協議,並啟動關於合作範圍及合作方式的談判。」

  此外,對於記者提出的相關細節問題,對方表示,「關於合作夥伴的名字、猜測和具體的時間表,目前我們不予置評,也無法公布更多信息。」入華23年,麥德龍曾是有著獨特優勢的大型倉儲超市,在業績巔峰期曾在一年內連開12家門店。但「好景不常在」,緊隨而來的是營收增速一路收窄,麥德龍的財務也出現「縮水」的現狀。據pitchbook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麥德龍的營收就開始走下坡路,2018年淨營收同比下滑1.6%。

  如今,面臨多家企業爭相競購,麥德龍將現有資產變現顯然是有吸引力的。但麥德龍在出售這些增長型資產後,還剩下什麼?麥德龍中國的價值,到底還有多大?被收購後還能否保留其品牌?歐洲零售巨頭為何在中國戰略失靈?

  緋聞不斷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麥德龍中國第一次傳出「被收購」的消息。

  2018年就有消息稱麥德龍中國業務正在尋求出售,復星國際正在洽談收購麥德龍股份。2018年9月,外媒報導,德國知名批發零售超市麥德龍正在評估中國業務,包括出售股份和尋找合作夥伴等事宜。2018年10月,麥德龍再次傳出正在與銀行洽商為旗下中國業務尋找一家合作夥伴。2018年11月2日又曝出麥德龍正在與騰訊洽談合作事宜。2019年2月14日,據路透社報導,阿里巴巴正與德國零售批發商麥德龍展開新一輪談判,或收購其中國業務的部分股權。

  而就在2018年底,《商學院》就中國業務是否出售採訪麥德龍中國方面時,麥德龍中國品牌總經理曹湧對《商學院》表示:「完全造謠」。曹湧表示:「我們不會出售麥德龍中國業務,新店也在按計劃籌備。」

  「麥德龍之所以受到眾多中國企業收購興趣,是由於中國電商市場及大數據應用日趨成熟,與麥德龍合作將可帶來協同效應,同時麥德龍的海外供應鏈具有相當吸引力,可為中國市場引入優質進口產品。」獨立零售觀察者、新零售頻道創始人王曉鋒指出。

  5月27日消息稱,此次麥德龍中國的競購方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裕資本和房地產開發商萬科組成的財團、厚樸投資與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組成的財團,以及高瓴資本與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有知情人士表示,其他競購方還包括蘇寧控股、超市運營商物美集團和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

  路透社今年3月曾報導稱,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交易的估值在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

  1996年,來自德國的麥德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帶著「歐洲第二,全球第三零售批發超市集團」的光環走進中國市場,引進了「現購自運」的倉儲式商場模式。

  麥德龍目前在華擁有約1.1萬名員工。據麥德龍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在截至2018年9月的財年內,其在華銷售額為27億歐元(約合3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目前麥德龍在中國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擁有95家門店和房地產資產。其中,房地產在麥德龍中國業務中佔據了大部分價值。

  同德國一樣,麥德龍在進入中國後,仍舊堅持只買不租的開店策略。

  王曉鋒表示,麥德龍除了在中國有96家門店,還在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擁有房地產資產。這十幾年間,中國商業地產租金不斷上揚,商鋪租金每年以5%~8%的速度上漲。更有數據顯示,不少租賃期滿的大賣場,續租價最高甚至是原有租金的8倍。

  戰略失靈

  麥德龍為何在中國屢次受挫?

  「其實不光麥德龍,外國零售巨頭們在中國的發展都面臨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零售電商智庫及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指出,10年來它們在中國遭遇的主要是外部競爭,有四大原因:1、國美、蘇寧、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品類殺手的成熟;2、京東、阿里、拼多多等新舊電商的發展壯大;3、中國城市化進程導致的地價上漲;4、綜合業態和創新業態的崛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18年中國的購物中心將超6000家。

  麥德龍中國相關負責人對《商學院》表示,麥德龍在全球擁有超過760家門店,覆蓋35個國家。截至目前,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6家門店。

  雖然與同期進入中國的沃爾瑪、家樂福相比,20餘年間,麥德龍在中國僅僅開出了96家店鋪,還不到前兩者的四分之一,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也不如前兩者,但在企業端(B端)麥德龍中國卻又鮮少能遇到競爭對手。僅這一點,便能讓近幾年在To B業務上加速布局的阿里巴巴難以放手,多次伸出橄欖枝,尋求合作。

  「麥德龍的優勢在於,它有足夠多的B端用戶且黏性相對較高,再加上會員制的政策,讓麥德龍在線下也能更清楚客戶的購買習慣以及商品數據。」王曉鋒表示,除此之外,麥德龍的生鮮供應鏈優勢也尤為明顯。

  「雖然對B端黏性較高,但隨著企業政策的調整以及部分公司福利的減少,麥德龍顯然有些疲軟。」莊帥指出,麥德龍在中國媒體關係維護很少、推廣也很少、政府關係維繫也很薄弱。這些都直接導致了麥德龍在華業務的不順遂。

  「因為定位,錯失中國機會。」管理學專家畢波對《商學院》表示,對公不對私,與大眾消費市場隔離。麥德龍是針對專業顧客的現購自運(指專業顧客在倉儲式商場內自選商品,以現金支付並取走商品)超市,相比傳統送貨批發商,有即時獲取商品和營業時間更長的優勢。它定位於「有限」的客戶,只對單位、企業法人或者小零售商等工商領域的經營者和群體消費層。

  麥德龍中國主打高端付費會員制,在C端客戶中難以推廣,這導致其主要客群為B端客戶(即中小企業),而B端生意很難為其帶來爆發式的營收增長。此外,麥德龍還採取了較為保守的市場擴張策略,門店數量十分有限,這令它在中國市場難以打開知名度。

  顯然,受到會員制的限制,麥德龍已經開始調整其銷售策略。

  據麥德龍中國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麥德龍的業務模式能同時服務於B2B和B2C。未來,麥德龍中國將積極地探索在O2O全渠道零售、食品配送服務、福利禮品三大領域業務的快速增長。

  該負責人稱,一是O2O全渠道零售,主要為C端客戶提供服務。二是FSD食品配送服務,主要為餐廳、酒店及中小型連鎖飯店,食堂等提供專業服務。三是福利禮品業務,為專業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福禮解決方案。這三大業務互補性非常好,在麥德龍的同一個商場裡就可以同時協同好這三塊業務的發展。

  零售行業專家、新零售內參創始人云陽子表示,以麥德龍一直以來的撤資戰略來看,在合適的時候為中國區尋找一個好的買家更為重要。

  水土不服

  麥德龍中國頻繁「被出售」背後,是麥德龍並不理想的生存現況。

  據2019年公布的麥德龍2018年年度財報來看,2018整個財年,麥德龍集團營業收入高達365.3億歐元,而中國市場的金額僅佔到7.3%。

  事實上,這家世界零售百強第三位的歐洲老牌零售批發超市,自2010年開始營收就開始走下坡路。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歷史最好的655.29億歐元,之後緩慢下降到2015年的592.16億歐元,但在2016年其營收一度下降63%,至218.70億歐元。

  這也正是麥德龍不斷希望通過重組改善業績的主要原因。據彭博社報導,麥德龍甚至願意出售其中國業務高達80%的股權給中國合作夥伴,而能否成功交易的關鍵,在於多家潛在買家的價格是否讓其滿意。除了96家門店,出售的標的還包括麥德龍在北京上海等地擁有的多個不動產。

  「目前中國的大賣場正在處於激烈的轉型期,最後無非有三個結果。」雲陽子解釋稱,第一是自我轉型,其次是把自己賣掉,最後是尋求合作。

  雲陽子強調,儘管麥德龍方面一直在強調不會出售中國區業務,而且為了成為更好的食品供應商,還要加大在中國的發展力度。但當一批批同期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商紛紛撤出或尋求賣身時,麥德龍也茫然失措,想要尋求新的發展契機,進軍便利店業務,並在上海開出「合麥家」便利店,可卻總是不得善終;想要實現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藉助阿里突圍線上,可線上業務也並沒能給它帶來多少增長空間,麥德龍中國也一度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擴張在華業務,2014年,麥德龍對中國市場作出了一個全新的判斷,認為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小型業態,於是開始試水便利店「合麥家」。麥德龍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一個便利店品牌,被列為重點發展同樣選擇從上海開始,還迅速開啟了特許加盟模式。

  但是合麥家門店只開了4家,到2017年,因為門店銷售始終有限,而房屋租金持續上漲,最終僅有的4家門店全部關門。而從提出便利店計劃到全部關門,不足3年時間。

  「目前零售業已經進入了新零售發展時代,傳統實體零售業者必須在電商、實體業態升級方面作轉型。大店成本高且選址難,而中小型緊湊門店則選址靈活化,更有利於零售業者的發展。」莊帥指出。

  「麥德龍是全面被收購還是尋求合作目前還尚未可下定論。」莊帥指出,目前傳統商超各自「擁抱」網際網路巨頭,目前已組成強有力的三大組合:沃爾瑪和京東、大潤發和阿里巴巴、蘇寧和家樂福中國。未來的格局還將可能繼續發生變化。

  如今,麥德龍進入中國超過20年時間,但面對實體經濟環境頹勢和外資公司在華愈加的的「水土不服」,究竟是退出中國還是加快轉型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本文轉載來自:商學院 董枳君,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物美入主麥德龍:外資零售商中國市場的進退生意經|調查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物美擬控股麥德龍中國業務成為重磅新聞,但此事也在業界意料之中,因為關於麥德龍中國業務或出售的傳聞已不絕於耳。就在不久前,蘇寧控股了家樂福中國業務。相比多年前,華潤系收購TESCO中國業務時,大家的詫異,這幾年零售業之間的併購越來越頻繁,而沃爾瑪、家樂福與中國本土業者的資本或戰略合作也成常態。
  • 出售山寨紅酒?麥德龍:國產酒
    外資零售麥德龍陷入「出售山寨紅酒」的消費指控。來自「酒斛網」的一則信息稱,麥德龍所售的「左岸拉圖」和「瑪歌鷹貴」兩款紅酒是「山寨貨利用的是消費者的對名莊的認知度」。
  •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外資超市怎麼了?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外資超市怎麼了? 蘇寧易購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收購不到兩周,2019年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就聯合宣布,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 零售周報: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 永輝、騰訊、屈臣氏牽手
    永輝擬與百佳中國、騰訊設合資公司騰訊入股永輝超市後,雙方合作又有了新的進展。10月24日,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百佳中國和騰訊籤署投資協議,各方擬按協議約定於中國境內設立一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並將永輝超市和百佳中國持有的部分子公司股權置入合資公司,騰訊投入現金。
  • 麥德龍,下一個家樂福?
    其實也不能責任大眾過於八卦,近兩年麥德龍一直陷在「被收購」的泥潭裡:2018年8月,麥德龍中國即將「被收購」的消息傳出:麥德龍中國業務正在尋求出售,復星國際正在洽談收購麥德龍股份;9月外媒報導,麥德龍正在評估中國業務,包括出售股份和尋找合作夥伴等事宜;10月,麥德龍再次傳出正在與銀行洽商為旗下中國業務尋找一家合作夥伴
  • 永輝超市:未與麥德龍中國就收售事宜進行實質性的商業洽談
    【TechWeb】 3 月 20 日消息,永輝超市今天發布澄清公告稱,我公司與麥德龍中國有過初步溝通,但未與麥德龍中國就收售事宜進行實質性的商業洽談,也沒有形成任何一致性意見和任何文件。
  • 物美完成麥德龍中國股權交割 計劃全面接入多點
    北京商報訊(記者 閆巖 趙馳)4月23日,麥德龍發布公告稱,麥德龍中國與物美雙方的股權交易交割完成。據了解,在新股權結構下,物美集團現持有80%的股份,麥德龍集團持有20%的股份。根據中國對國有企業的管理規定,原麥德龍中國合資公司中的小股東,即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新長徵(集團)有限公司已通過另一個獨立流程將其持有的全部10%股份出售給物美集團。據悉,麥德龍正式進入物美麾下後,繼續以「麥德龍」品牌保持獨立運營。麥德龍中國將繼續由現任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領導的現有管理團隊進行管理。
  •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 外資超市怎麼了?
    蘇寧易購完成對家樂福中國的股權收購不到兩周,2019年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就聯合宣布,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半年內,兩家外資商超巨頭被中國公司收購。外資超市紛紛退潮,是什麼讓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 網傳麥德龍即將撤出中國市場 武漢店仍在正常營業
    圖為:武漢店正常營業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攝楚天都市報記者郝曉燕 實習生劉琴深耕中國市場23年的麥德龍超市,即將退出中國市場?近日,一則麥德龍正在招標出售在華業務的消息持續發酵,引起業內震動。儘管麥德龍中國上海總部回複本報稱,只是在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但記者昨日探訪武漢本地麥德龍超市,發現客流冷清也是不爭的事實。業內人士表示,本土消費習慣和零售業的巨大變革,造成了當下洋超市的困境。傳聞發酵麥德龍欲15億美元甩賣在華業務這一次,被拋上風口浪尖的是已經進入中國市場23年的德國麥德龍。
  • 物美百億收購麥德龍中國這筆生意划算嗎?
    麥德龍中國也賣了!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籤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多點成為麥德龍中國的技術合作夥伴。未來麥德龍中國將繼續以「麥德龍」品牌保持獨立經營。從復星國際、騰訊、阿里、大潤發、蘇寧到永輝,在尋覓了多個買家後,麥德龍最終花落物美。耐人尋味的是,麥德龍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物美?物美花巨資控股麥德龍又為了什麼?
  • 物美又在買買買,這次斥資近80億買下麥德龍
    來源:時代財經TF麥德龍收購案塵埃落定,10月11日晚間,物美科技集團(下稱「物美集團」)發布公告稱,物美集團與麥德龍集團達成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物美集團在合資公司成立初期持有70%的股權,麥德龍持有20%的股權,剩餘的10%股權由麥德龍中國合資公司的小股東持有,他們亦有意出售10%的股權。
  • 超市周報:永輝、騰訊及屈臣氏聯手 麥德龍售中國業務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10.22-10.28),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發布;屈臣氏、永輝及騰訊組團打造「百佳永輝」; 步步高回歸零售,王填重掌步步高商業CEO;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誰會是接盤俠……
  • 麥德龍中國兵法:突進B2C 以質量為界
    4月24日,江蘇鹽城店開張,這是2013年麥德龍開出的第一家新店。你一眼就能認出麥德龍中國CEO何哲偉(Uwe Hoelzer),一個身高2米的德國人。也許是太高了,何哲偉希望自己能矮一些,「這樣行動就可以更迅速一點」。不過在業務擴展上,這個大個子已經夠迅速了,去年麥德龍在中國新開12家店,創造麥德龍的全球新紀錄。2013年何哲偉可能再次刷新這一紀錄。
  • 頻傳「賣身」緋聞,麥德龍會成為下一個家樂福嗎?
    頻頻被「賣身」的「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恐將難逃被出售命運。6月26日,獵雲網從知情人士獲悉,針對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的相關事宜合同已籤定,即將撤離中國,至於誰是接盤人,有待官宣。但即便如此,麥德龍依然吸引了來自阿里巴巴、騰訊、萬科等在內的眾多勢力競購。據路透社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競購者準備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今年3月,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交易估值在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
  • 麥德龍的中國行銷策略
    一、背景情況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許多國際大型零售連鎖企業相繼進入中國拓展業務。倉儲式超市經營模式的創始者,總部設在德國的麥德龍(METRO)將倉儲式超市—這種影響世界商業發展的新型業態帶入中國。它不僅給我國的流通業帶來新衝擊,而且也為我國商業的發展引入了新戰略、新思路和新理念。
  • 2020上半年零售業10大事件|零售|家樂福|家家悅集團|麥德龍集團|...
    事件五物美、麥德龍交割完成,品牌保持獨立運營影響指數☆☆☆☆☆事件詳情:4月23日,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完成交割。新股權結構下,物美集團持有麥德龍中國80%的股份,麥德龍集團持有20%的股份。在麥德龍正式收歸物美麾下後,物麥德龍中國繼續以「麥德龍」品牌保持獨立運營,麥德龍中國將繼續由現任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領導的現有管理團隊進行管理。事件影響:自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後,物美如何整合麥德龍就成了行業聚焦點。如今麥德龍繼續以自身品牌保持獨立運營,則說明物美對麥德龍現行的運營管理不會有太多的影響。
  • 麥德龍如何應對本土化:不要去試圖教育你的客戶
    其中之一是他說服了遠在德國的麥德龍管理層和董事會,同意讓這家在近50年裡一直堅持從事自助式批發業務的德國公司在中國正式開展送貨業務—你可以僅僅通過麥德龍的公司名字了解到,為何實現這一舉動也需要經歷公司高層一輪輪會議的「很多討論」—麥德龍的全稱是麥德龍現購自運(Metro Cash & Carry),其每年約320億歐元的收入來自全球29個國家700
  • 家樂福被接盤,下一個輪到麥德龍屈臣氏?
    在中國地區,這兩家的公司的生存現狀並不理想,難逃股權被出售的命運。1/都面臨股權出售家樂福之後,麥德龍也即將退出中國了。1995年,德國知名連鎖超市麥德龍進入中國。2015年,麥德龍集團營業收入尚能保持592.19億歐元,到了2018年營業收入降為365.3億歐元,相比歷史巔峰時刻少了約44.25%。而麥德龍中國有門店96家,2018年營業收入為30.3億美元,淨利潤不到0.3億美元,增長几乎處於停滯狀態。「麥德龍一定會繼續留在中國,我們已經有很好的增長,而且市場潛力非常大。」
  • 主題:看麥德龍是怎樣"大躍進"的
    1996年,麥德龍旗下的現購自運公司與上海錦江集團合作,組建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並開設了第一家大型倉儲式會員制連鎖商場,將麥德龍創立的現購自運制商業形態導入中國。麥德龍現已在中國建立18家現購自運制商場,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總投資超過3億歐元,銷售面積超過15萬平米,擁有140萬客戶,員工總數超過5,000人。按照計劃德國麥德龍從2004年開始,在中國每年新開10家店,麥德龍未來3-4年在中國將會開到45家店。
  • 麥德龍等於兩個家樂福?永輝、物美究竟看中它什麼
    繼家樂福中國以作價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蘇寧易購後,早在去年就傳出出售消息的另一外資零售企業麥德龍(需求面積:8000-9000平方米)最近被外媒曝出消息,稱關於麥德龍的競購目前已進入最後一輪,潛在買家的範圍逐漸縮小,目前只剩下兩家本土零售企業物美和永輝在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