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傳「賣身」緋聞,麥德龍會成為下一個家樂福嗎?

2020-12-19 獵雲網

頻頻被「賣身」的「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恐將難逃被出售命運。

6月26日,獵雲網從知情人士獲悉,針對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的相關事宜合同已籤定,即將撤離中國,至於誰是接盤人,有待官宣。

在麥德龍中國總部,上海普陀區麥德龍真北店,一位自稱是商場負責人的男士告訴獵雲網:「大概一個月前開始聽到這類消息,具體賣給誰,我們也不知道。」

這是麥德龍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門店,儘管佔地一萬餘平米,商品琳琅滿目,前來購物的消費者卻寥寥,整個賣場稍顯冷清。

麥德龍中國總部,

作為一家擁有54年歷史的歐洲老牌零售批發超市,麥德龍於1996年進入中國,一度虜獲了不少中國消費者。只是23年來,其營收業績平平,且不斷傳來關店的消息。但即便如此,麥德龍依然吸引了來自阿里巴巴、騰訊、萬科等在內的眾多勢力競購。

據路透社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競購者準備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今年3月,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交易估值在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之間。

而其競購方不僅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蘇寧控股、沃爾瑪百貨,物美等中國零售行業玩家,還包括房地產開發商萬科與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博裕資本組成的財團、永輝超市與高瓴資本組成的財團,以及厚樸投資與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組成的財團。

競購背後,是中國零售市場風雲變幻之巨。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一邊是亞馬遜、樂購等外資企業紛紛出逃,一邊是阿里、騰訊等國內巨頭攻城掠地。身處其中的麥德龍,似乎難逃外資企業「水土不服」的魔咒,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巨頭競購,麥德龍的三張王牌

細數近兩年,麥德龍一直陷在「被收購」的泥潭裡,不知是價格談不攏還是如何,變數不定,接盤者也遲遲不肯落錘。

2018年8月,麥德龍中國即將「被收購」的消息傳出:麥德龍中國業務正在尋求出售,復星國際正在洽談收購麥德龍股份;9月外媒報導,麥德龍正在評估中國業務,包括出售股份和尋找合作夥伴等事宜;10月,麥德龍再次傳出正在與銀行洽商為旗下中國業務尋找一家合作夥伴,麥德龍中國方面極力否認:完全造謠,絕不會出售麥德龍中國業務,新店也在按計劃籌備;2019年1月2日,曝出麥德龍與騰訊的「緋聞」;2月14日,路透社報導稱,阿里巴巴正與麥德龍展開新一輪談判,或收購其中國業務的部分股權。5月底消息,目前至少有8家競購者準備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對此,麥德龍中國曾表示,目前尋找合作夥伴仍處於進程中,並在逐步縮小潛在合作夥伴的選擇範圍。「一旦確認真正對合作感興趣的夥伴,我們將會籤署保密協議,並啟動關於合作範圍及合作方式的談判。」而有關更多的細節以及傳聞中的備選對象,麥德龍中國不再回應。

同時也有外媒報導稱,捷克億萬富翁丹尼爾-克雷廷斯基(Daniel Kretinsky)控制的一家投資機構提出收購德國零售商麥德龍集團(Metro Group),該交易對麥德龍的估值為58億歐元。

業績平平,卻遭巨頭瘋搶,麥德龍何以夠得上15億—20億美元的估值?

首先,作為大型倉儲超市,麥德龍在供應鏈和採購能力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數據顯示,麥德龍在全球35個國家擁有760多家批發商場及食品配送業務。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主任關利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麥德龍的全球供應鏈使其作為跨國公司,以強大的採購能力、低成本的運作為客戶提供高質低價的商品,其中不乏符合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的高品質進口商品,這也是目前本土零售企業的短板。

其次,麥德龍以批發為主的經營模式,積累了一批穩定的客戶資源,包括酒店、餐廳、食堂、企事業單位等在內的專業客戶,這些會員信息和合作關係對本土零售企業來說是寶貴的資源。

意料之外的是,地產或是麥德龍最大王牌。進入中國後,麥德龍堅持「只買不租」的開店策略。雖然前期投入大,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推進,麥德龍早期購置的城郊地產成為稀缺資源,將存在巨大的增值空間。

麥德龍地產集團執行長Jean-Christophe Bretxa也表示,建設用地是一種供不應求的資源,城市環境需要房地產的高效和多樣化使用。未來在中國、土耳其等國家重建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店時,麥德龍地產可以將零售、住宅空間、娛樂等生活領域及功能聚集在一起。因此,萬科看上麥德龍便不難理解,隨著住宅市場投資疲軟,商業用地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難啃的中國市場

入華23年,這家曾排名世界零售百強第3位的巨頭發現,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

憑藉"現購自運"(現金交易,自選自運)的營銷新理念,麥德龍快速成長為歐洲最大的商業連鎖企業之一。麥德龍以B2B業務為主,對於當時還停留在傳統的送貨批發的中國來說,麥德龍無疑是一股新鮮血液,填補了中國在倉儲業態上的空白。

迄今,麥德龍已經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5家商場。然而就其門店數量而言,業績並不算亮眼。要知道,剛剛「賣身」蘇寧的家樂福目前在國內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及24家便利店,沃爾瑪3年來門店數量也保持在440家左右。

麥德龍北京第4家店

除了門店增長乏力,從2014年開始,麥德龍的業績也在走下坡路。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08年—2013年,麥德龍的營收基本在650億歐元上下浮動;從2014年開始,麥德龍營收開始下滑,短短兩年,營收從原先的近600億歐元急劇萎縮63%,至218.70億歐元。

究其原因,是未能適應中國本土市場。隨著網際網路進程的加快,中國消費更習慣電商購物,麥德龍的「現購自運」優勢反成其絆腳石。

麥德龍意識到僅靠B2B模式難以帶來好的業績營收,便開始嘗試C端業態,包括開便利店、試水中小型賣場、嘗試O2O,與阿里合作等。

2016年,一向主打大賣場的麥德龍在上海開業了合麥家便利店,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商品涵蓋生鮮、熟食和零食等。但僅開了4家店後,合麥家便於次年7月關閉了全部門店。

「因為市場情況的急速變化,比如某些城市房地產價格的上升,麥德龍中國管理層決定暫停便利店業務,9月份終止營業。」麥德龍中國公共關係經理表示。這意味著,便利店業務在麥德龍中國發展史上僅停留了一年。

便利店業務折戟,麥德龍不得不轉向其他小業態賣場。2017年12月6日,麥德龍在上海普陀商場開設了「美食匯」,試點餐飲+賣場模式,主要銷售以麥德龍優質食材和調味品製作的套餐產品。

2018年,麥德龍在上海新開了第一家緊湊型商場麥德龍優品匯上海虹口江灣店。與以往動輒1萬多平方米的大賣場不同,該店的營業面積僅2500平方米左右,同時也是麥德龍在中國首家嘗試使用自助收銀機和電子價籤的商場。

麥德龍第一家緊湊型

麥德龍方面對此解釋,公司向來主打大型賣場業態,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社區商業的崛起,他們發現面積更小,貨品更集中於居民消費需要的食品生鮮類的中小型門店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為了更快實現中國本土化,麥德龍還藉助阿里進行線上突圍。2015年,麥德龍與阿里達成合作,入駐天貓國際,雙方將在商品供應鏈、跨境電商和大數據方面進行合作,不過此舉並沒未給麥德龍帶來多少增長空間;2018年,麥德龍與菜鳥達成合作,並通過菜鳥的供應鏈體系全程把控,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

儘管在C端做了不少嘗試,但在大賣場整體不景氣的環境下,麥德龍的優勢似乎仍在B端業務。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表示,麥德龍40%的銷售額來自專業B2B的銷售。數據顯示,麥德龍的福利禮品業務(商業採購)在2016/17財年的營收增長達30%。

同時,中國零售業線上網際網路巨頭與線下商場紛紛聯姻,當沃爾瑪牽手京東,蘇寧買下家樂福,一眾外資零售巨頭在中國找到網際網路依託後,具備B2B深厚優勢的麥德龍選擇與哪家合作,必將成為行業焦點,未來或將影響中國的零售業格局。

相關焦點

  • 「賣身」緋聞背後藏著一個矛盾的麥德龍
    這一次是阿里和麥德龍。據媒體此前報導,阿里巴巴和德國零售巨頭麥德龍正在展開新一輪談判,或收購其中國業務的部分股權。難道麥德龍要步家樂福中國的後塵,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一顆棋子?麥德龍被「賣身」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騰訊、復星都和麥德龍有過「緋聞」。
  • 麥德龍,下一個家樂福?
    家樂福被蘇寧易購收購之後,又一外資零售巨頭——「麥德龍」在中國的發展引起大眾的關注。3、國美、蘇寧、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品類殺手的成熟,京東、阿里、拼多多等新舊電商的發展壯大,新舊競爭對手的崛起,搶食了麥德龍的不少市場份額。定位、擴張、競爭等內外都出了問題,麥德龍的日子理所當然的越混越差了。麥德龍有自救嗎?
  • 家樂福撤離,沃爾瑪「賣身」,今麥德龍也要跑?為何國內留不住人
    家樂福撤退,沃爾瑪賣身早在2014年時,樂天就選擇了退出中國市場,並表明在華的業務則是被華潤收購,就這樣在我國才不過10年就只能敗走,而在華潤接管後,服務的態度就此下降,購物的體驗感也沒能得到升級,促銷活動也很難看到,價格上也沒有性價比。
  • 入駐中國23年,資產是家樂福的2倍,如今也功敗垂成,149億賣身!
    大家都說近幾年線下實體生意不好做,尤其是做零售行業的,生意慘澹的同時,還要面對著巨額的房租以及員工工資,經營成本不斷增加,導致很多企業難以支撐,就連一些國際巨頭連鎖企業也紛紛敗走,逃離中國。前不久才剛剛聽說了零售巨頭家樂福賣身蘇寧的事情,結果沒過多久就知道了連麥德龍也賣身物美的消息。就在今年的10月11日,德國最大的零售企業麥德龍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分部,麥德龍中國對外宣布稱,已經和本土零售品牌物美科技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 家樂福被接盤,下一個輪到麥德龍屈臣氏?
    3.逛精品超市不僅僅是一件時髦的事,而是在尋求身份認同,這是線上無法提供的服務,也是線下的差異化生存之路。6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收購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構築線上線下融合的超市消費場景,完善最後一公裡配送網絡,豐富蘇寧會員生態。
  • 麥德龍149億賣身,沃爾瑪成獨苗!為什麼跨國超市全部有來無回?
    10月11日,世界排名第三的超市巨頭麥德龍宣布以149億人民幣估值將其中國業務賣身給本土零售品牌物美。至此,長達一年多的麥德龍賣身傳聞終於塵埃落定。麥德龍賣身後,沃爾瑪開始慌了,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上的外國超市僅剩下沃爾瑪一根獨苗(今年剛進中國的Costo和ALDI變數太大暫時不計)。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此之前法國的家樂福、美國的梅西百貨、英國的樂購和瑪莎、韓國的樂天和易買得、日本的洋華堂和泰國的尚泰全部在中國陣亡了。
  • 家樂福「賣身」Costco來了,入場先交299元會費你會買單嗎?
    (原標題:家樂福「賣身」,這家外資超市卻來了!要入場,先交299元會費,你會買單嗎?) 在天貓開店5年後,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Costco(開市客)宣布在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落戶上海閔行,將在8月27日開業。今年以來中國商超業風雲變幻,選擇在這個時機進駐,Costco步入了一個刀光劍影的修羅場。
  • 再見,麥德龍!上海曾經的超市大賣場,你還記嗎?
    小功能垃圾分類快查籤到領紅包繼家樂福「賣」給了蘇寧之後又一家外資超市也要跟我們說再見了!它就是麥德龍!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籤訂最終協議。
  • 物美百億收購麥德龍中國這筆生意划算嗎?
    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多點成為麥德龍中國的技術合作夥伴。未來麥德龍中國將繼續以「麥德龍」品牌保持獨立經營。從復星國際、騰訊、阿里、大潤發、蘇寧到永輝,在尋覓了多個買家後,麥德龍最終花落物美。耐人尋味的是,麥德龍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物美?物美花巨資控股麥德龍又為了什麼?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中國市場怎麼了?
    現如今,中國已然崛起成為了經濟體量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進出口市場。尤其在消費方面,中國一路披荊斬棘,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相信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我國國民的消費能力也將進一步提高。
  • 家樂福中國、麥德龍中國被收購:從共贏走向通吃
    作為1995年一同進入中國市場的家樂福和麥德龍,在進入中國市場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這樣的國際零售巨頭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是經營不善,水土不服嗎?都不是。其實很可能是這個時代從一個大家一起賺錢的共贏競技場,變成了通吃競技場。
  • 家樂福「賣身」,COSTCO(COST.US)「進場」:實體店會員制在中國還會...
    美股 家樂福「賣身」,COSTCO(COST.US)「進場」:實體店會員制在中國還會有人買單嗎?今年以來中國商超業風雲變幻,選擇在這個時機進駐,Costco步入了一個刀光劍影的修羅場。Costco實行會員制模式,消費者需要預先支付會員費(正式價格299元)成為會員後才可進店購物。
  • 家樂福賣身48億,沃爾瑪頻繁關店
    就在不斷的零售業面臨著虧損、倒閉的危機時,已經開始有不少外資企業「逃離」中國市場了,在前有沃爾瑪關閉門店,後有家樂福「賣身」活命之後,中國的各大零售業也紛紛開始蠢蠢欲動。就連德國最大的零售巨頭麥德龍都被傳聞在競購自己的中國區業務了。
  • 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大賣場鼻祖如何在華節節敗退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多次傳出賣身消息的家樂福中國,終於迎來了它的接盤者。昨日(6月23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將以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
  • 蘇寧60億抄底家樂福後,19億歐元收購麥德龍的物美為什麼賺翻了?
    文 / 華商韜略 方樂迪 編輯/倪晨繼家樂福(中國)作價60億元賣給蘇寧易購後,又一外資零售巨頭、世界第三大超市麥德龍賣身離場。但此次,麥德龍的買家卻是本土零售品牌——物美。此前呼聲較高的永輝沒能競購成功本筆交易,而永輝超市繼家樂福之後,再次失去了麥德龍。此次作價19億歐元的交易完成後,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 麥德龍等於兩個家樂福?永輝、物美究竟看中它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稱,鑑於潛在買家們的競爭激烈,交易對麥德龍中國業務的估值在20億美元左右。   如果我們按照今日人民幣兌換美元6.88:1的比例換算一下,則麥德龍現在的估值大約在137億人民幣左右。   如果對比家樂福的60億元作價,這則意味著買家至少要花買兩個家樂福中國的價錢,才能買到麥德龍中國。
  • 2020上半年零售業10大事件|零售|家樂福|家家悅集團|麥德龍集團|...
    新股權結構下,物美集團持有麥德龍中國80%的股份,麥德龍集團持有20%的股份。在麥德龍正式收歸物美麾下後,物麥德龍中國繼續以「麥德龍」品牌保持獨立運營,麥德龍中國將繼續由現任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領導的現有管理團隊進行管理。事件影響:自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後,物美如何整合麥德龍就成了行業聚焦點。
  • 家樂福年收入300億,為啥48億賣身蘇寧?
    最近,有媒體報導,蘇寧花了48個億現金購買了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實際給家樂福的估值是60個億。於是家樂福「賣身」蘇寧已塵埃落定。實際上,被收購的不僅僅是家樂福中國,英國樂購就被華潤萬家收購了全部業務,易買得、樂天瑪特兩大韓國零售巨頭也出售門店退出中國市場。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家樂福賣身蘇寧、上海高島屋將關店撤離中國
    引言:這周商業大事件令人應接不暇,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中國48億賣身蘇寧,上海高島屋宣布關店將撤離中國,下一個退出的零售巨頭會是誰?傳麥德龍中國業務出售已籤訂合同,新華都剝離了海物會,廣州珠江新城最大單體購物中心太陽新天地流拍,杭州美達·北城天地疑似倒閉……   【新店速遞】   海底撈首入重慶連開兩店   海底撈25年來首次殺入火鍋之都,將在重慶連開兩店,分別位於來福士廣場、龍湖北城天街,店面已於6月開始裝修,具體開業時間暫未確定
  • 外資超市大敗局:三大巨頭市場份額腰斬,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關店
    相比之下,淨利潤的下滑卻沒有停止,2017年甚至開始出現虧損狀況,家樂福中國成為重災區。2017年和2018年兩年,家樂福中國佔家樂福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5.14%和4.9%,而虧損金額卻分別佔到了26.53%和13.13%。家樂福中國對於家樂福集團而言,成了一條急需切割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