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作者:劉潤
來源:劉潤
10月11日,物美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籤訂最終協議,物美集團將持有80%股份。
繼家樂福中國後,麥德龍中國也被賣了。
作為1995年一同進入中國市場的家樂福和麥德龍,在進入中國市場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那這樣的國際零售巨頭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是經營不善,水土不服嗎?
都不是。
其實很可能是這個時代從一個大家一起賺錢的共贏競技場,變成了通吃競技場。
而家樂福中國、麥德龍中國沒能夠很好地適應。
— 1—
線下零售最重要是什麼?
地段。
沒有人流的店鋪是無源之水。而地段承載的就是人流。
因為城市那麼多,那麼大,地域關係天然隔絕了他們進行惡性競爭。
這樣的競爭邏輯就是分散的共贏競技場。
你選這裡、我選那裡,大家慢慢選。
雖然有些區域可能會有較激烈競爭,但從整個零售業來看,大家還是在競爭中相安無事,彼此共贏。
所以,家樂福、麥德龍過去在共贏競技場中,一直活得還不錯。
直到這兩年,隨著電商突飛猛進的發展,競爭從共贏競技場走向通吃競技場,讓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不適應。
— 2—
什麼是通吃競技場?
三體裡講過這麼一個故事,人類越來越文明後,變得非常有禮貌,互相謙讓。
因為那時的人類是在一個共贏競技場裡面,資源充沛。
但是當三體人拿到了地球的控制權,立刻把幾十億地球人全都趕到澳大利亞,這時就進入了通吃型競技場。
澳大利亞的資源只能夠養活5000萬人,就必須幹掉其他的70億人。
這時候,就不要談什麼共贏,什麼禮貌,什麼文明了。
什麼都沒有了。
已經從共贏競技場走進了通吃競技場。
回過頭再說零售,為什麼電商突飛猛進會對家樂福、麥德龍有巨大的影響?
2018年的雙十一,天貓佔整個銷售額的67.9%,而京東佔了17.3%,將近20%。
整個電商零售進入了721的邏輯,也就是贏家通吃的邏輯。
— 3—
贏家通吃的邏輯是非常殘酷的競爭模式。
很多傳統零售人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競爭,所以他們不知道該怎麼競爭。
他們還習慣自己多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
實在不行,別人第一,他就第二,甚至第三、第四也行。
但是現在競爭的本質邏輯變了,通吃競技場裡,只有第一名。
這時,他們一大群秉持著共贏競技場競爭邏輯的人來玩通吃遊戲,過得就會很艱難。
— 4—
關於共贏競技場,我們往回看,長期霸居著世界500強第一名的沃爾瑪公司。
沃爾瑪出現之前,人們購物是去Department Store,在這樣百貨商店,不同的商品是分門別類的。
你要買五金,就去五金店;買小吃,就去食品店;買文具,就去文具店等等。
這樣的小店一家挨著一家。
那沃爾瑪做了什麼?
沃爾瑪跑到郊區,建一個商品品類特別全的Super Maket 。
為什麼沃爾瑪要這樣做?
因為隨著高速公路的開通、汽車以及冰箱的普及,人們可以把日購變成周購。
一周買一次,塞到冰箱裡,一次用一周。
那為什麼人們會去沃爾瑪購買?
因為郊區租金便宜,沃爾瑪的採購量又大,所以商品的價格就會相對便宜很多,人們自然會樂意選擇去沃爾瑪購買。
沃爾瑪讓人們的採購更集中了,從過去分散的共贏競技場裡,邁到了聚集的通吃競技場。
也只有這樣,沃爾瑪才能多年佔據世界500強的第一名。
但那時的百貨商店,那些Department Store 就會過的很艱難。
最後的話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這樣的商業模式,把過去零散在各個社區裡的購買聚集到城市集中區,如果我們給他下個定義,叫城市級通吃。
也就是他們把一個城市人的購買聚集起來,沃爾瑪在這個城市強,家樂福在那個城市強。
那麼如今的電商,因為交易成本更低,他們就可以把一個國家人的購買量聚集起來,成為國家級通吃,甚至更遠的未來也有可能形成地球級通吃。
今天,家樂福中國、麥德龍中國被收購,可能有在這個行業從事多年的人會感到困惑和不解。
其實這與我們身在其中的人工作努力與否無關,只是因為新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把物理上的隔離用更新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聚集。
這背後本質上是競爭已經從分散的共贏走向聚集的通吃。
恰如,《三體》中所說的一句話: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不過,對於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朋友,競爭模式的變化,也意味著機會越來越多。
只要能適應並擁抱新的模式,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和經驗,未來的你也一定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