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一時之間引發諸多熱議。不止是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樂天瑪特、百盛等外資零售商均曾傳出過退出或出售的消息。近年來,隨著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崛起,中國消費者開始習慣網購與行動支付,也推動了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商與國內電商巨頭攜手,共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這一趨勢的出現,將對外資零售商在中國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家樂福、沃爾瑪持續虧損
相關數據顯示,家樂福從2010年起就陸續在中國關店,截至2019年累計關店數量超過40家。其中,2013年到2015年三年關店數量達到了30家。此次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公布了家樂福的業績,顯示2018年末,家樂福中國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19.27億元,2018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78億元,這意味著家樂福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
除了家樂福,另一外資零售巨頭沃爾瑪的日子也並不輕鬆。6月18日,沃爾瑪關閉了位於杭州和寧波的兩家分店,而在前一天,沃爾瑪關閉了其位於濟南的一家門店。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以來,沃爾瑪在全國範圍內關閉了至少14家大賣場。據沃爾瑪中國官網介紹,目前沃爾瑪共在全國180多個城市開設了400多家商場。
記者了解到,面對中國市場的種種挑戰,2017年,家樂福在中國持續推進「多業態、多渠道」的發展,在網上商城、物流體系、數位化、大賣場升級等方面不斷發力,但僅帶動銷售淨額同比增長1.6%至788億歐元。由於中國業務起色不大,家樂福開始轉向尋求出售和合作的機會。2019年1月,家樂福中國宣布和騰訊、永輝籤訂初步的股權投資意向書,此後4月,國美零售與家樂福中國達成戰略合作。而6月23日,蘇寧易購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成為家樂福最終的「買家」。
沃爾瑪則與騰訊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包括使用微信支付等功能。同時將加大對京東到家平臺的投資,並建立新倉庫以加快電子商務業務的進展。沃爾瑪中國表示,計劃2019年底前全國將有300家沃爾瑪門店入駐京東到家。
樂天瑪特、百盛逐步退出中國
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樂天瑪特在海外營業額就遭遇了240億韓元的虧損,其中80%到90%左右都是在中國市場虧掉的。2017年11月,樂天宣布出售在華所有超市,退出中國市場。2018年5月,利群集團宣布以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100%股權的12家公司,以獲取其從事商業零售、倉儲和地產業務的15處房產和華東地區72家門店。
3月31日,百盛重慶南坪店結束營業,意味著百盛徹底退出了重慶市場。從2016年起,百盛在重慶相繼關店,截至目前共關閉了6家門店。百盛集團發布的2018年年度業績顯示,歸屬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淨虧損為7930萬元,同店銷售下降 2.4%;銷售所得款項總額實現151.95億元,同比下降4.8%。儘管同店銷售有所下降,但隨著在各地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店,2018年經營利潤較2017年同期增長103.1%。截至2018年底,百盛集團在中國30多個城市運營管理43家百盛門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2家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及1家金獅廣場。
麥德龍吸引眾多競購者
據3月的消息,德國最大的零售商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中國業務,估值在15億到20億美元之間。據透露,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多名競購方加入了對麥德龍股權的爭奪,其中包括高瓴資本和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博裕資本和萬科組成的財團、沃爾瑪、蘇寧控股等。
與此同時,麥德龍方面一直否認該消息。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曾公開回應,表示麥德龍一定會繼續留在中國市場,麥德龍已經有很好的增長,且市場潛力非常大。據麥德龍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麥德龍在中國有96家門店,覆蓋了59個城市,均具備O2O能力,即所有門店與麥德龍網上商城對接,整合線下會員數據。此外,麥德龍已經與阿里巴巴開展戰略合作,完善了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購物體驗。
不過,5月27日再次報導,至少有8名競購者準備參加麥德龍中國多數股權的第二輪競購。競購方包括博裕資本和萬科組成的財團、厚樸投資與美菜網組成的財團、以及高瓴資本與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騰訊控股正考慮加入永輝超市財團,而阿里巴巴集團準備與大潤發聯手發起競購,此外沃爾瑪百貨也在競購名單之列;其他競購方還包括蘇寧控股、超市運營商物美集團和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
儘管麥德龍沒有表明最終的態度,但在這一系列的競購者中,麥德龍與阿里早已開展了業務層面的合作。2015年9月,麥德龍和阿里宣布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在供應鏈、跨境電商、大數據方面進行轉型,2016年4月麥德龍正式入駐天貓超市。
聲音
外資零售商需主動適應中國線上線下融合環境
重慶零售商協會秘書長劉爭鳴告訴記者:「由於中國市場電商發達,形成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消費環境。受到線上的衝擊,眾多外資零售商紛紛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業績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下滑。不管是退出中國或出售股權,還是與電商巨頭達成合作,都是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尋求出路的一種表現。」
他表示,由於各自商業模式和發展情況的不同,家樂福、沃爾瑪主要面向個人消費者,在中國的門店數量更多,不過管理、供應鏈等存在一定的短板;而麥德龍以政府、企業等專業客戶為主,門店數量相對較少,採購、管理等方面較為穩健。「從各方的舉動來看,家樂福、沃爾瑪退出中國的跡象更為明顯,麥德龍的表現較為謹慎。就目前這一階段來看,各方都在採取持續本土化舉措,以適應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
對於未來線下商超發展趨勢,他認為,不管是外資還是內資,都必須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的這一方向。「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興起,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將逐步被打通,並且進一步普及。線下商超與電商巨頭的結合一定是大勢所趨,有利於雙方取長補短,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儘管目前支付方式因投資方不同有所局限,但線上線下融合是為了提供更方便的購物體驗,因此支付方式最終會走向兼容,形成現金、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多元並存的格局。」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