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中國姓「蘇」 樂天瑪特、百盛退出 外資零售凜冬已至?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6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一時之間引發諸多熱議。不止是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樂天瑪特、百盛等外資零售商均曾傳出過退出或出售的消息。近年來,隨著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崛起,中國消費者開始習慣網購與行動支付,也推動了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外資零售商與國內電商巨頭攜手,共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這一趨勢的出現,將對外資零售商在中國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家樂福、沃爾瑪持續虧損

  相關數據顯示,家樂福從2010年起就陸續在中國關店,截至2019年累計關店數量超過40家。其中,2013年到2015年三年關店數量達到了30家。此次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公布了家樂福的業績,顯示2018年末,家樂福中國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19.27億元,2018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78億元,這意味著家樂福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

  除了家樂福,另一外資零售巨頭沃爾瑪的日子也並不輕鬆。6月18日,沃爾瑪關閉了位於杭州和寧波的兩家分店,而在前一天,沃爾瑪關閉了其位於濟南的一家門店。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以來,沃爾瑪在全國範圍內關閉了至少14家大賣場。據沃爾瑪中國官網介紹,目前沃爾瑪共在全國180多個城市開設了400多家商場。

  記者了解到,面對中國市場的種種挑戰,2017年,家樂福在中國持續推進「多業態、多渠道」的發展,在網上商城、物流體系、數位化、大賣場升級等方面不斷發力,但僅帶動銷售淨額同比增長1.6%至788億歐元。由於中國業務起色不大,家樂福開始轉向尋求出售和合作的機會。2019年1月,家樂福中國宣布和騰訊、永輝籤訂初步的股權投資意向書,此後4月,國美零售與家樂福中國達成戰略合作。而6月23日,蘇寧易購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成為家樂福最終的「買家」。

  沃爾瑪則與騰訊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包括使用微信支付等功能。同時將加大對京東到家平臺的投資,並建立新倉庫以加快電子商務業務的進展。沃爾瑪中國表示,計劃2019年底前全國將有300家沃爾瑪門店入駐京東到家。

  樂天瑪特、百盛逐步退出中國

  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樂天瑪特在海外營業額就遭遇了240億韓元的虧損,其中80%到90%左右都是在中國市場虧掉的。2017年11月,樂天宣布出售在華所有超市,退出中國市場。2018年5月,利群集團宣布以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持有100%股權的12家公司,以獲取其從事商業零售、倉儲和地產業務的15處房產和華東地區72家門店。

  3月31日,百盛重慶南坪店結束營業,意味著百盛徹底退出了重慶市場。從2016年起,百盛在重慶相繼關店,截至目前共關閉了6家門店。百盛集團發布的2018年年度業績顯示,歸屬母公司權益持有人淨虧損為7930萬元,同店銷售下降 2.4%;銷售所得款項總額實現151.95億元,同比下降4.8%。儘管同店銷售有所下降,但隨著在各地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店,2018年經營利潤較2017年同期增長103.1%。截至2018年底,百盛集團在中國30多個城市運營管理43家百盛門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2家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及1家金獅廣場。

  麥德龍吸引眾多競購者

  據3月的消息,德國最大的零售商麥德龍已通過招標形式出售中國業務,估值在15億到20億美元之間。據透露,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多名競購方加入了對麥德龍股權的爭奪,其中包括高瓴資本和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博裕資本和萬科組成的財團、沃爾瑪、蘇寧控股等。

  與此同時,麥德龍方面一直否認該消息。麥德龍中國總裁康德曾公開回應,表示麥德龍一定會繼續留在中國市場,麥德龍已經有很好的增長,且市場潛力非常大。據麥德龍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麥德龍在中國有96家門店,覆蓋了59個城市,均具備O2O能力,即所有門店與麥德龍網上商城對接,整合線下會員數據。此外,麥德龍已經與阿里巴巴開展戰略合作,完善了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購物體驗。

  不過,5月27日再次報導,至少有8名競購者準備參加麥德龍中國多數股權的第二輪競購。競購方包括博裕資本和萬科組成的財團、厚樸投資與美菜網組成的財團、以及高瓴資本與永輝超市組成的財團;騰訊控股正考慮加入永輝超市財團,而阿里巴巴集團準備與大潤發聯手發起競購,此外沃爾瑪百貨也在競購名單之列;其他競購方還包括蘇寧控股、超市運營商物美集團和私募股權公司春華資本。

  儘管麥德龍沒有表明最終的態度,但在這一系列的競購者中,麥德龍與阿里早已開展了業務層面的合作。2015年9月,麥德龍和阿里宣布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在供應鏈、跨境電商、大數據方面進行轉型,2016年4月麥德龍正式入駐天貓超市。

  聲音

  外資零售商需主動適應中國線上線下融合環境

  重慶零售商協會秘書長劉爭鳴告訴記者:「由於中國市場電商發達,形成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消費環境。受到線上的衝擊,眾多外資零售商紛紛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業績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下滑。不管是退出中國或出售股權,還是與電商巨頭達成合作,都是外資零售商在中國市場尋求出路的一種表現。」

  他表示,由於各自商業模式和發展情況的不同,家樂福、沃爾瑪主要面向個人消費者,在中國的門店數量更多,不過管理、供應鏈等存在一定的短板;而麥德龍以政府、企業等專業客戶為主,門店數量相對較少,採購、管理等方面較為穩健。「從各方的舉動來看,家樂福、沃爾瑪退出中國的跡象更為明顯,麥德龍的表現較為謹慎。就目前這一階段來看,各方都在採取持續本土化舉措,以適應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

  對於未來線下商超發展趨勢,他認為,不管是外資還是內資,都必須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的這一方向。「隨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興起,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將逐步被打通,並且進一步普及。線下商超與電商巨頭的結合一定是大勢所趨,有利於雙方取長補短,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儘管目前支付方式因投資方不同有所局限,但線上線下融合是為了提供更方便的購物體驗,因此支付方式最終會走向兼容,形成現金、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多元並存的格局。」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樂天瑪特水土不服連年虧損 2018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4月26日,樂天瑪特確認,其在中國北方零售公司的87.38%股份將出售給物美,後者出資約合15億元,接盤了21家樂天瑪特門店。5月11日,利群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2家香港法人公司,以及10家華東地區法人公司,這些公司旗下資產包括15處房產和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
  • 堅持不下去了,韓國樂天瑪特超市決定退出中國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全球大賣場業態整體不景氣,行業在走下坡路。電商和物流行業快速發展,使得購物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大賣場行業吸引力下降,而樂天瑪特本身市場競爭力一般,企業本土化經營難度也比較大,其實包括沃爾瑪等外資企業也生存艱難,比如大潤發被內資企業阿里收購等。」他還認為,「樂天瑪特退出中國市場本質上是一場零售革命」。
  • 樂天瑪特之後 樂天百貨也開始撤出中國?
    在今年的秋冬時節,樂天似乎更能感覺到這場冷風的凌厲。當年的壯志豪情如今已被現實撕成碎片,在進入中國的第十個年頭,曾經高喊著「致力於中國發展」的樂天最終還是選擇了退出。樂天瑪特徹底敗走中國之後,樂天百貨或許也已吹響了撤退的號角。撤店?樂天百貨在中國所開的首家門店或許只能止步於2018年。
  • 樂天在中國被「封殺」退出中國市場其實早有預兆?
    樂天為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提供用地後,樂天在中國的零售店不斷受到衝擊,甚至面臨倒閉風險,韓國樂天或許只是韓企在中國被「封殺」的第一步,中國是否會以樂天為首,對韓國企業殺一儆百?   有一家在中國的樂天超市要倒閉了。
  • 「李維華講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巨頭樂天瑪特退出中國不只是因薩德
    研究了一天樂天瑪特(LOTTE)。負責任地講,讓樂天瑪特退出中國的絕對不只是薩德事件,薩德更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催化劑或導火索。僅從時間上就可以說明問題,薩德事件發生在2017年,而從樂天瑪特2008年正式在中國開店的4年後,即從2012年起,樂天瑪特就開始持續虧損,比如據《南方周末》統計,「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間,樂天瑪特合計虧損了195億韓元」。
  • 樂天瑪特中國為什麼既賣不出去,又開不了張?
    樂天瑪特的境況非常慘烈,目前,樂天瑪特在中國有112家賣場,其中的87家已關門歇業,其餘的雖仍然維持營業,但也苟延殘喘。受到「薩德事件」的影響,自2016年12月起,中國對樂天瑪特的所有賣場進行了稅務調查、消防及衛生檢查、安全檢查等。表面上看,樂天瑪特在中國遭遇寒冬是受到了這件事的影響,但事實並非無此。
  • 韓資超市「敗走」中國:樂天瑪特狼狽退出 易買得全線撤出
    二、樂天瑪特的隕落 辛格浩因病故去,他一手創立的樂天集團再次暴露在了公眾眼中。 1998年,樂天集團旗下的首家樂天瑪特開業。到了2006年,樂天瑪特已躍居韓國大型超市行業第二,並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倫敦、東京股票市場)上市。
  • 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樂天瑪特敗在哪兒了?
    在登陸中國市場11年後,有著「亞洲零售業之最」稱號的韓國商業巨頭樂天瑪特最終選擇退出。按照樂天瑪特當年提出的計劃,至2018年其將在中國開設門店將增至300家,銷售額實現2000億美元,成為「亞洲零售業之最。
  • 退出中國市場一年後,當初硬氣十足的樂天,現在過得怎樣了?
    而家樂福中國和麥德龍中國則分別賣給了蘇寧和物美集團,就連沃爾瑪也關閉了不少的賣場,還與京東進行了合作。這些曾經雄霸一方的零售巨頭遭遇困境的背後,既有中國零售市場競爭加劇、電商挑戰等緣由,其實也有其自身的因素。其中就有一家外資零售商的退出讓國人記憶尤深,它便是樂天瑪特。
  • 曾風靡一時的「樂天馬特」,如今已退出中國多年,今現狀如何?
    而再次之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實體零售業的外國商家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像是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等大型的零售商都選擇了退出或者和中國的電子商務平臺合作。曾經這些佔主導地位的零售巨頭的困境不僅在與中國零售市場做激烈競爭還要接受新興電子商務的挑戰,除了它們自身的因素外,也是市場環境的變化使然。其中,有那麼一家外國零售商令人印象深刻,它就是樂天瑪特。
  • 樂天瑪特布局三四線市場 遵化新店今開業
    外資企業對國內大型城市已完成布局,開始轉戰三四線城市。樂天瑪特超市本月在北京衛星城市燕郊開店,其遵化新店於今日正式開業。  樂天瑪特相關負責人透露,現階段公司開店集中在「三四線」或衛星城市開店。行業專家表示,樂天瑪特採取的是與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零售大佬不同的策略進行擴張。
  • 當初「態度強硬」的樂天瑪特,在退出中國兩年後,今現狀如何
    最後,樂天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價,被迫離開中國。面對中國消費者的抵制,樂天在中國的業務幾乎崩潰。一開始,樂天並不打算放棄在中國的業務,為了贏回中國市場,樂天甚至花了40億補貼來支撐市場。然而,即便如此,樂天還是未能贏回中國消費者的心。2018年10月,樂天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將93家門店打包出售給物美和利群,並關閉了其餘門店。從那時起,它就退出了中國市場。
  • 拒道歉、還揚言退出中國的樂天瑪特,1年後的現在還好嗎?
    走上「賣身」且挖坑給自己跳的大型企業,最典型的就數韓企的樂天瑪特。樂天瑪特在早年前的分店也是位於各大城市,在一二線城市裡,也是可以和家樂福、物美等大型超市相媲美的,但樂天瑪特最終因為做了一些傷害中國人的事情,才會被眾人抵制和排斥。
  • 外資連鎖超市、大賣場品牌排行榜:沃爾瑪最受歡迎,樂天瑪特最不受...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年來,外資品牌已佔領國內市場不小的份額,更多國人因為口碑好、質量安全、優質服務以及潮流跟風等原因購買外資品牌。而如今,外資品牌在銷售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對外資品牌來說,中國市場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印象、評價並進行縱向的數據對比,對外資品牌在中國發展至關重要。2018年,環球網聯合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就外資品牌相關話題展開網民對外資品牌好感度的調查。
  • 樂天大規模退出中國市場,供應商已暫停供貨,趕赴樂天瑪特北京總部...
    ■本報記者 劉斯會樂天集團關店消息持續發酵。近期,有消息稱,樂天集團已經關閉在中國境內共計87家門店,佔總門店數近九成。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昨日來到位於酒仙橋的樂天瑪特北京總部,發現樂天瑪特酒仙橋店人流量稀少,在三層北京總部辦公室內,還有不少供應商前來公司財務部討要貨款。
  • 樂天瑪特登外資品牌黑榜 成最不受歡迎外資超市
    【環球網綜合報導】對於很多中國消費者來說,外資品牌已成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中國人也越來越以更加客觀的態度面對這些「舶來品」,而不是一味的推崇。2017年,環球網聯合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就外資品牌相關話題展開網民對外資品牌好感度的調查(調查完整報告)。
  • 樂天撤離,「大賣場」在中國變涼
    「樂天可能會在年底全面撤離中國市場。」15日,韓國樂天集團計劃關閉旗下剩餘的12家零售超市樂天瑪特,徹底告別中國的消息引發關注。環環(ID:huanqiu-com)15日致電樂天集團詢問情況,但未獲得答覆。近年來,外資大型連鎖超市在華遭遇「滑鐵盧」,中國人的新購物習慣令傳統零售巨頭面臨巨大變革。
  • 樂天瑪特夢斷中國:國讎家恨夾擊 洋槍幹不過土炮?
    這悲涼的一幕,也許就是樂天瑪特在中國的十年間所留下的最後一個畫面。這家隸屬於韓國樂天集團的大型連鎖超市在中國共有112家店面,其中87家已經全部關閉,只剩下包括國瑞城在內的25家還在苦苦支撐,但它們的生命無疑也已走入了倒計時。從「薩德事件」爆發到現在,這一雪崩式的潰退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 樂天瑪特夢斷中國:洋槍終究幹不過土炮?-虎嗅網
    從9月初開始,不斷有媒體報導樂天準備出售中國超市業務。樂天方面起初還堅決闢謠,表示「不會退出中國」,但很快就「扛不住」了。9月14日,樂天集團的新聞發言人正式對外確認了這一消息,但同時表示尚未決定是全部出售還是部分出售。
  • 又一家零售巨頭將撤離中國市場 「樂天瑪特們」到底怎麼了?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0月18日訊(記者 李玥)入華11年後,有著「亞洲零售業之最」稱號的樂天瑪特最終還是選擇退出中國。早在2007年,樂天瑪特就開始拓展中國市場;次年,以鯨吞北京萬客隆8家門店為標誌正式進軍中國內地市場;2009年,擊敗物美巨資收購了江蘇時代超市,一度風光無限。但好景不長,由於中國商超市場競爭激烈和大賣場業態蕭條,自2013年後,樂天瑪特在華銷量每況愈下,至2016年的四年間損失高達49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