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都相當的強悍,震撼得周邊的國家都不敢輕舉妄動。就是因為我國太強大了,周邊一些小國們開始紛紛的向我國學習。在公元三世紀的時候,朝鮮半島的人開始從中國這裡學習到了漢字,然後回國推廣。那個時期,當地有著語言,但是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文字系統。漢字的出現正好彌補了他們這一個空缺,因此漢字開始備受人們喜愛。
不過漢字比較的複雜,學起來花時間和精力,普通的平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錢來學習。這就使得漢字成了朝鮮貴族們壟斷的文字,只有他們才能夠學習。其實這和我們國家古時候是一樣的,只有有錢人家才能夠學習。除了學習漢字的形式和我國古代相似以外,他們還借鑑了我們的科舉考試制度,通過考試的形式選拔官員任用。這樣一來,漢字在朝鮮半島的地位不斷上升。
但是到了朝鮮四宗大王統治期間,他突然間覺得一直使用漢子對於朝鮮的發展並沒有好處,這會使得朝鮮不斷的推崇中國,從而缺乏了自主探究的本能。因此他當時下了一個決定,想要廢除這種文字,創建新的朝鮮文字。不過這一個決定被大臣們紛紛否決,他們認為這樣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由於當時漢字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對於這位國王的舉動,下面根本沒有多少人響應。無奈之下,廢除漢字的想法只能被迫終止。
不過後來到了1895年,日本侵略了朝鮮,他們為了更好地統治這片地方的人們,想到了文化入侵的策略。日本人是覺得,若是不廢除漢字,那麼朝鮮人們心中依然會對中國抱有著極大的熱愛之情,這樣就不利於他們統治朝鮮。所以為了鞏固地位,他們不斷提倡日文,廢除漢字。可能是這些日本人們灌輸的思想太過成功,朝鮮人們突然間就醒悟了,使用別國的文字都不對,還是要有自己國家的文字才行。所以他們後來推出了朝鮮文,漢字的使用就逐漸減少了。
而韓國在1970年會廢除漢字,理由其實和朝鮮是差不多的,所以兩者是存在著共性。韓國是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入侵而覺醒的意識,知道了文字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開始進行廢除漢字運動,大力推出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