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塘消毒
蝦苗入池前,要做好要清塘消毒工作。全面清整塘口,平整池底和池坡,修補滲漏,加固夯實池埂,提高保水性;清除過多淤泥,淤泥厚度為5-10cm左右;完善配套設施,做好防逃措施,進水口用80目網袋進行過濾,進水口篩絹外圍和池塘篩絹外圍設置攔魚網,防止敵害生物入池。
表1 常用的清塘消毒的藥品及的使用方法
二、蝦苗選擇
選擇放養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附肢齊全,體表乾淨、無傷無病、活動力強,的蝦苗,選擇本地的優質龍蝦苗為最佳。小龍蝦下塘要注意避免陽光暴曬,一般選擇氣候穩定的晴天,早上9點之前放養;運輸時要做好保溼、保溫措施,避免風吹日曬和高溫導致腮部失水。蝦苗經過2小時以上的運輸,蝦鰓會脫水,蝦苗到塘後,先將蝦苗放入池水中浸泡1-2分鐘後,等3-5分鐘再次放入水中,反覆2-3次,讓體表和鰓腔充分吸水後,再多點投放入池塘中,一次放足。蝦苗入池前,要使用3%-5%食鹽水浸浴3-8分鐘,殺滅可能攜帶的寄生蟲和致病菌。下塘前可提前使用果酸、多維、多糖類藥品全池潑灑,以減少蝦苗的應激死亡。
表2 小龍蝦常見幾种放養模式
三、水草養護
水草是小龍蝦天然餌料,為小龍蝦提供棲息、蛻殼、遮陰、避敵的場所,同時也可以提高水體溶氧、降溫、調節淨化水質、改善底質。水草種植情況直接關係到小龍蝦的成活率及品質。水草種植遵循「因地制宜、品種搭配、分布均勻、密度適當」的原則,栽種時間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5-8月可採用莖、根等進行移栽。目前經常種植的水草品種有伊樂藻、輪葉黑藻、金魚藻、菹草、小米草、水花生等。水草種植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疏,以佔池塘總面積30%~40%為宜。水草面積超過70%以上且露出水面,則需「打頭」或「打路」處理,控制其生長速度。前期主要固根壯草,到5月份開始控草。當蝦池水草過少時,應及時移栽水花生、水葫蘆進行補救。
四、水質調控
俗話說「養好一池蝦,先要管好一池水」,要想要好小龍蝦,做好水質指標檢測,水位控制,水質調控,保持良好的水質至關重要。春季每7-10天加注水1次,夏季每2-3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cm;每月換水1-2次,每次換水30%左右,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為30- 40cm。每10-15天潑灑1次生石灰,用量為5-15千克∕畝,調節改良水質,維持水體酸鹼度在正常範圍。定期潑灑光合細菌、EM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降解水中的有機質,消除池內有毒有害物質,改良水質和底質。
五、飼料投餵
小龍蝦適應性廣,攝食性雜,喜食動物性餌料,有爭食、貪食習性,食性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有所差異。小龍蝦飼料投餵要根據其生長發育階段、生活習性、攝食特點、環境變化進行靈活調整,科學合理投喂。龍蝦飼料品質很關鍵,優質的龍蝦飼料不僅要營養全面,滿足其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而且要有良好的耐水性,通常在穩定的水中保持30分鐘左右表皮膨脹吸水,但保持成形4-8小時不溶散,30分鐘後無硬芯為佳。龍蝦飼料在水中不散溶時間過長,也會影響小龍蝦的消化吸收甚至引發腸炎。飼料投餵堅持「五定」原則,並根據季節、天氣、水質及蝦的活動情況進行調整,並設立食臺,觀察龍蝦攝食情況。成蝦配合飼料蛋白含量為28%-30%,幼蝦為35%左右。一天投餵2次,以傍晚為主,傍晚投餵佔日投餵量70%左右,投餵量為存蝦總量的2%-5%,通常控制在2個小時內吃完。通常以「水不渾濁、下風口無斷草、小龍蝦無空腸、食臺有少量剩料」作為小龍蝦投餵量的4個控制指標。
六、青苔處理
青苔,又稱為「青泥苔」,是絲狀綠藻的總稱,是小龍蝦養殖三大難解決難題之一,嚴重影響小龍蝦生長與產量。水溫偏低、長期水質過瘦、水位過低和陽光直射水底都是導致青苔滋生的主要因素。當蝦池青苔爆發,青苔過多掩蓋池底,會纏繞龍蝦,影響龍蝦活動及覓食,並大量消耗池塘中氧氣和養分,死亡腐爛分解也會耗氧,容易導致池塘缺氧、水體更加清瘦,嚴重影響小龍蝦成活率及生長速率。定期巡塘檢查青苔情況,根據青苔嚴重程度,及時打撈或殺滅,並做好定期肥水工作。殺青苔應選擇晴天上午9點-16點,用青苔淨與腐植酸鈉進行局部殺,避免因殺青苔導致的缺氧。青苔死亡後會並釋放毒素,要注意使用有機酸進行解毒,並及時肥水。
七、疾病防治
蝦病的發生時病原微生物、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蝦病防重於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小龍蝦免疫力、改善和優化環境、切斷病原體傳播途徑,推廣健康養殖模式和開展綜合防治。小龍蝦常見疾病的判別特徵和防治建議見表3。
表3 小龍蝦常見疾病的判別特徵和防治建議
註:內服藥的計量一般按小龍蝦體重計算,外用藥按小龍蝦生存水體的體積計算。
作者:羅金強,單位:重慶市潼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