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石油而爆發的戰役,德軍如何攻陷蘇軍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

2020-12-10 歷史皇太后

石油資源在工業革命之後就是所有國家能源的重中之重,沒有石油汽車、輪船、坦克、裝甲車、飛機都只能是擺設德軍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為什麼頻繁使用閃電戰石油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因為德軍的能源補給不支持他們打長時間的戰爭,這也是他們之所以和蘇聯開戰的主要因素。 而攻取克裡木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則是打開通往北高加索,直達蘇聯巴庫油田的關鍵所在。圍繞這裡蘇德兩軍展開了慘烈的廝殺,主戰場則是塞瓦斯託波爾要塞

一、克裡木地區為何成為戰場

克裡木地區是蘇聯手下加盟國烏克蘭的領土,他是向黑海方向的突出形狀的半島。這片土地在沙皇俄國時期一直俄國的領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被分裂了出去。這裡由於暖和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使得之前的沙皇都在冬季選擇在此地度假,並且圍繞著這裡建立了保護沙皇的要塞堡壘。

克裡木地區所在的黑海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內海,它的戰略價值極高在很早之前就受到歐洲國家和遊牧民族的輪番爭奪,而守衛這裡的塞瓦斯託波爾在蘇聯成立後,就成為了蘇軍在此地至關重要的戰略基地。這裡建立了大型的用於軍事的機場可以說這裡是阻擋希特勒東進的重要屏障,德軍要是想從黑海的另一側登陸作戰的話必定會遭受到這裡的蘇聯空軍的襲擊,傷亡一定會特別大。

故而希特勒一直想著進攻克裡木地區隨即取得一直中立的大國土耳其的加盟,土耳其在一戰之前全名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戰的時候便跟隨德國但是戰敗之後被瓜分大量土地領土面積大不如前了。所以土耳其一直在觀望他想等德國和蘇聯的戰爭取得優勢的時候再加入軸心國。所以這場戰役對於希特勒和土耳其之間是非常重要的。

二、巨炮轟炸!

1941年的12月17日蘇德戰爭已經爆發,德軍開始出兵針對克裡木地區德國出動了九個師團包圍了要塞但是被蘇聯海軍陸戰隊給趕了回去,包圍圈被粉碎。第一次進攻要塞德軍以失敗告終。德國不可能放棄這個地區否則這裡就會像一顆釘子一樣將德軍狠狠的釘在羅馬尼亞之前不能動彈,於是乎第二次圍攻塞瓦斯託波爾要塞的戰役很快就再次開始了。

1942年五月德軍這次選擇在羅馬尼亞國內的山地和蘇軍交戰,德軍使用了裝甲步兵航空隊結合的戰術在用了僅僅八天的時間殲滅了蘇聯軍隊的二十六個師團徹底打開了要塞的門戶整個要塞如同赤裸一般放在了德軍面前。這時的德軍將領曼施坦因還是上將軍銜他也很想憑著這次的勝利晉升元帥,他為了確保這次戰役一定能夠成功又調集了很多的火炮力量準備合圍蘇軍。

1942年6月6日德國的炮兵部隊開始集結曼施坦因想在蘇聯的防禦陣線上最嚴密的部分打開缺口,這樣他就不會再有後顧之憂他集結了203個德國炮兵聯隊!和三門超級巨大的火炮要轟開蘇聯軍隊配備大型火炮的堡壘。他們想利用這些巨炮裝填大型穿甲彈擊穿蘇聯軍隊的火藥庫使得蘇聯軍隊的槍枝彈藥供給不上還會造成巨大的混亂,還有蘇軍四米厚的要塞防禦板。德軍成功了要塞的外圍逐漸的被肅清今生的蘇聯軍隊只能在德軍的狂轟濫炸之下逃回最深處的要塞。

三、要塞陷落

1942年6月17日德軍在取得絕對優勢之後,開始了他們的全面攻擊由於整個堡壘外部都被德軍夷為平地蘇聯軍隊只能依偎著他們僅剩的"高爾基"炮塔。德軍接著用他們的巨型火炮點對點的轟炸堡壘炮塔,很快炮塔被打穿一聲巨大的爆炸聲直衝雲霄,炮塔的蓋子都被炸飛了在短短的十天蘇聯軍隊精心布置的兩道防禦陣線。德軍已經挺進了蘇聯在這裡最後的陣地了。

德軍的無差別轟炸下使得蘇聯軍隊的通訊系統全面崩盤,這時就只能依靠著指揮官的臨陣反應能力了。可惜的是當年史達林主持的大清洗行動殺害了大量的有著豐富經驗和指揮作戰能力的指揮官,所剩的大多是年輕熱血只會效忠史達林的青年將領他們面對德軍最精銳的師團自然不是對手很快蘇聯的十二個堡壘的打掉了十一個。但是這些青年人有著一個其他成熟軍官所沒有的特徵那就是熱血!他們寧死不屈在堡壘之中和德軍進行白刃戰。使得戰士們的鮮血都流滿了堡壘之中到了最後整個1000人的部隊只有四十個人被俘虜,這對於歐洲戰場來說算是極其慘烈的了。

要塞的北岸自此全部被德軍所掌控,在6月30日這天終於才拿下了這個最後的陣地。蘇聯的援軍雖然已經到來但是戰爭的情況已經轉變了不再只是簡單的雙方攻防戰而是變成了德軍佔盡優勢的圍殲戰了。德軍竟然把整個塞瓦斯託波爾城用他們的火炮夷為了平地,整個城市變成了魔鬼一般的煉獄,幸好蘇聯早有準備將軍民送入了地下堡壘之中,蘇聯的地面軍隊全部被壓縮到了角落。蘇聯軍隊其實是不願意投降的,但是德軍的巨炮甚至可以擊穿比堡壘還厚的地下工事。能夠把地下的平民都被炸死,蘇聯軍隊被迫投降。曼施坦因則因攻陷這座要塞的功勞,而被希特勒在6月底晉升為了陸軍的元帥。

結語

一將功成萬骨枯,曼施坦因的成功也伴隨著無數蘇聯和德國士兵的死去,這場戰役是極其慘烈的攻防戰,畢竟在歐洲戰場上其實大多都是喪失優勢之後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都投降都是很正常的,而蘇軍卻奮戰至了最後一人。這場戰役之後德國成功打開了通往希特勒心心念念的巴庫油田的道路,可惜希特勒到這裡就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了。

參考文獻:《二戰簡史》

相關焦點

  • 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行動將在1942年6月7日開始對塞瓦斯託波爾要塞進行猛攻。就在行動的前一天,曼施坦因乘坐魚雷艇前往前線陣地視察,結果遭遇了蘇聯陣地的火力突襲,兩架蘇聯戰鬥機緊接著偷襲了他們。他的副官拼死遊上了岸,找到援軍拖走了那艘受傷的魚雷艇。但將軍的侍衛兵卻重傷而死,德國將軍如果在大戰爆發前陣亡,肯定會對此戰役造成重大影響。但歷史沒有假如,曼施坦因安然無恙。
  •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潰敗,曼斯坦因用一場什麼勝仗,止住頹勢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全線潰敗。但德國元首曼斯坦恩阻止了一場大戰,戰勝了蘇軍,止住了德軍潰敗的態勢。這場對整個二戰具有重要意義的大戰叫什麼名字呢?曼斯坦因在潰敗的情況下,是如何轉敗為勝的呢?
  • 復盤克裡米亞戰役,曼施坦因少有攻堅戰,看曼帥如何一戰成名 下
    反攻刻赤半島:曼施坦因面對三倍於己的蘇軍,採用戰術欺騙,出其不意進攻蘇聯南部防區,切斷蘇聯後路,完成對蘇軍17萬人的大殲滅 戰場上出現了難得的平靜,但是這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的來臨。蘇聯也派出了大量的援軍,僅在刻赤半島兵力就增加到了3個集團軍將近17萬人。
  • 蘇德及遠東戰場經典戰役之布列斯特要塞防禦戰,「我們仍然戰鬥」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在德軍入侵蘇聯的三個集團軍群中,中央集團軍群的任務是越過布格河,佔領明斯克,直指莫斯科。而位於布格河東岸的布列斯特要塞首當其衝,成為德中央集團軍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圖片來源於網絡6月22日凌晨2時,德軍第45步兵師突擊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潛伏在布格河西岸的預定攻擊位置,布列斯特要塞中熟睡的蘇軍怎麼也想不到,一小時後戰爭將會首先從他們這裡爆發
  • 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二戰蘇德戰爭中,明斯克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閃擊蘇聯,中央集團軍群兩支裝甲大軍包圍蘇軍4個集團軍,並於27日佔領明斯克;第二次是1944年6月29日,蘇軍發動明斯克反擊戰,三個方面軍圍殲德軍第4集團軍,並於7月3日收復明斯克。同樣是進攻戰鬥,但蘇軍在第一次明斯克戰役中卻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是把防禦戰打成了進攻戰鬥。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老照片:二戰時在高加索,為了石油和糧食,德軍死傷無數
    為了石油,歷史上美國在中東地區鬧出不少動靜。這事兒在二戰時期,德軍也幹過,不過最後無功而返,死傷無數,史稱高加索戰役。圖為戰役期間出動的戰機。歷史上,高加索戰役不是一次戰役,也不是兩次戰役,而是二戰歐洲東線戰場上,蘇聯紅軍和德軍在歐亞兩洲的高加索地區一系列戰役的統稱。在蘇德戰爭爆發一年多後,希特勒看上了盛產糧食和石油的高加索地區,企圖消滅這裡的蘇軍取得戰略資源後為入侵中東創造條件。圖中德軍坦克手看著不遠處火光沖天的油田,雖然前期風光一時,可進攻發起兩個月,德軍的攻勢就被蘇軍阻止了。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01斯摩稜斯克戰役非打不可1941年6月22日德軍三路大軍閃擊蘇聯以後,中央集團軍群不到一周時間就突破蘇軍西方方面軍的主力防線,27日佔領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7月3日開始向斯摩稜斯克發起進攻。此時蘇德雙方都將目光放在這個離莫斯科僅300公裡的西部門戶要塞城市。
  • 史達林格勒戰役,橫掃歐洲的德軍慘遭失敗,原因值得深思
    每個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人都應該聽說過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這裡曾爆發過一場規模宏大而殘酷的戰役,這就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的重要轉折點,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走向。
  • 二戰德軍最後1次垂死掙扎的進攻:1945年3月6日巴拉頓湖戰役爆發
    二戰德軍最後1次垂死掙扎的進攻:1945年3月6日德國軍隊向匈牙利巴拉頓湖地區的蘇軍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巴拉頓湖戰役爆發。巴拉頓湖戰役,是二戰德軍最後一次進攻。德軍在阿登戰役的慘敗,除了實力不足以外,還在於嚴重缺乏油料。
  • 通向柏林的敲門磚: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德軍回天無力
    蘇軍白俄羅斯方面軍統帥朱可夫。1945年1月12日,蘇軍打響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戰略目標是解放波蘭全境,圍殲東普魯士的德軍集團主力,挺進到奧得河,為最後攻佔柏林創造就有利的條件。為此蘇聯組織了四個方面軍。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文/商學野1944年冬季,已被盟軍和蘇軍兩面夾擊的德國做出了最後的反擊,20萬德軍在西線朝著盟軍突進,史稱阿登反擊戰。阿登反擊戰是納粹德國的困獸之鬥,雖然德軍一開始佔據上風,但因為蘇軍提前發動維斯瓦河戰役,德軍只能分兵回防,阿登戰役終以德軍撤退結束。
  • 假如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是蘇軍慘敗,後果將有多嚴重?
    7月4日蘇聯黑海艦隊司令部,扼守黑海海峽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在德國人狂轟亂炸之中完全癱瘓,約10萬蘇聯軍隊高舉著雙手投降,克裡米亞至此落入了德國囊中。與此同時在烏克蘭境內,德軍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在友軍第17和第6兩個集團軍的支持下,對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發起猛烈衝擊。
  • 莫斯科戰役的寒冬,對德軍和蘇軍分別有什麼影響?誰被影響更大?
    相比於德軍,蘇軍更清楚如何在嚴酷的冬季中生存。同時因為後勤補給線較短,所以蘇軍可以快速的從後方的莫斯科獲取所需的補給。 至於冬季作戰本身,蘇聯人也有深刻認識。在經過了冬季戰爭洗禮,付出了八十多萬人戰死凍傷的代價之後,他們用這筆高昂的學費學會了冬季作戰。所以相比於德軍,他們更清楚要如何讓自己的部隊在冬季進行戰鬥。
  • 二戰蘇德戰爭,刻赤半島和哈爾科夫之戰,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基礎
    發生於1942年6月28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德軍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戰役,戰場重心又為何從中線重新轉移到南線?本來,蘇德雙方都在為1942年春季第二次莫斯科會戰做充分準備,為什麼戰鬥最終卻在史達林格勒發生了呢?
  • 庫班戰役,蘇軍因德國人的密集防禦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有所收穫
    4月14日,格列奇科投入3個步兵師發動進攻,每個師以1個獨立坦克營打頭陣,成功地在德軍陣地上突入3公裡。克裡佐利的第13裝甲師立刻派出布魯克斯戰鬥群來封堵缺口,但沒有成功。因此,魯普被迫放棄前沿陣地,退入二線陣地。4月16日,格列奇科的坦克和步兵迅速推進,想要佔領那些被德軍放棄的陣地,此時,魯普的一個突擊炮連在「斯圖卡」的支援下發動了一場猛烈的反攻。蘇軍有48輛坦克被擊毀,攻勢停了下來。
  • 廢墟裡八百具遺體,刻在牆上的一句遺言,要塞就這樣被攻克了
    一九三九年,德國閃擊波蘭,隨後蘇軍也對波蘭發動了進攻,最終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勝利會師,雙方還在此地舉行了慶祝聯歡,布列斯特及其要塞又成為了蘇聯的領土。曾經橫掃歐洲無敵手的德軍,在這裡第一次遇到了對手。
  • 從諾門罕戰役到衛國戰爭初期,蘇軍戰鬥力為何衰退得如此可怕?
    實際上,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邊境上的蘇軍對德軍的優勢還是壓倒性的。當時蘇軍的規模是德軍的1.6倍,坦克是德軍的4倍,軍用飛機數量更是達到恐怖的10倍。這種規模的武裝力量使橫掃歐洲的希特勒都不得不分外重視,將德軍精銳幾乎盡數部署在東線,以求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可怕的潛在對手。那麼,蘇軍前期的慘敗真的是因為蘇聯高層過分信賴盟友關係,以至於輕敵嗎?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與曼施坦因匯合就能打贏嗎?於事無補
    一方面,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使蘇軍從上到下好了傷疤忘了痛,妄想在哈爾科夫一帶展開一次大的反擊戰,把德軍攆回去;另一方面,德軍也把莫斯科戰役的失利算到氣候影響和延緩了進攻時機上。因此,蘇德雙方都想借夏季攻勢再次較量,結果,蘇軍在哈爾科夫遭受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25萬人被俘,損失1200多輛坦克和2000多門火炮,蘇軍在南線的戰略預備隊基本消耗殆盡。
  • 前期勢如破竹的德軍為何會在此...
    熟悉二戰史的同學應該都聽過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 ,畢竟,這裡曾經爆發過一場人類近代史上最為致命的戰役,而這場影響了二戰走向的戰役, 便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