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天氣微涼乾爽,葉子逐漸變為金黃色。
在老波的心中,北京的秋天是最舒服的!因此每到了國慶前後,一期一會的京城之旅就該安排上了。
△雍和宮 枝頭結滿了銀杏果實
△故宮 貓兒們在秋天最活躍
走過故宮、頤和園、三裡屯這些路人皆知的旅行地標之後,北京城裡還有什麼好玩的呢?
△位於楊梅竹斜街
北京,許多人對這個城市的印象離不開「胡同」。
從元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胡同,數量之最曾達到上千條,現在依然保留有眾多體系龐大的規模,兩邊的四合院居住著許多老北京人,每一戶都把自家的院落裡裡外外打理得清楚。
四通八達的胡同分布在前門大柵欄、中國美術館、雍和宮等地標建築的周邊,人們在旅行途中總會時不時地經過。
現在的胡同中隱藏著不少當地知名的好店,還有美術館、Livehouse等新興的藝文空間,品牌主理人們與設計師通過合理的改造讓老院子煥發新生,也給予了年輕人重新靠近與認識胡同的機會。
今天,老波將為大家盤點一系列坐落在東城區的「胡同好去處」。
趁著秋高氣爽,在胡同裡騎著單車或是漫步,偶爾一陣涼風吹拂,晴朗的陽光溫暖地照耀在身上,感受北京一年中最舒適的黃金時節。
坐上瓦簷間的咖啡館,
換個角度看前門大柵欄
首先來到前門大柵欄歷史街區,這裡是老北京最中心的地段,與鍾、鼓樓並行在南中軸線上,自古以來都是首都的商業中心。
△星巴克北京坊旗艦店
隨著北京坊商圈的開幕,又注入了MUJI HOTEL、星巴克旗艦店、Page One等品牌空間。
避開總是人潮湧動的前門大街以及大柵欄景區,這塊商業寶地還有冗長複雜的巷子縱穿四周。
朱家胡同
Berry Beans
走到大柵欄西街靠近煤市街的這段路上,看到「大力胡同」這四個字不禁感到可愛(裡面還有小力胡同),往裡走過兩個拐角就能看到「朱家胡同」,這是從前的「八大胡同」之一。
民宅之間有一家由四合院改造成的咖啡館,早上十點剛巧開門,已經陸續有客人來訪。
Berry Beans是北京首家以「瓦簷天台」聞名的胡同咖啡館,創始人之一韋寒夜帶著他的「自行車上的咖啡」,為傳播精品咖啡而穿梭在老城區的街頭巷尾。
他們是本土知名的咖啡烘焙品牌,同時自主研發甜點,三位創始人各有所長,多年親密融洽的合作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創始於胡同的品牌。
被屋頂包圍的一片露天客區,空間雖然不大,但為來訪的客人們創造了「坐在瓦簷上喝咖啡」的樂趣!
如果你一直嚮往四合院屋頂的風景,可以來這裡換個角度欣賞一番。
Berry Beans的咖啡和甜點都有相當不錯的風味,老波推薦他們的手衝咖啡、搭配水果風味的拿破崙酥,因為自家烘焙出爐,不論是咖啡或甜點的品質都非常新鮮。
楊梅竹斜街
Soloist 獨奏家咖啡
來到前門大街的另一邊,楊梅竹斜街是探店愛好者不容錯過的一條小眾路線。
△在巷口日式庭院式的鈴木食堂很受歡迎
喜歡日本料理的朋友們一定要提早來取號
△展覽商店 TWELVE MOONS
餐廳、咖啡館、服裝品牌、書店,一家家風格迥異的小店值得懷著好奇心的你走進一瞧。
這裡曾經有多家書局,以模範書局為例,皆是從民國時期留存至今的建築,楊梅竹斜街也曾是知名的文化街,為繁華熱鬧的商業街所包圍。
從前門大街上的巷口往裡行,不遠就出現了一家帶有落地窗的咖啡館,擺在路邊的木質座椅讓人仿佛置身歐洲街頭。
△牆邊擺放著一組工整的木質教堂椅
能看出些許時間的痕跡,但依然彰顯著精美的原木質感
獨奏家同樣是北京知名的自烘焙咖啡品牌,肥美式、Dirty、冷萃咖啡都有獨特的風味。紅磚結合木料和水泥,融合復古工業風的改裝在老街上開闢了一道西洋畫風。
咖啡館裡隨處可見的是創始人多年來珍藏的古董物件,例如上世紀的鐘表和地球儀、老北京的測繪地圖,還有不同型號的電視機。
走到二樓就能發現另一片天地,坐在室外的露天客區就可以眺望樓下的街景,毗鄰周圍的老建築。
楊梅竹斜街的兩邊仍有許多私人居住的四合院,街邊貫穿著細長的深巷,生活氣息十分濃鬱,坐在Soloist的陽臺上更能平靜地觀察周邊的一切。
北京晴天的陽光真是太溫暖了,與涼爽的秋風搭配得剛剛好。對面的青雲閣是清末明初的綜合商業娛樂場所,康有為、梁啓超等改良派人物都曾在此聚會。
一戶人家的橘貓竄到了街的正中央曬太陽,老太太走出來說:「您這是又要上哪家宮殿啊?」(笑)
在中國美術館看展之餘,
探索文藝多元的東四
走過了兩家胡同咖啡館,老波心中當之無愧的京城最佳東南亞菜,也藏身在胡同裡。
我們來到東四,這裡有著名的中國美術館、隆福寺,還有24小時營業的三聯書店,在它們之間又坐落著星羅棋布的老胡同。
錢糧胡同
SUSU
我們走到明清時代曾設立錢局的「錢糧胡同」,胡同裡基本都是居民住宅,十分僻靜,一戶人家的窗前擺滿了盆栽,迎風飄來今年的第一陣桂花香。
拐角走進錢糧西巷,眼前一道紅漆木門並不顯眼,卻陸續不斷有訪客結伴前來。這戶院子是SUSU的第一家餐廳,以地道美味的越南菜風靡京城,已創立近十年。
由一戶小四合院改造而成的現代餐廳,保留了木架房梁結構,整面的白色鏤窗盡顯北京古建築的韻味,能走上天台的室外區域,在晴朗的天氣裡很適合三五好友聚餐。
面對SUSU的菜單,老波的經驗是:無需顧慮地盲點也不會失望,鮮蝦春卷、姜公呂望烤魚、佛手瓜鮮蝦沙拉、越南車頭粉、咖喱牛腩…
每一道SUSU的代表作都有令人稱讚的表現!濃鬱與清爽的美妙融合,是我對越南菜的印象,無論是遠自東南亞的鱸魚,或是一撮九層塔,葷素食材都呈現著新鮮。
細節的搭配足以體現廚師考究食材的用心,畢竟融合式的風味若缺失了一個元素,就無法成立了。通過在SUSU的豐盛一餐,能夠感受遠在湄公河域的越南風情。
走出SUSU,突然竄出一隻虎頭虎腦的黑犬,正在散步曬太陽,外形像是藏獒的後代,晃了一圈就自個兒回家了。
隆福寺街
木木藝術社區
酒飽飯足之後,往前步行幾十米就能來到老胡同裡新生的青年聚落,由建築師青山周平傾力打造的M WOODS 木木藝術社區,是將原先老舊的隆福寺職工食堂改造而成。
從錢糧胡同通往隆福寺街,這裡集成了SUSU不同風格的新店,以及精釀啤酒品牌京A、滑雪運動品牌Burton等空間。
走進木木美術館,映入眼帘的是綠植縈繞的%Arabica,吧檯背後有一個透明的烘焙室。
木木美術館當前正在展出的是
三至九世紀中國陶瓷藝術特展《門閥,和尚,方士和獅子》
看展的過程中,從入口地窖般的展廳,一路步至木木的樓頂,會發現能夠四面環顧的天台,成片的胡同、街景盡收眼底。
戶外是舉辦市集的好地方,去的那天,木木美術館樓下現在正進行著伍德吃託克舉辦的「隆福寺妙會」。
微博 @北京隆福寺
旁邊隆福大廈的頂層是木木藝術社區的另一處展區,興建於此的仿古建築再現了明景泰三年的隆福寺原貌,觀展後可以走到紅牆外部的天台,更是能夠鳥瞰老北京最中心的街區。
探店愛好者的必經之路,
在煙火鼎盛的雍和宮周邊
由東四再向東北行,來到雍正皇帝曾經的王府「雍和宮」,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乾隆九年改為主祭祀職能的佛教寺院,如今成為了京城中香火最為興旺的寺廟及文物景點。
據說雍和宮是北京最靈驗的祈願之地,老百姓們通常會來「求事業」、「求學業」。
國子監街邊的四合院屋簷上出現一隻「白手套」
雍和宮的對面是國子監,也就是古時皇孫貴族的學府,孔廟也設立於此,看到這裡你應該了解道,這一代就是古時例行科舉考試的最高學府了。
沿街坐落著梵幾客廳、失物招領、好白商店等知名生活品牌的實體空間,Metal Hands、Barista Speciality等咖啡品牌在此創立,還有藏紅花、He Kitchen等融合餐廳,走出了眾多北京搖滾樂隊的School酒吧也藏在這裡。
因此,我一定會推薦朋友們來這兩條「藏龍臥虎」的胡同。
國子監
梵幾客廳
開闊的國子監街連接著雍和宮和五道營胡同,一道紅牆圍繞著古時的國子監府。
如今的國子監、五道營胡同經過了大規模開放創新的改造,形成了文化型的特色胡同,是北京最受歡迎的青年文化聚落之一,作為探店愛好者,每次來京旅行我都會到這片街區看看。
國子監街上的梵幾客廳無疑是一處四合院改造的典範,看似眼到之處皆是現代居家生活的場景陳設,融合了別出心裁的石、木材質,整體裝潢不僅保留了四合院的布局及動線,從進門就能感受到四合院裡採光設計的巧妙,教人賞心悅目。
梵幾是國內新銳的家具品牌,結合了生活雜貨、家具陳列的「客廳」空間,將解構及重塑東方美學的家具設計奇妙地融入傳統建築,仿若天井的中庭特別設計了植物造景,為住宅空間增添了人文精神與盎然生機。
箭廠胡同
元古本店
國子監街與五道營胡同之間有一條的南北向的箭廠胡同,中間藏著一家老波自己很喜歡的甜品品牌。
元古的甜點以二十四節氣與古詩詞命名,
造型精緻、別出心裁
同樣是以院子改造而成的新中式風格空間,元古以四時節氣為靈感創作的季節菜單,探索應季新鮮食材、融合中式古法與西式技藝製成的甜點,成為了甜食愛好者紛紛的日常期待。
從陳列器物、服裝的生活區,擺放著綠植盆栽、木質家具的客區,直到呈現在客人面前的甜點、飲品,都構成了極高的整體性,詮釋元古溫文爾雅的新中式美學。
換個角度的總結
隨著歷史上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加上近些年的修繕翻新,看似通體灰牆青瓦紅木門的胡同,實際上呈現著風格迥異的雕飾,融入了竹子、玻璃等新元素。
規整方正,依然是胡同建築群給人最深的印象,它們是北京民俗文化的載體,想要感受老北京最接地氣的人文藝術,就必須到胡同裡轉悠轉悠。
書院、美術館、民宿、餐廳,敢於突破傳統的建築設計師讓四合院承接起了更豐富的空間職能,當原先的私家禁院向人們大方敞開,相信更多人會因此體驗到了北京文化的獨特魅力。
希望大家在參觀地標景點之餘,沿途走進當地的胡同院落,你將會收穫更接近老北京生活的體驗,看到充滿個性、生活氣兒的老北京人們,發現這座歷史古都的親切可愛之處。
Tips:推薦大家以文章出現地點的順序開展你的胡同之旅,從最熱鬧的前門一路向外、往東北行,就能將以上路線一網打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