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奇異旅行: 天才的大腦和不朽的靈魂

2020-12-24 中關村在線

 編者按:本文作者將雨,來自知社學術圈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逝世,葬禮極其簡樸。然而,在他離開我們61年之後,人類終於聆聽到他100年前所預測的引力波。今天,讓我們再次重溫愛因斯坦的最後歲月,聆聽遠古時空碰撞的漣漪,並追尋他大腦的奇異旅行,了解他作為凡人的一面,以及異於常人的起因。

| 一個人的最後一周

1955年4月11號,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家裡,進入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周。

這天下午,他先籤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重視原子彈的危險,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對原子彈的發展,起了關鍵的作用。這不僅是因為他著名的方程E=mc2,也是因為在二戰初期,愛因斯坦就給羅斯福總統寫信,提醒他重視納粹德國發展原子彈的巨大風險,甚至到白宮當面向羅斯福陳情,從而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重視,啟動了曼哈頓工程。愛因斯坦始終是一個和平主義者,而這段歷史,也成為他的一塊心病,一直耿耿於懷。1954年,愛因斯坦對大化學家、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鮑林說,「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在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上簽名,請求美國研製原子彈。」

羅素給愛因斯坦的信

在晚年,愛因斯坦致力於和平運動和核不擴散運動。1955年,英國大哲學家羅素給他寫信,邀請愛因斯坦在他草擬的反核宣言上簽名。愛因斯坦欣然同意。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籤名者還包括其他八位著名科學家,如波恩、居裡、鮑林等人。「請記住你的人性,忘記別的。」宣言裡的這個句子廣為流傳。

當天下午,愛因斯坦還會見了以色列大使Eban,討論他將在以色列建國7周年之際發布的廣播講話。在1952年,以色列首任總統去世後,Eban曾經受以色列總理的委託,請愛因斯坦出任總統。「這是猶太民族對他的孩子最崇高的敬意。」Eban說。可是愛因斯坦拒絕了。「我非常感動,更為我不能接受這一職位深感悲哀,因為我和猶太人民血肉相連……」

以色列大使給愛因斯坦的信

第二天,愛因斯坦雖然身體不適,卻照常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第三天,他的動脈瘤臨近破裂邊緣,病倒在家裡,靠醫生開的嗎啡才能入睡。第四天,醫生在他家裡會診,建議手術。愛因斯坦拒絕了,「人工延長壽命沒有意義,」他說,「我已經用完了我的份額,請讓我優雅地離去。」他還問醫生,「過程會很痛苦麼?我希望能快一點。」 這個時候,他的表現似乎與常人無異。可是,面對哭泣的秘書,從1928年就一直陪伴著他的Dukas,愛因斯坦又說,「不要這麼傷心,我總要走的,至於具體什麼時間真的不重要。」

愛因斯坦辦公室最後的樣子

第五天早晨,Dukas發現愛因斯坦極其痛苦,抬不起頭來,打電話叫了救護車。他的兒子,在伯克利做水利工程教授的Han Albert從加州趕來,而老朋友Otto Nathan, 一個從德國逃難過來的經濟學家,也從紐約過來探望。17號,愛因斯坦感覺好一點,又要了眼鏡和紙筆,做了一些推導和計算。指著這些方程,他對兒子說,「真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數學可用。」後來他又對Nathan說,讓德國復軍會非常危險。半個世紀以來,愛因斯坦一直抱怨著德國的國家主義和自己數學工具的局限,直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光。

這一天,他一直工作著,直到痛得無法繼續,才去睡覺。1955年4月18日,凌晨一點剛過,護士聽見愛因斯坦嘟囔了幾個她不懂的德語單詞。他的動脈瘤破裂了,愛因斯坦與世長辭,享年76歲。

在他的病床邊,放著還沒有完成的以色列國慶廣播講話稿。「今天,我以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美國公民、或者一個猶太人的身份,與你講話。」 講稿這樣開始。

他的病床邊,還放著12頁手稿,寫滿了方程。最後的一個方程式是這樣子的:

直到生命的盡頭,愛因斯坦依然在尋找著宇宙的終極真理,他的大一統夢想。

牛頓逝世後,遺體在英國西敏斯特大教堂接受國禮,護柩者有一個大法官、兩個公爵、三個伯爵。愛因斯坦身後完全可以享用同等的哀榮,接受來自世界各地使節的朝拜。可是,遵照他的遺願,愛因斯坦的遺體當天下午就火化了,甚至連他去世的消息都還沒有傳開。他的葬禮極其簡樸,只有12個最親近的人參加。

愛因斯坦簡樸的葬禮

第二天,紐約時報發表社論,「人站在渺小的地球,仰望星空,思考著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如今,過去三個世紀之中最深刻的思想家,愛因斯坦,剛剛離開了我們。

愛因斯坦的骨灰撒在附近的德拉威爾河,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墓地成為後人的朝聖場所。可是,戲劇般的,他的大腦被保留了下來,在各地遊蕩,長達40餘年之久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開車帶著阿爾伯特先生

原來,愛因斯坦去世後,普林斯頓醫院的病理醫生Thomas Harvey 進行本應是例行的常規屍檢。他去除了愛因斯坦的主要器官,最後居然還用電鋸切開頭顱,取出大腦。Nathan在旁邊看著,目瞪口呆,但沒有出聲。當Harvey重新把各個器官縫合起來的時候,他沒有徵求任何人的許可,把大腦保留了下來。

普林斯頓醫院的病理醫生Thomas Harvey

Nathan和愛因斯坦的家人都非常震驚。可是Harvey堅持說愛因斯坦的大腦有科學價值,值得保留研究。「愛因斯坦也會樂意如此的,」他說。關於這一點,史學家向來有爭議。1979年Ronald Clark在愛因斯坦的傳記中就寫到,他堅持認為自己的身體應該火化,而大腦則應該保留下來用於研究,但更多的人持不同的意見。事實究竟如何恐怕無從知曉,不過Han Albert最終無奈地同意了Harvey的行為,條件是以後任何對大腦的研究,都必須是基於科學目的。

Harvey將50%的福馬林注入頸動脈,然後將大腦保存在10%的福馬林之中。他在各個角度對大腦拍照,然後將其切成240小塊,每塊大約1平方釐米,並將其保存在硝棉膠之中。Harvey甚至去除了愛因斯坦的眼睛,送給了愛因斯坦的眼科醫生Henry Adam。

第二天,普林斯頓的一個小學,5年級的課堂。當老師問孩子們最近有些什麼樣的新聞時,一個小女孩迫不及待地說,「愛因斯坦死了」。她認為這是最大的新聞了。可是一個男孩緊接著說,「是的,我爸爸拿著他的大腦。」教室裡面所有的人都傻了。

消息傳開了,每個人都想得到愛因斯坦的大腦,至少是一部分。美國陸軍病理部門把Harvey叫到華盛頓DC,可是不管他們怎麼請求,Harvey都拒絕拿出他寶貴的收藏。為了保護好,他把大腦切成塊,裝進兩大餅乾盒,放進他的福特汽車後蓋箱裡,開車到賓夕法利亞大學,找到他的病理學朋友,將大腦製成顯微切片。

在隨後的這些年,Harvey常常把載玻片寄給他偶爾想到的一些研究者。他並不要求這些人做嚴謹的科學研究,事實上很多年也沒有什麼相關的成果發表出來。他離開了普林斯頓醫院,離開了他的妻子,結婚又離婚,從新澤西搬到密蘇裡,再到堪薩斯。他搬家經常不留地址,讓人找不到他,卻總是不忘帶著愛因斯坦的大腦。

時不時,一些記者會重新發現這個故事,引起一點點小轟動。1978年,新澤西月刊的Steven Levy在Wichita找到Harvey。在他的辦公室的一個角落,Harvey打開一個抽屜,上面寫著哥斯大黎加蘋果汁。Harvey從裡面取出一個玻璃瓶,給Levy看瓶子裡面的大腦切塊。許多記者聞訊而來,很多人甚至就在Harvey家的草坪上露營等待。20年後,Harper’s的Michael Paterniti又找到他,開車帶著Havery和愛因斯坦的大腦穿越美國,並把這一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開車帶著阿爾伯特先生》。

Thomas Harvey, 1994年手舉裝有愛因斯坦大腦切塊的罐子

他們最終到了加州,拜訪了愛因斯坦的孫女Evelyn。她是Han Albert領養的小孩,那時候也離婚了,工作很爛,窮困潦倒。愛因斯坦雖然早已去世,可每年還都創造出數百萬美元的財富。這些錢都捐給了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Evelyn一個子也沒有拿到,因此一直耿耿於懷。Evelyn出身不明,不知道自己親生父母是誰。有謠傳讓她懷疑自己實際上可能是愛因斯坦的私生女。她希望做一個DNA測試,可是發現Harvey的保存方式使得根本無法得到有用的DNA。她的身份也因此成為不解之謎。Evelyn在2011年70歲的時候去世。

Evelyn Einstein的照片

1998年,Harvey已經86歲了。經過43年的守護,他覺得自己時間快到了,需要找一個繼承人。Harvey開車回到普林斯頓醫院,把愛因斯坦的大腦交給了那裡的病理醫生。2010年,他們將存留的愛因斯坦大腦全都捐給了國家健康與醫藥博物館,包括14張從未發表的大腦照片。後來,費城的穆特博物館也得到愛因斯坦的部分大腦。從2013年開始,這些大腦切片在博物館公開展示。

在拿到愛因斯坦大腦的諸多研究人員之中,只有三個人發表了有價值的工作。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發現呢?

他的大腦和他的靈魂

關於愛因斯坦大腦的第一篇研究論文是伯克利的Marian Diamond 1985年發表的,題目就叫「On the brain of a scientist」,關於一個科學家的大腦。這篇文章報導說,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皮層部分區域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比例較常人高,顯示其神經元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可是,這項研究將愛因斯坦76歲的大腦與11個平均年齡64歲的樣本進行比較,而且也沒有其他智者的大腦予以參照,因而難以定論。更重要的是,由於無法跟蹤人的一生中大腦發展與演化的歷程,所以也無法確認這一差別是人智力差異的原因,還是長期腦力活躍思考的結果。

加大伯克利分校解剖教授Marian Diamond

第二篇研究論文在1996年發表,報導稱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皮層比其他5個樣品要薄,而且神經元密度較高。可是,這項研究同樣因為樣品太小,趨勢難以確認。

目前影響最大的是第三篇論文,1999年由加拿大渥太華McMaster大學的Sandra Witelson教授在柳葉刀上發表,題為「The exceptional brain of Albert Einstein」, 異於常人的愛因斯坦大腦。在80多歲的時候,Harvey不請自來,給Witelson發了一份傳真,「你願意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嗎?」  「當然!」Witelson很快就回信了。於是Harvey親自開車去加拿大,將愛因斯坦大腦的五分之一送給了Witelson教授,包括大腦頂葉。這次,他總算是選對人了。Witelson對人的大腦有深入研究,一些工作影響廣泛 (Witelson堅持認為男人與女人大腦的先天差別不可否認,曾引起較大爭議)

McMaster大學的Sandra Witelson教授

通過與35個樣品進行比較分析,Witelson小組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一部分, 即大腦頂葉的腦回,與其他人大腦有著明顯的不同,溝槽要短很多。研究人員通常認為這部分大腦在人的數學思維和空間想像中起關鍵作用。愛因斯坦這部分大腦也比其他人寬15%左右。而且一般的人這部分有兩個單元,由大腦外側裂隔開,而愛因斯坦則只有一個單元。這個工作引起了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紐約時報就連續發表了兩篇專題報導。

Harvery所拍攝的愛因斯坦大腦照片

時間前進到2010年,當Harvey所拍攝的從未公布的愛因斯坦大腦照片捐給國家健康與醫藥博物館後,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Dean Falk帶領團隊,開始對這些照片展開分析研究。他們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腦褶複雜、灰色物質豐富,遠非常人所比。例如,他的大腦皮層摺疊很多;這部分主要用於意識思維。而用於抽象思維的前額皮質,其皺褶也非常複雜。研究人員相信這使得愛因斯坦能夠想像複雜的抽象實驗,如想像自己乘著光束前行,從而看到相對論的本質。其用於視覺處理的枕葉也具有同樣的多摺疊特徵。此外,愛因斯坦左右頂葉高度不對稱,與常人差異不小。這部分大腦主要用於空間思維和數學演繹

顯然,這是一個天才和智者的大腦。可是,如果我們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愛因斯坦大腦的神經膠質細胞、溝槽、和摺疊,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洞曉他的豐富想像力和敏銳直覺。即使完全一樣的電腦硬體配置,如果軟體不同,智能一樣會有巨大的差異。或許,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他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他的大腦構造。

愛因斯坦將自己的偉大成就歸功於其好奇心。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只是充滿了狂熱的好奇心。」他還說,「我絕不放棄追尋,直到發現正確答案。」這也許能夠讓我們了解,為什麼他後期這麼執迷於統一場論。

他的好奇心,不僅僅是對神秘事物而言,這一點我們大家都一樣。更特別的,他會像一個孩子一樣,質疑一些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其他的人習以為常根本不放在心上的一些東西,如光、時間、和空間。對於愛因斯坦來說,自然並不神秘,一切有跡可循。「當你思考生命和永恆,你不得不驚嘆現實世界的完美結構。」

愛因斯坦有著超常的直覺和圖像感,在方程背後能一眼看到物理的本質,而一般人只是看到抽象的數學。普朗克因為數學的便捷而提出量子概念,是愛因斯坦揭示其物理意義。勞倫茲首先給出運動物理的數學變換,而愛因斯坦以此創立了相對論。1930年的一天,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和Saint-John Perse討論詩人怎麼運用想像力寫詩,「科學家也是這樣的,」愛因斯坦興奮的說,「就像閃電一樣」,一個主意產生了,「隨後是嚴格的分析和實驗。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最初的想像和靈感。」

愛因斯坦的思維有著強烈的美學性質。而美的一個最重要要素,是簡潔。這一點愛因斯坦和牛頓完全一致。牛頓曾說,「自然以簡明為美」,而愛因斯坦在離開牛津去美國的時候也說,「自然不過是數學概念的最簡潔的表達形式。」

當然,也許愛因斯坦最重要的品質是他毫不妥協的叛逆精神。在他的最後幾年,愛因斯坦曾給《伽利略》一書做序,「伽利略工作的核心,」他寫道,「是對權威和教條的熱情挑戰。」而這正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愛因斯坦從來都不是一個成績出色的學生,離經叛道讓他開始都找不到一份教職。然而這也是愛因斯坦成功之所在。普朗克和勞倫茲都非常接近一些革命性突破,但他們被傳統所困,功虧一簣。是愛因斯坦的反叛精神使得他拋棄傳統思維,讓我們看到一個全新的時空和宇宙。

最後,讓我們以美奐美侖的愛因斯坦環和愛因斯坦十字架結束,並聆聽遠古時空引力波的漣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愛因斯坦讓我們在黑暗之中看到這些天文奇觀,而這也許是愛因斯坦心中的上帝對他永恆的紀念。

| 附:愛因斯坦凡人的一面




本文綜合多處書籍和網絡資料編譯。特别致謝Walter Isaacson所著傳記《Ei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78/5786726.html report 11043  編者按:本文作者將雨,來自知社學術圈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逝世,葬禮極其簡樸。然而,在他離開我們61年之後,人類終於聆聽到他100年前所預測的引力波。今天,讓我們再次重溫愛因斯坦的最後歲月,聆聽遠古時空碰撞的漣漪,並追尋他大腦的奇異旅行,了解他作為...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大腦,最多的是什麼?
    A不論是胖子還是瘦子,體重的60%左右都是水,嬰兒和兒童體中水佔比更高。水無處不在,作為細胞的組成成分;是體內各種物質的溶劑;還是潤滑劑和溫度調節劑……水,真·生命之母[3]。4.愛因斯坦的大腦,最多的是什麼?
  • 愛因斯坦「成績單」給家長提醒:天才悖論不存在,腳踏實地才是真
    愛因斯坦留給世人的研究成果,直至今日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和導向作用,有著不可估測的研究價值。 而除去榮譽成就外,其個人的生平發展也是人們所關注和津津樂道的。 二:天才更需要後天的努力 很多成績不是很好,或者記憶力不是很好的學生,都會在心理默默地羨慕那些,看似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學習,一點就通的"天才學霸" 愛因斯坦別稱為"天才"也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但是他本人並不認為自己的成功都歸功於天生聰慧。
  • 被博物館收藏的名人器官:從愛因斯坦大腦,到愛迪生的最後一口氣
    ,說實話,當年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有無數人想要研究他的大腦了,為了避免發生這些事,愛因斯坦早就交代,他死後將他火化,骨灰撒掉就行。,鬼使神差之下,他偷偷取出了愛因斯坦的大腦,然後帶走了。 回去以後,他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哈維偷愛因斯坦大腦的事情被發現了,醫院立刻命令他交出大腦,哈維果斷拒絕,甚至連夜把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240片,「細心」拍照保存,然後帶著它們離開了,從此「消失」。
  • 65年前,那個偷走愛因斯坦大腦,還切成240片的人,研究出了啥?
    1955年4月18日晚,76歲的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去世,但是他的遺體卻還是被人給盯上了,一名叫託馬斯·哈維的醫生負責了愛因斯坦的驗屍工作,他利用工作的機會,偷走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很快託馬斯·哈維盜竊的事情就被發現了,託馬斯·哈維對愛因斯坦的家人表示了歉意,但是他並沒有交出愛因斯坦的大腦,他講道:「他是個天才,如果我把它(大腦)跟遺體一起燒掉會抱憾終生的。」
  • 從生物學特徵角度看,愛因斯坦的大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他的大腦區別於其他人的主要特徵之一是膠質細胞(即「暗(神秘)物質」)的數量,即頂葉中的額外腦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大腦請見下文:愛因斯坦的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圖片來源:businesstoday)大腦的照片中有一個擴大的側裂。
  • 愛因斯坦:「天才」的同義詞,一生3個孩子,兩個患有精神疾病
    米列娃·瑪麗克,這個女孩像天使般滋潤了愛因斯坦青春的心,兩個孤單的靈魂走到了一起。就這樣,在愛因斯坦還沒有畢業的時候,他們就有了一個孩子。女友不忍心耽誤他的學業,悄悄的生下了這個孩子,是個可愛的女嬰。可惜,這個孩子天生殘疾,患有精神疾病。
  • 神奇的費城穆特博物館:愛因斯坦大腦、總統口腔及泰國連體人
    穆特博物館內景,樣樣展品都特別耐看(樓梯下為是北美最高個兒)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1955年4月,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醫院逝世。臨終前他說了幾個德語詞,可惜護士不懂德語,所以誰也不知他的臨終遺言是什麼。他死後幾小時,醫院當值的一位病理學家哈維就自作主張切除了他的大腦,稱重1230克,居然處於同齡男子大腦重量範圍低端。然而,愛因斯坦的遺願是將他火化,秘密撒掉骨灰,以免後人膜拜。結果第二天火化時,遺體沒有大腦,愛因斯坦的兒子得知後勃然大怒,但事已至此,最後還是許可了這個做法,要求大腦只能用作科學研究。
  • 英國天才叫牛頓,德國叫愛因斯坦:中國改變世界的天才叫什麼?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上,總是有那麼一群超乎常人的天才的出現,他們用自己超強的學識和努力加快了人類的進步,每一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天才出現。只要一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天才,無疑這個國家都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世界各國都有天才,英國有個天才叫牛頓,德國有個叫愛因斯坦,那麼中國的天才代表叫什麼呢?
  • 課本中的愛因斯坦,為何總是「半身照」?只因愛因斯坦鞋子太亮眼
    課本中的愛因斯坦,為何總是「半身照」?只因愛因斯坦鞋子太亮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他逝世後,愛因斯坦也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二十世紀的「世紀偉人」。說起愛因斯坦愛穿女鞋,很多人猜測是因為愛因斯坦身為一名科學家,對生活肯定比較隨意,因此,穿女鞋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不過,據愛因斯坦稱,他也並不會在乎生活中的細節,對此,很多愛因斯坦粉絲也是十分無奈。我們再回顧愛因斯坦的一生。
  • 西方國家有愛因斯坦、牛頓和愛迪生,那中國有什麼天才科學家?
    說起天才,不知道小夥伴們心中是怎麼定義天才的呢?天才應該是對人類、對社會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而那些人往往都是科學家,在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在德國有個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英國有個天才科學家叫做牛頓,那不知道小夥伴們覺得我們中國有哪些天才科學家呢?
  • 愛因斯坦:平凡的專利局小職員,忽然一鳴驚人,不靠運氣靠什麼?
    這位瑞士專利局裡名不見經傳的小職員,就這樣,驚現於眾人眼中,成為眾人眼中的天才。愛因斯坦不僅是科學天才,更是一位探索者和革命者。他深信,世間萬物都可以被重新認識和解讀,這位超凡的科學思想者,不斷挑戰著幾世紀來被認定的觀點。作為科學思考者,愛因斯坦全身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 人死後真的會帶著靈魂重生?科學家也說出了驚人真相
    但是人的靈魂與意識究竟去了哪裡?是否會隨著肉身腐爛後消失?針對這個謎團,科學家們曾進行過探索與研究,並提出了猜想。靈魂出竅愛因斯坦在光量子假說中提出:光和粒子可以在不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方同時出現,因此宇宙中存在多個平行宇宙。
  • 屍檢偷走患者大腦,切成 240 塊私藏 43 年:史上最瘋狂醫生
    這是一顆天才的大腦,在過去的 76 年裡,無數天馬行空的設想從這裡產生又被證明:E = mc²、光電效應、量子力學、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這是開創了現代物理學先河的大腦,這是被時代雜誌視為「純粹智力的化身」和「世紀人物」的天才的大腦。這是愛因斯坦的大腦。
  • 半個世紀都過去了,曾經偷走愛因斯坦大腦的人,研究出什麼了嗎?
    說起來,愛因斯坦死後,最樸實的願望居然是將自己火化。他不像將遺體留下,生前愛著旅遊,死後也想自己的骨灰能灑在海中,間接的完成了旅遊的願望。他可能是知道自己死後,打自己屍體主意的人多,所以想著要火化。但他沒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家庭醫生居然沒有滿足自己的願望。反倒是他的學生哈維悄悄的進行了解剖的過程,並且在手術中動了手腳,將他的大腦組織給偷走了。
  • 他在屍檢時偷走患者大腦,切成 240 塊私藏 43 年:史上最瘋狂的醫生
    這是一顆天才的大腦,在過去的 76 年裡,無數天馬行空的設想從這裡產生又被證明:E = mc²、光電效應、量子力學、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這是開創了現代物理學先河的大腦,這是被時代雜誌視為「純粹智力的化身」和「世紀人物」的天才的大腦。圖片來源:YouTube 視頻截圖當託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捧起這顆與眾不同的大腦時,他的心中只剩下這一個想法。
  • 世界各國的天才,英國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那麼誰是中國代表?
    人類歷史上從來都不缺少天才,因為人類的基數很大,發展的時間也非常的漫長,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人類才能夠不斷的前進,成為地球的主宰者,甚至一步步的走向太空。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生活變化非常的迅猛,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科技和技術進步得非常快,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不斷湧現的科學家。
  • 愛因斯坦的世界觀:一個真正的「獨行者」
    本書以影響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觀》為底本,收錄了《觀念與見解》《愛因斯坦晚年文集》裡的及散落別處的相關文章,編譯出一個獨有的《我的世界觀》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貴文章此前從未翻譯成中文出版過。《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封面天才的頭腦如何看世界?我們可以像偉大的愛因斯坦一樣思考嗎?
  • 滿意卷福演自己、永生不朽、戴面具 奇異博士不為人知的漫畫故事
    奇異博士在漫威宇宙裡算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哪怕稱他為超級英雄,他也是一個很特別的超級英雄。他不會在城市裡巡邏,以防搶劫或者車禍,相反的,他會和其他方面的一些惡魔以及軍閥作戰。而且奇異博士經常會和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做鬥爭,例如永恆和死亡。
  • 同樣是天才,德國有愛因斯坦,英國有牛頓,中國的他至今在世!
    同樣是天才,德國有愛因斯坦,英國有牛頓,中國的他至今在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奠基人,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三個人 愛因斯坦才排第二 第一是中國人!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三個人 愛因斯坦才排第二 第一是中國人!在人類發展史上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有些人花一輩子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們動動腦筋就可以想出來。他們就是人們口中的「天才」。天才的智商一般高到驚人,他們的IQ值超過140。他們有著普通人羨慕的聰明的大腦,而且發現了很多新的理論,發明了很多方便世人的創造。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人類歷史上智商最高的三個人。第三位我們先介紹一下當代物理學家霍金。去年3月14日,偉大科學家霍金離開了,他是這個時代真真切切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