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7月19日消息,針對近日關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的質疑,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進行了回應。
陳桂亞解釋,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汛體系中的骨幹工程,地位重要、效益巨大,但並不能「包打天下」。今年長江防汛緊張主要是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遊降水多導致的。特別是進入主汛期以來,長江流域共發生9次明顯降雨過程,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偏多四成。
「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發生發展期間,三峽水庫連「踩」5次「剎車」,有效避免了城陵磯站超保證水位。三峽工程本身有明確的防洪任務,主要是為了將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堤防本身的10至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提高城陵磯附近地區的防洪能力。
三峽工程本身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而汛期長江上遊來水多年平均有3000億立方米,因此需要擇機下洩騰庫。七八月份,三峽水庫要留出充足的防洪庫容來應對上遊可能發生的更大洪水。
編輯 賈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