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三峽水庫及上遊水庫群要按照留足防洪庫容和下遊沿線水位不...

2020-12-12 界面新聞

水利部官網消息,7月13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江西前線指導防汛抗洪工作的同時,要求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逐一梳理長江、太湖、淮河流域防汛形勢,有針對性安排部署洪水防禦工作。

7月13日下午,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主持會商,對當前長江、太湖、淮河等流域雨情、水情、汛情逐一研判,有針對性安排部署防禦工作,並與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視頻會商,分析長江流域汛情發展變化,細化三峽水庫調度方案。

會商要求,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落實防禦責任,有針對性地做實做細各項防禦措施。

一是切實強化監測預報和調度。密切監視長江、太湖、淮河等流域雨水情發展變化情況,加強中短期和臨近降雨預測預報,針對超警、超保河流滾動分析預測,及時將預報成果通知應急部,為防範應對贏得時間。三峽水庫及上遊水庫群要按照留足防洪庫容和下遊沿線水位不復漲的要求精細調度。

二是紮實做好長江中下遊巡堤查險。長江中下遊幹堤和洞庭湖、鄱陽湖堤防持續超警,運行水位高,容易發生險情,要上足人員力量、加密巡查頻次,發生險情及時處置、及時報告、及時預警,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三是全力排洩太湖洪水。統籌調度好太浦閘、望亭水利樞紐等骨幹工程,加快太湖洪水下洩,最大限度發揮沿長江北排、沿杭州灣南排、黃浦口等工程作用,全力降低河網水位。

四是細化落實淮河洪水防禦措施。要針對淮河洪水出路不暢、行蓄洪區運用頻繁等不利因素,細化上遊骨幹水庫和中遊洪澤湖洪水調度方案,充分發揮攔洪削峰作用,提前做好行蓄洪區運用準備,確保及時有效分蓄洪水。

五是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積極開展洪水風險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防災避險意識。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充分反映水利部門水旱災害防禦工作舉措和工作成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相關焦點

  • 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水?160米左右的水位意味著什麼?三峽集團相關...
    而以三峽水庫為代表的水利工程,則是通過調節入庫、出庫的流量起到削峰的作用。「三峽水庫其實就是整個長江上遊的一個開關,但是開關的大小,具體要放多少,要結合每個區域的形勢變化來調度。目前的水位還在上漲,因為入庫仍然大於出庫。」鮑正風說。三峽水庫的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18日8時,水位達到160.17米,再來洪水,三峽水庫能否接得住?
  • 長江三峽水庫發生75000立方米每秒最大入庫流量 水利部調度長江上...
    三峽水庫20日8時出現最大入庫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目前已持續9小時,為2003年建庫以來最大;17時三峽水庫水位163.15米,出庫流量48800立方米每秒。長江三峽水庫以下幹流宜昌、沙市至蓮花塘江段及洞庭湖水位超警0.07~0.69米。水利部高度重視長江上遊洪水防禦工作。
  • 如何打好水庫調蓄洪水這張王牌?長江流域41座水庫與三峽水庫協同作戰
    當時,運用三峽水庫為長江下遊攔洪錯峰,基本控制住了蓮花塘水位不超警戒水位,保障了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的安全。如果說單退圩堤是底牌,那麼,水庫調蓄洪水可以說是一張王牌,而如何打好這張王牌,是防汛抗洪的關鍵。
  • 長江流域聯合調度水庫群增至41座
    這是記者今天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召開的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據介紹,經過70年的建設,長江中下遊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三峽水庫為骨幹,其他幹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等相配合的綜合防洪體系。其中,流域水庫群是重要組成部分。
  • 長江發生今年第2號洪水 水利部統籌23座水庫攔洪錯峰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受上遊來水及庫區降雨影響,長江三峽水庫7月17日10時入庫流量漲至50000立方米每秒,為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水利部安排運用23座水庫約130億立方米庫容攔洪錯峰。據水利部消息,當前長江上遊幹流及中遊幹流沙市至監利江段水位呈上漲態勢,中遊幹流蓮花塘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呈波動或緩退態勢。17日10時,三峽水庫水位漲至157.11米,出庫流量32200立方米每秒;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仍超警0.55-2.38米。
  • 應對長江2號洪水,上中遊水庫群目前存防洪庫容211億立方米,防洪...
    今天上午,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召開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新聞通氣會,記者了解到,目前正值長江2號洪水防禦關鍵時期,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水雨情和防洪形勢仍不明朗,目前無法肯定的說上中遊水庫群應對今年洪水就是綽綽有餘,但可以說防洪風險基本處於可控狀態。今年長江流域參與聯合調度的水庫總蓄洪或攔洪能力是多少?目前其總能力用了多少?應對今年洪水是否綽綽有餘?
  • 長江上遊發生特大洪水 上遊水庫群已聯合攔蓄洪量128億立方米
    受8月11—17日強降雨影響,長江上遊幹支流5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幹流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均發生超保洪水,岷江中下遊幹流發生超歷史洪水;三峽水庫8月20日出現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洪峰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長江上遊幹流代表站寸灘站8月20日洪峰水位191.62米,為1905年以來最高,經初步還原計算分析,洪峰流量和最大7
  • 三峽水庫調度和庫區水資源與河道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35號)
    長江水利委員會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水利部的授權,負責三峽水庫水量的統一調度和庫區水資源與河道管理工作。  重慶市、湖北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三峽庫區水資源和河道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負責三峽庫區相關管理工作。
  • 水利部:長江中下遊幹流已持續超警12天 後期部分江段還將復漲
    受其影響,長江上遊將出現明顯洪水過程,17日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將超過50000立方米每秒,並將持續一段時間,中遊幹流蓮花塘至漢口江段及洞庭湖水位將止落復漲,下遊幹流及鄱陽湖水位退水將減緩;16日晚至17日凌晨太湖將超過保證水位,周邊河網區部分站點將持續超保;淮河幹流將出現一次明顯漲水過程,上中遊幹流王家壩至正陽關河段可能超警。
  • 三峽庫區水位超出防洪限制近2米是什麼意思?專家消除疑慮
    最近,長江流域的許多支流和站點都經歷了超過警戒線以上的洪水,因此一些網民表示擔心三峽「超過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這是否意味著水庫是不安全的? 事實並非如此。「限制水位是水庫具有最大防洪能力的標誌,這完全不同於一旦超過就有洪水危險的警戒水位的概念。」中國水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伯庭在接受彭江新聞採訪時解釋說,所謂的汛限水位實際上是水庫防洪能力最大的水位。
  • 三峽水庫容積有多大?如果三峽大壩一直洩洪,水放光需要用幾天?
    而且由於汛情嚴峻,受上遊嘉陵江流域和三峽水庫區間強降雨的影響,為了調整水庫水位騰出防洪庫容,發揮三峽水庫攔洪削峰的作用,按長江防總調度,7月22日三峽大壩今年首次開啟兩個洩洪深孔洩洪,使得江水通過洩洪深孔快速下洩
  • 海內外關注三峽大壩防洪能力 水利部專家回應質疑
    「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發生發展期間,三峽水庫連「踩」5次「剎車」,有效避免了城陵磯站超保證水位。三峽工程本身有明確的防洪任務,主要是為了將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堤防本身的10至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提高城陵磯附近地區的防洪能力。 三峽工程本身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而汛期長江上遊來水多年平均有3000億立方米,因此需要擇機下洩騰庫。
  • 觀察丨三峽、新安江水庫……水利工程怎樣抵禦洪水守護家園
    從新安江水庫9孔洩洪降低庫區風險,到三峽水庫攔蓄洪水保下遊安全,今年入汛以來,截至7月13日,我國大中型水庫已累計開展2297次水庫調洪工作,攔蓄洪量超過647億立方米,避免人員轉移723萬人,特別是調度三峽水庫及長江幹支流水庫群,有效降低了長江中下遊和兩湖地區水位。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防洪減災工程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
  • 為三峽水庫減負!長江上遊11座水庫群聯手,將再攔截35億方洪水
    楚天都市報7月17日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嶽鵬宇 朱俊君 實習生彭程程)17日上午,長江2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同日起,長江上遊11座水庫群將聯合調度,加大力度攔蓄洪水,進一步為三峽「減負」。7月17日10時,「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在長江上遊形成。根據預測預報,未來三天長江流域仍有強降雨過程,強雨區緩慢東移南壓,烏江、三峽區間、長江中下遊幹流附近、洞庭湖水系西北部有大到暴雨;21日至23日,雨帶北抬至嘉陵江水系、漢江上遊,強度為中到大雨。
  • 有了三峽工程為何長江防汛還是緊張?水利部回應
    據央視新聞7月19日消息,針對近日關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的質疑,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進行了回應。陳桂亞解釋,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汛體系中的骨幹工程,地位重要、效益巨大,但並不能「包打天下」。今年長江防汛緊張主要是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遊降水多導致的。
  • 三峽水庫蓄洪削峰 庫區水位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重慶市涪陵廣播電視臺消息,為緩解長江下遊防洪壓力,進入汛期以來,三峽水庫充分發揮蓄洪削峰作用,不斷控制下洩流量,庫區水位持續保持在在長江涪陵段,連續多天,庫區水位一直持續在165米以上,截至7月21號下午4點,庫區水位保持在168米左右,和去年同期的151米相比,提高了17米左右。
  • 重慶洪崖洞景區今起暫停接待遊客 | 三峽水庫將於今日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水
    8月19日,澎湃新聞從水利部獲悉,目前,長江上遊已發生1981年以來最大洪水,長江三峽水庫預計將於8月20日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可能出現76000立方米每秒入庫洪峰流量,水利部會商要求統籌做好長江上下遊防汛工作,不斷優化調整以三峽為核心的水庫群調度方案,提高預報及調度精準度,努力降低三峽庫區淹沒風險,督促重慶市做好三峽庫區防汛工作,湖南、湖北等省做好堤防巡查防守工作
  • 三峽大壩開11孔洩洪,它的設計到底有多強?洩洪對下遊有影響嗎?
    由於洪峰,下洩量等都刷新紀錄,所以為了讓三峽大壩平衡「輸入,輸出」,直接開啟了11個洩洪孔洞。當然這是按照正常的標準來執行的,三峽大壩直接開啟了11個洩洪孔洞也是根據現有的水量情況來進行改變的,本身來說受長江流域的雨水影響較大,上遊大多數長江幹流和嘉陵江等區域的洪水都積聚而來,不得不這樣做,開啟洩洪多孔模式就是「平衡支點」,沒有什麼爭議性的。
  • 水庫的特徵水位及庫容
    1.死水位和死庫容。死水位是指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消落的最低水位,又稱設計低水位。死庫容是指死水位以下的水庫容積,又稱墊底庫容。一般用於容納淤沙、抬高壩前水位和庫區水深。在正常運用中不調節徑流,也不放空。只有因特殊原因,如排沙、檢修和戰備等,才考慮洩放這部分容積。
  • 水利部部署長江淮河太湖洪水調度 盯緊三峽工程調度
    泱波 攝會商認為,18日18時,長江三峽水庫入庫流量維持在61000立方米每秒,水位漲至161.69米,接近長江宜昌站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江段仍超警0.73~2.23米,其中馬鞍山至南京段水位受上遊來水影響和下遊潮位頂託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淮河幹流王家壩水位28.08米,超警0.58米;太湖水位4.71米,超保0.06米,周邊河網區有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