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7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隨著今年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的烏東德水電站納入聯合調度,納入2020年度長江流域聯合調度範圍的控制性水庫已達41座,總防洪庫容598億立方米。這是記者今天從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召開的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經過70年的建設,長江中下遊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三峽水庫為骨幹,其他幹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等相配合的綜合防洪體系。其中,流域水庫群是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長江流域已建成大型水庫300餘座,總調節庫容1800餘億立方米,防洪庫容約800億立方米。綜合考慮工程規模、控制作用、運行情況等因素,納入2020年度長江流域聯合調度範圍的控制性水庫41座。
在防禦2020年長江1號洪水過程中,長江委發布27道調度令,調度上中遊29座控制性水庫配合三峽水庫攔洪,攔蓄洪量約100億立方米,降低城陵磯(蓮花塘)站洪峰水位0.8米左右,降低漢口站洪峰水位0.5米左右,降低湖口站洪峰水位0.2米左右,避免了沙市站超過警戒水位,實現了蓮花塘站水位不超保證水位的目標,避免了城陵磯附近蓄滯洪區的運用,也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尤其是洞庭湖區防洪壓力。
在防禦長江2號洪水過程中,7月16日晚,長江委連發6道調度令,要求長江上遊11座水庫在21日前攔蓄洪水35億立方米,配合三峽控制下洩流量,減輕中下遊防洪壓力,並逐步調整三峽出庫流量,18日、19日兩天發布3道調度令,將三峽水庫出庫逐步調整為39000立方米每秒。
截至7月19日8時,三峽及以上水庫群仍有211億立方米防洪庫容,中遊水庫群(清江、洞庭湖水系水庫)還有剩餘庫容約32億立方米,漢江合計仍有117.9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可用,長江中遊共計154億立方米防洪庫容可用。其中,三峽、丹江口水庫分別剩餘防洪庫容104億、103.1億立方米。這些剩餘防洪庫容可進一步根據來水和防洪需要攔蓄後續洪水。
值得注意的是,長江中下遊防洪標準是1954年洪水,考慮當前長江上中遊水庫群聯合運用後,中下遊仍有325億立方米超額洪量,需運用其他工程措施合理安排。
據介紹,眼下,正值長江2號洪水防禦關鍵時期,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水雨情和防洪形勢仍不明朗,「目前無法肯定的說上中遊水庫群應對今年洪水就是綽綽有餘,但可以說防洪風險『基本處於可控狀態』。」
「隨著長江防洪體系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三峽工程及上遊控制性水庫的投入運行,長江防洪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下一步,要加快支流和兩湖堤防與蓄滯洪區建設,提高監測預報水平,加強高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全流域抵禦水旱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通氣會上,長江委有關專家建議。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