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水電發電量最多的國家,有著多座世界知名的水電站,其中三峽水電站更是排名世界第一,不過建設水電站也會對原有的河流水情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因為水電站通常都會建造大壩,而當大壩建造起來之後,就會以阻斷水流的方式形成蓄水水庫,這就會阻斷水流,同時也會阻斷依靠水流生存的一些魚類等水生動植物,顯然這樣對下遊自然利用以及動植物生態都是有不利影響的,那麼如何減少這些不利影響呢?這就需要啟動水電站調度了!
水電站調度主要包括電力調度、水庫調度和生態調度三個方面,電力調度是為了協調工農業及居民用電的低高峰而實施的,用電高峰加大發電量,用電較少的時候多蓄水;水庫調度包括比較多,因為水電站除發電調度外,還需統籌兼顧防洪、灌溉、給水、航運、排沙、防凌等功能,都需要水庫中進行協調調度,這其中主要是蓄放水防洪防旱,如汛期到來前就放水騰出庫容,過後就蓄水供發電和工農業及生活用水;而生態調度就是為了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洄遊等而進行的水流調度安排。
在如上三種水電站調度方式中,以生態調度較為罕見。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5月22日,長江水利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做好近期溪洛渡、向家壩、三峽水庫聯合生態調度試驗工作的通知,旨在通過三大水電站的三庫聯合調度,在向家壩下遊和葛洲壩下遊江段營造適宜鱅魚、鰱魚、草魚、青魚「四大家魚」及銅魚、鱘魚等產漂流性卵魚類自然繁殖的水文條件,以求達到促進魚類增殖的目的。
三峽水電站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溪洛渡水電站是我國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三的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雷波縣和雲南省永善縣的金沙江河段上;向家壩水電站是我國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五的水電站,位於雲南省水富市與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交界的金沙江下遊河段上。這三大水電站同在長江水系中,它們進行聯合生態調度試驗,水流調度規模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
在本次調度實驗中,溪洛渡水庫結合發電逐步降低庫水位,穩步向下遊水庫補水;5月23日,向家壩水庫出庫流量減至2700立方米每秒,24日至27日則按照每日500立方米每秒的增幅,逐日加大出庫流量;而三峽水庫24日出庫流量減至8300立方米每秒,25日至28日出庫流量則逐日增加每秒1000~1200立方米,每日出庫流量數據分別為每秒9300、10500、11700、12900立方米。
生態調度是要結合上遊來水水情的,而考慮來水預報的不確定性,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實時調度中應視水情雨情適時調整出庫流量,並控制三峽水庫水位每日降幅不超過0.6米。
長江水系已建成的水電站此前曾經多年實施生態調度,近些年也加強了長江流域的漁業資源保護措施,這些都使得魚類產卵量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比如在葛洲壩下遊宜都江段,研究人員測得「四大家魚」產卵量已從2011年的0.25億顆增加到2019年的30億顆。
參考資料:
金陽網5月26日文章《溪洛渡、向家壩、三峽梯級水庫聯合生態調度試驗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