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暉園航拍圖。
清暉園是我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嶺南四大名園之一,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清暉園片區面臨著交通不便、文旅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亟需改善提升,清暉園片區的規劃也受到全民關注。
為解決上述問題,清暉園龍氏家族後人、國際級文化保育與城市更新專家、學者、前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龍炳頤教授組織了跨專業跨學科的精英團隊一起開展對清暉園片區的規劃策劃研究。在12月31日召開的順德區城鄉品質提升大會上,香港大學丁劭恆博士代表該團隊,作順德古城保護與開發研究報告。
煥發清暉園新活力,
打造「大清暉文化圈」
丁劭恆博士具體介紹了清暉園片區城市更新規劃研究的內容和方向聚焦。他認為,首先要尊重歷史,重現古清暉園三大園舊貌,以文化帶動發展,為順德在灣區尋找清晰定位;要挖掘中心城區有歷史保護價值的建築形成「大清暉文化圈」和「文化徑」。在交通上,要結合地鐵大良站交通優勢,識別和提升土地價值,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要重新規劃舊城區交通網絡系統,改善道路狀況,人車分流,創造步行友好的街道和小區。城市建設方面,丁劭恆博士表示要改善舊城區老舊市政系統,更新設施,為日後可持續發展做充分準備;加快創建大良未來智慧城市,以文化、創意、科技、生態帶動產業,提升城市綜合素質;此外,還要為順德內外各交通樞紐建立連接,增加經濟活力。
順德清暉園及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規劃。
清暉園片區城市更新規劃的總體定位思路是:「清」山河宴、魅力古城、文化瑰寶、星耀灣區。清,指的是清暉園;山,指的是鳳嶺山和華蓋山;河,指的是大良河;宴,指的是順德特色美食。「要充分利用鳳嶺山、華蓋山、大良河資源,提高研究片區的整體定位高度,將現代都市與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完美結合,強化大良片區的旅遊、商貿、休閒功能。」丁劭恆博士表示。
提升中心城區內涵,
四大區域定位助推城市升級
據介紹,大良中心城區研究範圍分成四大區域定位打造,分別為清暉歷史文化核心區、鐘樓TID城市門戶區、華蓋活力文體產業區(原體育中心)、濱河古韻生活體驗區。
清暉歷史文化核心區效果圖。
其中,清暉歷史文化核心區導入文創展覽產業,打造國際文旅新地標;聯合寶華巷與華僑中學地塊,增加清暉園急需的展覽和存儲配套;設計為清暉園的東西的視線通廊營造良好的視覺背景,對周邊發展起到良性約束及控制。沿清暉路向北至鐘樓公園地鐵大良站,重構林蔭大道,創造適宜步行和公交優先的城市綠廊。
鐘樓TID城市門戶區效果圖。
鐘樓TID城市門戶區融合地鐵概念,強化城市公共空間和市民配套服務,創造便捷交通換乘,塑造城市對外門戶的強中心形象。鐘樓公園結合地鐵地下空間,屋面廣植林木,形成立體城市生態大公園。東面人民禮堂,通過修復保育打造順德革命歷史博物館,結合慢行系統與西面的文化產業形成充滿活力的城市門戶軸。
華蓋活力文體產業區效果圖。
華蓋活力文體產業區(原體育中心)貫徹生態理念,縫合鳳嶺山、華蓋山生態系統,重構社區型體育設施,留住體育故事,植入文體產業,藉助地鐵TID地下空間和立體慢行系統,打造文體產業旅遊綜合服務區。
濱河古韻生活體驗區效果圖。
濱河古韻生活體驗區留人、留屋、留故事。通過優化交通體系,修繕升級莘村金榜村,結合順德美食之都聲譽,打造具有順德風貌的美食文化消費生活體驗帶。通過與清暉園、體育中心等歷史片區的縫合串聯,打造文化體驗旅遊消費圈,強化區域影響力。(韋薇,圖片來源:龍炳頤教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