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哈爾濱,曾被譽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與崛起的大上海遙遙相望的東方之珠,俄國人、日本人、猶太人、朝鮮人,都曾在這裡落足謀生,建立了一座座著名的教堂和風情各異的街區。
《生活簡史》,阿成著,崑崙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28.00元
在《生活簡史》中,阿成寫道:「我之所以業餘從事小說寫作,其實就是完成一種記錄而已。這比之爛漫的、或者『貸款』式的、『克隆』式的寫法是要吃一點虧的。倘若讓我這種平民式的『記錄』成為一種精粹,或者類似『茅臺』似的名酒,自然不可以。但是,讓它成為啤酒式的大眾飲品,喝起來,無論如何會有一點痛快、一點感慨。而且,箇中的磊落也在其中了。」這種創作中的自我定位,確定了阿成的創作,多是與「宏大敘事」相對應的「小歷史」,是與「全球化」眼光相對應的「地方性知識」。但是,換一種眼光,這何嘗不是「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的中國式智慧呢?
多年以來,阿成一直鍾情於哈爾濱的風土人情的描述,《生活簡史》同樣是如此。它質樸無華,不事張揚,沉澱到日常生活的細微末節之處,體察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的日子。它所敘述的年代,上溯到20世紀初年,從中東鐵路的興建與哈爾濱的建城史開始,直到當下的房地產開發,汽車社會的到來,消費和享樂欲望的激發與膨脹,如果是一個具有「史詩」情結的作家,他可以生發出多少時代風雲和社會變遷的壯闊畫卷!阿成卻有意識地保持低調,規避著書寫百年大歷史的雄心(就像同在哈爾濱的遲子建會寫出《滿洲國》和《額爾古納河右岸》),一味地致力於「地方志」式的寫作,樂此不疲地向讀者介紹「地方性知識」。若干年前,阿成所寫的哈爾濱人用飯盒盛啤酒的細節,就令我過目難忘,《生活簡史》所描述的「愛情簡史」、「住房簡史」、「工作簡史」等(其實還有一部「餐飲簡史」,沒有獨立成篇,卻分散在諸多的章節段落中),更是在不動聲色的敘述中,讓我大大地過了一把浮光掠影的哈爾濱巡禮之癮。從上世紀50年代走過來的人,都有大致相同的經歷,讀書,求職,戀愛,成家,擇居,搬遷,和時代一步一步地同行,在一件件細碎的往事中,生成了生命的枝枝葉葉,留下了或濃或淡的人生記憶,沉積了普通人的辛酸蒼涼。就以表達愛情的方式而言,當年的青年男女之間,桃子送的照片,梅收到的情書,「我」和歷任女友的江堤漫步,都是典型的示愛方式,這和今天的八分鐘約會、電視徵婚、網上聊天,其間的差異,何止以道裡計。而且,生在一個劇烈變化的世紀,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莫不烙下時代變遷的印記,不是農耕歲月一代又一代人生命的重複和循環,而是現代的直線型的、跳躍式的發展,去而不返,往而不復。就以阿成所寫的住房搬遷史而言,從最早的俄國人在一片水窪上架設木板屋,到滿城都是蓊蓊鬱鬱的大榆樹,再到日本人修建的草墊子工廠,郊區農民的種著大煙花的院落,再到後來居住條件逐漸地得到改善、因為寫小說獲獎而得到獎勵性的單元房,大面積拆遷造成的舊房屋的消失和記憶的模糊,這不只是一個人的住房簡史,也是一座城市的歷史。何況,因為歷次搬遷,也因為作家當電車司機、卡車司機和麵包車司機的經歷,他每天都在城市的各條道路上穿行,對哈爾濱的城市地圖了如指掌,是這座城市近半個世紀滄桑變化的目擊者和參與者,因此,在一個個或悲或喜、或平淡或跌宕的生活故事中,不只是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組成這部作品的主體,在時間和空間的延展中,哈爾濱這座北方名城,才是其最重要的角色吧。
是的,這就是阿成的哈爾濱,在20世紀的20—30年代,被譽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與崛起的大上海遙遙相望的東方之珠,俄國人、日本人、猶太人、朝鮮人,都曾在這裡落足謀生,建立了一座座著名的教堂和風情各異的街區。但是,時過境遷之後,它不再璀璨奪目,只是無聲無息地演繹著一幕幕碎小的人生短片,即便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都市化進程再度加速,許多城市都神話般地迅速擴張的時候,哈爾濱這座歷史地標,卻依然固我,平平淡淡。因此,在阿成筆下,它和王安憶、程乃珊所追憶的充滿小資情調的「海上繁華夢」不同,阿成的哈爾濱是現實的、平民的,哈爾濱的舊夢,不屬於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也不會沉浸在昨是今非中無法自拔。對於他們,穿衣吃飯,梳洗打扮,出門走路,幹活謀生,才是第一位的。王琦瑤(王安憶《長恨歌》)之所以有資格懷舊,是因為她不僅有早年的電影夢和上海小姐的頭銜,更因為李先生留給她的一匣金條,使她生活具有基本保障,避免了徹底沉淪;而在阿成這裡,現實生活的壓迫和召喚,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沒有什麼輝煌往事可以玩味,今天體驗和明天的期盼,才是最真實的。既安於現狀,又不無幻想,腳踏實地之餘,也可以玩一點小小的浪漫,一旦脫離了現實,走入了歧途,也能夠很快地迷途知返,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芸芸眾生,不過如此。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要引述趙世瑜教授主編的《小歷史與大歷史——區域社會史的理念、方法與實踐》中對「小歷史」與「大歷史」的關係的辨析:這裡的所謂「小歷史」,就是那些「局部的」歷史,比如個人性的、地方性的歷史;也是那些「常態的」歷史,日常的、生活經歷的歷史,喜怒哀樂的歷史。社會慣制的歷史。這裡的所謂大歷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歷史,比如改朝換代的歷史,治亂興衰的歷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的歷史等等……以往我們的傳統史學對大歷史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但問題出在人們用某種絕對化的,單一化的宏大敘事模式去研究這些問題,抽去了這個「大歷史」的生活基礎。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生活基礎還給「大歷史」,這個生活基礎就是我們所謂的「小歷史」。以此而言,阿成孜孜不倦地建構的「小歷史」,正是從文學的角度對於「區域社會史」的鮮活描述,對於哈爾濱城市品格的深度塑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