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隱居徂徠山其實是想當官:這個皇帝為什麼老不召見我?

2020-12-17 文史控

文/劉傳錄

開元二十四年,李白36歲時,妻子許氏病故。他便帶上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遷往任城(今濟寧),投靠一位在任城當縣令的遠房叔父。半年後,他到徂徠山探路,結識了孔巢父。開元二十八年秋,由於遠房叔父離職,李白攜子女再至徂徠,與孔巢父等人開始隱居,並寄家乾封城。據《舊唐書·文苑傳》,李白「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準、裴政、陶沔、張叔明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飲,時號竹溪六逸」。竹溪在徂徠山前乳山之下(屬岱嶽區良莊鎮高胡莊),今尚留有李白「獨秀峰」題刻。李白與孔巢父等「六逸」隱居徂徠山竹溪,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詩篇。如《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中有「峻節凌遠松,同衾臥盤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展」等句,形象地記錄了李白等人在竹溪生活的情趣。

李白隱居徂徠山的真實原因並不是得道升仙,而是有政治追求。把徂徠山作為終南山來隱居了。

李白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說:「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不足為難矣。」要實現這個理想,一般科舉取士是辦不到的,這就決定了他必須走以隱逸訪道求官的終南捷徑,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

唐時知識分子的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入仕做官。除去科貢一途,隱居是唐人入仕一個重要門徑,是行之偶見奇效的「登龍術」。李白基於各種原因不能參加科舉,只能走隱逸求仙一途,斯所謂「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也。李白一生數次隱居,莫不有其政治上之考量。如開元十九年前後的終南之隱,便別具寓意。

不獨太白心態如此,與其同作「竹溪之飲」的其他「飲逸」,也多是汲汲求進的功名之士。如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云:「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可見所謂「竹溪六逸」幾無一真隱,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亦不在山,而在於廊廟之間的仕進中人。

李白之所以選擇徂徠山,多受唐朝封禪泰山的影響。唐代,封禪之儀曾兩度舉行。一次是在唐高宗朝,乾封元年高宗與武后封泰山,禪社首山。一次是在唐玄宗朝,開元十三年玄宗封泰山,禪社首山,禮成後「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兩次大典使東嶽泰山一時成為舉國注目之區。

特別是王希夷徂徠山隱居的經歷給了李白更大的啟發。李白入隱徂徠之前不久,此山的一名隱士,便借封禪大典而成功「登龍」,簡逢帝知。此公姓王名希夷,《大唐新語》卷十《隱逸》記其事雲:「王希夷,徐州人。居兗州徂徠山,刺史盧齊卿就謁,因訪以政事。希夷曰:『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終身行之矣。』玄宗東封,敕州縣禮致,時已年九十六。玄宗令張說訪其道異,說甚重之。以年老不任職事,乃下詔曰:『徐州處士王希夷,絕聖去智,抱一居貞,久謝囂塵,獨往林壑。屬封巒展禮,側席旌賢,賁然來思,應茲嘉召。雖紆綺季之跡,已過伏生之年。宜命秩以尊儒,俾全高於上齒。可中散大夫,守國子博士。特聽還山。』仍令州縣歲時贈束帛羊酒,並賜帛一百匹。」

這位王希夷可謂是「金高南山買君顧」的一大成功者。雖然他因年近期頤,未能身踐臺輔,一展宏圖,但聲動九卿,晤對三公,甚至被至尊親召,「扶入宮中」,「訪以道義」,這些都是李白夢寐以求的場景。王希夷通過徂徠山這條「終南捷徑」而榮邀帝眷,給苦心求仕的李白、孔巢父等人以極大的啟發與鼓舞。很可能在這種心態下,李孔等「依樣畫葫蘆」,在希夷棲遲舊地,結成「竹溪之飲」的獨特「組合」,試圖借「酣歌縱飲」來吸引官府、遙達帝知,期盼一日「天書訪江海,雲臥起鹹京」、「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若此,竹溪之飲正可視之為太白的磻溪之釣,徂徠之谷也大似長安的終南之徑。

於是,他們心懷期待,在此等待玄宗再次封禪泰山。據美國學者艾龍考證,開元時期唐玄宗學習漢武帝有二次封禪泰山之議,憑藉李白靈通的消息,他的第一反映應該是隱居於泰山附近便於「邂逅」,而他的第一選擇就是徂徠山,因為皇帝封禪泰山的基地,也就是封禪的行在就是乾封縣城,就在徂徠山腳下不足2公裡處。乾封縣原名博,立城於春秋時期,一直是泰山周圍的經濟、政治中心,高宗封禪改名為乾封縣。玄宗封禪泰山必住乾封,李白隱居徂徠山離乾封很近,就像終南山之於長安、嵩山之於洛陽。

李白晚年於《為宋中丞自薦表》中稱:「天寶初,五府交闢,不求聞達,亦由子真谷口,名動京師。」看來,徂徠之隱對太白聲聞五府,遠達天聽,是起到一定作用的。有研究者認為,李白應詔入京,當然主要是因為他詩譽文才名動京師。其次,這與他在山東徂徠與孔巢父、韓準、裴政等「竹溪六逸」隱居也有關係。

徂徠山與皇帝舉行封禪的地點均近在咫尺,於眷邀君顧上,誠可謂是「近水樓臺」,遠比其他名山更具優勢。中唐以後,雖因封禪之典的停止而致地位有所下降,但於此求仕的人士仍不絕於途,甚至還有高僧側身其中。如高僧懷暉貞元間卓錫於徂徠山,四方禪子多來請問,後憲宗詔其入章敬寺。可見徂徠山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作者簡介:劉傳錄,新水滸第一人,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副會長,泰安文化通覽學術主編,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第三屆齊魯文化之星得主,十佳泰山學者,泰安市拔尖人才。《齊魯晚報》有個人專欄「第三隻眼看水滸」。代表作《第三隻眼看水滸》榮獲第七屆劉勰文藝評論獎。2011年山東衛視主持《閒話水滸》欄目,2015年浙江衛視主講中華好故事,2017年中央一臺《中國味道》欄目與紀連海一起演繹水滸文化。)

相關焦點

  • 山東徂徠山,李白和杜甫的永別之地
    我國歷史上牛的不得了的兩個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了解他們的人,知道他們的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倆之間的關係,甚至會想,他們倆是一個時期的人嗎?今天賢哥帶大家去山東的徂徠山轉轉,轉完了徂徠山保證讓您對李白和杜甫啥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
  • 泰山的姊妹山原來叫徂徠山,但為啥是平頂?都怪張果老
    說到中國的名山,泰山之穩山,素來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譽。經歷了朝代更迭,泰山歷來是皇家帝王的封禪和祭祀之地,很多人慕名前來。但泰山的姊妹山你知道是哪座山麼?原來它叫徂徠山,雖未有泰山出名,但徂徠山陡峭崎嶇,有山有水,山上怪石遍布,重巒疊嶂;水下溝壑縱橫,清澈見底。
  • 泰安古村——徂徠村:徂徠山上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帝汶景區,位於徂徠鎮西北,南靠徂徠山AAAA級國家森林公園,北靠大汶河,因為它是抗戰時期彪山抗日起義的基地,也是中共泰安區委員會的所在地, 為了紀念這個革命故事,解放後,34個原始自然村莊被合併成一個行政村,稱為徂徠村。
  •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厚重文化下的自然史書——岱宗姊妹徂徠山
    相傳在一千多年前的開元28年,大唐的一代詩仙李白移家東魯,並在此地結識了山東名士孔巢父、韓準、裴政、陶沔和張叔明等人,他們六人一起隱居徂徠山竹溪,每日縱酒放歌、作詩答對、針砭時弊,所以被後世之人稱為 「竹溪六逸」。對於一些傳統的士大夫來說,「逸」不過是表象而已,即使當時的李太白,也無非是此!
  • 愛喝酒的詩仙李白,詩文深得唐太宗喜愛,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
    李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從小到大都一直在學習他的詩句,他被稱作「詩仙」,雖然李白的詩句是非常流行的,但其實李白並沒有想讓自己成為一個詩人,他有一個非常大的理想,那就是跟管仲一樣,做一個千古的賢相,在當時社會想要做官一般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才會當上一個芝麻大的小官,李白選擇另闢新路,選擇通過隱居和結交當時社會的名流,李白隱居的地方並不固定,一回去西邊隱居,
  • 此人一直得不到重用,於是去山中做「隱士」,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
    盧藏用買了份最新出版的中國地圖,經過縝密分析,他將隱居地點鎖定在了終南山。為啥?終南山位於首都長安郊區、大唐天子腳下,長安有個風吹草動很容易知曉;再說了,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活動,容易讓皇帝知道自己的聲名啊!盧藏用確實隱得比較成功,和李白、孟浩然、王維等大牛人被並稱為「仙宗十友」。
  • 秦始皇、漢武帝、宋真宗、乾隆、李白爭相打卡的泰安景點
    近幾年各大景區掀起了一股網紅打卡熱潮借用名人效應吸引更多遊客咱泰安也有名人打卡古代多位皇帝——徂徠山、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徂徠山下的竹溪隱居世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他們在此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蕩後來李白《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詩中曾有「昨宵夢裡還,雲弄竹溪月」之句
  • 徂徠山,雖是泰山的姊妹山,卻常被人念錯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天平山是怎樣的一座山吧,但是對於這樣的名稱似乎會產生一定的興趣呢?天平,其實在眾多的場合之中都有著極大的意義,不僅僅是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衡量標準,同時也是當今社會中人們苛求公平發展的重要砝碼。那麼這樣的一座山是否具有重要的存在意義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好奇心,一起來了解下這座山吧。
  • 扒一扒徂徠山的這些奇峰怪石
    去了一趟川西,回頭再看山東的山,簡直是開眼了。山東的山,仿佛沒有這些奇峰怪石,就不成之為山。石是山的主角,無論哪坐山,都離不開這些錚錚鐵骨的石頭。這座徂徠山,滿山都是石頭。據考證,徂徠山的巖石約形成於25億年至23億年前之間。地理坐標東經117°20′,北緯36°03′的徂徠山原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位於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
  • 泰安徂徠山裡有個金魚石
    大凡對泰安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泰安除了泰山聞名於世外,還有一座徂徠山同樣影響深遠,歷史上僧安道一曾刻經於此,另外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夫差;唐朝的王希夷、李白;宋金元時期的石介、党懷英、許衡、鹿森以及清朝的趙國麟等等名人都曾親臨徂徠山。徂徠山也因此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蹟。
  • 秦始皇、漢武帝、宋真宗、乾隆、李白爭相打卡的泰安景點,趕緊get起來!
    熱線/0538-8250111近幾年各大景區掀起了一股網紅打卡熱潮借用名人效應吸引更多遊客咱泰安也有名人打卡古代多位皇帝、大文學家來到泰安泰安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他們多次前來新甫得名源於西周據考當時失國的甫國人東遷居此故稱新甫《詩經》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的詠贊蓮花山因漢武帝訪仙到此
  • 《李白在山東》007.泰山 天門一長嘯 萬裡清風來
    中國曆朝歷代雖然皇帝眾多,但是真正能去泰山封禪的只有六位,因為封禪是有條件的:帝王首先要政績卓著,社稷康泰,國富民強,並且要順萬民之意,不是幾個大臣說現在是太平盛世了,就可以的;而且還要恰逢天降祥瑞。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很想去泰山封禪的,只是由於魏徵等大臣反對才沒有成行。
  • 李白,任城(濟寧)憑什麼安放了你的23個春秋
    作者:去看你的燈火這一夜,在任城,縱使特意多酌了幾杯,想讓時間走快些一覺到天亮,但終究還是徹夜未眠。難以入眠的重要原因只有一個:我最喜歡的詩歌領袖李白要來任城了。呵呵,明白了吧,李白這麼多親人在任城以及周邊當官,居有所依,寄有所靠,吃喝不愁啊。不過,也有人說李白是衝著裴昊來的。裴昊是誰?他是任城當地遠近聞名的一名擊劍高手。李白自幼酷愛劍術,對於擊劍名人裴昊早有崇慕之心,來到任城定居,就可以向其學習劍術了。他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一詩中就說:「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 李白被「賜金放還」到底該不該?
    皇帝老兒把自己招來,就這樣糊弄了二年,把自己打發了。難受不難受,憋屈不憋屈,一般人也受不了,何況是李白呢。朋友們來送自己,那皇帝老兒又得罪不起,能怎麼辦?就寫首詩發洩一下吧。一方面告訴朋友們,「我李白沒事,我這麼大本事,以後肯定有出息的,會有大作為的」;一方面勸慰自己,「這都是什麼事啊,老子這麼大能耐,你這老兒看不清,以後有你後悔的。」
  • 李白杜甫們為什麼理想很「矛盾」,一面想做官一面又羨慕隱士
    出世or入世,是中國歷代文人一直糾結不休的一個話題,可以說從堯舜禹到元明清,歷代有識之士都在思考和踐行這個事情。所以問題問得很好也很典型。但是有一點不太合適,這個話題認為李白杜甫汲汲於功名、想當官,是一種不大好公開說的事情,好像想當官就是想為自己謀求私利,滿足私慾;可以說,題主是把現代相當一部分人的價值觀,直接帶入給古人了。
  • 有俗人問李白為啥隱居山中,李白笑而不答,背後有深意
    桃花源詩意《山中問答》一作《山中答俗人》,是詩人對俗人的一問一答: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棲居在碧山?我笑而不答,心依然悠閒自在。自陶淵明以後,桃花流水其實是有獨特的隱喻含義,後來張旭寫《桃花詩》時也寫: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 猖狂隱士:幾次拒絕當官,還敢揪皇帝的鬍子,在皇帝面前自稱老子
    隱士,指隱居潛心研究學問之士人,歷朝歷代都有隱士,但相對來說,亂世期間會比承平之世多很多,畢竟隱士之中除了少數是真的想潛心鑽研學術,其餘大多數只是因為世道太亂,或者自己不受重用之類的原因才隱居的。世道雖然亂,但是隱士的名聲也會傳揚出去,這時候,皇帝就很可能會徵召他們。
  • 聚焦泰安看發展丨徂徠山汶河景區 流淌動人生態旋律
    齊魯網泰安6月26日訊徂徠山汶河景區成立於2014年,位於泰安、泰山東南部。景區總規劃面積293平方公裡,其中徂徠山片區185平方公裡,汶河片區108平方公裡。6月26日,「聚焦泰安看發展」2019全國網絡媒體泰安行採訪團走進徂徠山汶河景區,見證如詩如畫如歌的生態新面貌。據了解,開發建設徂徠山汶河景區,是泰安市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發展的戰略決策,是著力打造「北依泰山、南接徂徠、汶水環繞、山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名城的生動實踐。2017年泰安市進行區劃調整將景區併入高新區管轄。
  • 徂徠山溫泉滑雪療養勝地
    徂徠山,距五嶽之首泰山南20公裡,總面積25萬畝,是全省最大的森林公園之一與之相稱姊妹山,也稱南泰山,景色美麗,是國家級森林公園,AAA級旅遊風景區,同時也是「泰山石敢當」文化的發源地。徂徠山滑雪場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徂徠山脈,徂徠鎮橋溝村,擁有賞雪、玩雪、娛雪的全方位功能。滑雪場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徂徠山脈,佔地面積10萬千方米,投資近億元人民幣。
  • 李白每天啥也不幹,哪來的錢遊歷四方?其實他有3大賺錢方法
    說起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那可以說得上是大唐第一才子,不僅僅詩詞十分優秀,並且他還遊覽了很多祖國的大好河山,最後留下了「俠客」的美譽。但是當大家羨慕李白的自由自在時,也不禁十分好奇:李白明明沒有什么正經工作,他又是如何籌措到那麼多的資金遊山玩水、並且不愁吃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