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點半 門口排30桌隊的餐飲創業者:被N次暴擊後 我們復甦了

2020-12-20 騰訊網

文 | 劉小倩

一旦起新疫情,首先禁餐飲。餐飲創業者的心態就像乘坐過山車,平地時悄無聲息,轉折時又驚心動魄。近來多地疫情出現反覆,也讓這個行業玩家們的「恢復之路」跌宕起伏。

一家位於河北的小龍蝦連鎖餐飲店,疫情期間轉攻線上,在端午後的第3天,單店單日的營業水平已經恢復到去年的平均值8萬元。

過去半年,公司的營業額曲線也是起起落落,從疫情前的單店單日9萬,一下子跌至疫情爆發之初的0元,後來剛剛恢復到一半水平,又被北京二次疫情波及,收入再次腰斬。

另外一家大本營在上海的中式連鎖餐飲門店,6月份營收較上月增長20%,其中,堂食部分上漲35%,翻臺率從2增加至4,最高單店增加到7。

回想疫情剛發生時,這家公司最多時單月虧損高達500多萬元,經過調整,外賣支撐起門店90%的訂單。然而,公司還是決定把當前的重點放在提升線下服務上,也讓他們得到了業界認可和資本關注。

還有一家位於西南成都的網紅火鍋店,它們的應對方法是以招牌菜拼盤的方式降低客單價,吸引顧客。前幾天到了晚上1點半了,店門口還有30多桌的人在排隊等候就餐。

疫情期間,這家火鍋店為了自救也開始做起了外賣,最多一天也有10幾萬的營收,火鍋外賣也會成為它們長期的Plan B。

……

那些沒有辦法穿越疫情周期的餐飲玩家,其本質是輸在了核心競爭力上,很可能之前就不賺錢,或者是略微盈利,一直在苦苦掙扎,希望堅持下去。疫情就像是最後一根稻草,才直接將其壓垮。

而那些經歷疫情活下來的餐飲企業,已經有了更多的籌碼與經驗。對於下半年的形勢,這些創業者們依舊秉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但核心還是要做好產品和服務。

以下是這些穿越疫情的餐飲創業者的口述: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線上突破:降低成本 營收恢復到疫情前

仙品小龍蝦 創始人 劉賓

9萬,0元,5萬,2萬,8萬,這是我們餐廳從1月底到現在的單店營業額曲線,就像坐了過山車似的。

我是做線下餐飲的,店名是「仙品小龍蝦」,目前已經開了2家店,一家在保定,另外一家在石家莊。

以石家莊店鋪為例,疫情前,這家店鋪每日營收為9萬元,月營收在260萬元左右。

疫情到來之時,我們只得閉店,營收直逼0元。店鋪所在的這條街有100多家餐飲店,我粗略估計轉讓數量達到80%。

我分析,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由於政策原因,線下店鋪沒有辦法正常運轉;另一方面,那會兒人心惶恐,用戶也不願意出去就餐,增加被感染的風險,都願意在家裡解決日常三餐。

小龍蝦行業每年有3個月的休息期,正常來講我們應該3月份復工,但實際上我們5月份才復工,到現在開業才2個多月。6月初,單店日營業額差不多恢復到了5萬元。

疫情之前我們一直沒有做過外賣,是因為考慮到小龍蝦外賣的口感不如堂食,會讓品牌打折扣。但為了求生,我們不得不啟動線上計劃,並同步做一些調整。

為了把外賣的價格降下去,更親民,我們選擇了一些個頭稍微小於堂食選品的蝦,並在口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經過多次反覆實驗,確保其味道水準要高於市面上的平均水準。

同時,我們還會把部分加工製作轉化為中央廚房生產,來降低人工成本。其實說實話,大多數消費者對小龍蝦的價格並不敏感,不清楚其主要成本在哪,由於我之前做了很多年的小龍蝦,所以才明白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如何把價格降下來。

為此,6月初時,我還開車出差去到西安考察,想要在那落地我的生產線,為明年的擴張做準備。

在去西安的路上,正好趕上北京新發地再次出現疫情,由於北京車牌的原因,走到哪裡都讓周圍的人很警惕。

在西安的一周內,因為工作需要,我接連換了3家酒店,每次都要接受一系列的詢問,並且越來越嚴格。

在西安時,我就擔心著遠在河北的店鋪,因為離北京太近,果然店裡的營業額又一次出現快速下滑。有些消費者以為小龍蝦也是海鮮產品,就不敢繼續食用。我一位做海鮮自助的朋友,那幾天幾乎沒有營業額。

單店日營收直接降至2萬元,直到端午後的第三天,我們才慢慢恢復到去年的平均值,也就是8萬元左右。

實際上,在允許開業的情況下,我認為餐飲其實是受疫情衝擊最小的一個行業。畢竟作為用戶來講,可以忍住不看電影,但是沒有辦法忍住不去吃飯,這是基本需求。我注意到,雖然很多人不願意去公共場所,但跟朋友一起去餐廳吃飯卻是他們最先能夠接受的。

那些沒有辦法穿越疫情周期的餐飲玩家,其本質是輸在了核心競爭力上,很可能之前就不掙錢,或者是略微盈利,一直在苦苦掙扎希望堅持下去。但疫情就像是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將其壓垮。當下存活的餐飲玩家面臨著更少的競爭,將會有更多的機會,也能更好地擴張。

加強線下:營收增長20% 翻臺率從2最高至7

兜約 副總經理 王未靖

經營14年,我們兜約一直做的就是中餐小炒,我們倡導「嚴選食材、小灶現炒、鍋氣入味」,用「開小灶,點兜約」作為品牌主張。目前,兜約已在上海擁有29家門店。

實際上,我們去年還有32家門店。疫情前,單個門店單月營收近45萬元。

疫情發生後,單店營業額下滑至20餘萬元,最多時單月虧損高達500多萬元。尤其是那些臨近寫字樓,但是白領們又沒有恢復線下辦公的門店,生意特別慘澹。

因為每多營業一天,就多虧一天的錢,所以趁著部分門店跟物業的合同到期,我們就進行了優化合併調整。

客流量是最直接的反映。以前,我們的堂食和外賣比例基本上可以達到5:5,但2、3月,堂食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單店20餘萬的營收,外賣貢獻了90%的份額。

隨著疫情穩定,餐飲慢慢恢復。這兩個月,我們把重點放在了三個方面。

第一,加大線上宣傳力度,抓緊趨勢,利用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在行業發聲;

第二,加強衛生與食品安全監督,在公司內部成立稽核小組,每日檢查門店的衛生、消防等,實時調整。在邀請老顧客光臨門店的同時,也會在店內做直播,把明廚亮灶、後廚消毒等環節視頻化展現出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第三,將各環節數位化,提升效率。我們和Oracle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個數字中臺,在這個中臺內,我們把採購、炒菜等環節做了全面的數位化。購買原材料、流轉損耗和加工損耗、菜是什麼時候做的、是誰做的、客戶評價如何,以及評價的原因……這些都能通過數位化展現出來。

與此同時,我們開始更加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從5月開始,我們注意到線上的外賣已經達到一個瓶頸期。

首先,市場已經沒有多餘的流量來分食,想要進一步提升的困難程度較高。

其次,當下消費降級趨勢明顯,很多消費者口袋中的錢早已不如之前那麼多,在日常消費上也是秉持著能節約一點就節約一點的想法。

再次,對於我們而言,扣除平臺抽成和滿減,外賣的利潤空間不如堂食。

此外,外賣還具備很強的時效性,高峰時經常爆單,但是我們在短時間內的人效有限,沒有辦法滿足足量供應。

因此,我們決定升級線下服務,將非高峰時期利用起來,建立了一套SOP制度,它包括門口的迎賓人數、迎賓動作等細枝末節的規定,而在這之前,我們門口都是招財貓迎賓,自助式掃碼點餐。現在,我們服務人員會主動幫助顧客盛飯,幫助顧客溝通講解菜品。

等到顧客二次光臨時,我們還可以為其推薦上次點的菜品。如果遇到消費者生日,門店還會為其提供額外服務。

廚房也進行了3.0的改造,在菜品上做一些調整。我們之前以炒為主,現在增加了蒸、燉、煮等烹飪方式,並添加了涼菜、桂花糕、冰粉等時令產品。

這些調整還是有成效的。6月份,公司營收較上一個月增長20%,其中,堂食部分上漲35%,翻臺率從2升至4,最高單店增加到7。

我們發現,兜約堅持了5年的「現炒」「鍋氣」概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用戶對口味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央廚房的機器復熱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相信這也是今年下半年餐飲行業的一個趨勢。

近日,一個頗具影響力的餐飲行業峰會主動邀請我們去分享經驗。我當時還很好奇,國內那麼多優秀的餐飲企業,為什麼頒給我們,後來漸漸想明白,很多餐飲企業早已因為疫情而關門,在那些剩下來的玩家中,我們在中餐現炒這個細分行業內已經打出了知名度。

最近,已經有不少知名投資機構聞風而動找到我們,而我們當下也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

調整客單價:凌晨1點半還有30多桌在排隊

吼堂火鍋 創始人 袁燁

前一秒我還在吆喝賣龍蝦,是霸王蝦的創始人,下一秒我就在成都春熙路開起了火鍋店。

去年12月底,吼堂在成都的第一家線下門店開業。客單價120餘元的火鍋店開業即迎來爆火,一周後,每天至少接待200桌左右,晚上11點多還有食客在排隊。

本來還想著春節期間大幹一場,結果剛開業沒多久就碰上了疫情。那個時候,我首先考慮的不是經營的問題,而是顧客安全問題。因為很多東西都不太明朗,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大概過了一段時間左右,等到成都這邊穩定後,我們開始發力做外賣。

對於成都用戶來講,火鍋是一個剛需品類,外賣的需求量增速也很快。還好當時有一部分員工留在成都,我們就把大家召集了起來。

市場上有什麼食材,我們就買什麼食材,根本不允許我選擇,因為時間不等人,我必須馬上滿足用戶需求。

當時,吼堂的主要推廣方式還是朋友圈、熟人推薦等。即使這樣,不到一個星期,我們還是把外賣做起來了,最高一天可以做到十幾萬元營收,甚至成為成都地區大眾點評美食熱門榜的第1名,且維持了近3個月。

4月初,吼堂火鍋的線下門店恢復開業。開門第一天,就出現了排隊現象。那時候只能隔桌接待,但在門口排隊的人就沒有斷開過。當時門店還創造了一個記錄,半小時取了400個號,過去可能全天才能取到200號。

我感覺大家真的是在家裡被關久了,想出來報復性消費。

6月初,北京爆發二次疫情。北京和成都的人員來往非常密切,也對消費者內心產生了一定衝擊。雖然我們處於西部地區,但還是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客流量的下滑。

最為明顯的就是排隊人數的下滑,大概只有原來的7成。

在整體經濟發展緩慢的情況下,消費者口袋裡面的錢變少。我們考慮到整個市場情況後,也相應從產品結構方面調整了客單價,用招牌菜拼盤的方式來滿足小桌客人的需求,客單價從120元左右降低至100餘元,凌晨1點半還有30多桌在排隊。不過,由於近期線下火鍋店逐漸恢復,外賣火鍋的需求逐漸減少,單量也有所下滑。即使如此,我們還是不會放棄外賣,這也是時刻準備的Plan B。

對於今年下半年的餐飲行業,我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最終取決於疫情之後會不會有反彈。如果疫情再次反覆,又會對消費者的信心造成打擊;如果不會反覆出現,我覺得餐飲行業很快就會恢復。

實際上,個體在這種時代的大背景下是微不足道的,沒有辦法去控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好產品和好服務,連結好消費者,只要把這些事情做好,一定會獲得正向市場回報。

相關焦點

  • 11點不到居然要等202桌!網友:沒堵在路上,卻被堵在餐館門口
    今天,你出門吃(排)飯(隊)了嗎?「中午11點還不到,前面居然有202桌在等位!」路邊小店排長隊:吃個寶美要等半小時今天一早,吃貨「琴妹」就在寶美生煎門口就遇上了「排隊大軍」——「排了半個多小時才吃上,再晚點來,人都排到門外面去了。
  • 五一餐飲店生意火爆,海底撈就餐排隊1小時,報復性消費來了?
    排隊1個小時,吃飯1個半小時,吃完後四個人大男人在商場裡逛了一圈。整個商場裡70%的餐飲店門口都出現了排隊等候的現象。coco都可、快樂檸檬、大卡司這些茶飲店平時很少看見店門口排著長隊現象,但是五一這三天,我走訪了四個購物中心,每家店門口都排著長隊,店裡有座位的幾乎都是爆滿。茶飲店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向餐飲朋友宣告著:茶飲店的報復性消費已到來!
  • 11點不到要等202桌 杭州
    今天,你出門吃(排)飯(隊)了嗎?「中午11點還不到,前面居然有202桌在等位!」路邊小店排長隊:吃個寶美要等半小時今天一早,吃貨「琴妹」就在寶美生煎門口就遇上了「排隊大軍」——「排了半個多小時才吃上,再晚點來,人都排到門外面去了。
  • 中秋國慶湖南消費強勁復甦 餐飲旅遊兩行業精彩紛呈
    本報記者 肖偉中秋國慶期間,湖南省餐飲、旅遊兩大消費市場呈現出強勁復甦勁頭,並伴隨有可喜新變化。電商外賣助力餐飲復甦節假日期間,雖有朦朧細雨,不改八方來客火樣熱情。前來長沙旅遊的消費者在雨中排隊等候茶顏悅色開門營業(攝影:肖偉)文和友門店門口人們撐傘排起長隊
  • 抗擊疫情復甦行業-N多壽司6000萬幫扶500名創業者
    近日,中國外帶壽司領創品牌N多壽司響應國家號召以創業帶動就業復甦行業開啟「創業幫扶計劃」,6000萬嚴選500名創業者幫扶開店。該消息一經發布便刷屏朋友圈,在行業及市場引起了轟動。目前,餐飲行業已經進入了「後疫情」的復甦初期,即將迎來消費「報復性增長」。
  • 助力疫後經濟重建,庖丁家為創業者打造餐飲「夢工廠」
    隨著全國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餐飲市場也在逐漸復甦中,不少創業者正在尋找新的機遇,重慶庖丁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有責任、有擔當的餐飲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配合國家餐飲行業保障措施,以多項利好政策,為餐飲創業者提供優惠幫扶,促進餐飲行業穩步復甦、持續向好,為意向投身餐飲的創業者築起一座
  • 這家店門口排大長隊 每天用1.5噸米
    來源:海外網廣島老字號年糕店(NHK電視臺)海外網1月7日電日本新年又稱「正月」,指的是公曆1月1日至3日,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新年那幾天,人們在店門口排起了長隊,只為了一嘗這家老字號的年糕。據日本NHK新聞報導,廣島市西區有一家成立於明治40年(1907)的百年老字號年糕店,前幾日迎來了最忙碌的時期。為了增加人手,店鋪額外僱傭了臨時的學生兼職,和本店店員一起製作年糕。12月30日凌晨2點左右,店鋪工作人員就開始了工作。
  • 從「坐不滿」到排號等位一小時 四川火鍋餐飲正復甦
    在就餐過程中,店員全程戴著口罩為顧客服務,一位店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每年的春節期間我們店的生意都還挺不錯,因為疫情,今年營業到大年初三就全部放假了。我們(員工)回家休息了差不多一個月,直到3月6日才正式復工開門迎客的。」記者注意到,到了晚間的飯點,該店食客陸續增多、接近坐滿,但作為一家網紅火鍋店,這和其以往8、9點鐘依然有大批食客在排號等位的「盛況」相比還存在差距。
  • 北京餐飲遭遇「二次暴擊」:賠光5年賺的錢 1000萬打水漂也要退場
    最近三四天,另一位北京餐飲創業者李明,更是眼瞅著來餐廳吃飯的客人在減少。從之前的每天滿員,慢慢剩下70%,之後是50%、20%,最後只有一兩桌的客人,現在一天的營業額不到500元。一場疫情讓他賠光了這五年賺的錢,還背上了債務。
  • 排一天隊,吃一頓飯,「網紅餐廳」黃牛買號怎麼管?
    1網紅餐廳吃飯難記者實地體驗排隊打卡網紅餐廳,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是新常態了,但近期開張的廣州老字號餐飲品牌點都德杭州湖濱銀泰IN77店的排隊規模,讓不少網友發文吐槽:「上午10點排隊,被告知號碼已經發放到下午4點之後了」、「人擠人,門口現場亂七八糟
  • 湖南消費復甦有亮點 餐飲旅遊最精彩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時了解到,在餐飲市場方面,以文和友、茶顏悅色等網紅餐飲為主的新興消費市場異軍突起,配合美團外賣點單等電商便利服務,為外地遊客帶來諸多便利,形成「線上服務促進線下餐飲」的良好格局。電商外賣助力餐飲復甦假日期間,雖有朦朧細雨無礙八方來客火樣熱情。
  • 有情人凌晨三點半排隊去領證(組圖)
    結婚的,凌晨三點半就排隊  2月14日當天,有150對新人通過網上預約前往瀋河區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100個排隊號半個小時就全部發放完畢。許多情侶凌晨就開始排隊。工作人員忙得抬不起頭,不時甩甩已經麻木了的手指。  9時30分,記者來到位於團結路上的瀋河區婚姻登記處,發現一樓大廳裡至少有五六十人正在等候叫號,二樓登記處也排著20多人。
  • 「點都德」成都店開業,10分鐘排隊超200桌,有人質疑:成都的比廣州貴?
    點都德先後在上海、杭州開店,也被人稱為走向全國的粵菜品牌。這一次是點都德首次來蓉,抖音上數不清的自媒體探秘,大眾點評上排在「成都粵菜排行榜第一名」。8月16日中午12點30分,紅星新聞通過點都德在線排隊看到,頁面顯示前方正在等待284桌。到了當天下午2點,記者抵達點都德(成都群光店),門口擺滿大大小小的椅子,幾十位食客正在等待就餐。
  • 10分鐘排隊超200桌的點都德來了,有人質疑成都門店的菜品比廣州的...
    點都德先後在上海、杭州開店,也被人稱為走向全國的粵菜品牌。這一次是點都德首次來蓉,抖音上數不清的自媒體探秘,大眾點評上排在「成都粵菜排行榜第一名」,都說明成都人對點都德的喜愛。到底有好喜愛?8月16日中午12點30分,紅星新聞通過點都德在線排隊看到,頁面顯示前方正在等待284桌。
  • 浙江-慈谿~寺山路這裡又排起了長隊,有人凌晨三四點來了!
    當天一大早,慈谿市郵政分公司門口就排起了長隊,不少集郵愛好者全家出動來排隊搶購。PART ONE天不亮就來排隊購買自去年9月1日《辛丑年》特種郵票宣布開機印刷後,廣大集郵愛好者翹首期待這套牛年生肖郵票的正式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第一枚「奮發圖強」,描繪了雄壯有力、一往無前的奔牛形象。
  • 我市餐飲市場全面復甦紅火興旺
    「請問,現在排到幾號了?」「您好,您前面還有5桌客人在等餐,辛苦您再多等一會兒。」10月1日中午,在世茂國際廣場4樓餐飲區看到,大多數餐廳座無虛席,很多門口還排起了長隊,服務員正在不停地給前來就餐的顧客發放排號單。
  • 下午3點還有394桌排隊!杭州這些網紅餐廳,背後有什麼玄機?
    周六下午3點多,還有近400桌在排隊找黃牛花100元錢,半小時內搞定網紅店真有那麼火嗎▼▼▼工作日下午1點多,西湖銀泰邊上的哥老官,正在現場排隊的食客。上周工作日的下午1點,錢江晚報記者來到了位於西湖銀泰邊上的哥老官。照理,這個時間許多餐飲店差不多是休息時間了,但在這裡,門口的椅子上依然坐滿了排隊等候的吃貨們。取號時發現,前方正在排隊的有66桌,按照正常速度,記者還要等上大半個小時才能吃上。
  • 開通堂食後的溫州萬象城,現場排起長隊!一人一桌、餐桌相隔一米...
    1 網友爆料:溫州萬象城部分門店恢復堂食了! 哥老官都排了一樓的隊, 看來大家在家都憋壞了!顧客進店前需要出示健康碼、量體溫,並用免洗洗手液進行消毒;店內限量接待顧客,4人桌限坐2人,6人桌限坐4人;服務員每日三次測量體溫,服務過程戴口罩、手套;每日三次對經營場所、設備設施、餐飲具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消毒。 溫州萬象城也試點恢復堂食,第一批恢復的有一豚軒、必勝客、和府撈麵等5家門店。
  • 南京城有個「最安靜」的網紅店,長隊排了二十多年
    這裡是老城南人的美食天堂,鴨油酥燒餅、麻團、紅糖蛋糕等都讓人垂涎三尺,卻沒有一家店面門前像傅金紅家這樣排起長龍。這家店被附近居民稱為 " 無聲蛋餃 ",因為店裡的師傅都是聾啞人。由於皮薄餡多、味道鮮美,買蛋餃的長隊已經排了二十多年,不少顧客甚至是從橋北、江寧等地特地趕過來的。
  • lady M重開排隊仍瘋狂 凌晨3點到隊伍超三百人
    當日10點20分,我們來到位於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的Lady M,發現門口已有超300人排著長隊。隊伍分為三撥:蛋糕店門口、商場門口和陸家嘴地鐵站6號口。蛋糕店門口的隊伍還分堂吃和外帶,其中堂吃的隊伍稍短,大約為20人。9月6日上午,上海網紅蛋糕店Lady M重開,超三百人前來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