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將哲克,名震西夏後人逃亡後,西夏人掘祖墳洩恨

2020-12-12 初九筆記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871字,閱讀約4分鐘

北宋時期,塞家軍世代守衛西北邊疆,主要對抗西夏軍,曾協助消滅北漢,對抗契丹軍,塞家軍"有功於朝廷,號稱四夷",有著200多年的輝煌家族史,是鮮卑匈奴的後裔,時代居住在陝西府谷縣,祖籍山西大同。

折克石(1050—1110),北宋名將。他的父親是哲克俊,是哲家第九代哲克興的兒子。

著名的一般承認,崇高的第一次出現。

折家軍浮雕

元豐四年(1081年),哲克石跟隨鍾鍔進攻西夏控制的陝西米脂。他負責押運糧食,在玉濤山遭遇党項軍伏擊,他率領押運軍打敗了党項軍。

由於軍糧補給不足,哲克書手下的近千名士兵包圍了軍門準備逃跑,手下的將領們打算將這些士兵全部殺掉,哲克書不同意,他單獨去看了這些士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士兵們都放心了,願意跟隨哲克書。折能適合英勇作戰,善待士兵,具備了名將的基本條件

奇襲庭羽和德川福弘

元祐六年(1091年),西夏軍隊5000人進駐威定橋,威脅宋軍。經過仔細調查,哲克實決定發動偷襲。為首的6000大軍,將負責第一烽火臺守衛的西夏軍騙了出來,全部斬首,無法利用烽火傳遞宋軍來襲的消息,從而達到突襲的效果,擊潰了尾丁籍的西夏守軍。哲克實估計敵人一定會對宋軍進行追擊報復,於是在中間設下埋伏,打敗了追擊的西夏軍隊

小梁王母

最後,根據戰場統計,這次伏擊沒有打成殲滅戰,繳獲了西夏監軍的24枚印信,蕭梁太后的許多衣服和龍牌也被繳獲,只有幾百個人頭,一千多批馬和駱駝,但西夏軍在逃跑中的傷亡沒有統計在內。

天都山戰役

西夏李元昊在天都山修建了一座宮苑,天都山是西夏的根據地。党項軍以牧牛為名,名為阿米、梅勒杜,深入宋朝邊境地區,派武裝軍隊保護。紹聖五年(1098年)十二月,他率軍半夜出擊,俘虜了西夏保護下的部隊,進一步攻佔了天都山,並迅速在天都山修築要塞,防備西夏軍的進攻。其他宋軍也深入西夏境內。西夏危在旦夕,連續三次向契丹(遼)求援。遼國認為宋滅西夏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宋國將精力集中在對付契丹上,他們開始介入宋國與西夏的紛爭。

趙旭

邊疆將軍和經濟專家

崇寧四年(1105年),哲克實被任命為靖遠盧經略平定使,馬步統軍,知魏州,在這個位置上,他在許多邊境地區修築了許多要塞,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固宋朝西北邊境,防止西夏的進攻。

經宋朝政府批准,他修建了幾個大鹽池,將產鹽的銷售收入用於邊疆建設和駐軍,很少向普通百姓徵收過頭稅,保護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潼關

哲克實一生是名將,他自己也成為一代名將,他所處的時代是北宋宋哲宗時代,特別是宋哲宗執政以後,他主導了對西夏的戰爭,是時代成就了他,也成就了那個時代。

最後的折家軍首領是折可求,他曾經跟隨童貫平方臘,並活捉了宋江。建炎二年(1128年)投降金國,仍執掌國政,但金國統治者很為他擔心,畢竟折家是興盛了200多年的武家,戰功卓著。紹興九年(1139年),哲克丘被金人毒殺,西夏騎兵乘機攻佔州,子孫逃亡。西夏對摺軍的恨到了骨子裡,找不到一個人,就把恨發洩在了折家的祖墳上,將折家的祖墳挖掘出來,屍骨灰燼,折家祖墳不復存在,折軍也就結束了。

這裡是《初九筆記》,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相關焦點

  • 北宋西北戰線駐軍名將小計
    北宋西北戰線一般也就是指宋、夏兩國之間。那麼從趙匡胤建國以後,西夏國當時還並沒有正式宣告成立的,跟大宋之間還是貌合神離,但彼時西夏人卻已是蠢蠢欲動。雖然大宋朝皇帝重文抑武,但是在後來的西北線作戰中也是湧現出一大批將領,為穩定北宋的西北防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 西夏王國的九大歷史謎團:西夏究竟是被誰滅的?
    西夏人不同於党項人,因為西夏是一個党項人居統治地位的多民族國家,國內不止有党項人,也有漢人、吐蕃人、回鶻人等,例如皇帝秉常與幹順時期的大小梁太后就是漢人。唐玄宗將他們安置在慶州(今甘肅慶陽一帶),並派兵駐守管轄。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政府撤回了沿邊軍隊,於是吐蕃趁勢奪取了西域各地。
  • 從北宋與西夏的戰爭,看宋朝令人生畏的城防
    可到李繼捧上任夏州節度使後,不能很好的解決家族內即將爆發衝突的矛盾,遂親率族人前往大宋京師面見宋帝,表示願意獻出銀、夏、綏、宥四州八縣地方表示徹底臣服但西夏並未罷休,繼續貢獻宋朝西北重鎮靈州和涼州,讓西域諸國對宋朝的入貢和貿易(販賣馬匹)中斷。此後的西夏,作為遼朝忠實打手,已經成為與北宋平起平坐的國家。西夏建國史,可以說充滿了傳奇,堂堂大宋朝,竟然被從幾百人的烏合之眾發展至坐擁數州的小國壓著抬不起頭,說來實在是可笑。
  • 楊家將作為將門世家的代表,在北宋歷史上其實並非第一名將世家
    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末和五代覆轍,雖然對武將限制極大,但上層武官卻都享有蔭補和優先遷轉子弟的特權,往往衝齡已獲軍銜,未經戰陣即為將,因而造就了一批將門世家。不過,世代為將是一回事,世代有名將出現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楊家將雖然因文學作品的原因為人所熟知,但要認真論起來,在北宋名將世家中甚至很難擠進前三,至少無法與折家將和曹家將相比。
  • 西夏王國為何能夠屹立於中國歷史長河?緣是由於党項族人尚武善鬥
    這種尚武精神成為後來西夏的立國之本。《宋史·夏國傳》中記載,在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助唐鎮壓黃巢起義時,他的弟弟拓跋思忠在與起義軍的戰鬥中,把對方逼到渭橋處,對方著「鐵鶴」,思忠竟然箭穿其羽,對方被嚇得逃走。漢代名將李廣射虎而箭簇僅能沒入石中,思忠射鐵鶴竟能「沒羽」,可見他的射箭能力的高超。古書的記載雖不免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了思忠射術和臂力的驚人。
  • 這個王朝因一個統帥的指揮失誤,錯失了滅掉西夏的機會
    北宋王朝的經濟實力之強毋庸置疑,然而,軍事則是它的短板,無論是遼國還是西夏,都對它虎視眈眈。不過,這也並非全是皇帝的問題,要知道,在唐朝時期,皇帝就弄丟了燕雲十六州,導致大片草原的地方丟失,軍隊實力也因此急劇下降。那麼,難道沒有辦法扭轉這種局面嗎?
  • 雖然西夏境內主要流通宋朝錢幣,但西夏自鑄錢幣不會被塵封
    西夏是我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政權,於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由党項人李元昊建立,國號大夏,主要佔據在今寧夏、甘肅、及陝北一帶,後在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滅,由於其地理位置在北宋的西方,因此稱為西夏。
  • 西夏王朝湮沒在歷史中,一本「天書」揭開了西夏歷史
    神秘的古書西夏文是西夏國創造並且使用的文字,它曾經在西夏統治區域內盛行了幾百年。然而,隨著西夏王朝的覆滅,西夏文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西夏這個甚少出現在史料中的神秘國度,連同它的文明一齊被深深地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下。
  • 與西夏的永樂城大戰,宋軍絞馬糞而飲,渴死20萬,宋神宗怎能不哭
    歷史記載說,宋神宗接到永樂城失陷的戰報後,「起環榻行,徹旦不寐,臨朝痛哭」。 永樂城大戰的結果 北宋築造永樂城的目的很簡單,主要是為伺機滅掉西夏作準備。西夏國內部以梁太后為首的外戚,為此深感憂慮。
  • 初識「塞上江南」及西夏党項族
    到達銀川河東機場後,可以打車直奔寧夏博物館。時間充裕的話可以乘坐機場大巴轉公交過去。結束後一個中年人帶領幾個10歲左右的孩子告訴大家,皮影需要傳承。 塞上江南,泛指寧夏黃河平原,包括寧夏北部銀川市,吳忠市,石嘴山市,中衛市一帶,因利用黃河水灌溉,農牧業發達,湖泊眾多,溼地連片,風景優美,勝似江南而得名。初名塞北江南,出自《太平御覽》中:「其江左之人,崇禮好學,習俗相化,因謂之『塞北江南」。
  • 折家將與西夏同出党項族,為何成了北宋邊境的忠誠守夜人?
    北宋立國後,以「重文輕武」為國策,將中晚唐以來跋扈的武將權力逐漸收歸中央。但北宋並沒有完全罷黜所有的武將,依然有一批武將家族活躍於世,這些家族被稱作「將家」,比如大家熟知的「楊家將」,其實在宋代比「楊家將」影響更大的是「折家將」。折家,世居府州城,在北宋抗擊遼國和西夏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民間戲劇小說中的「佘太君」,其實就來自府州折家。「佘太君」為什麼會是「折家」人呢?這個「佘」與「折」有什麼關係呢?
  • 西夏旅館(一)
    那人竟然會說中文。 「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能坐你車上睡會麼?你看,我也一天一夜沒睡覺了。」沒等他回答,我就繞過車頭,一頭鑽進了他的副駕駛,才看見後座上有一套華麗的禮服,還有皇冠,像是去參加某個舞會。 「Oh,那是晚上聚會要穿的禮服,是我們西夏人的傳統。」那人示意我把車門關上。 「西夏人?
  • 匆匆掠過神秘的西夏
    如果不是廣播裡播報著站名,我還真是懷疑自己到了江南水鄉。哦,還有那成片地開著白花的樹,在這個夏日的早晨,映著晨陽,搖搖擺擺,嫵媚到了極致。很遺憾,至今我也沒查到這種樹的名字,腦海中倒是跳出席慕蓉老太太在佛前苦求變成的那顆開花的樹了。哪棵樹,是苦苦等待我的人變成的?哪朵飄落的花,是愛人凋零一地的心?
  • 回味西夏,對西夏影響深遠的佛教,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此外,僧人功德司設四副、六判、六承旨;出家功德司設編祖提舉六名,承旨六名。另兩功德司各設二名都案,分別設六名、二名案頭。功德司內之職概由僧人擔任。地方和寺院的僧職,則有提舉僧正僧副、僧監、僧判、僧錄、檢校,童行首領、知信等職。西夏由國家提倡尊崇佛教,對高僧大德封賜名號,以示尊崇。
  • 誰的石峁:石峁古城系上古西夏都邑
    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運用關於西夏古國的這一史料,結合《逸周書·史記》對其他相關古國的記載,以及石峁古城遺址的考古成果,來論證石峁古城與西夏古國的關係,從而提出石峁古城是上古西夏都邑的假說。如果推測不誤,那麼唐徵伐西夏並將其消滅,只能是在唐國力最為強盛的虞末夏初。即是說,西夏古國的時代下限與石峁古城的毀棄時間大體相符。西夏古國與石峁古城位置相符  西夏作為國號,是一個偏正結構的名詞,「夏」是核心詞素,「西」只是方位,表示其居於西方。
  • 導遊口中的神秘西夏
    今天從銀川去中衛旅遊,經過西夏王陵時,導遊小馬隨口講起了西夏的歷史。西夏很神秘,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1227年,西夏為蒙古所滅,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後被殺害,葬處不詳,西夏滅亡。前期與遼和北宋經常發生戰事,保持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期與金並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脅。
  • 撲朔迷離的西夏皇家寺院——張掖大佛寺
    佛陀入滅後,成為教團之統率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經典結集。直至阿難為法之繼承者,始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出世,方行涅槃。  如果按第一種解釋,大佛寺西夏之前的寺院遺址,是過去七佛之第六佛迦葉佛的寺院,或者說此寺院曾供奉迦葉佛,如果供奉主尊佛是其他佛,為什麼會叫迦葉如來寺呢?目前已知的在佛教主殿或大雄寶殿中以過去七佛為主尊的寺院,只有遼寧義縣奉國寺。單獨供奉迦葉佛的沒有。
  • 比楊家將還要精彩壯烈的北宋名將家族:種家軍
    不僅如此,種世衡還通過巧施苦肉計,派人去西夏軍中竊取重要的軍事機密;通過妙設離間計,智除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剛浪稜、野利遇乞兄弟。種世衡便是這樣一位足智多謀的北宋名將,他在邊地數年,擅於積聚穀物,貿易生財,同時還善於安撫士兵,得到士卒敬重效力;此外,還擅於招撫西羌人心,他去世時,羌人酋長數日早晚來哀悼他,青澗城和環州人都畫其像立祠祭祀。北宋特別是仁宗一朝,也多因為他的原因,得以西境安寧,種家軍也因此,拉開了保家衛國蓋世功勳的帷幕。
  • 北宋時期,遼國最強大,為何宋和西夏不聯合對付遼國?
    01 實際上宋朝在當時並不弱,甚至可以稱之為第一大強國,因此無法與西夏「弱弱」聯合很多人覺得宋朝一直被外敵入侵,而且沒有像漢唐那樣向外擴張比如漢武帝時期打匈奴,一方面當然正如歷史所說,是為了給中原人贏得一個可以安心種地的戰略空間,另一方面起身幾次對匈奴作戰,收穫還是蠻大的,大量的牛羊馬匹的戰利品,以及戰俘,在當時都是很重要的生產力。這些東西雖然被豪閥貴族所侵吞,老百姓沒有得利,但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還是成果大於付出的。
  • 珠穆朗瑪峰下住著神秘夏爾巴人,專家說:他們有可能是西夏人後裔
    在中國歷史上,西夏王朝和西夏人,都充滿了許多難解的謎團,尤其是西夏人的下落和去向,讓專家們始終難以確定。為了找到消失的西夏人,專家們經過長達百年的研究,最終發現他們在可能居住在珠穆朗瑪峰下。據史料記載,公元1038年,李元昊脫離北宋政權的統治,自立為帝,取國號為夏,史稱西夏。在此後的百餘年間,西夏政權先與北宋和遼國鼎立,又與南宋和金國對抗,從而使得其疆域迅速擴大,包含了今天的甘肅,寧夏,內蒙和陝西等省份的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