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塌的窯洞中意外出現神秘天書,這是哪個朝代的書籍?書中的離奇文字又有何來頭?
神秘的古書
西夏文是西夏國創造並且使用的文字,它曾經在西夏統治區域內盛行了幾百年。然而,隨著西夏王朝的覆滅,西夏文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西夏這個甚少出現在史料中的神秘國度,連同它的文明一齊被深深地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下。
直到近年來,隨著西夏文獻和文物的不斷出土,人們才得以走進這個消失了近800年的古老王朝。那麼「天書」一樣的西夏文字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千年前,那個根植於西北腹地的西夏國,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的?
可能有人們就問了,古老的西夏文究竟有什麼珍貴呢?
所謂西夏文,它是西夏國使用的官方文字,這種文字跟其他民族使用的文字有一個巨大的區別是什麼呢?它不是經過幾千年歲月的積累約定俗成的一種民族的文化的符號,它是這個西夏王朝的開創者李元昊命令他的手下花了三年的時間,人為製作的一種文字符號,用來記錄党項族的語言。
這人們就疑問了,你說一個皇帝幹嘛下旨專門製造一種文字呢?那麼製造這種文字之後呢,過了幾百年它又消亡了,這文字有意義嗎?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說說這個古老的党項族的興衰史了。
說起「党項族」這個詞,現在的人聽起來很陌生,因為它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一個遊牧民族,現在已經消亡了。那麼我們古老的党項族,它屬於羌族的一支,這羌族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根據族群劃分,有党項羌,有吐谷渾羌,這党項羌就是党項族。
羌族自古以來,一直居住在青海湖周邊的草原上,到了漢朝時期,党項羌就遷徙到了合攏(現在的甘肅),以及關中(現在的陝西地區),在那裡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以姓氏為部落的稱呼,逐漸的形成了党項羌內部的八個部落,或者叫八個氏族,最強大的叫党項拓跋氏。
在歷史上還有一個拓跋氏,叫鮮卑拓跋氏,党項拓跋氏與鮮卑拓跋氏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史料中也沒有證明党項拓跋氏和鮮卑拓跋氏之間究竟是不是一回事?誰也說不清楚他們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繫。但是党項拓跋氏党項族中最強盛的一支,這是毫無疑問的。
到了唐朝,党項族人進一步遷徙到甘肅的東部和陝西的北部,依然過著他們這種遊牧部落的這種生活方式。唐朝政府就在党項族人聚集的地方建立羈縻州,對他們進行管理。
所謂「羈縻州」就是一種尊重當地民族習俗建立的管理他們的一種行政機構,或者叫地方政府,區別於唐朝內地的州,有點像今天的自治州。唐朝政府對有功勞的党項族的首領,就給他們官職,甚至讓他們當州的刺史。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朝廷向全國發布檄文,命令天下各路兵馬入京勤王。當時的宥州刺史叫拓跋思恭,響應朝廷的號召,帶著人馬就參加平定黃巢的起義。最後起義被平定了,起義被平定之後,唐僖宗因為戰功就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封夏國公,賜姓李。
從此党項的拓跋氏就有了自己的封地,有了軍權,甚至有了自己的軍隊,他們漸漸地發展控制了五個州的土地。在唐朝末年,就形成了實際上的 一個藩鎮的一個狀態。到了五代時期就割據一方。
北宋建立之後,党項族人對北宋的朝廷時而臣服、時而反叛,構成了西北部嚴重的邊患。同時遼國也和宋朝政府爭奪對党項族人的控制,比如宋太宗就封党項族的首領李繼捧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姓趙。
可是遼國皇帝卻封李繼捧的兄弟李繼遷為夏國王,還招他為駙馬,在李繼遷的引誘和勸說之下,李繼捧就背叛了北宋朝廷,遼國就封李繼捧為西平王。
淳化五年,宋太宗派大軍討伐党項族人,李繼捧、李繼遷結果被打敗了,然後又歸順了北宋朝廷。可是不久,李繼遷他又反叛了,西北部再度陷入戰亂之中。到了後來,由於長期的戰亂,腹背受敵、兩線作戰,傷亡又很慘重,與北宋又沒有了這種外貿的聯繫,所以李繼遷臨終的時候,後悔了。他就對兒子李德明說:「從今往後,不要跟大宋作對,還是對宋朝臣服吧!」
李德明繼位之後,就表示對宋朝的臣服,宋朝政府就賜李德明為趙德明,封他為西平王,定難軍節度使,不但拿這個節度使的俸祿,還給他每年一萬兩白銀,一萬坯布,還有兩萬斤茶。有了這麼豐厚優惠的條件,這才使西北邊境恢復了暫時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