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臺北多次, 此次逗留,卻獨獨空出一日,為了傳說中的農禪寺-水月道場。
從臺北出發,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二十分鐘內抵達奇巖站,一路都有清晰路標,行走800米後,就可見到關渡平原稻田之間這唯一的水月道場。
即使已經看過許多關於它的文字和圖片,但當它突然出現在眼前,還是陡然令人震動,而後窒息。
去掉繁複的瑣碎,也沒有太多色彩,用最乾淨的線條勾勒出大殿。
殿前,水面似鏡,是「水中月」。池中,蓮葉點點,寓意「空中花」。
莊嚴的大殿和天上的雲月,波瀾不驚, 從遠處看「長在水中,浮在水面」,倒影和實物相映,虛實之間,正是「如幻」。
「空花水月」,來自2006年的一個念想。
那一天,聖嚴法師找來了一位建築師,跟他說:
「我想建一個道場。」
到底是怎樣的道場呢?建築師問。
然而,法師只說了六個字:「空中花,水中月」。
接過這個發願的人,就是姚仁喜。
這,並不是一位普通的建築設計師。他是臺灣建築大獎的獲得者,近20年來獲獎無數,臺灣戲劇藝術中心、新竹高鐵站、烏鎮劇院、蘇州誠品都是他的作品。
然而,這並不是法師交託與他的最大緣由。
1951年12月6日出生的姚仁喜,太陽射手,月亮雙魚,這是一組具有極高靈性天賦的日月配置,對佛法與宗教有著天然的感悟與追求。
1993年,姚仁喜從擔任《西藏生死書》的翻譯中締結佛緣,而後翻譯出品一紙風行的《正見》一書。常年修持佛法,讓他的作品裡不單單帶著現代主義,更充滿禪意。
「空中花,水中月」是聖嚴法師在定中所見的農禪寺的未來新景象,這六個字更是姚仁喜生平拿到「最簡短」的建築任務書。
歷經揣摩,他如是說: 「這六個字,道出了建築的真相,乍聽抽象,卻強而有力,建築看似是一個實體,但師傅說的卻是一切幻象。」
硬梆梆的建築如何呈現無常空相?這不僅是設計者的難題,也是一場佛法上的修煉。
姚仁喜用光影、水面、季節、微風,呈現建築的「無常」。農禪寺,以清水模混凝土為主,採用古拙的石頭、柚木等建材,不飾重彩,傳達質樸高遠的宗教意境; 地面鋪設粗糙的挪威頁巖,使農禪寺如同聖嚴法師所說的「表現歲月的古感,而且過了數十年後,依然不會有太大改變」。
最令人驚豔的是,建築與佛法的融合。
通向大殿的長廊,門門交錯,意指「八萬四千法門」。行走其中,光影游離,虛實交替,真實感受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大殿西面刻著《心經》,午後至黃昏,陽光攝入大殿,光會將經文投入大廳地上和石柱上。有人問,若是人經過,那豈不是把經文踩在腳下?姚仁喜淡淡地說,若有人經過,經文便是照射在他身上啊。
大殿東側,嵌著整部《金剛經》,水刀技法刻出的5837個字,信徒們每天早起站在經文前,步步走,步步念。
2013年,農禪寺獲得臺灣建築首獎,並對外開放。 來到這裡的人,在這即景觀心,感受強大而寧靜的力量,也是回歸自心的沉澱觀照。
遺憾的是,聖嚴法師並沒有見到完工後的農禪寺,已經圓寂。
如今,每個來到農禪寺的人,志工都會帶領他們從「入慈悲」門而進,經過《金剛經》時,停下腳步讀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我們疲於奔命地追求,當面對那些必將消失的事物,我們也許會忘記,追求本心的自由。
「它本可以慢下來
本可以充滿智慧
本可以沒有煩惱。」
—The End—
黑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職業佔星師,塔羅解讀師。潛心現代佔星,兼修古典佔星,長達7年的佔星個案經驗。擅長本命盤解讀、推運、婚戀合盤、擇業指導、親子關係指導。
(文字黑瞳原創,圖片源自網絡)
(佔星、塔羅)諮詢、分享、合作及媒體轉載聯繫:
微信號 stardream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