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導演:歷史劇的特殊意義是提供了人生樣本

2020-12-24 環球網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明成祖朱棣死前眺望茫茫雪野,千言萬語卻只有一句話:「人生真短,如此江山,豈不令人留戀。」

為了這句臺詞,編劇兼導演張挺想了兩周時間。在他看來,此時的明成祖知道生命走向尾聲,所以應該感慨萬千,「他一生英雄,死於馬上,既有欣慰,也有傷感,而且要一句話直擊內心。」為了這一句話,張挺輾轉難眠,「我經常躺在床上閉目遐想,幻想自己便是人物,死亡就在眼前,胸中翻騰,滋味很難受,十日未得一句。後來有一天剛睡醒,開始認真思考,覺得胸口一疼,有一種巨大的悵然籠罩在心裡,幾乎透不過氣來,然後,那句臺詞脫口而出。」

死亡對於帝王和平民一樣的殘酷冰冷,讓一切有了幻滅之感。然而,張挺並不只是在帝王如烈日般的顯赫與墜落之間做文章,他更想著墨的是描畫人間。

在張挺看來,帝王之家同樣有著普通家庭的喜怒哀樂,朱家家族一代一代的自相殘殺,特別像《百年孤獨》裡的故事,所以「家長裡短」是《大明風華》的一個切入點,張挺想講述的是一個被詛咒的家庭故事,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想抱團取暖,但是誰都做不到,因為他們都被權力徹底異化了。

歷史劇如何準確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合理把握歷史邏輯與藝術邏輯,做到既「有意思」更「有意義」,是目前歷史劇創作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張挺說:「我希望能夠把《大明風華》創作成一部沒有時代隔膜的大劇,這是我的初心。」

臺詞接地氣 破了做作的障

《大明風華》原名《大明皇妃 孫若微傳》,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明永樂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滿門抄斬,長女蔓姝為孫忠所救,化名孫若微被收養家中。若干年後,隱秘勢力「清正教」暗中操弄孫若微,欲將其嫁給野心勃勃的漢王。然而,因緣際會中她卻嫁入東宮,成為與自己偶然相識的皇太孫朱瞻基的嬪妃。入宮後,身懷父仇家恨的孫若微歷民間蒼生之疾苦,睹宮廷險惡之爭鬥,她的心智逐漸成熟,情感也愈發傾向於心地善良的朱瞻基。最終,她決心放棄個人仇恨,輔佐登上皇位的丈夫為民眾和天下謀求最大的幸福和安寧。朱瞻基英年溘逝,孫若微又先後經歷了朱祁鎮、朱祁鈺兩帝執政的時代,她用自己的氣度和智慧數度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並把自己一直秉持的仁德之心和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傳遞到兒子朱祁鎮身上。歷經坎坷的孫若微終於可以「放下」命運所加與她的一切,坦然面對歷史的洪流與轍痕。 該劇由湯唯、朱亞文、王學圻、梁冠華、張藝興等主演,正在優酷和湖南衛視熱播,因為是湯唯首次主演的電視劇,故從開拍即引來極大關注。

張挺此次是「編而優則導」,此前他知名的編劇作品包括《警察李酒瓶》《看車人的七月》《射鵰英雄傳》《花木蘭》《道士下山》等,導演作品有《鬥愛》《海上孟府》。《大明風華》由其自編自導,在8個多月的拍攝中張挺一天都沒有休息。由於各種原因,開拍時尚有劇本未完成,張挺拍完戲後還要繼續創作劇本,幸好,張挺不是一個對寫作環境要求嚴苛的人:「我不需要安靜的地方,中午在食堂都可以寫。」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對劇本降低要求,張挺形容說要把劇本寫好的壓力是「巨大無比」:「因為我們組裡沒有慫的演員,你劇本寫差了,他們會不演的,而且導演威信會出問題。我當時的標準就是寫出來的劇本要像大家追的網絡小說一樣,第一時間看完劇本,就會非常喜歡,有濃烈的熱情。《大明風華》是兩年前拍的戲,但是我們演員後來聚會的時候,他們不但清晰地記得自己的臺詞,其他人的臺詞也都記得。」

張挺表示《大明風華》於他,是一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作品,「談不上積累夠了,我覺得是表達的觀念更成熟了。」

成熟,是張挺更相信自己的文學判斷和文學表達,所以,他的臺詞去掉了形容詞,語言簡潔乾淨有力,「破了做作的障」。

張挺說,《大明風華》從臺詞到故事,他沒有追求華美,努力做到的是直指人心,「不管別人覺得好壞,於我而言,滿口生香,可以反覆咀嚼其中的人生況味。」就像他揣摩多日的朱棣那句:「人生真短,如此江山,豈不令人留戀。」

還有寫宣德皇帝朱瞻基病逝前的一句臺詞。朱瞻基久病在床,晚上臥在大殿上處理公務,大臣很難過,勸他回寢宮休息,張挺說他想寫出一句臺詞,可以表達出這種久病無奈的心態,要把37歲早逝的帝王心有不甘的憤懣寫出來,他寫的是:「我終日昏昏沉沉,借著大殿上這涼氣,才能清醒一兩個時辰。上天先用病痛折磨人,再讓人不懼怕死亡,若能一睡不醒,是我的福分。」

扮演朱瞻基的朱亞文拿到這段臺詞,本能是拒絕,因為他念時覺得渾身疼痛,心情頹廢到極點。最後,朱亞文還是說了這句臺詞,張挺說:「非要說這一句,否則這種心境永遠不能調動全部的情感流淌出來。」

之所以說自己「破了做作的障」,就是選擇了這種簡潔而有力量的語言。張挺認為這種語言在表達上更加接近人,在他看來,語言不能成為戲劇障礙,只能成為戲劇的助力,「這個是前提,所有的努力,包括攝影、道具、服裝,一切都是為了表達人物服務的,這些東西都是道具,讓他不穿戲服演,沒有問題。因為戲劇的魅力不是在周邊,這些周邊東西是讓你進入幻覺,比如說,我穿上戲服,進入幻覺相信我是那個時代的人,但是最重要的是我,而不是這個戲服。你看京劇,不管演哪個時代都穿一樣的衣服,環境永遠是一個桌子兩把椅子,你不會看到布景,戲劇的本質就是這樣的,最重要的是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描寫人物的抉擇。」

最好的劇,永遠是觀眾有參與感的劇

在張挺看來,歷史劇最重要的是要與當代人對話,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自己,彼此之間有溝通:「歷史劇特殊的意義是提供了人生樣本。比如說劇中胡善祥和孫若微姐妹倆,就是原生家庭的樣本,這兩個人出生在不同的原生家庭裡,她們一輩子到死都帶著原生家庭的氣息,她們的人生格局已經註定了,寫在基因裡去了。」

張挺出生於書法世家,自小被要求練習書法,還會被要求讀些史籍。張挺說史書讀得越多,就越會從那些技術性的細節裡跳出來,「技術性細節就是哪個人活著,哪個人死了,哪個人來了,哪個人走了,歷史上這些瑣碎的細節非常多。但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歷史,或者都不是真正的歷史精神。真正的歷史精神,我是從錢穆那兒學到的。錢穆、黃仁宇談中國歷史,他們都是從更大的角度去談。我是學戲劇的,當我在讀歷史的時候,我主觀上就帶著一種觀念,就是這些歷史人物曾經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與我們並無大的差別,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選擇,你在了解那段歷史之後會發現,他們本來就應該如此。我覺得孫若微也好,于謙也好,他們都是從我們中間走出來的普通人,他們本來也應該跟我們一樣平平安安地活到老,跟我們一樣做個普通人,但是歷史需要他們在那一刻挺身而出,歷史就選擇了他們。」

所以,在《大明風華》裡,張挺最終要表現的是人,「《大明風華》裡的人物有一種極為強烈的生命力,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有這種光芒四射的生命力,絕對不萎靡不振,我這個戲裡沒有陰謀,全是陽謀。」

而為了達到「沒有時代隔膜」的目的,張挺說自己用了一種「現代化審視」,所以在描述了明朝的大事件之外,他還要講述「家長裡短」,講述朱家這個被詛咒的家庭故事。驕橫的漢王也有可愛的一面,強大的太子也會脆弱,皇帝也會為家事憂愁,最受寵的皇太孫卻極其缺乏安全感……張挺說:「朱棣跟幾個兒子鬥來鬥去,最後也是死在自己的問題上。說實話,被親情包裹的權鬥還是權鬥,不是親情,你拿這個方法去養孩子,就會出問題。這個視角是平視的,絕對不因為你是皇上,你就偉大,你就高尚,不是的。我們這個戲裡一點『強權即合理』的可能性也沒有,我覺得這是《大明風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看了覺得這個劇很家常,是因為把皇帝從高處給拽下來了。一旦進入現代化審視以後,皇帝的光環就消失了。我覺得很多古裝戲寫到今天,都是給皇帝找好多藉口,說他不是壞人,他是迫不得已,他是被架在這裡。」

張挺表示,創作中最難的部分是與當代人的對話,發生在600年前的人和故事怎麼能打動當代人?他認為,最好的劇,永遠是觀眾有參與感的劇。

雖然原著小說講述了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但張挺表示,《大明風華》並非一部「大女主」的劇,孫若微在劇中並未被「神化」:「作為母親,兒子被抓後,她作為太后領導抗戰,她穿上鎧甲,跟戰士說我不會投降的,我也不會自殺,你們戰死,我也戰死。這部劇沒有神化一個人,但是要把這個人物所展現出的巨大勇氣呈現出來。《大明風華》不是大女主劇,很多劇裡的大女主都是男人的寄生蟲,包括女人的意識裡也把自己變成一個依附之物,但是《大明風華》裡的女主人公沒有依附男性的,她們都有強烈的自主意識。」

思來想去,張挺說無法為《大明風華》找到準確的定位,因為它不是大男主戲,也不是大女主戲,又不是板著面孔說教的所謂傳統正劇,也不是《還珠格格》《戲說乾隆》式的喜劇。「有人說這部劇是『瑪麗蘇』,可『朱家五子』佔據了四分之三以上的舞臺。有人把它定性為偶像劇,可劇中慘烈的戰爭、鄭和歸來的輝煌、帝王心事的蒼涼,遠不是偶像劇的框架所能包容的。它就像一個溫泉,觀眾可以自如地浸泡在那個世界中。我所期望的,就是觀眾們可以充分享受這種新奇的另類的觀劇體驗。」

大量夢境是話劇玩法,自由自在得一塌糊塗

《大明風華》從開機到播出共730天,各工種參與人員有2310位,大場面戲自然少不了動輒上千人的調度。除了臺詞之外,作為導演,張挺比較有成就感的是,他在劇中嘗試了話劇風格,幾場戰爭戲頗有突破。

張挺小時候吹笛子,後來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就開始接觸戲劇,「我考中央戲劇學院的時候,從拿準考證、拿到招生簡章到考上也就一個多月,當時對戲劇完全不熟悉,就覺得特別好玩。1994年進大學,對拍電影這件事情覺得很神秘,那時候看的電視劇也很有限。」就這樣對戲劇完全不了解的張挺誤打誤撞進了這個圈子,「我上大學的時候是編劇導演混合專業,我們當時兩個方向,一個是戲劇創作方向,一個是理論方向,我當時學的理論方向。」

大學時愛上話劇的張挺在《大明風華》中嘗試了一把話劇風格。他說:「這部劇最有意思的戲不是跑來跑去的戲,反倒是幾個人在那裡你說我說的,同一地點,同一人物裡面做的,就是這樣出來的,這裡面有大量的夢境都是話劇的玩法,自由自在得一塌糊塗。」

「朱棣去世」這段情節也受到了觀眾好評,這段顯然就有話劇品格。「朱棣死了以後,太子爺突然夢見朱棣來了,當時太子爺在北京鎮守,朱棣帶兵在蒙古,朱棣來幹什麼,跟他兒子和解,病重在床的太子朱高熾突然看見徵戰在外一年多的父親來到自己的床前,父親拿出一個青銅鳳鳥送給兒子,只因為朱棣曾說過『每一次從戰場上回來,都要給你帶禮物』,朱高熾病情好轉並動情地說,『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天底下就沒有什麼難事』。但最終原來是大夢一場,朱棣轉瞬消失,只留下一個青銅鳳鳥扣。」

張挺說拍戲時大家很感動,「我們現場用風扇、用光、用音效,大家玩得很開心。像又回到戲劇原始的形態,戲劇原始的形態就是過家家。」

張挺喜愛崑曲,眾多曲目中,最愛《單刀會》,絕對百聽不厭。於是,在《大明風華》中,第一集開篇便唱起了元曲《關大王單刀會》:「好一個年少的周郎何處也,到如今落了個灰飛煙滅。」

雖然一切終將灰飛煙滅,《大明風華》也會曲終人散,但是張挺仍充滿滿足和幸福感。因為拍攝《大明風華》於他而言,就像是完成了一個白日夢,看著這個夢想由一張白紙變為一部作品。他表示,由於自己的才力問題,《大明風華》肯定有很多瑕疵,但一切終將結束,而他,也會投入到下一個白日夢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在劇外,《大明風華》的導演兼編劇的張挺在談及北京保衛戰這一幕的拍攝時,時常讚不絕口:「在電影和電視劇中,很少展現古代冷兵器為主時期的閱兵式、沙盤指揮系統、糧草運轉系統、醫療系統,戰陣的順序、旗幟的使用。歷史上,在北京德勝門外的首戰打了一天一夜,我們足足拍攝了兩周。」
  • 讓「歷史」照進現實|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更重要的是,《大明風華》在創作中保持著一種歷史的膽識、襟抱和恢宏的氣度,摒棄了以往歷史劇的創作套路和模式,拒絕歷史人物臉譜化,歷史故事程式化的過往經驗,而是提供了一種創新性的獨特視覺和敘述文本,為歷史劇乃至國劇的創新性表達,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 《大明風華》:一代名後眼中的大明王朝
    要說起歷史劇,那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在中國歷史上被廣為人知的朝代——明朝,很多作家以此為背景,不吝筆觸地寫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在去年年末上映了一部改編自作家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的明朝歷史劇《大明風華》,本劇由眾多新老演員參演,例如曾在電影《色戒》中初露頭角便大獲成功的湯唯,還有近幾年事業頗為成功的朱亞文,《愛情公寓》中唐悠悠的飾演者鄧家佳,古裝美男喬振宇,老戲骨王學圻等。另外,偶像明星張藝興和俞灝明也特別參演,相信很多人看到這部劇的演員陣容,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為快了。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過去一年,和歷史沾邊的國產劇數來數去,也只有一部《長安十二時辰》收穫了較好的口碑,其他如《大明風華》《鶴唳華亭》等,顯然都不能令人十分滿意。近幾年能看的歷史劇真沒幾部。恰如《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的評價:「只要不是歪說戲說,歷史劇在真實之外還能講出東西來,或者有思想和意義,就有存在和被稱道的價值。」
  • 《大明風華》一路被黑,從畫像到歷史,人民日報終於發聲
    《大明風華》這部關於明朝歷史的電視劇,可謂是一波三折,本來古裝劇審核就嚴,結果還是硬生生從70集刪到了60多集,開播時間也是一延再延,直到12月17日,才跟大家見面。要求大明風華尊重歷史,立刻刪除或修改劇中有悖逆歷史真相以及褻瀆歷史人物的劇情和鏡頭。朱元璋的「豬腰子臉」長相出來的時候,很快就上了熱搜,明粉大罵導演在醜化朱元璋,而導演張挺則解釋,從歷史課本和僅有的13張畫像裡可以得知,大部分的朱元璋就長那樣。
  • 歷史劇《大明風華》熱播,原著作者蓮靜竹衣:沒覺得朱亞文「娘」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周瑞娟 眼下,由湯唯、朱亞文領銜主演的歷史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朱亞文造型太娘」「老朱家的大明生活」「太子爹不爭氣」等話題屢屢登上熱搜。
  • 《大明風華》:湯唯多年後首次挑戰電視劇,飾孫皇后書寫傳奇人生
    近日,由張挺導演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在衛視播出。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揚威海外的歷史故事,描繪了大明王朝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可堪稱為「年末壓軸大戲」。
  • 《大明風華》本來很成功的一部劇,但被這些敗筆毀掉口碑,你認可?
    然而在追完了這部劇後,因為編劇對劇情的各種魔改,還有劇中角色的安排太爛,導致這部劇口碑徹底崩塌,本來很成功的一部甚至可以可以完爆《慶餘年》,結果卻被《慶餘年》完爆,那麼究其原因同樣是耗資上億演員陣容強大的《大明風華》為何敗的這麼慘?
  • 大明風華:湯唯因與「孫皇后」原型驚人的相似,而被導演選中
    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當中,然後對於劇中的角色,大家眾說紛紜,很多人表示對選角色產生了一定的爭議。認為參與的演員並非最適合的,現在我想說,導演選擇角色肯定有自己的道理的。那麼現在我們來談一談關於選角色的一些事。
  • 《大明風華》究竟怎麼了?網友寫80多頁舉報信赴廣電總局舉報!
    隨著小說IP改編影視劇的大爆,很多製作人和導演都看中了小說改編劇的這塊大餅。幾部改編影視劇的成功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前僕後繼,擠破了頭也要嘗一下小說改編劇的甜頭。不過在這場改編的浪潮中,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卻不是那麼讓人滿意,甚至還因為歷史史實問題引起了不少吐槽。
  • 太子直呼皇帝為爹,《大明風華》不用「父皇」二字,是對的嗎?
    雖然這個片段出自一部娛樂性質的電視劇,但是也對我們參考古代皇家的稱呼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明史》中有記載:「皇子封王者,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几子稱某王某,稱天子為父皇陛下。「由此可見,古代帝王家,皇子們稱呼自己的父親,朝堂中的天子為「父皇」,的確是有一定依據的。畢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始終是君臣在前,父子在後。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中國的歷史劇為何越來越少呢?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01中國傳統歷史劇現在為何拍不出《大明王朝》這樣的歷史劇?單獨從作品延伸到幕後團隊,自然是導演編劇不行了,演員不行了等等。這些似乎與中國歷史劇衰落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歷史劇的衰落,現在很多觀眾一味怪罪影視從業者的導演、編劇和演員的水平下降。其實是頂層政府的政策導向——中間電視劇的生產商——播放平臺與消費者,這些環節全部缺一不可。簡而言之:隨著中國發展這個大環境的改變,中國歷史劇自然而然出現了衰落的狀態。
  • 《大明風華》:湯唯傾情加盟,小姨媽新劇重磅來襲,這劇追定了
    《大明風華》是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它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該劇於2019年12月17日在湖南衛視首播。
  • 《大明風華》朱元璋嚇人?戲說害人啊!
    撰文:李愚(劇評人)、開宸(清史學人)今天,《大明風華》和朱元璋一起上了熱搜。劇中,燕王朱棣搶到了江山,成為明成祖,但他時常夢靨。一次,在夢中,夢到了朱元璋。《大明風華》自然不是第一部引起類似爭議的古裝劇。回想去年兩部古裝劇爆款《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都聚焦於乾隆年間的後宮故事,但兩部劇中的歷史人物,卻相互「打架」。
  • 馮紹峰穎兒《山河月明》片花曝出,能否贏過《大明風華》?
    這部劇歡瑞出品,高希希導演,一開始叫《江山紀》,後改名為《山河月明》。是一部實打實的歷史古裝劇,而不是什麼披著古裝外皮的偶像劇。從片花裡也可以看出,這部劇的重點是馮紹峰飾演的主角朱棣的傳奇一生,而不是他狗血的戀情。
  • 歷史劇《大明風華》,再現了明成祖朱棣的文治武功!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結束了元朝在中原大地的統治。但元朝的勢力被趕到了關外大草原,並沒有被徹底剷除,尤其是軍事實力尚存,隨時有捲土重來的可能!北元先後崛起了韃靼、瓦剌等部落,他們經常領兵南下,掠我邊疆。通過靖難之役登上大寶的朱棣,穩定朝局後,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五徵漠北了。徐達、常遇春、藍玉等名將均已遠去,是時候開創朱棣的武將時代了!
  • 朱亞文揭秘《大明風華》那些事兒 通過「變臉」求生存
    近日在湖南衛視和優酷同步開播的古裝劇《大明風華》以不走尋常路的姿態引起觀眾注意:湯唯電視劇首秀,古裝造型卻有點「垮」,披頭散髮的女扮男裝上了熱搜;朱亞文喬裝東廠太監,被調侃明朝第一皇孫「廠裡廠氣」。一直等不斷「變臉」角色北青報:《大明風華》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朱亞文:它的劇作特別好,我只看了兩集劇本就決定來。朱瞻基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的變色體質。
  • 導演張黎:與自己對抗才有意義
    該劇從開拍起,便頗受業界矚目:歷史正劇導演張黎坐鎮,從《走向共和》到《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擅長「宏大敘事」的導演張黎完成了自己的風格化表達,並一再展示出在群像塑造上的深厚功力,借那些亦正亦邪、難以用簡單的「好壞」來形容的主角們對歷史的發問,帶觀眾陷入思考。人氣演員楊洋、張天愛、吳尊、王麗坤的加盟更是讓該劇成為了匠心+熱度的代名詞。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
  • 《大明風華》將在韓國播出,KBS獲得獨家播放權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更多娛樂消息電視劇《大明風華》已經確定引進韓國!根據韓國媒體的最近消息,韓國電視臺KBS已經與《大明風華》製片方籤訂合同,確定將該劇引進到韓國。但是由於明朝對於韓國來講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明朝與高麗有著許多特殊的關係。因此,引進該劇也有這個方面的考慮。該劇導演張挺表示,從劇集行業來說,他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把自己手中的活幹好,讓觀眾喜歡不停地看。看來韓國也要掀起「明朝熱」了啊!當然,另外一個促成該劇引進的原因還要說該劇的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