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一位內部人士6月22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電信將在本周內公布最新的國際漫遊資費方案。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其資費最高有望降低90%。
據本報記者了解,中國電信原準備於6月23日公布上述新方案,方案中途出現修改,導致推遲公布。不過,基於中國電信此前的承諾,該方案公布時間最遲不會超出6月。
今年5月,工信部對運營商提出「提速降費」要求,三大運營商相繼拋出了一攬子方案,針對部分特殊業務降低資費,同時梳理了此前的促銷措施。中國電信發布的降費措施中,即包括大幅降低國際漫遊流量資費,但沒有公開細則。
相較於國內流量資費,國際漫遊流量資費看上去無疑偏高。根據中國移動6月15日最新公布的國際漫遊流量資費標準,在48個國家和地區,中移動用戶的漫遊流量資費包括3元、6元、9元包3MB三個等級,相當於支付1~3元才能使用1MB數據流量。
去年6月,中國電信將50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漫遊資費下調到了3元1MB水平。其在國內推出的流量包套餐,每GB最低收取25元,相當於3元120MB。
此次中國電信即將公布的新的資費標準,與中國移動對應保持在同一個水平。
不過,中國運營商收取的國際漫遊費,絕大部分都付給了境外合作夥伴。開展國際業務,運營商必須藉助境外合作夥伴的通信網絡,或合作提供漫遊服務,或開展虛擬運營。漫遊資費如何設置,主要看國內運營商與其境外合作夥伴博弈結果。
「以前也在談降國際漫遊,但主要降的是語音。去年降過一部分城市的流量費,但是範圍還是很小。」電信專家付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運營商此次能夠大幅降低國際漫遊流量資費,原因就在於中國4G取得了較大發展,「4G用戶規模大了以後,就可以跟國際運營商對等談判。國外運營商可以漫遊到中國的4G網,也看到了中國4G用戶的境外漫遊需求增加。」付亮說。
據悉,在運營商收入構成中,國際業務只佔極小比例,且毛利率較低,即使大幅降低資費,也不會對運營商收入造成較大影響。
「三大運營商的國際漫遊業務,基本都剛實現盈虧平衡,在有些國家和城市是賺錢的,在一些地方是賠錢的。運營商並不是考慮在國際業務上賺多少錢,考慮的是給用戶提供無縫服務。」付亮說。
儘管國際漫遊業務賺錢效應不佳,卻能夠幫助運營商爭奪更多用戶,依然受到運營商重視。近幾年來,運營商仍主要通過價格戰獲得競爭優勢,一家運營商降低資費,其他兩家運營商往往立即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