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知名農產品,你熟悉幾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20-12-09 漁人的草舍

大連,別稱濱城,是遼寧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2573.8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95.2萬人,戶籍城鎮人口428.54萬人,城鎮化率72%。

大連市地處遼東半島南端,位於北緯38°43′~40°12′,東經120°58′~123°31′之間。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倚遼闊的東北平原,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遊城市 。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2020年2月26日,遼寧省大連海參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連大櫻桃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1.莊河大骨雞

大骨雞又稱莊河雞。大骨雞形成歷史悠久,據資料記載,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山東移民將山東大型的壽光雞帶入遼寧,與當地雞雜交,後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而成。主要產於遼寧省莊河市。分布於東溝、鳳城、金縣、新金、復縣等地。大骨雞是以蛋大為突出特點的兼用型地方雞種。具體大墩實,覓食力強,產蛋多而大,且蛋殼厚而堅實,肉質鮮嫩等特性。

據資料記載,早在200多年前,山東移民帶來了大型的壽光雞,爾後與當地雞雜交,並經長期選育而成。產區人民非常注意雞的選種工作,每到孵化季節,多向飼養優良種雞戶串換種蛋,在自養雞群中注意選產連蛋、下秋蛋、生大蛋的雞,並重視選留體大健壯的公雞配種。

產區自然環境條件十分優越。莊河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背山面海,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北部為山區,中南部為丘陵,沿海區夾有平原。土壤主要為砂壤土,沿海區多屬鹽鹼土。當地受海洋性氣候影響,降水量多,為溼潤地區,有利於農業生產。農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還有大豆、花生、甘薯等。北部山區盛產柞蠶,沿海區水產資源豐富,有大量的動物性飼料和礦物質飼料。這些自然生態條件,對大骨雞的體大、蛋大、耐牧等優良特性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2.大連鮑魚

大連鮑魚,遼寧省大連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大連是中國皺紋盤鮑的主產地。皺紋盤鮑俗稱「四孔鮑」和「鮑魚」,是鮑科中的優質品種,有「海味之冠」的美譽。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是「海產八珍」之一。歐洲人早年間,也把鮑魚作為一種活鮮食用,譽作「餐桌上的軟黃金」。

2005年1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大連鮑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清代,宮廷中也已有所謂全鮑宴。在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聖」時,大都進貢鮑魚為禮物。

大連鮑魚喜歡生活在水質透明度較高,底層營養豐富的巖礁帶。大連沿海島嶼眾多,礁石林立,氣候溫和,餌料豐富,很適合鮑魚棲息和繁衍。皺紋盤鮑具有晝伏夜出的特點,主食褐藻類和綠藻類。

3.大連海參

大連海參,遼寧省大連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大連海參(古稱遼參),產於大連沿海的一種海刺參,又名海鼠、海黃瓜,是一種名貴海產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六億年。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鹹,補腎經,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曰海參。海參肉質軟嫩,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風味高雅,是久負盛名的名饌佳餚,是「海味八珍」之一,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著「壓臺軸」的角色,被視作為中餐的靈魂之一。

2005年12月0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大連海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海參種類有:「刺參」、「婆參」、「梅花參」、「方刺參」、「禿參」等,尤以「刺參」為參中珍品。大連海參即為刺參。

「刺參」產於中國的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在明朝李時珍所編的《本草綱目》中有「(海參)產自遼東灣的,質地較好」的記載。

《清稗類鈔》載:「海參,以奉天(今遼寧省)者為最,色黑多刺,名遼參」。

清乾隆年間趙學敏繼編的《本草綱目拾遺》有「海參亦出登州海中,與遼東接壤,所產海參亦佳」,而且還有「海參遼產最佳,吳、浙、閩、粵者肥大無味」等論述。此種海參體壁肥厚,肉質細糯,刺多而挺,色澤有黃褐、黑褐、純白和灰白等多種,有「淡水制」和「海水制」兩種,又以淡水貨為最佳。

4.莊河山牛蒡

莊河山牛蒡,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莊河市的土壤多為棕壤土和油沙土,適合山牛蒡的生長。莊河山牛蒡為長條棒錐型、黃白色、有絨毛、無空心、大小均勻,具有獨特的清香味,味甘、清脆、鮮嫩,營養價值高,被稱為「素中之葷」。

2011年12月15日,原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莊河山牛蒡」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莊河就引進種植山牛蒡,是中國最早引進種植山牛蒡的地區之一。

2009年4月起,為適應國際市場對山牛蒡的需求,克服原有山牛蒡品種劣質、低產、低效等劣性,莊河市山野菜協會決定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生產加工,並進行山牛蒡高產栽培及深加工技術開發,培育出黃金山牛蒡品種。

5.旅順鮑魚

旅順鮑魚,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旅順鮑魚,學名「皺紋盤鮑」,俗稱鮑魚、四孔鮑、紫鮑、將軍帽,古稱鰒,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原始腹足目、鮑科。旅順鮑魚是中國分布8種鮑魚中個體最大、品質最好、價值最高、自然產量最大的主要經濟種類。旅順鮑魚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自漢代以前即有鮑魚交易。清朝時期宮廷中有所謂全鮑宴,在滿漢全席中旅順鮑魚佔有重要位置。旅順鮑魚是國宴的必備佳餚,身價最高,品質最好,含有豐富的球蛋白。

2011年11月22日,原農業部批准對「旅順鮑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據史料記載早在中石器時代,人類就「緣水而居」、「竭澤而漁」、「以木,石擊魚捕而食之」。那時人類就在沿海掘地造屋,定居生存,並駕駛獨木舟捕魚拾貝。出土的石斧、網墜、魚鉤等大量石、骨、貝、陶器等歷史文物,就是當時人類用於原始漁獵活動的工具,由此可見,歷史王朝莫不以興漁鹽為富邦之本,尤以遼齊為是。《奉天通志》記載:「遼海漁業自魏晉時已興盛。……蓋遼海四達,天然魚產薈萃之地」。

旅順鮑魚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自漢代以前即有鮑魚交易。

宋代,詩人蘇東坡寫有《鮑魚行》七言古詩一首,生動地描繪漁民採鮑的情景。

清代,宮廷中有所謂全鮑宴。當時沿海各地官吏朝聖時,大都進貢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旅順鮑魚與官吏品位的高低掛鈎可見其價值。在滿漢全席中旅順鮑魚佔有重要位置。

旅順鮑魚是國宴的必備佳餚,身價最高,品質最好,含有豐富的球蛋白,中醫認為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品,多吃無妨,吃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旅順鮑魚即可生食又可熟吃,燒炒氽均可,尤以食原殼鮑魚為最佳。

6.旅順赤貝

旅順赤貝,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赤貝又名魁蚶,屬瓣鰓綱,蚶科。貝殼大而堅厚,左右兩殼相等, 呈斜卵圓形,極膨脹。足絲強韌,多附著在石礫或死貝殼上。肉味鮮美,富含營養,宜鮮食。旅順口區在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獨特的水域水質環境條件下,經過增養殖管理,形成旅順赤貝特有的優良品種,貝殼大,堅厚、殼面白色,棕色絨毛狀殼皮,肉質紅嫩,出肉率高、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被消費者認可和青睞。

2011年11月22日,原農業部批准對「旅順赤貝」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旅順赤貝增養殖歷史悠久,是優良的地方貝類海鮮特產品種,為旅順口區重點發展的貝類增養殖品種,多年來也是旅順地區主要的出口水產品之一。

旅順赤貝的食用方法經歷了多代人的傳承,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在當地有「生吃赤貝」的習俗。

1983年,根據國家農業部下達的科研課題,大連市旅順口區開展赤貝人工育苗與增養殖技術研究和試驗。

7.莊河牡蠣

莊河牡蠣,遼寧省莊河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莊河牡蠣生長的海域地理條件優越,即氣候、底質、水質及餌料等方面都非常適合牡蠣的繁殖和生長。莊河牡蠣歷史悠久,有縣誌文字記載就以「蠣子」聞名。民間有「冬至到清明,蠣肉肥晶晶」的俗諺。莊河牡蠣外形褶皺較多,貝殼較厚,肉肥爽滑,營養豐富。

2011年11月22日,原農業部批准對「莊河牡蠣」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莊河牡蠣歷史悠久,有縣誌文字記載就以「蠣子」聞名。民間有「冬至到清明,蠣肉肥晶晶」的俗諺。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潔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治虛,解丹毒。在諸多的海洋珍品中,許多人唯獨鍾情於牡蠣。西方稱其為「神賜魔食」,日本人則認其為「根之源」。

民國時期,宋慶齡也經常食用牡蠣,以保持容顏之美。

牡蠣一直是莊河地區盛產的海產品之一。由於莊河特有的自然環境,使這裡物產豐饒,莊河牡蠣的烹食方法經歷了多少輩人的傳承,烹食方法達三十餘種。

20世紀50年代,全國大中專院校就把褶牡蠣編入教材,成為海產優秀養殖發展品種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莊河漁民開始投石繁養牡蠣,改變了莊河沿海群眾千百年來自由採貝的習慣。莊河市水產研究所亦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了對莊河牡蠣的研究與推廣。

20世紀60年代初,莊河牡蠣逐步發展。

20世紀80—90年代,莊河牡蠣繁養進入了準工廠化,產量也達到了上萬噸。

2000年後,莊河牡蠣繁育工廠化,自給自足。

2005年,莊河牡蠣制定了莊河地方標準。

2006年,國家級牡蠣良種場建立,牡蠣養殖飛躍發展。

8.復州灣海鹽

復州灣海鹽是遼寧省大連市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由於處於其海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質的海水資源和廣闊的泥質灘涂,生產出來的海鹽晶瑩剔透、色澤白淨、晶體氯化鈉純度高、重金屬含量極低。

2018年3月,復州灣海鹽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州即設鹽百戶復州灣海鹽和煎鹽軍,管理和經營鹽業事務。

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大連復州灣鹽場始建。

2009年,經大連市政府同意、大連市國資委批准,大連復州灣鹽場改建為國有獨資公司。

9.莊河草莓

莊河草莓,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莊河草莓果形美觀,呈心型,大小均勻、整齊,很少有畸形果。顏色鮮紅,有光澤。有特殊的濃鬱香味。 鮮美紅嫩,果肉多汁,甜酸可口,營養豐富,入口綿軟,無硬感。

2012年12月7日,原農業部批准對「莊河草莓」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新中國成立之初,莊河就引進過草莓,當時稱「高麗果」。

20世紀50-60年代,莊河市有不同規模的零星栽培。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後,草莓栽培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

1992年在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政策的推動下,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等措施,促進了草莓生產的快速發展。

截止2017年年底,莊河市累計成立各級各類草莓專業合作社75家,組建經紀人隊伍2000餘人,帶動全市18個鄉鎮15萬餘人創業致富。

2010年以來,莊河市已連續舉辦7次草莓歡樂節。在草莓節期間,莊河市指定開放了10家草莓採摘園,由莊河市食品檢驗監測中心保駕護航,指定採摘園的草莓均實現可追溯,讓遊客可以吃到放心草莓。

2018年,莊河市草莓種植面積達10.6萬畝,草莓產量達到10.54萬噸,已經形成了多品牌為代表的產業發展體系。

2018年,莊河草莓免檢進入北京新發地市場,莊河市草莓協會基地被評為北京冬奧會唯一草莓供應基地,莊河草莓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特供產品。

10.大連蘋果

大連蘋果,遼寧省大連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大連市栽種蘋果有100多年的歷史,主要栽培的也有幾十種。其中,紅富士、國光、寒富的產量最多。因而形成了大連市歷史悠久的資源性特色產業 。大連市位於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屬於南溫帶溼潤半溼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空氣溼潤,能夠滿足蘋果正常生長發育。大連蘋果果形端正,果面光潔,果肉細膩,鬆脆多汁,酸甜適口,香氣濃鬱 。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大連蘋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

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據《大連市志·水果志》記載,早在1898年,俄國人在旅順、金州等地建立苗圃時,栽種的植物中就有他們帶來的早熟蘋果「紅魁」、「黃魁」。

1900年,松崎林兵引入國光、紅玉、倭錦等蘋果苗木,分別在普蘭店附近的馬虎島、張店、長店堡建立了3處蘋果園。

20世紀20年代,日本人在南至旅順、北至瓦房店的多處建果園,大量栽植蘋果樹。旅大地區的地主和民族資本家發現栽種水果有利可圖,也紛紛購買苗木,建立果園 。

11.大連大櫻桃

大連大櫻桃,遼寧省大連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大連大櫻桃栽植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大連市位於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屬於暖溫帶溼潤半溼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空氣溼潤,適宜種植櫻桃。大連大櫻桃果實發育充分,果個大,縫合線側豐滿,蠟質層厚,光澤鮮豔閃亮,酸甜可口,風味純正,肉厚多汁,果肉硬度高 。

2018年2月12日,原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大連大櫻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

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大連大櫻桃栽植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十八大以來,大連市將發展大櫻桃等水果產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舉措,實施果業發展新戰略 。

2006年,大連市金州區被農業部授予大櫻桃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009年,中國果品之鄉暨果業先進典型評選組委會授予大連旅順口區「中國大櫻桃之鄉」稱號 。

2018年,大連市被中國園藝學會櫻桃分會授予「中國優質大櫻桃示範區」稱號

12.大連裙帶菜

大連裙帶菜,遼寧省大連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裙帶菜褐藻門,褐子綱、海帶目、翅藻科、裙帶菜屬。屬海藻類的植物,葉綠呈羽狀裂片,葉片較海帶薄,外形像大破葵扇,也像裙帶,故取其名。裙帶菜在宋代《本草》上稱菜莙薘,音變成裙帶菜。分淡幹、鹹幹兩種。裙帶菜是褐藻植物海帶科的海草,譽為海中蔬菜。大連裙帶菜自民國時期就開始人工種植,品質優異、色澤純正、口感鮮爽、營養豐富。

2010年09月13日,原農業部批准對「大連裙帶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大連裙帶菜來源於朝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關東州水產試驗場從朝鮮採集裙帶菜投放到大連老虎灘、菱角灣一帶海域試養,獲得成功。翌年,養殖的裙帶菜蔓延到周邊海區,生長十分繁茂。之後,日本殖民當局每年春秋兩季都僱傭朝鮮婦女潛水收割裙帶菜。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收穫鮮菜170多噸,為當時最高年產。

1961年,大連裙帶菜開始人工養殖。

1981年,大連裙帶菜開始大面積人工養殖。

20世紀80年代末期,大連裙帶菜養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大連引進日本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加工方法,使大連地區裙帶菜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

20世紀90年代初,針對大連地區裙帶菜收穫期短、藻體小叢生長毛等問題,大連地區採用引進日本良種和將養殖浮筏向水深流大海區發展等措施,使裙帶菜養殖業出現飛躍,特別是全人工育苗技術的開發和大規模投入生產,從根本上解決了苗種退化問題,並有效控制養殖密度,極大地提高了大連裙帶菜產量、質量和在日本市場競爭力。大連裙帶菜因其蛋白質含量高、色澤綠、菜體厚,深得日本市場歡迎,且出口價格高於其他地區。

大連其他知名農產品:

東馬屯蘋果、大魏仕康園紅富士蘋果、駱駝山大魏紅富士蘋果、廉陽大櫻桃、凍尖把梨、九園紅富士蘋果、老虎山村海林大櫻桃、沃仙有機蔬菜、咯咯噠鮮雞蛋、露鳥大骨雞蛋、洪家鮮雞蛋、海晏堂即食海參和免清洗幹海參、大洋島海膽。

凍尖把梨

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

地理標誌和農產品結合,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該區域資源優勢,形成區域特色品牌,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

以上所列品種有所不全,歡迎廣大網友補充。

相關焦點

  • 遼寧省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67個 「金字招牌」讓遼寧土特產...
    &nbsp&nbsp&nbsp&nbsp大連海參、朝陽大棗、阜新瑪瑙、盤錦大米、鞍山南國梨……這些響噹噹的土特產全都獲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意味著這些土特產的名字成了「金字招牌」。
  • 大連6個水產品牌獲"遼寧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原標題:我市6個水產品牌獲「遼寧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近日,從遼寧省農委、林業廳、海洋漁業廳、畜牧局聯合發布的2018年遼寧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結果得知,我市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的「棒棰島海參」、大連遼渤灣海產品有限公司的「遼渤灣即食海參」、大連乾日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大洋島海膽」、大連海寶漁業有限公司的
  • 寧夏5個農產品成為 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本報訊 (記者 智慧)2016年12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批准公告,我區申報的「固原馬鈴薯」「固原胡麻油」「固原黃牛」「彭陽紅梅杏」和「朝那雞」5個農產品,獲批使用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四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全市15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你知道哪些?
    我市新增四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全市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已達15個,全省第二9月26日,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 我市近日新增4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 總數已達15個, 位居全省第二。
  • 我市新增6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我市新增6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2020-12-18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溱湖籪蟹」上榜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單,泰州特色農產品「溱湖籪蟹」上榜。至此,泰州已有7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專為溱湖而生的生僻字——「籪」。2018年,「溱湖籪蟹」入選江蘇省農產品品牌名錄。去年12月,「溱湖籪蟹」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據了解,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全國共有312個產品入選今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單。
  • 2020年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精析!
    圖表8:2008~2020年只有1個水產業類「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省(市)產品明細(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製圖:農小蜂)從水產業類品牌化貨源來看,目前山東省水產業類「農產品地理標誌」數最多,高達54個,然後是遼寧省29個(遠比山東省少25個),接著是黑龍江省25個(遠比山東省少29
  • 大連長海縣,夏日來旅遊,必食地理標誌極品海鮮「大連蝦夷扇貝」
    本期主題:夏日,很多人出遊喜歡去海島觀海,還能吃新鮮海鮮,你有了解過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嗎?那裡有著北緯39度的極品海鮮呢,一起去看看吧!長海縣的由來長海縣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是大連市下轄唯一的縣,地處遼東半島東側,黃海北部。
  • 黔西南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黔西南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發布時間:2020-12-14 11:18:57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
  • 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
    ,一批「產自特定地域、彰顯獨特品質」的優秀地理標誌農產品亮相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展。「地理標誌農產品是有故事的產品,有鄉愁的產業。」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連續六年組織舉辦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展和品牌推介會,充分展示地理標誌農產品發展的蓬勃生機和中華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已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一展一會」宣傳推介平臺。特色,能認得出、記得住走進展區,以麥穗、地球、日月等元素構成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隨處可見。
  • 泰興「江沙蟹」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
    近日,在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泰興「江沙蟹」順利通過評審,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這也是繼泰興白果後,泰興市又一產品榮登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之列。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
  • 河南省又有21個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評審
    日前,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在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近期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和第二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中,河南21個產品經過材料匯報和專家答疑後,順利通過評審。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60個產品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 崑山「張浦黃桃」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
    日前,在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張浦黃桃」順利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評審,成為崑山市第1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張浦黃桃」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面積217.3公頃,覆蓋10個行政村,年產量4000噸。  黃桃是張浦鎮的傳統特色農產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
  • 我州新增5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本報訊 (記者 鄧忠勝)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對望謨八步茶、仁懷功夫紅茶、石阡土雞等14個農產品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其中,我州望謨八步茶、興仁牛乾巴、興仁薏仁米、貞豐火龍果、魯容百香果5個農產品上榜。至此,黔西南州已擁有26個國家地理標誌登記農產品。
  • 「湖州桑基塘魚」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湖州桑基塘魚」品牌推介會在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漁莊舉行。目前該產品已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評審及公示,成為繼長興紫筍茶、湖州太湖鵝、湖州湖羊、莫幹黃芽、安吉白茶、長興「胥倉雪藕」後湖州的又一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什麼是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有何意義?當天的推介會上,與會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 衡陽縣:「臺源烏蓮」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衡陽縣:「臺源烏蓮」獲「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 青海省78個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央廣網西寧12月1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記者日前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河南縣雪多犛牛、同仁青稞、尖扎山羊、尖扎蕎麥、湟源犛牛肉等10個農產品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專家委員會評審。截止目前,青海省78個農畜產品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佔普查資源數的87.6%。
  • 大連櫻桃憑什麼成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大連櫻桃都有哪些品種?
    市面上的櫻桃大部分來自於一座美麗的城市——大連。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大連大櫻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那麼你知道,大連櫻桃憑什麼成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嗎?初夏到了,藍莓綠了,櫻桃也紅了,恰是解饞時節。市面上紅紅閃亮的大櫻桃,著實誘人,讓人不忍垂涎。
  • 青海這款農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誌
    12月8日至9日,在2020年第三次和第四次農畜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上,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申報的「雪多犛牛」農產品經過專題匯報、專家評審答辯、樣品鑑評等環節,最終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至此,河南縣河曲馬、歐拉羊、雪多犛牛三項農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國家地理標識產品可以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品牌效應帶動產業發展。
  • 蘭溪兩個農產品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評審
    蘭溪兩個農產品通過農產品地理標誌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