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黑色幽默的糖衣下 魯蛇世代的無情自嘲

2020-12-25 益生英明

娛樂圈新頭條,妹幫你全打包!各位看官老爺們大噶好!可愛如我的益生妹突然出現!

今天益生妹給大家介紹一部獲獎無數的國產電影——《大佛普拉斯》,作為一部由臺灣主創團隊製作,由臺灣本土導演執導,由臺灣當地演員演繹的黑色幽默電影,《大佛普拉斯》用臺灣當地方言通過臺灣最底層人民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初看讓人忍俊不禁,再品令人如在喉的故事。

這部電影通過臺灣最底層的幾個小人物展開,主人公肚財是一個孤兒,他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從小四海為家,露宿街頭還進過監獄,現在每天騎著電動車四處撿垃圾,撿完之後搬回回收站,過秤稱重後,拿著僅能填飽肚子的酬勞,過著從來沒過精神消費的生活。而菜埔是另一位身處生活夾縫的小人物,他白天需要打零工,晚上還要為黃啟文的工廠值夜班以此來照顧他病重的媽媽,他木訥遲鈍,心裡沒注意,只想繼續過著這種掙不脫卻又抓不住的生活。

肚財和菜埔從小就是朋友,晚上肚財會去711撿一些過期的冷便當,帶到工廠的值班室和菜埔共同分享。兩人一邊看著黑白電視,一邊吃著變冷的便當,就這麼過著難熬的生活。一次黑白電視出現了故障,肚財就慫恿菜埔去取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想窺探一下有錢人的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老闆的黃啟文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人上人,憑藉藝術的造詣,他在當地開了一個製造佛像的工廠,而最近黃啟文還拿到了護國法會中大佛的訂單,可以說正是春風得意。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了他的風流史,也為肚財和菜埔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次,兩人照例看著行車記錄儀吃便當,卻意外地目睹了一個兇殺現場。

黃啟文的女友發現了黃啟文出軌的事情,並以此索要賠償,黃啟文惱羞成怒將其打暈裝入後備箱,之後驅車返回佛廠,並在行車記錄儀的見證下毀屍滅跡,手忙腳亂的黃啟文也是將假髮脫離,徹底露出猙獰的面目。當晚,黃啟文連夜組裝好了佛頭。

肚財菜埔深知惹禍,連忙前往廟中燒香拜佛,但佛祖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肚財先了意外身亡,之後黃啟文又趕來威脅菜埔。護國上,數百名和尚圍坐在大佛周圍,點著燭火,誦著經文,敲著木魚,影片也正式結束。

作為一部黑白電影,《大佛普拉斯》擁有相當出色的視聽語言,在整部電影中只出現了幾次彩色鏡頭,這些彩色鏡頭都出現在行車記錄儀中。同時,對於肚財和菜埔這兩位主人公,影片都調高了ISO,使得黑白電影擁有相當密集的噪點,增加了幾分粗糙感和劣質感,而行車記錄儀的色彩畫面就比較寫實,這樣的對比也頗具玩味。

同樣影片中還運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元素,首當其衝的就是菜埔和肚財的名字,這兩個名字都沒有什麼實際的意思,菜埔指的就是普通的醃鹹菜,而肚財也是相當於旺財的叫法。導演黃信堯還為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生活橋段,比如菜埔拿著300新臺幣去買眼鏡,再比如肚財心懷理想的太空艙,這些意向仔細咀嚼起來耐人尋味,也是《大佛普拉斯》贏取眾多大獎的不二法寶。

大佛普拉斯的成功絕非偶然,在它獲獎的童年,草東沒有派對憑藉專輯《醜奴兒》擊敗了周杰倫的告白氣球一舉奪下了當年的金曲獎。作為一種以Past Rock為主的多元音樂力量,草東的搖滾爆發出了年輕人蓬勃而又熱血的力量,草東的歌詞帶著對現實和生活的戲謔和嘲諷,寫出了年輕一代的掙扎和迷茫,寫出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忍俊不禁,一種可逃的自娛自樂,一種越陷越深的自我救贖。

在臺灣,這樣的一代年輕人將自己成為魯蛇世代(loser),其意就如同大陸人口中的屌絲一般,而《醜奴兒》和《大佛普拉斯》就是魯蛇世代最自己的無情自嘲。雖然身處社會底層,卻不像肚財菜埔般窮困狼狽,但面對身份地位上無法彌補的差距,既無運籌帷幄之智,也無暴虎馮河之勇,魯蛇世代只能在無奈中平添幾分無奈,在傷感中多增幾分傷感而已。

相關焦點

  • 豆瓣8.7,黑白影片《大佛普拉斯》,包裹著喜劇外衣的黑色幽默!
    《同學麥娜絲》維持黃信堯導演的黑色幽默風格,雖然沒有機會一舉拿下最佳劇情長片與最佳導演,但仍不減其黑色魅力,票房節節高升。然而,這也不是堯氏幽默第一次嶄露頭角,早在前作《大佛普拉斯》就曾經跟《血觀音》殺得煙硝四起。所以,對比於具有聲光效果的好萊塢電影,《大佛普拉斯》這部灰暗的黑白草根片,到底有何魅力?
  • 電影《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
    2017年10月13日,電影《大佛普拉斯》在臺灣上映,一個多月後,《血觀音》上映,兩部類型相似,內容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電影不約而同地被看過的影迷拿來做比較。意識清楚,身體不能動彈,想了卻自己生命的月影卻永遠無法自己做主,在棠真「就這樣長長久久的活著」的祝福下,留下了痛苦而悔恨的眼淚。善與愛,惡與恨,它們最大的區別是後者因為沒有愛,於是失去了所有生的意義。
  • 三部角逐奧斯卡的國產片,我最看好《大佛普拉斯》!
    >畫面在切換到行車記錄儀裡老闆的聲色犬馬,是霓虹般絢麗的藍色燈光和粉色曖昧,儘管是讓我們感到小人物悲愴的現代暗黑故事,但是兩位演員或者角色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打破第四面牆的吐槽,既讓我們心酸卑微,又有一絲自嘲般的幽默輕鬆感
  • 《大佛普拉斯》真實生活是悲慘的一幕黑色喜劇
    大佛普拉斯中的三位主演,是非常具備表演天賦,不做作不裝逼的演員陳竹昇\莊益增\戴立忍。個人更喜歡莊益增多一些,因為這個角色難度更大,沉默和木訥是很難演出來的。  因此,本片唯一的幾個彩色部分是老闆奔馳監視器中的花天酒地,還有體現黑色幽默的土豆的那輛摩託車。
  • 《大佛普拉斯》角逐奧斯卡,導演說從業近20年不喜歡拍人物
    去年《大佛普拉斯》成為第54屆金馬獎的最大贏家,攬下最佳改編劇本等5項大獎,並在今年4月份榮獲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還將代表中國臺灣地區角逐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圖片來自鳳凰網娛樂這是他拍攝近20年紀錄片後,首次執導劇情長片。
  • 影視點評:《大佛普拉斯》大佛肚中的赤裸生命
    《大佛普拉斯》可以說是我的年度期待之一,改編自導演黃信堯之前的短片《大佛》,普拉斯是「Plus」的音譯,《大佛普拉斯》意為加長版的《大佛》,作為紀錄片導演,黃信堯電影長片處女作其實可以說相當超出了業界的預期·,得到了包括金馬最多的十項提名在內的很多讚譽。
  • 大佛普拉斯
    這期節目講的是《大佛普拉斯》還有林生祥的音樂。《大佛普拉斯》劇照《大佛普拉斯》電影原聲帶由林生祥製作,樂隊老班底早川徹、大竹研,加上鼓手樹葉,14首曲子詼諧、荒蠻也充滿幽默感。音樂總能讓人想起一些畫面,例如:聽著有點衝浪風格的《跟著董事長去衝浪》,就會想起肚財和菜埔偷看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那些街道和沙灘美景的畫面,搭配的聲音是尋歡作樂,是一個海歸藝術家的風流,也是底層兩個男人的寂寞之苦;聽著《紅木桌下的秘密》,也會想起桌角下伸出的一條腿。
  • 《大佛普拉斯》:反抗失效的年代,失敗者的犬儒哲學
    臺媒說《大佛普拉斯》講的是臺灣魯蛇(loser)的「沒有辦法」哲學。頗為有趣的是,這種庶民的失敗者哲學在兩岸三地似乎收穫相當一致的共鳴與好評。《大佛普拉斯》海報從臺北往香港的飛機上,我終於才補看到這部神片。
  • 《大佛普拉斯》 :展示人性「荒謬」和「荒誕」 更新臺灣電影面貌
    電影《大佛普拉斯》海報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西媒稱,黃信堯執導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大獲成功,令他成為臺灣電影界的新星,得到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國際導演的肯定。據埃菲社2月6日報導,黃信堯1973年出生於臺灣重要文化中心臺南市,2014年他的短片《大佛》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當時擔任評審的導演鍾孟宏看中其獨特的黑色幽默與臺灣生命力,主動提議將其發展為長片。鍾孟宏也為該片擔任監製。
  • 《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提名十項領跑,並且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就是——《大佛普拉斯》。這部影片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景喜劇電影,只是圖哈哈一笑,而是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與一般的喜劇片不同,《大佛普拉斯》引發觀眾發笑的並不是因為電影的情節或者演員的表演,而是來自於導演幽默的解讀。很多人把這部影片定義為打破"第四面牆"的做法,意思就是類似《死侍》在電影中演員和鏡頭面前的我們進行交流。
  • 《大佛普拉斯》導演新片:比上次的機車更機車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同學麥娜絲》,曝光了第二支預告片。 《大佛普拉斯》被稱為近幾年來臺灣最好的一部電影,這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最終以十項提名領跑金馬獎,一舉拿下了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
  • 為何他眼瞼低垂,是佛還是娼妓——《大佛普拉斯》的黑色幽默
    ——《大佛普拉斯》這是一個只拍過紀錄片和廣告片的導演,《大佛普拉斯》是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片。資本對於他的才華給予了最大的認可,金主們為他投資,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長片——《大佛》的plus版本,於是電影就有了《大佛普拉斯》這樣戲謔的名字。
  • 《大佛普拉斯》是我最近幾年看過最好的華語電影。(上篇)
    兩年前,臺灣《大佛普拉斯》成了一匹黑馬,席捲海峽兩岸各大電影節,舉辦眾多獎項,並擊敗「血觀音菩薩」獲得五項金馬獎。這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好的中國電影,沒有一部。或許正是因為太現實,這部電影無法跨過大陸電影的「門檻」,只能在一些網站生存。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2017年,臺灣導演黃信堯帶著作品《大佛普拉斯》橫掃海內外多個獎項。而就是這部小成本電影,沒有任何流量明星,沒有女主角,只是幾個社會底層的臺南城鄉結合部的男人故事。就是這樣一部看起來不出彩的電影,在看似幽默的氛圍中將社會的醜惡和荒誕無限放大,帶給人別樣的反思。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一個欲望兩個世界三次起伏《大佛普拉斯》一個不曾想到的電影故事
    人類永生的孤獨是眾生平等的,每個人都逃脫不了,而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窮人的黑白世界成為了完全的另一種視角,而我今天要說的這部影片就是《大佛普拉斯》,有錢人的世界為什麼是彩色的?窮人的世界為什麼是黑白的?
  • 《大佛普拉斯》:這部臺灣限制級電影直面貧富差距
    認真安利一部華語小成本電影《大佛普拉斯》 一個華語電影為什麼取這樣一個「洋氣」的名字呢?是因為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叫大佛的短片,而這部電影是大佛的加強版,所以用了「plus」的諧音《大佛普拉斯》作為片名。(當然光明磊落的小朋友是不需要害怕的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與富人的生活有雲泥之別,貧富差距一直都是每個國家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大佛普拉斯》直面這個問題。電影講的是兩個窮人看到一個富人的行車記錄儀所記錄的一場命案而引發的一系列危機。兩個窮人,一個叫肚財,他是個孤兒,靠撿垃圾為生,愛好抓娃娃和看色情雜誌。
  • 近年來少有的華語佳作,《大佛普拉斯》為什麼獲得眾人青睞?
    其實要完全解讀《大佛普拉斯》中描述的底層人民,就要先去理解明明在臺灣發達的全球化商業環境下,放著那麼多可選擇的娛樂與精神食糧不要,卻整天都聽玖壹壹的歌曲,以及每天以失神的目光,不斷熬夜打網路遊戲與賭博電玩的人,他們究竟為什麼只能透過這類事物,來填補空虛心靈的感受?
  • 《邪不壓正》《紅海行動》《大佛普拉斯》參選奧斯卡,你pick誰?
    中國大陸除了《邪不壓正》,還有中國臺灣地區的《大佛普拉斯》以及中國香港地區的《紅海行動》,都參與了其中,你們覺得誰更拔得頭籌呢?據了解,《邪不壓正》是姜文首次帶片參選奧斯卡外語片。此片是由彭于晏、姜文、廖凡、許晴、周韻等人主演。講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一個老北京的故事。
  • 《大佛普拉斯》是地道的臺灣電影,趕緊點進來看看吧!
    《大佛普拉斯》是地道的臺灣電影。奮侯孝賢、楊德昌之餘烈,關注底層,有血有肉。所不同之處,侯是散文詩,楊長於社會解剖,大佛則是黑色幽默。大佛普拉斯好比蘋果Plus,商業社會,百舸爭流,信仰市場,烈火烹油,佛也不甘寂寞,坐享人間香火。這是電影極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