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陀當時為什麼要涅槃?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2020-12-17 每日一首佛歌

心利上師-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21

從此以後,佛就開始宣揚自己的教理,歷時四十五年(一說四十九年)說法四十五年,也有說說法四十九年,輾轉諸地,就是遍五印度,辛勤化度,教化眾生。佛教化眾生的時候,佛在前面了,後面千二百五十比丘雁字排開,這在經書裡邊講是很莊嚴的。佛陀在前面搭著三衣,託著缽,後面千二百五十比丘雁字排兩行,跟大雁一樣,潤化人間、教化眾生。

這個我曾在飛機場裡聽專家講座時,有問說:「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讓比丘去託缽?」下邊人說:「要飯吃。」說:「淨胡說,那叫布道。」就是讓世間人知道佛陀出世了,這是最難遇的,讓這些人趕緊在佛法僧三寶前要恭敬、供養、培福種善根,這是很難遇的機會。就這樣,辛勤化度,解決了當時思想界出現的混亂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的哲學理論壓倒了當時的婆羅門哲學,贏得了廣大的信徒與支持者。

這些就不再細說,當時印度的概況我們都知道。佛說法四十九年,影響力非常的大,波旬魔王就在佛前磕頭請求說:「您也老了,八十歲了,該度的您也度了,該做的事您也做完,您該入涅槃了,趕緊入涅槃吧!」佛說:「知之」,就看看阿難,波旬魔王就把阿難尊者的心蒙蔽了,阿難尊者就想不起來此時要趕緊起來請佛住世,於是佛就跟阿難尊者說:「如來是修四如意足者(修四如意足就是修禪定),能住一劫餘。」

一劫餘,那是壽命很長很長的,阿難尊者莫名其妙,沒反應過來這個道理。波旬魔王趕緊又請說:「佛,您趕緊入涅槃吧!您歲數大了,該度的度完了,您休息吧!」佛就說:「知之」,又跟阿難尊者說一遍,阿難尊者還是沒請。波旬魔請到第三遍的時候,佛就說:「行,我三個月後入涅槃。」波旬魔王高興得又蹦又跳:「這下可好了!」佛說入涅槃那肯定要入涅槃的。

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從定中當中似乎突然看到須彌山崩了,天塌地翻,四大海把整個世界都淹沒了,非常恐懼,一下子驚醒了,問佛,佛說「我要入涅槃了。」阿難趕緊請佛:「佛您不能入涅槃。」佛說:「你剛才在幹嘛?我剛才給你說了幾遍你都不請?」阿難尊者說:「是波旬魔王把我的心蒙蔽了。」你明白這個道理嗎?我們有時候說「我求佛了,佛就是不加持我了」你明白這個道理麼?

知道為什麼嗎?佛是一切智者,順其緣起,順其因果的,若不這樣子的話,佛就成世間搗亂者了,是不是?所以這個時候佛就這樣子的,讓你請你不請,佛這個時候不能說他用神通加持把波旬魔王的心蒙蔽了,然後讓阿難尊者來請。若是這樣的話,那不是佛陀,不是真正究竟徹底的成就者,不是究竟無緣大悲者,所以不是這樣子的。什麼叫究竟大悲者?

就是這樣,你看到這,我們說求請文殊菩薩「我咋這咋那,跟前儘是惡人……」那是你的因果,你自作自受的,這是你的因果,若你明白因果了以後,從現在當下一念開始,以後永遠這個因果就轉變過來了。否則的話,你內心當中不會明白這個道理的,那是救不了你的。所以這個時候,佛就三個月後要入涅槃。這就不詳細說了。

相關焦點

  • 佛陀為什麼不解釋宇宙的真相?佛陀的一生只講了這一件事!
    在南傳佛教的典籍《中部》裡,佛陀不僅一次的告訴弟子們,自己的一生就是用來傳授知苦滅苦的法門的,並且說修行的最好境界是究竟苦邊。佛陀不是不宣講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是要徹底弄清楚那些,窮極此生也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斷除煩惱知苦滅苦上。
  • 佛教:世事無常的真相,為什麼是佛陀證悟的第一個內容?
    上一節我們講到,佛陀講法49年,只講一個內容,那就是如何解脫苦的束縛。據說佛陀的說教,並不像我們現在講課或開會一樣,有各種會議紀要等各種記錄,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後來為了便於記憶,遂漸演變成採取偈頌的形式,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偈語。
  • 佛陀涅槃前留給我們最後的遺教!
    「你們不要這麼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在世的話,一定不會像你們這樣;大迦葉此刻還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來不及趕到。你們要認識法性,佛陀如果以應身住世的話,這終是無常之相,唯有佛陀進入涅槃,你們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間!「我現在答覆你們的四個問題,你們好好的記著:  「第一、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戒為師。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要知道就連婆羅門教的主神梵天都會勸請佛陀住世說法。那麼魔王波旬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是因為佛陀悟道對他沒有什麼好處嗎?好處自然是有的,但是對于波旬來說,佛陀悟道,弊大於利。並且波旬也知道,佛陀一旦悟道,法輪就會轉動起來,無數的修行人都會根據佛陀的教誨離欲證果,他能控制的眷屬就會大量的減少,所以他必須要破壞悉達多太子修行,讓他無法悟道。佛陀在投生到娑婆世界之前,是作為一生補處菩薩居住在兜率天后院的。
  • 什麼是佛教?佛陀是什麼人?佛陀已經去世,他如何能幫助我們?
    什麼是佛教?問:什麼是佛教? 答:佛教這個名詞是梵文「Budhi」的音譯演變而來 的。「Budhi」的意思就是覺醒。所以佛教可說是覺醒的哲學。這個哲學出自於悉達多的親身經驗。悉達多在35歲時覺醒了,他就是佛陀。
  • 佛教:輪迴是什麼?
    佛像因此,佛陀還住世的時候,就曾有比丘向他請教:輪迴是什麼?佛陀很乾脆地回答:要在一切處、一切事,一切物中見緣起。他的意思是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在輪迴。那麼,如果輪迴只是眾生產生的一種假象的話,為什麼佛陀還要講輪迴呢?其實佛陀講輪迴,並不意味著輪迴真的存在,佛之所以講輪迴,不過是為了讓人明白緣起的真相。
  • 佛教解密:佛陀證到「緣起性空」這4個字,真的就是世界真相嗎?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的真名叫悉達多,未出家之前是一位王子,過著尊貴的生活,但他並不快樂,於是在他二十九歲的那年,毅然出家,去追尋他心目中的大道。關於這句話後世有太多的解讀,有人甚至把它總結成這4個字:「緣起性空」,並認為佛陀所證到就是世界的真相,這就是後世佛教世界觀最早來源。那麼,世界的真相真的就是佛陀所證到的「緣起性空」嗎?我個人的答案是:未必,為什麼如此說呢?
  • 涅槃是什麼境界?
    弟子問:法師吉祥,涅槃是什麼?涅槃後佛去了哪裡?通和答:南無阿彌陀佛,涅槃是什麼?要從意會,莫執文字,涅槃是一種究竟法,它與五蘊的世間對立,因為涅槃中沒有五蘊,所以也被稱為空。它也是一種精神能體驗到的成果。是佛教禪修者的終極目標。
  • 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
    《大乘本生心地經》所載的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拘屍那國跋提河邊是佛陀的涅槃地,在今天的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縣凱西郊外,名「摩達孔瓦爾」。安加羅塔(佛陀涅槃荼毗地)東晉法顯法師曾到此探訪,當時這裡已經是寺院破敗,人煙稀少;至唐玄奘大師來到此地時,更是荒蕪人煙。根據《大唐西域記》所載:「城郭頹毀,邑裡蕭條。故城磚基,周十餘裡,居人稀曠,閭巷荒蕪。城門東北隅,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準陀之故宅也。宅中有井,將營獻貢,方乃鑿焉。歲月雖淹,水猶清美。」
  • 佛陀涅槃紀念日,世界各地佛陀涅槃圖一覽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把他方便示現生滅的真相揭示出來了: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側臥的佛陀全身已用布纏裹,不見面目,應該是涅槃之後系列圖像中的遺體纏布場景。佛經中記載佛陀涅槃七日後,弟子依轉輪王荼毗法,以新淨棉及細毯裹其身,用香油為佛陀火化。
  • 佛陀涅槃實相——釋迦道場興國寺妙覺師父為四眾弟子開示
    他為了宣揚佛教,走遍印度各地,以摩竭陀、憍薩羅(在憍薩羅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說法25年)、拔沙三國為中心。佛陀在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來到拘屍那城外的娑羅雙樹林。依照與魔王波旬的約定,示現滅度。在示現滅度之前,佛陀傳來弟子們,最後一次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
  • 佛教:早已有人預示佛陀要涅槃了,看到最後我才明白!
    《俱舍論頌疏》講解(二十三)佛涅槃後四百年初,佛滅度四百年到五百年左右這個時候,健馱羅國,有王名迦膩吒迦,這個迦膩吒迦王,我們在《印度佛教史》裡頭也介紹過,他對佛非常有信心於是他就問當時最有名望的脅尊者:佛教同源,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理無異趣,從理上來講,應該沒有異趣分別,諸德宣唱,奚有異乎?但是我現在請來的諸位大德所弘揚的卻是各有不同的,這是為什麼?
  • 今天是個殊勝的日子:農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聖誕,佛陀涅槃!
    對佛教而言,今天是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日!當然,這不是一個歷史考證的日子,無法去深究在歷史上,老子是不是今天誕辰,釋迦牟尼是不是今天涅槃;不過千百年來,道教、佛教就是這麼認為的,在民間也形成了傳統。佛涅槃日,即紀念釋迦牟尼佛入涅槃的佛教節日,又稱佛滅日、大惡日。據佛經載,佛陀一生弘法四十餘年,足跡踏遍了恆河兩岸。到了八十歲那年,身衰力竭,示現病疾,與眾弟子步行至拘屍那城外娑羅樹林,在兩棵娑羅樹間吉祥而臥。
  • 佛教:當年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選擇出家?真相究竟是什麼?
    是佛陀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一個去向,這是基本的佛教的人生觀。但佛陀之所以稱為佛陀,他活著,他成佛,並不是為了告訴人們死是人生的中轉站,而是告訴我們人生活著並不是為了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活著,生命長度並不是活著的意義之所在,人生之意義之所在,是要活得明白。
  • 《正信的佛教》69 羅漢、菩薩、佛陀是什麼?
    佛教的法門,照北傳系統的看法,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修菩薩道的。菩薩道是人天道及解脫道的相加,也就是說,解脫生死而仍不離生死,以便隨類化度有緣的眾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薩道。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槃的,他們絕對厭離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願再來度眾生,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須要行菩薩道,菩薩道的主要法門是六度法(布施──財施、法施、無怖畏施,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忍辱──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精進──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禪定──心攝一境、不動不搖,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三聚戒(無一淨戒不持,無一善法不修,無一眾生不度)。
  • 涅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敦煌莫高窟告訴你真相!
    農曆二月十五日2020年3月8日,農曆二月十五日,恭逢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釋迦牟尼佛涅槃日也稱佛涅槃日。 釋迦牟尼佛,原名悉達多·喬達摩,佛教的創始者,在中國習慣把釋迦摩尼尊稱為佛祖或如來佛祖。
  • 農曆二月十五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
    我國佛教認為,佛陀在無憂樹下出生,菩提樹下成佛,娑羅樹下涅槃。農曆二月十五日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誕生日,臘月初八則是佛成道日。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十方佛,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都是釋迦牟尼佛所傳。
  • 佛陀到底長什麼樣子?
    佛陀當年並沒有肖像流傳下來,那麼世界各地的佛像到底是按照什麼標準造的呢?我們看到各地的佛像,雖然有木雕,有石雕,有坐有立有臥,但基本的體貌特徵都是高度一致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佛陀的體貌特徵是有確定標準的,這就是所謂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 佛陀聖教作為完整佛教的基本特徵
    佛陀聖教攝三乘(大乘、小乘、人天乘)為一乘整體,而稱完整佛教。對佛陀聖教作為完整佛教之相,可從總別兩個層面說明。此文說完整佛教總相。完整佛教總相是對佛陀聖教作為完整佛教的最基本特徵的顯示,可分為四相,或者四特質,即完正、完全、完整、完一。  完正謂純正而無雜之義。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般若,是古代梵語,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也是一種梵語,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達到彼岸。經,是指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