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財險公司利潤排行榜:盈利創新高?疫情之下成本率下降!

2020-12-19 和訊保險

 

2020年一季度

財險公司

淨利潤160億

創近四年新高

(行業日賺1.76億)

想看榜單的,快速向後滑~

重疾發生率表將更新

見今日次條

1

財險業盈利創新高

綜合成本率下降是功臣

1.?利潤,創新高!

2020年一季度,財險業86家公司合計淨利潤為1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億元,創近四年財險業盈利最高紀錄。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下行,投資市場低迷,壽險業保費和利潤均低位運行,為什麼財險業利潤卻創新高呢?

2.?綜合成本率下降,助力利潤增長!

從投資端看,壽險業投資收益下降,財險業自然也是如此,那麼,能夠支撐財險公司利潤增長的只可能是承保端盈利能力增強。

在分析一季度行業經營情況時,「13精」曾說過,雖然疫情之下保費增速下降,但是由於大家普遍居家外出減少,企業停工停產等,保險業的賠付支出和業務及管理費都同比下降。

更多內容參見《多家險企負增長,疫情之下中小險企最煎熬!》

聚焦在財險公司的話,由於車輛停駛較多,雖然保費陷入負增長,但出行減少也勢必帶來賠付的降低,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多家險企宣布退還客戶部分保費的原因。從保費和賠付看,財險業一季度賠款減少152億,同比下降9.6%。

參見《返還車險保費近300億:美國保險公司「抗疫」策略有何不同?》

人保財險和平安財險的綜合成本率也顯著下降,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為97.1%,下降1.2個百分點,平安財險綜合成本率為96.5%,下降0.5個百分點。

根據業內交流數據顯示,財險業綜合成本率也從100.1%降至97.9%,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由於保費增速下降,提取未到期準備金減少,已賺保費增幅快於保費,而賠付和費用的增長慢於保費,所以,行業綜合成本率顯著下降。

2

財險公司盈利榜

25家公司「扭虧為盈」

上文我們說過,之所以在疫情之下,保費增速下行,投資市場低迷,財險業還能實現利潤新高,皆是靠承保端綜合成本下降帶動的。

正是由於已賺保費的增速,快於賠付和費用支出的增速,在一季度拉低綜合成本率,才會帶動25家公司扭虧為盈。

但是,財險公司是靠承保端和投資端兩輪驅動,雖然,當前由於疫情影響綜合成本率下降,但後期隨著經濟回暖,保費增速提升,賠付也會加大,成本率難以維持較低水平。

而且,今年投資市場波動的風險一直存在,且利率大概率進入下行空間,勢必導致險企投資收益下降。

所以,短期看眾多險企在一季度扭虧為盈,但可能只是暫時的,長遠看還是要嚴控成本穩增長,才能安穩度過疫情下的2020年吧!

3

財險公司虧損榜

兩家百億險企虧損

2020年一季度,雖然有8家公司由盈利變成虧損,但是虧損額度較小,而且,財險公司虧損機構僅22家,是近五年虧損機構最少的一次,不過比較遺憾的是有兩家百億險企陷入虧損。

關於易安財險虧損2.6億,其在償付能力報告中指出「公司於2020年4月15日完成對2019年重大審計調整事項的確認,補提保費不足準備金1.76億元。因結帳期間問題,2019年度準備金調整事項所造成的對2020年損益的影響將體現在公司4月份財務報表中,未在公司一季度財務報表中體現。考慮重大審計調整的影響後,一季度指標修正為-0.85億。」

償付能力報告

最低資本計算錯誤?

量化風險最低資本?最低資本?

亞太財險,最低資本(8.4億)不等於量化風險最低資本(7.6億)和控制風險最低資本(0.4億)之和?

鼎和財產,量化風險最低資本(3.2億)放錯了,而且與控制風險最低資本(0.5億)之和也不等於最低資本(18.3億)?

信利保險,最低資本(4,012萬)好像不太對?

②沒有SARMRA評分

久隆財產、瑞再企商,兩家公司未披露最近一期的SARMRA評分。

按照第十三號監管規則要求,償付能力報告中要披露最近一次監管對公司的SARMRA評估得分。

而且第十四條還要求,SARMRA評估的細項得分是要披露的!

「13精」每次都會對保險公司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進行整理,在整理過程中發現部分公司,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不符合相關要求。

隨著,各家公司對公開披露的不斷重視,以往發現的問題,大部分都得到解決,比如披露不及時和缺少相關明細等問題。

大家要高度重視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啊,畢竟因此被開罰單的一直有~

註:

此次統計的財險公司利潤排名榜共計86家,不包括大家財險、出口信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13個精算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亦斐 HF063)

相關焦點

  • 中小財險盈利難 平均綜合成本率達109%
    近日,中國保險學會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保險行業智能風控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8年,財產險公司平均綜合成本率高達100.1%,中小財險公司的更是高達109.0%。財險承保處於行業性虧損的狀態,與2017年相比,財產險公司2018年綜合費用率由39.8%上升至40.7%,上升近1個百分點,直接導致承保虧損。「財險行業高費用高佣金盛行。
  • 去年59家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超100%
    從財險行業主力險種車險的情況來看,2018年的綜合成本率為99.86%。其中,八大家的綜合成本率為98.48%,中小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為108.12%。  連續8年承保盈利被打斷  綜合成本率高低關係著財險公司的盈利情況。去年,財產公司平均綜合成本率高達100.13%,意味著財險承保處於行業性虧損狀態。
  • 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泰康人壽、新華...
    來源:13個精算師在《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利潤排行榜》和《2020年一季度保險公司保費大排名》兩文中,我們帶大家從盈利和規模的角度看了各家壽險公司的經營情況,但結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呢?新華:保費規模,盈利能力,雙雙UP!①千億壽險公司中,增速的NO.1疫情之下的2020年,壽險公司受到較大衝擊,線下展業遇阻,保費規模下滑,負增長機構增多。其中,大型險企更是明顯,比如,平安壽險截至一季度末仍負增長11%。
  • ...費用率與保費增速的關係研究:及近十年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排行榜
    這也許是本文對過去10年財險行業總結的最大貢獻。4、「13精」給出了2019年口徑和近十年累積口徑下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排行榜。正文:6月份,我們計算了各家財險公司的牌照收益率,可見中小公司承保持續虧損?可能是個偽命題:財險業牌照收益率排行榜(「13精」資料庫第76周更新公告)。 從承保利率率指標走勢來看,財險業務的利潤貢獻佔比逐漸收窄。本次,我們將採用財險行業傳統的「三率」指標,打開承保業務的內部結構。
  • 中銀國際證券:健康險、農險成為財險行業增長動力 綜合成本率改善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銀國際證券疫情下財險保費收入保持增速為正。其中,健康險及農險成為財險行業增長動力。平安財險及太保財險增速超越行業,預計中國財險受政策型險種進帳緩慢等原因拖累,保險收入增速低於財險行業。1Q2020預計車險賠付率下降,有望改善車險整體綜合成本率。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均保持正增長,平安及太保保費增速超越行業。1Q2020財險行業保費收入實現3,601億元,同比增長4.2%。1Q2020上市險企財險保費收入共實現2392.7億元,同比增長4.0%。
  • 三大財險公司去年承保均盈利 綜合成本率顯著分化
    目前人保仍可憑藉低費用獲客承受高於市場水平的風險,但是面對綜合成本率上升也有壓力。  成本率仍低於100%  綜合成本率是反映財險公司承保業務成本的指標。綜合成本率低於100%,則意味著險企承保業務有利潤,為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盈利。反之,若綜合成本率高於100%,則險企承保虧損,盈利只能靠投資。
  • 太保債券投資創新高 財險綜合成本率上升
    債券投資創新高中報顯示,上半年,太保集團新增固定收益類資產247.11 億元中,重點配置了高收益率、高等級的債券投資,債券投資總額3606.55億,較上年末增長9.0%。權益類資產中增配了30 多億元的債券基金。
  • 財險公司:再演「強者恆強」老故事
    假設費用率不變,車均保費的下降意外著車險綜合成本率會有所提升,對車險盈利能力也會帶來一定的壓力。因此,車險綜改必然會倒逼車險公司通過降低費用率去提高盈利能力,從而優化車險成本結構,從根本上影響車險企業的整體競爭格局。
  • 中金公司保險行業2021年展望:壽險向上 財險向下
    我們預計行業可能整體承保虧損,大型險企綜合成本率顯著優於小型險企,即不排除部分大型險企的車險可以做到承保盈利的可能。我們認為行業車險綜合成本率拐點出現在何時仍有不確定性,這是由於決定綜合成本率拐點的關鍵因素是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和監管對競爭的管控力度,而這兩項因素有較大的主觀性,值得進一步觀察。2)受益於疫情緩解,預計非車險保費增長有望提速。部分公司信用險承保盈利可能仍有壓力。
  • 財險公司最優槓桿率是4.6:暨財險公司槓桿率排行榜
    從趨勢來看,財險行業槓桿率在持續下降,已經由2010年的5.4下降到2019年的3.5,而壽險行業槓桿率基本保持穩定。2019年財險業ROE為10.1%,而壽險業ROE為18.4%。 不難發現,財壽險行業ROE走勢出現分化,自2017年以來壽險業ROE開始超過財險業,且領先優勢不斷擴大。
  • 2020年三季度財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太保第一,平安第...
    其實,分析一家保險公司,單看保費或者單看利潤,難免稍顯片面。  為了綜合去看一家險企的經營情況,我們從風險、盈利、發展、規模等方面,選取了5項指標,自2016年推出《「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至今已經連續發布二十九期了。  上周,我們一起看了《2020年三季度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
  • 箱量下降盈利上升,2020上半年船公司淨利排名出爐!
    多數船公司都取得了不凡的增長,HMM結束連續5年的虧損在二季度錄得盈利,ONE一季度淨利同比大漲近32倍,以星航運二季度取得10年來最好業績;馬士基、赫伯羅特、東方海外國際、海豐國際等都在不平凡的2020年上半年,相關盈利指標幾乎全面增長。
  • 財險公司綜合成本大起底:過半承保收入覆蓋不住成本
    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潘玉蓉  關注財險的經營狀況,保費和淨利潤固然是重要指標,但反映各家財險公司主營業務經營質量,還是要看承保利潤。  承保利潤背後,體現的是公司對賠付、成本和費用的掌控能力。過去的一年裡,哪些財險公司賠付高?哪些公司費用高?哪些公司成本高?
  • 綜合成本率過高困境難破 網際網路保險躍升科技保險
    本報記者 李致鴻 實習生 馬佳昆 北京報導  網際網路為保險業帶來了創新,但也難免於浮躁。  截至目前,眾安在線、安心財險、泰康在線、易安財險四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已悉數披露2017年年報。從中觀察,有喜有憂,比如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整體保險業務收入增長明顯,但是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持續增長,個別公司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而淨利潤仍在積累期。
  • 預見2021財險大走向:車險佔比跌破6成,獨大時代一去不返;健康險...
    一是,車險費改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壓縮費用空間,將手續費從35%降至25%;二是,一些險企選擇利用車險綜改的時機集中釋放前期費用,在一定程度上臨時推高了行業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前9月,受疫情影響,產險公司賠付率卻出現了顯著的下降,9月末為62.25%,同比下滑0.47個百分點。
  • 起底財險公司綜合成本:過半承保收入覆蓋不住成本
    關注財險的經營狀況,保費和淨利潤固然是重要指標,但反映各家財險公司主營業務經營質量,還是要看承保利潤。  承保利潤背後,體現的是公司對賠付、成本和費用的掌控能力。過去的一年裡,哪些財險公司賠付高?哪些公司費用高?哪些公司成本高?
  • 財險「老大哥」中國人保去年歸母淨利221億元,財險綜合成本率上升0...
    業務方面,公司2019年總保費收入5552.51億元,同比增長11.36%。2019年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3.2% 、3.3% 、0.8% ,保費收入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1.4%、4.7%、51.5%。
  • 中華財險「踩雷」信用保證保險業務 成本率居高不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華財險「踩雷」信用保證保險業務 成本率居高不下財險公司風控不足作者:李致鴻信用保證保險有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按理說是好的發展機會,但保險公司傳統上在信用風險識別、管理方面的數據與能力積累不夠,面對市場需求又有些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