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8日電(趙竹青)氣象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今日在中國科協「媒體與科學家面對面」活動上表示,天氣預報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不大可能,不過,我國的天氣預報是在技術水平略有不足的情況下,力爭為老百姓服務。
他坦言,在預報方面,我們和美國有差距。但他同時表示,國外面臨的災害形勢跟我們不一樣,所以無需這樣簡單去比較。李澤椿談到自己做預報員的時候接受的訓練:預報做不好,服務來補償,及時不斷地更正,做好減災防災。「我們的預報員是把工作做好,服務地方的企業,國外沒有像我們這麼做。」
李澤椿說,現在的天氣預報,是以數值天氣預報為基礎,預報大氣內在規律構成的方程。「以北京為例,如果天氣系統從不同的方向到北京,北京西邊是山,會產生不同的後果。比如降水在昌平最大,有時候在順義是最大,所以地形的特殊性有問題。「這就需要預報人員掌握經驗,也需要搞理論研究人員把預報模型做得更細。」
李澤椿認為,我們現在的氣象部門、國土資源部門在應對方面做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國對於氣象的投入是很多的,比如一系列現代的監測系統,風雲衛星、雷達,現在有將近200個。地面站和自動站的裝備都很好。「但能不能引導科技人員踏踏實實對具體的、特殊性的天氣系統、天氣狀況進行很好的研究,這方面還要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