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非遺」技藝跟著匠人動動手

2020-12-21 齊魯壹點

「這朵是玫瑰花,是拿麵粉著色做的,我們跟著老師一起學,很有意思!」90歲的任孝杏阿婆手持自己做的「紅玫瑰」,開心地說著。重陽節前夕,在離家不遠的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家住廈門路的任阿婆第一次接觸了「非遺」技藝——麵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從10月底開始,8種非遺主題的技藝展示和DIY教學,每個月輪流走進街道轄區內的長者照護之家、睦鄰中心、老年日託機構裡,和社區老人親密接觸。

在任阿婆和十多位老人一起做麵塑的同時,60歲的康阿姨和鄰居王阿姨正認真地學中國剪紙,看著帶教老師三下五下地就剪出了精美窗花,很是羨慕。「這個窗花還是小時候看見長輩剪過,自己拿剪刀剪紙,還是第一次。」康阿姨笑著說,聽老師講中國剪紙的由來和窗花寓意,也很漲知識,下次一定會再來,學學其它的「非遺」技藝。

上海說唱、皮影戲、手工編織、農家糕點製作……在南京東路街道「健康養老大世界」首個開放日,一項項「非遺」技藝,讓前來的社區居民眼前一亮。上海滑稽劇團著名老藝術家方豔華給老人們帶來了上海說唱《好字歌》、皮影戲表演者帶來《西遊記》片段、志願者現場製作傳統重陽蒸糕,還有91歲老藥劑師陳子清的中醫保健刮痧療法,另有中國剪紙、麵塑等,100多位社區居民現場聆聽,不少居民在不同小組直接跟著老師現學起來。

「我們在前期試運行時發現,引入適合老人群體的『非遺』技藝項目,老人們非常感興趣,跟著匠人動手體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鍛鍊了手腦,還和同齡人交流互動,其樂融融。」南京東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負責人葉文軍介紹說,首個開放日之後,每個月下旬「健康養老大世界」將走進轄區內長者照護之家、敬老院、睦鄰中心、老年日託所等機構,讓不同年齡段的社區老年居民,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非遺」技藝進行學習,「這也是一種社區養老模式的探索和整合,讓老人們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陶冶情操,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

相關焦點

  • 元宵節跟著這些北京非遺手藝人學做花燈,傳習所裡歡聲笑語
    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別著急,做燈師傅現在還有了自己的非遺傳習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
  • 元宵節跟著這些北京非遺手藝人學做花燈,傳習所裡歡聲笑語
    元宵佳節,忙壞了非遺手藝人。做燈的師傅更是忙上加忙,奔走在各種活動場所,帶著大人孩子一起做花燈、聊花燈,送來過節的美好祝福。要是市民參加活動沒盡興怎麼辦?別著急,做燈師傅現在還有了自己的非遺傳習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
  • 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2018年,繩結技藝入選通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70後」於雲飛是蒙古族科爾沁部繩結技藝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她是年輕的手藝人,更是老練的匠人,能獨立編制繩結上百種,擅長科爾沁草原的馬具用品、蒙古服飾盤扣、室內掛飾的編織。  綰、結、穿、纏、繞、編、抽……於雲飛告訴記者,傳統科爾沁繩結技藝技術性很高。
  • 非遺傳承人王國春:用匠人手藝助力脫貧攻堅
    在貴州丹寨有這樣一位銀飾匠人,自幼跟著父親學習銀飾鍛制手藝,用匠人精神不斷傳承、發揚銀飾鍛制工藝,一躍成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同時還通過自主創業,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脫貧致富。他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國春。
  •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新華社昆明11月19日電(記者孟佳)「解開製作完成的扎染布,看到圖騰慢慢展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近日,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在雲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據了解,喜洲周城是雲南省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至今仍保留著白族傳統習俗,又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白族扎染技藝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寧有一匠人,默默傳承非遺技藝,故尋之.一手麵塑技藝,令人驚嘆不已.
    26位新上榜的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寧圍街道除了前期已報導的陳虹以《傳統篆香及香器製作技藝》入選之外,還有一名大隱隱於新城的匠人,他就是甘海水,以一手精湛的《麵塑》同樣榜上有名!在浙江廣電開元名都大酒店,藏著這麼一位匠人。「捏、搓、揉、滾、挑.」短短幾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麵塑就從甘海水手中誕生。
  • 跟著大師學非遺 皮革上雕刻「慢時光」
    本報訊 記者餘蘇晏攝影報導 昨日,「跟著大師學非遺」第二季第5站——皮雕體驗活動如期舉行。來自昆明多所中小學的學生,向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皮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玉文學習皮革雕刻技藝,在慢工細活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精益求精的匠心。在位於瓦倉南路的高玉文工藝品店,孩子們紛紛驚嘆:「哇,老師的作品好精緻。」「皮雕的人物太傳神了!」
  • 70名「章丘鐵鍋」匠人展演三萬六千錘技藝傳承非遺文化
    新華社濟南6月8日電(記者王志)在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70名「章丘鐵鍋」匠人同時在濟南世茂廣場前用鐵錘錘打鐵鍋,現場展演「章丘鐵鍋」三萬六千錘冷鍛技藝,讓市民們零距離領略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  「歷經12道工序,18遍火候,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鐵鍋。」
  • 福州匠人比拼技藝: 要讓非遺火起來、活起來
    【解說】了不起的匠人·2020首屆閩侯技藝傳承大賽決賽12月12日在福州閩都民俗園拉開帷幕。眾多非遺技藝匠人登場切磋,展示傳統技藝的魅力。【解說】此次賽事囊括了木根雕製作技藝、傳統竹編工藝、線面手工技藝、建築木構件技藝等閩侯傳統技藝項目。
  • 網紅美女跟隨「匠人」學手藝 邊做泥塑邊在直播
    5月28日至5月29日,「發現中國匠心之美——暨文化中國百城萬匠全球巡展」 走進第一站杭州,在橋西歷史街區手工活態展示館正式開幕,並開展為期兩天的展覽及非遺技藝表演。昨天上午,從武林門碼頭出發,大師級非遺傳承人朱炳仁、朱紅育、趙志強等19名手工藝匠人搭乘「文化中國啟航號」運河漕舫來到活動現場,從繁華的商業中心到具有歷史韻味的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共同見證新與舊的歷史傳承。
  • 「匠人」父子檔: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匠人」父子檔: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2020/12/08 06:5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935
  • 非遺文化 | 繩結技藝裡的「民族情懷」
    宣傳與培訓是為了讓老百姓了解這項傳統技能,從而愛上這項技藝,願意傳承下去。為了鞏固和提升村民及貧困戶的繩結編織技能,讓村民及貧困戶儘快掌握技藝,提高編織水平,提前實現坐在家就能增收的願望。下一步,通遼市文旅廣電局將繼續發揮市非遺傳承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上的作用,採取多種方式,組織通遼市非遺傳承人到貧困村屯傳授技藝,讓「非遺」惠及百姓,讓「非遺」擴大傳承。
  • 蒙古族繩結技藝文化扶貧:讓非遺「食人間煙火」
    2018年,繩結技藝入選通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70後」於雲飛是蒙古族科爾沁部繩結技藝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她是年輕的手藝人,更是老練的匠人,能獨立編制繩結上百種,擅長科爾沁草原的馬具用品、蒙古服飾盤扣、室內掛飾的編織。綰、結、穿、纏、繞、編、抽……於雲飛告訴記者,傳統科爾沁繩結技藝技術性很高。
  •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新華社昆明11月19日電(記者孟佳)「解開製作完成的扎染布,看到圖騰慢慢展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近日,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在雲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據了解,喜洲周城是雲南省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至今仍保留著白族傳統習俗,又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
  • 墨戎苗寨銀飾手工鍛制技藝傳承之匠人精神
    銀飾手工鍛制技藝是苗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塊藝術瑰寶,墨戎苗寨作為當地重要的銀飾手工鍛制技藝傳承基地,近年來,已成功申報非遺傳承人4人。其中年齡最小的遲宏光僅23歲,他9歲開始跟隨外公石元志學習鍛打銀器,並不斷專研繪畫、雕刻等技藝,為他之後在銀飾鍛制上的精湛技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間,他還曾只身前往貴州拜師學藝,2016年回到家鄉,一直從事手工銀飾鍛制這門手藝。
  • 秦腔板胡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親民——堅守初心和匠心 三代...
    伴隨著秦腔的壯大,秦腔板胡製作在西安得到了快速發展,秦腔板胡手工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市級「非遺」項目。與不少「非遺」項目一樣,如今這個老手藝受到了機械化的衝擊。如何在時代衝擊下站穩腳跟?秦腔板胡製作者王親民說:「手工製作者要守得住清貧,堅守初心和匠心。」
  • 跟著非遺遊山東 | 開啟齊魯非遺研學之旅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10條山東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今天,讓我們一同開啟  齊魯非遺研學之旅  在旅行中感受非遺的無窮魅力山東東臨大海,西依中原北望京津,南擁江淮自古為中華形勝之地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 愛上內蒙古丨 非遺文化繩結技藝裡的「民族情懷」
    為了鞏固和提升村民及貧困戶的繩結編織技能,讓村民及貧困戶儘快掌握技藝,提高編織水平,提前實現坐在家就能增收的願望。下一步,通遼市文旅廣電局將繼續發揮市非遺傳承人在脫貧攻堅工作上的作用,採取多種方式,組織通遼市非遺傳承人到貧困村屯傳授技藝,讓「非遺」惠及百姓,讓「非遺」擴大傳承。
  • 寶豐縣首屆「匠人匠心 非遺大集」開始啦
    河南訊:12月27日,河南省寶豐縣首屆「匠人匠心 非遺大集」啟動儀式暨非遺大集活動開幕。 本活動由寶豐縣說唱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委會、張八橋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寶豐酒業有限公司協辦。線上線下齊發力 寶豐非遺「總動員」 酒香不怕巷子深,古村新貌迎客來。
  • 杏花嶺區非遺小鎮學技藝,傳統文化魅力滿滿
    杏花嶺區的非遺文旅小鎮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也有不少朋友去過那裡。無論年齡大小,非遺小鎮就像擁有魔力一般吸引著大家趨之若鶩。今天上午,一百多名學習藝術的大四學生就來到非遺文旅小鎮,學習傳統文化技藝,尋找畢業設計的創作靈感。小窯頭村也因為浸潤了非遺文化的魅力,從默默無聞變成了今天的門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