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朵是玫瑰花,是拿麵粉著色做的,我們跟著老師一起學,很有意思!」90歲的任孝杏阿婆手持自己做的「紅玫瑰」,開心地說著。重陽節前夕,在離家不遠的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家住廈門路的任阿婆第一次接觸了「非遺」技藝——麵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從10月底開始,8種非遺主題的技藝展示和DIY教學,每個月輪流走進街道轄區內的長者照護之家、睦鄰中心、老年日託機構裡,和社區老人親密接觸。
在任阿婆和十多位老人一起做麵塑的同時,60歲的康阿姨和鄰居王阿姨正認真地學中國剪紙,看著帶教老師三下五下地就剪出了精美窗花,很是羨慕。「這個窗花還是小時候看見長輩剪過,自己拿剪刀剪紙,還是第一次。」康阿姨笑著說,聽老師講中國剪紙的由來和窗花寓意,也很漲知識,下次一定會再來,學學其它的「非遺」技藝。
上海說唱、皮影戲、手工編織、農家糕點製作……在南京東路街道「健康養老大世界」首個開放日,一項項「非遺」技藝,讓前來的社區居民眼前一亮。上海滑稽劇團著名老藝術家方豔華給老人們帶來了上海說唱《好字歌》、皮影戲表演者帶來《西遊記》片段、志願者現場製作傳統重陽蒸糕,還有91歲老藥劑師陳子清的中醫保健刮痧療法,另有中國剪紙、麵塑等,100多位社區居民現場聆聽,不少居民在不同小組直接跟著老師現學起來。
「我們在前期試運行時發現,引入適合老人群體的『非遺』技藝項目,老人們非常感興趣,跟著匠人動手體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鍛鍊了手腦,還和同齡人交流互動,其樂融融。」南京東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負責人葉文軍介紹說,首個開放日之後,每個月下旬「健康養老大世界」將走進轄區內長者照護之家、敬老院、睦鄰中心、老年日託所等機構,讓不同年齡段的社區老年居民,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非遺」技藝進行學習,「這也是一種社區養老模式的探索和整合,讓老人們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陶冶情操,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