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傳承至今的。為了進一步傳承中國古代歷史、保護歷史文化和文物古蹟,我國提出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從1982年首次頒發至2018年5月2日,全國共有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山西省共有6座,分別是:大同市、平遙縣、太原市、新絳縣、代縣、祁縣(頒發時間順序)。
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第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第一批共24座城市,大同位列其中。
大同是秦漢名郡,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明朝軍事重鎮。這裡發生過很多歷史典故,有豐富的歷史遺存。
發生在大同的歷史典故主要有:
白登之圍——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白登山。北魏定都平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鮮卑族)。遷都洛陽——孝文帝改革、鮮卑族漢化的重要環節。孝文帝改革——少數民族漢化、緩解民族和階級矛盾、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措施。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讓宋朝始終無法統一,並不斷受到來自北方遼、金的軍事壓力。遼金陪都——大同分別是遼國、金國的五京之一「西京」。九邊重鎮、宣大薊遼——明朝的吞併之所,國家防守的重要據點。平型關大捷——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歷史文物古蹟遺存主要有:
萬裡長城——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隋長城、金長城、明長城。大同古城——明城牆、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鼓樓、帝君廟、清真大寺、清民宅院等。雲岡石窟——北魏皇家大型石窟,國家AAAAA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北嶽恆山——「五嶽歸來不看山」(明·徐霞客)、「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唐·賈島)。懸空寺——「天下巨觀」(明·徐霞客)、恆山第一勝景。此外大同還有方山永固陵、趙武靈王墓、水神堂、覺山寺、魯班窯石窟、吳官屯石窟、慄毓美墓、北魏鹿苑、渾源永安寺等眾多文物古蹟遺存。
平遙縣
平遙縣是山西省第二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第二批共38座城市,平遙縣位列其中。
晉中市平遙縣以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而著稱。
平遙古城是國家AAAA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是漢族地區保存明清時期縣城風貌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古城始建於2700多年前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現存古城建築主要為明清時期修建。
歷史文化景觀主要有:
古城牆——始建於周宣王時期,現存主要為明清時期修繕。平遙縣衙——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已有600多年歷史。日升昌票號——建於1823年,由富商李大金出資與總經理雷履泰共同創辦,是中國民族銀行業的先河,其分號遍布全國30餘個城市,以「匯通天下」著稱。孔廟——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明清一條街——完整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繁華商業街和店鋪遺蹟。華北第一鏢局博物館——全國第一家全面展示鏢局歷史文化的博物館。寺廟建築群——鎮國寺、雙林寺、城隍廟、清虛觀等。
新絳縣
新絳縣、代縣、祁縣都是在1994年頒發的全國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一批共有37座城市。
新絳縣位於運城市,有大量文物古蹟。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12處:
馮古莊墓地(西周)白臺寺(金至清)三官廟(元)絳州大堂(元、明)福勝寺(元、明)喬溝頭玉皇廟(元至清)新絳龍興寺(元至清)龍香關帝廟(元至民國)稷益廟(明)泉掌關帝廟(明)絳州文廟(明至清)北池稷王廟(明至清)此外新絳縣還有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光村遺址、西尉遺址、絳守居園池、馬莊遺址、文廟、壽聖寺大殿、淨梵寺大殿。
新絳縣雖然擁有眾多歷史文物,但是由於多是寺廟,且不夠集中,沒有開發出旅遊大景區,故新絳縣的歷史文化名城優勢目前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近年來新絳縣持續投入資金打造文旅產業,相信未來新絳旅遊的知名度和文旅產業定會更上一層樓。
代縣
代縣位於忻州市,古稱代州、雁門郡等,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在古時候長期擔負著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重任。尤其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代州成為北宋與遼國燕雲十六州交界處,依託長城雁門關,抵禦契丹人南下。明代雁門關為內長城重要關口,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
代縣歷史悠久,由於遼宋夏金元時期相關歷史以及文學作品眾多,加上此地擁有雁門關這一重要關口,故代州擁有較高知名度。
代縣的歷史文化景觀主要有:
雁門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景區,明代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阿育王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隋朝,原為木結構,唐宋多次被毀,現存為元朝改建的磚塔。白仁巖禪寺——始建於東晉,宋元明清均有修繕,古「雁門八景」之一。代縣文廟——華北已存最大的州文廟。
祁縣
祁縣位於晉中市,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名縣,具有很多代表晉商文化的知名大景區。
喬家大院是祁縣晉商大院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在電視劇《喬家大院》、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著名影視節目的宣傳帶動下,聲名鵲起。
除喬家大院外,祁縣的歷史文化景觀主要還有:
渠家大院——祁縣面積最大的晉商大院,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商文化博物館。何家大院——歷史著名的「丹楓閣」所在地,傅山、閻若璩等學者聚會的地方。裕川晉商茶莊博物館——晉商中開設時間長、規模大的茶莊之一,渠家著名的老字號之一。晉商鏢局博物館——渠本翹故居九如堂舊址。祁縣古城——始建於北魏,古城為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內「晉商老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珠算博物館——全國規模最大的一家專門收藏、研究、弘揚珠算文化的博物館。此外祁縣還有鎮河樓、羅貫中紀念館、戴隆邦故居、興梵寺等歷史文化景觀。
祁縣不但歷史文化遺存豐富,還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東漢末年名臣王允(三國演義中,王允利用義女貂蟬設「反間計」讓呂布殺死董卓),唐代大詩人溫庭鈞(與李商隱並稱為「溫李」),明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代表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清朝晉商資本家喬致庸(擁有大德通、大德恆兩大票號)等,可謂人傑地靈。
太原
2011年,太原被增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太原是山西省會,古稱晉陽、并州,擁有2500年建城歷史,歷史上,多次被定為國都、陪都或州府,擁有很多歷史文化景區。
歷史上太原為都城的朝代(或國)有:
趙國——周朝時,趙國初定都晉陽,後遷都邯鄲。前秦——(五胡)十六國時期,晉陽城為前秦末都。北齊——(五胡)十六國時期,北齊的都城在鄴,但晉陽為創業之地,被定為「別都」。唐——陪都,稱為「北京」。武周——武則天登基時,定太原為「北都」。後唐——(五代)十國時期,李克用兒子李存瑁建立後唐,先以太原為「西京」,後改為「北京」。後晉——(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人的總設計師)滅後唐稱帝,建立後晉,定都晉陽。後漢——(五代)十國時期,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晉陽稱帝,建立後漢,定都晉陽。北漢——(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稱帝,定都晉陽。北漢是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以唐朝「陪都」的身份,留存時間最久;以太原為「國都」的國家,幾乎都在亂世,且定都時間很短,不然,太原也是中國古都的有力爭奪者。
太原歷史文化景區主要有:
晉祠——原名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太原市最有希望打造成AAAAA的歷史文化景區。永祚寺——俗稱雙塔寺,雙塔是太原的地標建築。崇善寺——始建於唐,名白馬寺,現存建築群主要為明代建築。天龍寺石窟——曾是北齊皇帝高洋之父高歡的避暑宮。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