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2021-02-17 國際藝術大觀

大衛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

《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蕩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大衛,古以色列國第二代國王,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

《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鬥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裡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女預言家利比亞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壁畫 

縱395×橫380釐米 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創作受人文主義思想和受薩伏那洛拉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以現實主義的方法和浪漫主義的 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在藝術上具有堅強的毅力和雄偉的氣魄。女預言家利 比亞是西斯廷教堂內壁畫的一部分,是先知和巫女的形象。她正翻開一本書,扭曲著的身體極富動感,嚴謹的人物 造型和畫家獨特的「明暗均衡法」使人物產生了雕塑般感覺,紅色衣裙和綠色襯布對比強烈,使觀賞者不能不由衷 讚嘆大師高超的藝術魅力。

創造亞當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壁畫 縱280×橫570釐米 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創造亞當》為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圖中描寫了上帝創造亞當的宗教傳說。據載,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入其鼻孔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取名亞當,並將他及其妻夏娃同置於伊甸園中。此畫 中的亞當是一個健壯的裸體男青年,卻缺乏應有的活力。至高無上的耶和華身披寬大的鬥篷,在天使們的伴隨下, 正向他飛來。耶和華飽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亞當,亞當慵倦地斜臥於山坡之上。亞當成熟、健壯的身軀在深沉的土色 中顯露出來。他右臂依在山坡上,左腿自然蜷曲,左臂伸向上帝,似乎在那驚天動地的一觸之間,他健壯的身軀和 渾身的肌肉就要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在這幅作品中,體現了畫家對人的讚美,以及他對人充滿信心的人文主義思想。

逐出伊甸園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壁畫 縱280×橫570釐米 梵蒂岡西斯廷教堂

《逐出伊甸園》為西斯廷教堂天頂畫部分之一。畫家把亞當、夏娃偷吃禁果和他們被逐出伊甸園兩個情節畫在 一幅畫上,中間用智慧樹與蛇分開,構圖勻稱協調。左邊形體健美的夏娃居於中心地位,她大膽地摘取禁果表現了 對命運的挑戰。這個形象是畫家的傑作之一,整個樂園之美是通過這一形象體現出來的。她既無肉慾又不貪婪,從 她的臉上我們感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意志。右邊的亞當成為視覺的焦點,他的手勢在試圖保護自己的妻子,沒 有後悔和羞恥。畫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畫面,強調了人物高傲、獨立自主的感情。

最後的審判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壁畫 縱1370×橫1220釐米 梵蒂岡西斯廷小教堂

這幅氣勢磅礴的《最後的審判》體現了畫家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要用正義懲罰一切邪惡,「末日」意味著人類 悲劇的總崩潰。畫家用超人的勇氣,全部採用裸體形象展示,這又一次證實了他敢於肯定人的意義。畫中的基督被 畫家表現為復仇之神,他曾拯救過塵世,但塵世拒絕了他。審判塵世的基督沒有憐憫,只有公正、威嚴和至高無上 的權力。耶穌旁邊的是聖母馬利亞,不敢去正視這悲劇的「世界末日」,對這位善良的婦女來說,是太可怕了。壁畫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裸露的人體與天空的灰藍色調子相對照,使畫面充滿戲劇性的緊張氣氛。

哀悼基督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雲石雕像 高175釐米 1498 聖伯多祿大殿

作品採用了穩重的金字塔式構圖,聖母寬大的衣袍既顯示出她四肢的形狀,又巧妙地掩蓋了身體的實際比例,解決了構圖美與人體實際比例之間的矛盾問題。耶穌那脆弱而裸露的身體與聖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統一而富有變化。雕像的製作具有強烈的寫實技巧,作者沒有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並對雕像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打磨,甚至還使用了天鵝絨進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為止。這一切都賦予了石頭以生命力,使作品顯得異常光彩奪目。

杜利聖家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板上蛋彩 直徑120釐米 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藏

此畫是一個傳統題材,主要是描繪聖母、聖約瑟和聖嬰基督。不過,畫家在這一幅畫上的三個宗教形象已經完 全成為了民間生活的普通人物。畫家把約瑟、瑪利亞表現在專注於聖嬰的天倫樂趣之中。畫面通過三個人物戲劇性 的組合,得到了和諧的、世俗化的體現。聖家族就在一塊草地上休憩,背景上還有幾個裸體像,好像有一個野外浴 池。構圖緊湊,主調和諧,給人以親切之感。

西斯廷天頂畫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天頂畫 梵諦岡西斯廷教堂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由九個敘事情節組成,以聖經《創世記》為主線,分別為"分開光暗"、"劃分水陸"、"創造日月"、"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伊甸"、"挪亞祭獻"、"洪水汜濫"和"挪亞醉酒"。繪製的壁柱和飾帶把每幅圖畫分隔開來,藉助立面牆體弧線延伸為假想的建築結構,並在壁柱和飾帶分隔的預留空間繪上了基督家人、十二位先知以及二十個裸體人物和另外四幅聖經故事的畫面。米開朗琪羅以自身處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解最終讓西斯庭天頂和創世記言歸一體。

摩西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聖伯多祿鎖鏈堂

《摩西像》,大理石雕像,高235釐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13-1516年,(局部完成於1542年-1545年)現位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在陵墓已完成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尊《摩西像》。

1505年,受新任教宗儒略二世之邀,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儒略二世委託他為教宗自己設計陵墓。由於這期間教宗還不斷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其它作品,陵墓的設計工作時常被打斷,以致用了40年才完成。陵墓位於羅馬的聖伯多祿鎖鏈堂,中心是摩西像。摩西是先知中最偉大的一個。他是猶太人中最高的領袖,他是戰士、政治家、詩人、道德家、史家、希伯來人的立法者。米開朗基羅用壯年來表現。因為青年是代表尚未成熟的年齡,老年是衰頹的時期,只有壯年才能為整個民族的領袖,為上帝的意志作宣導使。他的衣服,如在米氏其他作品中一樣,純粹是一種假想的;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寫實,而是適應造型上襯託的需要。因了這些衣褶,腿部的力量更加顯著;雕像下部的體積亦隨之加增,使全體的基礎愈形堅固。末了,我們還得注意,《摩西》大體的動作是非常簡單的: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斯翡冷翠派藝術的特色,亦是羅馬雕刻的作風,即明白與簡潔。

反叛的奴隸 米開朗基羅

《反叛的奴隸》又名《被縛的奴隸》,塑造一位強健有力的裸體青年奴隸側轉著身體,胸腰間被一條象徵性的繩索縛住,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蘊蓄著極大的力量,雕像具有運動的節奏,他那壯實的軀體呈螺旋形擰起;他力圖掙脫身上的繩索,這種動勢的轉折,體現了巨大的內在激情,似乎將要迸發一股無比強大的反抗力,相比之下,身上的繩索則顯得那麼脆弱無力,似乎僅僅成了裝飾品。他的頭高昂著,緊閉著嘴唇,眼睛圓睜著,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憤怒和堅強不屈的意志。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蘊蓄著極大的力量,但又不能施展,只得舉頭祈望解脫,作品中的人物一樣具有一種被壓抑、被束縛而渴望解脫的痛苦,和實現理想的要求。

垂死的奴隸 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裡烏斯二世招到羅馬建造他那巨大的陵墓,米開朗基羅為陵墓創作了幾件雕塑作品,雲石雕塑《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就是其中著名的傑作。在中世紀義大利,統治階級在墓前立奴隸像是象徵死者的權威。顯然,用奴隸雕像裝飾陵墓,是沿用古羅馬時代紀念碑裝飾的慣例,米開朗基羅在教皇墓前造奴隸雕像,在於通過兩尊奴隸雕像,傳達被束縛、被奴役的靈魂,希望求得解脫內在精神。

晝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作品賞析

《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象剛 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

夜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作品賞析

《夜》是一個身材優美的女性,但身體的肌肉鬆弛而無力,她右手抱著頭,正在深深地沉睡著,腳下的貓頭鷹象徵著黑夜的降臨,枕後的面具則象徵著惡夢纏身,她似乎已經精疲力盡,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得到安寧。

晨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作品賞析

《晨》的形象是處女的化身,她豐滿而結實,全身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輝,似乎正從昏睡中掙扎著甦醒過來,但沒有歡樂,只有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暮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作品賞析

《暮》被表現成為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他鬆弛的肌肉無力地下垂著,上了年紀的臉上沉浸在平靜的反醒中,或許是由於苦悶而在發呆。

聖多明尼克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埋葬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壁畫 英國國家美術館

聖母子、聖約翰和天使(曼徹斯特聖母)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壁畫 英國國家美術館

大洪水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天頂畫 梵諦岡西斯廷教堂

參孫和兩個非利士人 米開朗基羅

蹲著的男孩 米開朗基羅

「聖母憐子圖」草圖 米開朗基羅

「聖母憐子」草圖 米開朗基羅

「科隆納聖母憐子」草圖 米開朗基羅

阿波羅 米開朗基羅

安德烈·誇拉泰西 米開朗基羅

埃及豔后 米開朗基羅

拉結和利亞 米開朗基羅

布魯圖斯的半身像 米開朗基羅

被詛咒的靈魂 米開朗基羅

草圖 米開朗基羅

草圖 米開朗基羅

帶著十字架的耶穌基督 米開朗基羅

大理石大衛的手臂和青銅大衛的身影草圖 米開朗基羅

怪誕的人 米開朗基羅

法國亨利二世陵墓雕像的設計草圖 米開朗基羅

跪著的裸體女子 米開朗基羅

佛羅倫斯德爾普拉託區的防禦工事草圖(地面平面圖) 米開朗基羅

輝騰的秋天 米開朗基羅

哈曼草圖 米開朗基羅

基督耶穌復活 米開朗基羅

相關焦點

  • 米開朗基羅: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_鳳凰網
    塑像本來就在石頭裡,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塑像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你自己,而需要去除的是外界的期望。米開朗基羅是《大衛》,《創世紀》的作者。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洛蒂」——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作品欣賞
  • 米開朗基羅:我為神工作
    我為神工作,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酬勞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雕刻家、畫家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為唯一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回答說:不!這些都是細節,把所有的細節加起來,就變成完美的作品。少年大衛一次,記者問米開朗基羅:您是如何創造出"大衛"這樣的巨作的?他答道:很簡單,我去採石場,看見一塊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衛,我要做的只是把多餘的石頭去掉,於是,」大衛「就誕生了。
  • 米開朗基羅的生平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其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出生於託斯卡納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 (即今天的卡普雷塞米開朗基羅)。
  • 【旅遊】米開朗基羅廣場——弗洛倫薩的藝術風光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頑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還有羞恥與罪惡存在著的時候,不見不聞,無知無覺,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來驚醒我!
  • 義大利自駕行之米開朗基羅廣場邂逅天下第一美男
    她對我說要下車時,我坐在後面已經來不及了,包包的帶子正好又卡在座椅。她下車了,我只好再坐一站。逗逗微信交代我坐一站後下車,我回走,她往前。這下我留神了,不敢再看風景,等公車停靠站點,立馬跳下車。我們沒有登頂,只是看看而已。廣場是在山上,爬坡而上,越往高處,翡冷翠全城經過漸漸展現眼前。到最頂了,一個平整的廣場出現在我眼前。好幾座雕塑,好多人,有人在練排球,有人在賣東西,有人在喝咖啡聊天,有人喝酒想心思。在欄杆邊俯瞰全城,啊,全都是紅屋頂!密密麻麻的溫暖的紅色,大大小小的古建築。其中一個紅色的洋蔥樣的穹頂尤為突出,那就是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之頂。還有一個長方形柱子的淺色建築,那是喬託鐘樓。
  • 米開朗基羅——我要雕刻的是一個時代
    要看一個人是否足夠偉大,只需要看他一生的對手。上一期我們講了達文西,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一樣也是後三傑之一,但他們又有很多不同,比如米開朗基羅很長壽,而達文西有點短壽。作為活得很久的頂級藝術家,就會有一種孤獨感。就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樣,功夫越高,他們就越孤獨,沒有對手,無敵是多麼寂寞。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繪畫,你可能不知道的6件事
    儘管如此,米開朗基羅還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委託,手裡拿著畫筆,在腳手架上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四年。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斷斷續續地回到朱利葉斯的大理石墓前工作。2.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作品是站立著畫的大多數人認為米開朗基羅是躺著畫天花板的。
  • 原來一切……都只是我以為而已!
    「我以為」這幾個字,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與無奈,我以為會這樣?我以為你不會這樣對我……到頭來終究還是高估了在別人心中的位置,誰都不例外,命運使然,孤獨依然…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自以為而已!可是現實有時是要看團隊,一個人好並不能代表什麼;曾經我以為愛情比錢重要,殊不知握在手裡的最重要,錢要比愛情實際的多;曾經我以為善良待人,別人就會善良對我,錯了,所有的感情相互對等的太少,總會有多付出的一方,而且你的善良也許只會助長他人的威風,從而失去原有的純真;曾經我以為好人有好報,可是有句話叫「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不會平白無故存在的,肯定有他真實存在的故事;我以為,一切只是我以為,現實又有多少是按照
  • 對不起,我的旅行只是想看看而已
    我路過芒康,在一家小店裡吃飯。我點了兩個雞腿,一盤雪菜絲面,當我吃的正歡,突然我發現玻璃窗外目不轉睛的死盯著我,準確的說是盯著我手裡的雞腿而已。我愣一下,然後誤把她當成乞丐,當我絞盡腦汁打破這種尷尬的時候,她從門口走了進來,問我:「小夥子,這個雞腿好吃嗎?多少錢?」我說了價格,猶豫著要不要給她一個,但是萬一她不是乞丐怎麼辦?豈不是侮辱了她!
  • 羅生門事件 ——還原米開朗基羅的佛羅倫斯《聖殤》
    這當然不是一個暴力機關,它只是被建立出來,維持一點點討論時的秩序而已。在過往的藝術史中,留下了諸多懸案,這些模糊不清的事件和作品惹動了太多人的關注,於是,它們就是藝術討論庭的常客。這個討論庭由一位法官和多位陪審員組成,而陪審員不是別人,正是您,親愛的讀者。
  • 創世紀 | 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姿勢
    在西斯廷禮拜堂裡,有兩幅大型壁畫都是米開朗基羅主持繪製的,其中之一《末日審判》在入口處一側的牆面上,天頂畫便是《創世紀》。 人們在那裡或站或坐,半張著嘴,除了呼吸,不出聲響。而拉斐爾不喜歡米開朗基羅,既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喜歡他的藝術,因為米大師的畫風粗獷、人物充滿力量又痛苦糾結,這不符合這個英俊小生優雅的生活態度。據說一次拉斐爾帶領眾多幫手,在聖彼得廣場上跟米開朗基羅相遇,他們之間打招呼就跟互相侮辱一樣。米大師說:「你跟著一幫馬仔,就像流氓頭子一樣!」拉斐爾回敬道:「你獨自一人,像個劊子手!」
  • 環保,我們不只是說說而已……
    ★漂亮的房子□學生記者 黃冰冰(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三年級)放假在家除了學習,我也不閒著,正想拿本書看時,我的目光被角落裡那些堆放了很久的快遞盒子吸引住了。一天,我和媽媽整理衛生時,發現了放在角落的一堆廢紙箱。我靈機一動,決定用這些紙箱做一個奶牛造型的相框。我先拿著鉛筆在紙皮板上勾勒出奶牛的形狀,再用勾線筆修改,不一會兒,一隻奶牛、一個鈴鐺,還有一個圓形的框就出現在眼前。接著,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圖案裁剪下來,用繩子把鈴鐺系在奶牛身上,請爸爸幫忙用膠槍把圓框和一根一次性湯勺粘在相框上。最後,我用彩色畫筆給奶牛上色。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
    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 《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 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
  • 斜槓青年,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大賞
    "大衛用他的彈弓,我用我的弓箭。"《大衛》是米開朗基羅至高無上地位的開始,取材於聖經故事中的經典人物。目的是為了激發人們奄奄一息的戰鬥激情。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現收藏與佛羅倫斯美術學院。在米開朗基羅之前,就有很多人塑造過大衛的形象。
  • 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出名的不僅有完成品也有未完成品
    鑑於其帶給人們的新思想和新技術,這通常需要時間讓人們接受,但他的才華幾乎可以在一夜之間說服其他人。  我們現在認為他是歐洲藝術開端的一部分,至少是關於現代文明方面,但事實上,當時他被認為無人能及,其成就和能力已經最大化,此後再無任何改進,而這又再次賦予了「神人」的形象,他在藝術界實現了完美。
  • 佛羅倫學院畫廊,鎮館之寶,米開朗基羅的《大衛》
    米開朗基羅的父親既不從事更不喜愛藝術,但還算開明,遵從孩子的意願將他送入著名畫家吉蘭達約門下接受訓練。吉蘭達約不但是當時義大利最優秀的藝術家,而且具有心胸開闊的優秀品格,看到米開朗基羅展露出的驚人才華,他沒有絲亳嫉妒,而是由衷地說:這個孩子對藝術比我懂得多。
  • 米開朗基羅(二) 成名作《聖殤》
    1494年10月,就在法王查理八世入侵、美第奇家族被逐之前,敏感而警覺的米開朗基羅擔心受牽連逃離了佛羅倫斯,先後抵達威尼斯、波隆納,並為波隆納為聖道明會(又譯聖多明我,拉丁文Ordo Dominicanorum)大殿完成最後的部分雕像,及聖多明尼克陵墓的《聖普羅鳩魯像》等作品。《聖普羅鳩魯像》被認為是他的自雕像,這個看來叛逆的少年像雖也表現出力量,卻缺少後期作品的沉著與莊嚴。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這就叫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學院門前的牌子,Ricasoli街66號(66,via Ricasoli),也許有些年頭吧。探頭看看學院的樓梯,未經許可就不好意思再往裡面闖了。我善意地理解為她們還是不想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失望而歸。這時候就聽見一陣騷亂,所有人都把相機拿了出來,一通狂拍,我當然也不能例外了。這就是市政廣場韋奇奧宮門前的大衛複製像。最早達文西等人商定放置雕像的地方,1870年大衛進入學院美術館後,這個複製品就放在了這裡,有相當多的遊客都以為這就是米開朗基羅的真跡。
  •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天才
    1496 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等。23 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哀悼基督》雕像。哀悼基督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幅雕塑時年僅24歲,這也是他唯一籤名的作品。
  • 米開朗基羅壁畫:上帝頸部是大腦解剖圖?(圖)
    兩人此前以遊客身份進入梵蒂岡西斯廷小教堂近距離欣賞這幅偉大的壁畫時,發覺其中表現「上帝分開光明與黑暗」的部分同壁畫其他部分相比不太協調,上帝的頸部和胸部的表現方式顯得有些笨拙,出現了一些不規則的線條。另外,畫中其他人物的光源都是來自斜下方,而上帝的頸部卻被光源直接照射。這些不同尋常的表現手法令兩人產生了懷疑,認為是米開朗基羅當年故意埋下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