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我為神工作

2021-01-10 凡華如夢靜觀緣
我為神工作,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酬勞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雕刻家、畫家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為唯一復興三傑。

米開朗基羅是上帝的寵兒,他是為了讚美神,警醒世人並且為了恢復人類的正統文化而被派到人間來的。

在雕刻方面,他擅長以大理石雕刻巨型石像。比如不朽作品:大衛像、摩西像、聖母抱子像。在繪畫方面,西斯汀教堂的穹頂壁畫——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等,更是曠世巨作!

11月1日,是他在1512年完成「創世紀」的日子。巧合的是紀錄片「諾亞方舟」的上映日也是這天,看似偶然,冥冥中可能是必然。

與美國少女啊琪娜無師自通的繪畫天才不同,(她說,是耶穌親自教她畫畫)

米開朗基羅是經過了人間刻苦的學習才成功的

但他的成功也是非常神奇,除了上帝賦予他的才華之外,還讓他的父親擁有一個露天的大理石採礦場,所以,供給他創作所用的材料取之不盡。

有一次,一個朋友來拜訪他,看見他正為一個雕像做最後的裝飾,過了幾天又去,看他還是為了這件作品工作。朋友責備他說:你太懶散了,工作幾天也毫無進展!

米開朗基羅回答說:不!這些都是細節,把所有的細節加起來,就變成完美的作品。

米開朗基羅25歲的作品:聖母慟子

13歲時,米開朗基羅進入弗洛倫薩著名畫家多梅尼科的工作室,14歲時他居然有了工資,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在這裡他的繪畫技巧可謂進展神速,後來他又跟隨多納泰羅的學生貝託多學習雕塑,在1490年到1492年又進入了「自由美術學院"學習雕刻,此間,猶如他的超群才華倍受洛倫佐的重視和愛護。

1496年,米開朗基羅轉道羅馬,在這裡,23歲的他用了2年時間創作了代表作——聖母慟子。

這件作品取材於[聖經],聖母瑪利亞抱著死去兒子的時刻,米開朗基羅並沒有把聖母雕刻成普通的人類母親,她的目光低垂,表情肅穆,用語言很難形容出來此時聖母的心境。

少年大衛

一次,記者問米開朗基羅:您是如何創造出"大衛"這樣的巨作的?

他答道:很簡單,我去採石場,看見一塊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衛,我要做的只是把多餘的石頭去掉,於是,」大衛「就誕生了。

大衛,這位少年英雄是正義與力量的化身,他曾經殺死侵略者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和人民。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正氣凌然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是後人學習雕塑的無價之寶。

沒有精氣神的亞當需要上帝賜予他力量

1508年5月——1512年10月,歷時4年半,在西斯廷教堂的大廳穹頂上,米開朗基羅創作了曠世之作!!!整幅作品551平方米,有343個人物,100多個比真人大兩倍的巨神形象。

他們是: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作亞當、創作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幾百年來,人們抬頭仰望這些惟妙惟肖的傳神傑作,內心震撼之時,也許人們心中都在想:米開朗基羅用盡心血的千古佳作,究竟想告訴人們什麼?藝術大師創作出的宏偉的大穹頂,無論身份如何高貴的人,都不得不抬起自己的頭,仰望那些猶如神來之筆的作品。

最後的審判

很多人都好奇為何他當初會想到把畫畫到那麼高的穹頂上去呢?

我們仿佛能夠聽到米開朗基羅的回答:」對神的信仰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神對正信的庇護,天國世界的莊嚴,,這一切都遠遠超過人間的世俗。也許,因為如此,在大穹頂上畫出天國世界,才是最合適的地方。人們對神與神的國度,應該是永遠仰望與尊崇。

相關焦點

  • 米開朗基羅的生平
    在博洛尼亞,他被委任完成聖多明我大殿雕刻最後部分的幾個小型人物雕像。 1494年底,佛羅倫斯的政治局勢漸趨平靜。法王查理八世被打敗,佛羅倫斯不再遭受法國軍隊的威脅。米開朗基羅回到佛羅倫斯,但薩沃納羅拉的政府並不委託他進行創作。米開朗基羅於是重新尋求美第奇家族的委託。 在佛羅倫斯度過的半年裡,他創作了兩件小雕像,一件是幼年的聖若翰洗者像,另一件是沉睡的丘比特。
  • 米開朗基羅(二) 成名作《聖殤》
    1494年10月,就在法王查理八世入侵、美第奇家族被逐之前,敏感而警覺的米開朗基羅擔心受牽連逃離了佛羅倫斯,先後抵達威尼斯、波隆納,並為波隆納為聖道明會(又譯聖多明我,拉丁文Ordo Dominicanorum)大殿完成最後的部分雕像,及聖多明尼克陵墓的《聖普羅鳩魯像》等作品。《聖普羅鳩魯像》被認為是他的自雕像,這個看來叛逆的少年像雖也表現出力量,卻缺少後期作品的沉著與莊嚴。
  • 米開朗基羅: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肉體遺給塵土
    它只是神的完美抄本,神的畫筆的陰影,神的音樂,神的旋律……因此,一個畫家成為偉大與巧妙的大師還是不夠,我想,他的生活應當是純潔的,神聖的,使神的精神得以統治他的思想。」米開朗基羅一生的願望即是:從時間中超脫。他一生追尋這目標,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天才
    1496 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等。23 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哀悼基督》雕像。哀悼基督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幅雕塑時年僅24歲,這也是他唯一籤名的作品。
  • 米開朗基羅——我要雕刻的是一個時代
    上一期我們講了達文西,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一樣也是後三傑之一,但他們又有很多不同,比如米開朗基羅很長壽,而達文西有點短壽。作為活得很久的頂級藝術家,就會有一種孤獨感。就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樣,功夫越高,他們就越孤獨,沒有對手,無敵是多麼寂寞。
  • 羅生門事件 ——還原米開朗基羅的佛羅倫斯《聖殤》
    或許可以假設,烏爾比諾常對米開朗基羅說:「請在我死去之前完成它,好嗎?」那麼一旦這件雕塑完成,也就意味著烏爾比諾死期將至。米開朗基羅這件為自己墳墓而做的雕塑,卻先成了烏爾比諾的死亡預言。由上面的書信,可見米開朗基羅在當時已經被一種提前來到的死欲所徵服。面對死亡,否定與憤怒,大都是第一個階段的心理特徵,其次才是順服與面對。
  • 佛羅倫學院畫廊,鎮館之寶,米開朗基羅的《大衛》
    說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可能毫不為過。這尊雕像已經超越了任何藝術品可能具有的影響力界限,成為米開朗基羅至高藝術成就的象徵,成為男性陽剛美的象徵,成為整個佛羅倫斯甚或文藝復興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每個佛羅倫斯人都為擁有這尊偉大塑像自豪不已,他們感到僅僅將《大衛》珍藏在博物館中遠遠不夠,只有讓它驕傲地站立於城市最高處,才能宣示佛羅倫斯的榮耀。
  • 米開朗基羅: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_鳳凰網
    米開朗基羅是《大衛》,《創世紀》的作者。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洛蒂」——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作品欣賞
  • 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出名的不僅有完成品也有未完成品
    這是一位藝術家,在一些人看來,他不再是雕塑家或畫家,而是更像是一位神。他甚至被一些人稱為「神人」。於是,他的作品成為了一種基準,所有後來的創作者與其進行比較。此外,任何人在自己的生活中獲得尊重和學術支持也是相當罕見的,這在藝術史上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鑑於其帶給人們的新思想和新技術,這通常需要時間讓人們接受,但他的才華幾乎可以在一夜之間說服其他人。
  • 米開朗基羅: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與前人表現戰鬥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裡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 創世紀 | 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姿勢
    推薦海頓的同名清唱劇《創世紀》的終曲合唱海頓讚美的是上帝,而我想藉此來讚美米開朗基羅這位藝術史最偉大畫作的創造者1. 因為泥灰幹得快,而前期工作又得非常細心費時,所以,每次只能在牆上抹上夠一天工作量的泥灰,多了也沒用。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圖中最左側黃色建築為美術學院,緊挨著的就是學院美術館,你很難看出這世界級的美術學院和美術館與周圍的普通建築有什麼不同。學院美術館內是不能拍照的,有工作人員不斷巡視,大衛像前更是總有兩位中年女同志看著。不過不知為什麼,兩人突然一起有事臨時「離開」了。我善意地理解為她們還是不想讓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失望而歸。這時候就聽見一陣騷亂,所有人都把相機拿了出來,一通狂拍,我當然也不能例外了。這就是市政廣場韋奇奧宮門前的大衛複製像。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繪畫,你可能不知道的6件事
    當朱利葉斯要求他停止工作,裝飾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時,米開朗基羅猶豫了。首先,他認為自己是雕刻家而不是畫家,其次,他對壁畫毫無經驗。即使項目資金減少,他也一心想要完成這座墳墓。儘管如此,米開朗基羅還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委託,手裡拿著畫筆,在腳手架上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四年。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斷斷續續地回到朱利葉斯的大理石墓前工作。
  • 【旅遊】米開朗基羅廣場——弗洛倫薩的藝術風光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頑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還有羞恥與罪惡存在著的時候,不見不聞,無知無覺,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來驚醒我!
  • 斜槓青年,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大賞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米開朗基羅他被評價為天生的雕塑天才,小行星3000以他的名字命名,和達文西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他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羅曼,羅蘭寫過《米開朗琪羅傳》,歸入《名人傳》中。
  • 藝術琪談·第三期 |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之美
    在人類藝術史上總有那麼幾位神一般存在的藝術家《大衛》,米開朗基羅,1501義大利,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還是繪畫拉斯洛 · 託特拿著地質錘潛入聖彼得大教堂一邊高喊「 我是耶穌我復活了!」一邊給了《聖殤》15連擊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
    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 《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 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
  • 【前方報導84】翡冷翠 寧靜的米開朗基羅廣場
    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位於佛羅倫斯市區南端的高地上,站在廣場上,可以眺望佛羅倫斯市的全景,因廣場上有佛羅倫斯的象徵——大衛青銅像,米開朗基羅廣場也就成為許多遊客開始佛羅倫斯之遊的第一站。
  • 遊記:米開朗基羅廣場
    收拾妥當,叫車上山,米開朗基羅廣場佛羅倫斯最著名的俯瞰整座城市美麗全景的地點,以晚霞、落日最美乘坐12路、13路公共巴士在PiazzaleMichelangelo站下車,打車15歐(從Pitti宮出發)走到景觀位,已經被大家佔領,全世界人民都在這裡看日落的感覺確實很美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在希臘人的眼中,神的身體是最完美的,但他們認為神和人是同性同形的,所以古希臘人強調人的中心地位,具有人本主義思想,民主與神話顯然為古希臘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表現完美,古希臘人不斷探究人體的完美比例,並形成固定的數字法則,就像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的「美的本身就在於比例數的協調」一樣,雕塑家利西普斯在頭身比1:7的基礎上調整為他所認為的完美人體比例——頭身比1:8,這也成了古希臘藝術中的參照標準和應用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