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肉體遺給塵土

2020-12-11 仰望主基督

若是我們都有《挪亞祭壇》的感恩,我們的生活就會得到大大的祝福,我們的人生會有不同的色彩。

文 | 高偉川(偶溪

1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

世界著名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曾如此說:「好的作品,迫近神而和神結合。它只是神的完美抄本,神的畫筆的陰影,神的音樂,神的旋律……因此,一個畫家成為偉大與巧妙的大師還是不夠,我想,他的生活應當是純潔的,神聖的,使神的精神得以統治他的思想。」

米開朗基羅一生的願望即是:從時間中超脫。他一生追尋這目標,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從駭怕的暴風雨中轉入甘美平和的靜寂」,達到其一生的目標,其遺囑寫著: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把自己的肉體遺給塵土。「安息於神」的終局,是一生勞碌於創作的米開朗基羅的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歸宿。

人人都了解他的作品,也喜歡他的作品。在其作品中可以特別清楚地看到,米開朗基羅把藝術幾乎完全奉獻於頌讚基督的熱誠與榮光,如《十字架》、《殉難》、《受難像》、《哀悼基督》等等。米開朗基羅晚年未完成的最後兩件雕刻作品,《帕雷斯特林的卸下聖體》,以及《龍大尼尼的哀悼基督》,也都在表現基督受難的主題。

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哀悼基督》

米開朗基羅早期的作品是其內心世界的表白,隨後的一些作品表現為風格樣式的定型,後期作品則表達了藝術家的心靈歸宿。他在其詩集中寫道:

「我的生命,在波濤險惡的海上,由一葉殘破的小舟渡到了彼岸。在那裡,將對虔誠的與冒瀆的作品下個判斷。我把藝術當作偶像,當作君王般熱烈的幻想,今日我承認它含有多少的錯誤。而我顯然看到一切的人,都在為著他的苦難而欲求。愛情的思想、虛妄的快樂的思想,當我此刻已迫近兩者之死的時光,它們究竟是什麼呢?愛,我是肯定了,其它只是一種威脅。既非繪畫,亦非雕塑,能撫慰我的靈魂。它已轉向神的愛,神的愛卻在十字架上張開著懷抱等待我們!」

2

《創世記》細節圖

他的作品《挪亞方舟》,描述了因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地上滿了汙穢,於是上帝以洪山淹沒清潔全地,只有方舟中挪亞一家八口人得救。這是世界第一艘船的故事。這故事幾乎盡人皆知,大概不了解聖經的人,也大都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但遺憾的是人們不以為然,不會引以為戒。難怪有一位歷史學家說: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最大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上學到教訓。

人類依舊照常吃喝嫁娶,依舊思惡行惡,輕視神的愛,也藐視神的審判。對歷史的慘痛教訓如此地淡忘,實在可謂是人的「墮落」,「世世代代的人在抗拒神」的說法真是一點不錯,因為它常活現在現實的生活中。

《挪亞祭壇》局部圖

今天,藉著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繪畫作品《挪亞祭壇》,能否喚起我們一絲絲的記憶呢?挪亞為什麼擺設祭壇呢?

聖經中記載,挪亞時代的人的罪惡達到極點,於是挪亞接受了上帝的吩咐與使命,要他傳福音給他那個時代所有的人,而那個世代的人卻是拒絕,不信挪亞按照上帝的吩咐所傳的拯救的福音:洪水將至,他們若不提早進入方舟就會被大洪水淹沒而滅亡。於是,時間到了,一切按照上帝吩咐挪亞的應驗了,所以那時只有挪亞一家八口人得救。

洪水吞沒了所有的惡魂,挪亞走出方舟,為了感謝上帝拯救的恩典,他立刻築了一座祭壇,供上獻祭的祭品,上帝因此不再因人的 罪的緣故咒詛 地 。上帝就賜福給挪亞一家,使他們成為後來人類的始祖。並且,上帝在天空架起了彩虹,作為與人類的永恆之約,即上帝不再以洪水滅世了,這是上帝對挪亞的承諾。

西斯廷教堂穹頂上,米開朗基羅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創世記》。其中的《挪亞祭壇》即是描寫了這一動人的情景,表達了挪亞帶領全家向上帝感恩的情狀。

3

米開朗基羅作品《被逐伊甸園》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上帝創造的恩典中,有多少人可以像挪亞一樣在蒙了恩典之後,向上帝獻上真摯的感恩?我們有生命、有氣息,活在地上,都是上帝的恩典,這並不是平常的、理所當然的事情。特別是他因為愛我們,不惜付上一切代價,使耶穌基督為人類替罪、流血、捨命在十字架上,單這一個恩典就使我們無法報答。

我們很多人總像一個不懂父母之心的逆子,好像以為是上帝欠了我們。稍遇不如意的環境,就理直氣壯地埋怨上帝,卻不思想我們欠上帝的,是永遠不能償還的。他無條件的愛,只盼望我們可以按照他美善的心意,活出人被造的榮耀,因為他是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

人卻堅持自我中心,最終陷在私慾的泥潭中,自己招致許多生活上的麻煩。就像我們的汽車如果不按照說明書使用,其後果理應自負,然而我們卻把責任推給上帝。若是我們都有《挪亞祭壇》的感恩,我們的生活就會得到大大的祝福,我們的人生會有不同的色彩。

每一天向上帝感恩,每一天反省自己,美麗的彩虹是上帝與我們的永恆之約。為了這美好的約,願我們心存感恩。

相關焦點

  • 聖經解密:進天堂的是肉體還是靈魂?
    這不,今天一對照各版本聖經,又讀到了讓我很難理解的一處經文,各個版本的翻譯居然完全相反: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約伯記 19:26 和合本2010我的皮肉雖然要朽爛,但我必活著見上帝。
  • 米開朗基羅壁畫:上帝頸部是大腦解剖圖?(圖)
    兩人此前以遊客身份進入梵蒂岡西斯廷小教堂近距離欣賞這幅偉大的壁畫時,發覺其中表現「上帝分開光明與黑暗」的部分同壁畫其他部分相比不太協調,上帝的頸部和胸部的表現方式顯得有些笨拙,出現了一些不規則的線條。另外,畫中其他人物的光源都是來自斜下方,而上帝的頸部卻被光源直接照射。這些不同尋常的表現手法令兩人產生了懷疑,認為是米開朗基羅當年故意埋下的伏筆。
  • 羅生門事件 ——還原米開朗基羅的佛羅倫斯《聖殤》
    常有人在敘述中會提到米開朗基羅當時的靈魂好友維託麗婭·科隆納夫人(Vittoria Colonna)的逝世,以此作為米開朗基羅開始雕刻這件作品的時間節點。這件作品在米開朗基羅的手中耗時幾近8年,直到1555年他對此失去了耐心與信心。那時,陪伴了米開朗基羅26年之久的助手烏爾比諾(Urbino)也生命垂危。
  • 米開朗基羅傳世經典傑作(高清全集)
    圖中描寫了上帝創造亞當的宗教傳說。據載,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入其鼻孔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取名亞當,並將他及其妻夏娃同置於伊甸園中。此畫 中的亞當是一個健壯的裸體男青年,卻缺乏應有的活力。至高無上的耶和華身披寬大的鬥篷,在天使們的伴隨下, 正向他飛來。耶和華飽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亞當,亞當慵倦地斜臥於山坡之上。亞當成熟、健壯的身軀在深沉的土色 中顯露出來。
  • ——米開朗基羅名作《末日審判》眾生相
    米開朗基羅,吹響末日審判號角的眾天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耶穌正下方有八個天使(圖5),他們正在吹響號角以喚醒逝去的靈魂來接受上帝最終的審判。這組天使的設計應該是米開朗基羅的創意,它與基督教有關「末日審判」的文獻以及其它同題材的繪畫並不一致。按照基督教的傳統說法,這些天使並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吹響號角或奏響樂器,召喚人們接受上帝的審判。
  • 米開朗基羅(二) 成名作《聖殤》
    第一次羅馬之行在羅馬,米開朗基羅在寄宿的銀行家雅格布‧加裡(Jacopo Galli)府中,為紅衣主教創作了一尊酒神巴卡斯像。雕像呈現出一個醺醉、站姿傾斜,肉體渾圓、表情呆滯頹廢的青年,腳邊年幼的牧神(satyr)捧著葡萄貪痴憨笑。
  • 胡桃裡的光影下的酒言酒語:吃是為了肉體,喝是為了靈魂
    上帝造水,人類造酒。有酒心歡悅,歡悅生美德。吃是為了肉體,喝是為了靈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後,酒後高歌磨劍, 夢中,夢中快意恩仇, 名利,名利腳下踩, 情義,情義兩肩挑。劉伶之酒味太淺,淵明之酒味太深。 非深非淺謫仙家,未飲陶陶先醉心。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米開朗基羅: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圖中描寫了上帝創造亞當的宗教傳說。據載,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入其鼻孔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取名亞當,並將他及其妻夏娃同置於伊甸園中。此畫 中的亞當是一個健壯的裸體男青年,卻缺乏應有的活力。至高無上的耶和華身披寬大的鬥篷,在天使們的伴隨下, 正向他飛來。耶和華飽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亞當,亞當慵倦地斜臥於山坡之上。亞當成熟、健壯的身軀在深沉的土色 中顯露出來。
  • 創世紀 | 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姿勢
    推薦海頓的同名清唱劇《創世紀》的終曲合唱海頓讚美的是上帝,而我想藉此來讚美米開朗基羅這位藝術史最偉大畫作的創造者1. 這幅畫一共用上了16個工作日,亞當跟上帝之間有一指之隔,上帝帶著命令式的手指,眼神威嚴篤定;而亞當手指彎曲,眼睛了帶著求助、惶惑不定的意味,但兩人的形象同樣肌肉飽滿,強壯有力。這正符合那句話:上帝以他的形象造人。
  • 深度解讀:大師米開朗基羅著名壁畫可能存在的2種意義
    而今天,傑瑞就將帶你深度解讀:大師米開朗基羅著名壁畫可能存在的2種意義。1、米開朗基羅被委以完成他不應該應付的工作在破譯最著名的壁畫之前,有必要了解它的創作歷史和藝術家本人。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以雕塑家而聞名,他的大衛雕像早已聞名世界許多年。
  • 米開朗基羅:我為神工作
    我為神工作,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酬勞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雕刻家、畫家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為唯一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是上帝的寵兒,他是為了讚美神,警醒世人並且為了恢復人類的正統文化而被派到人間來的。在雕刻方面,他擅長以大理石雕刻巨型石像。比如不朽作品:大衛像、摩西像、聖母抱子像。在繪畫方面,西斯汀教堂的穹頂壁畫——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等,更是曠世巨作!11月1日,是他在1512年完成「創世紀」的日子。
  • 米開朗基羅: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_鳳凰網
    米開朗基羅是《大衛》,《創世紀》的作者。圖中描寫了上帝創造亞當的宗教傳說。據載,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用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入其鼻孔使他成為「有靈的活人」,取名亞當,並將他及其妻夏娃同置於伊甸園中。此畫 中的亞當是一個健壯的裸體男青年,卻缺乏應有的活力。至高無上的耶和華身披寬大的鬥篷,在天使們的伴隨下, 正向他飛來。耶和華飽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亞當,亞當慵倦地斜臥於山坡之上。亞當成熟、健壯的身軀在深沉的土色 中顯露出來。
  • 《49日》李瑤媛&南奎麗 靈魂與肉體對真愛的探索
    這部劇題材新穎,故事構思巧妙,並且通過女主人公由生到死,由復生到復死的短暫人生,與觀眾共同探討了關於靈魂與肉體,死亡與生存,真情與假意的哲學故事。那個渾渾噩噩度日的女人,宋伊景蹲著這條宿命之路的路邊,回憶她的傷心往事,她只想隨死者而去,於是她衝到馬路上,引起了一場車禍,就在這場車禍中,南奎麗飾演的申智賢因為備受閨蜜與未婚夫的打擊,而不幸遇難,她的靈魂脫離了她的肉體,並被死亡使者告知,如果她可以得到三個真心愛她的人的眼淚,她還有復生的機會。
  • 人死後真的會帶著靈魂重生?科學家也說出了驚人真相
    人死亡之後,肉體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腐化歸於塵土。但是人的靈魂與意識究竟去了哪裡?是否會隨著肉身腐爛後消失?針對這個謎團,科學家們曾進行過探索與研究,並提出了猜想。靈魂出竅愛因斯坦在光量子假說中提出:光和粒子可以在不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方同時出現,因此宇宙中存在多個平行宇宙。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米開朗基羅雕塑《被縛的奴隸》二、一個時代雕塑藝術的巔峰巨匠——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的巨匠米開朗基羅和古希臘雕塑相比,除了外在的形象,米開朗基羅更加注重人物內心情緒的表達,讓作品人物有了內在的靈魂。米開朗基羅雕塑《聖母子》結語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藝術注重結構,要求形體精準,他所表現的作品給人以恢弘大氣的感覺,看他的作品會由衷地讚嘆什麼叫——
  • 令人仰止的那座雪山,靈魂與肉體之中的魔障
    用文字雕刻歲月,用光影凝固腳步,靈魂和肉體一同在路上體會人生——桐語那麼,有一個地方是會讓靈魂和肉體都在充滿一種無限的未知和艱險的路上前行和探索。於深秋走進亞丁,赴一場靈魂之約,在穿越巴山蜀水,行進千裡之後,沉寂在雪山深處與神山聖湖為伴,碧綠的水色在天空的映射下發著幽幽的光芒,碧波蕩漾、粼粼波光中透出無限清麗,水中是神山巍峨的倒影,令人目眩神迷。不論是駐足山下還是登山徒步,巍峨的神山都是我眼前最終的目標,是萬景歸蹤的根本所在。雪山在這裡等待了我數萬年,也許,只為今世與我相見。我從未踏入過如此潔淨又野性的土地。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教堂繪畫,你可能不知道的6件事
    這些雕塑由年輕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創作,至今仍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最具代表性的傑作之一,每年都有500萬遊客伸長脖子凝視著雕塑的美麗。 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著名的天花板和畫家的6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儘管如此,米開朗基羅還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委託,手裡拿著畫筆,在腳手架上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四年。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斷斷續續地回到朱利葉斯的大理石墓前工作。2.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的作品是站立著畫的大多數人認為米開朗基羅是躺著畫天花板的。
  • 科學家拍攝到人死時靈魂脫離肉體瞬間(圖)
    佛教認為生命具有能夠脫離肉體獨立存在的「神識」,也就是世俗社會所謂的「靈魂」,但是靈魂是否真的存在,一直以來也是信者信其有,不信者謂其無。這其中除了想當然的主觀否定靈魂存在的「科學主義迷信者」之外,真正具有科學精神的人們對於靈魂的研究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近日,俄羅斯及英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又一次顯示,人死亡之後真的會有靈魂存在,以下是相關報導: 俄科學家拍攝到人死時靈魂脫離肉體瞬間
  • 斜槓青年,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大賞
    他在天花板上創造了上帝的形象,身體幾乎每一處都有疾病,畫畫畫到脊椎變形。喜歡以男性的身體塑造女性的形象,在23歲的時候成名,57歲的時候宣布出櫃。"聖母瑪麗亞是純潔、崇高的化身和神聖事物的象徵,所以必能永遠保持青春。"哀悼基督是他為聖彼得教堂製作的,刻有他自己姓名的作品,那時,他剛23歲,也是這件雕塑作品,使他名蓋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