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藝術史上
總有那麼幾位
神一般存在的藝術家
是他們
讓人類藝術的天空
璀璨奪目
米開朗基羅
就是其中之一
米開朗基羅 · 博那羅蒂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米神一出手
無論是雕塑
《大衛》,米開朗基羅,1501
義大利,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還是繪畫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1511
義大利,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禮拜堂
都有著
在業內以No.1自居的
雄厚實力
那麼
大師是如何誕生的
這期我們就來一睹
米神的成名作
《聖殤》
《聖殤》,米開朗基羅,1498
義大利,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此雕塑位於基督教
最神聖的
聖彼得大教堂內
「聖殤」又名「聖母憐子像」
描繪的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
聖母懷抱兒子哀悼的場景
這一題材在西方藝術史上極受歡迎
而唯有米神的版本
美得出類拔萃
米神用大理石
精準地刻畫了一個
剛剛失去生命的人
耶穌的軀體
顯得那樣得柔弱無力
毫無生氣
栩栩如生的手背上
釘痕尚依稀可見
而他的神情
卻平靜安詳得宛如睡顏
聖母則溫柔端莊
仿佛懷抱的不是已故的耶穌
而是剛出生的聖嬰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
這件雕塑作品
似乎有那麼一點不成比例
仔細丈量一下的話
您會發現這是位
巨人聖母
如果能讓他們站起來
耶穌可能還不及聖母的肩膀
這是米神的計算失誤
還是有意為之
這還得從米神旗幟鮮明的
創作觀點說起
可與米神角逐
「文藝復興一把手」的另一尊大神
達 · 芬奇
萊昂納多 · 達 · 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他的藝術創作
崇尚科學與嚴謹
比如這幅《天使報喜》
《天使報喜》,達·文西,1475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達 · 芬奇恨不得把
人物的每根髮絲
地上的每棵花草
都能表現得一絲不苟
而米神呢
他創作時
才不管什麼科學比例
只要眼睛看著美
那就是真理
所以就有了這
細究時會比例失調的
巨人聖母
在米神看來
如果讓一個成年男人
躺在另一個等比例的
成年女人膝上
《聖殤》,喬凡尼·貝利尼,1505
比例是未失調
但畫面卻並不美觀
《聖殤》完成後不久
一天米神正在欣賞
自己的這件得意之作
卻聽到一位觀賞者
在驚嘆《聖殤》巧奪天工的同時
卻把它歸在了另一位雕塑家的名下
當晚,米神便氣衝衝地
拿著燈火和鑿子
在聖母胸前的束帶上
補刻上了自己的大名
「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 · 博那羅蒂雕刻」
事後,米神又對自己這一自負的行為
深感羞愧
並發誓今後再也不在作品上簽名
因此
《聖殤》成了唯一一件
有米神籤名的藝術品
而這座創作於500多年前的
珍貴雕塑作品
能跨越漫漫歷史長河
依然矗立在人們面前
也真的實屬不易
歷史上,這座雕塑曾屢遭損毀
最兇險的一次
發生在1972年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的地質學家
拉斯洛 · 託特
拿著地質錘
潛入聖彼得大教堂
一邊高喊
「 我是耶穌!我復活了!」
一邊給了《聖殤》
15連擊
聖母的左臂、鼻子和左眼
均被他擊碎
大理石碎片散落一地
被遊客紛紛拾起
可惜的是
一些遊客竟未將碎片歸還
最後只好切下聖母背部的石料
來重建失去的部分
在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修復後
如今《聖殤》被安置在了
防彈玻璃板後
僅供遊人
遠遠地望上一眼
不過,自《聖殤》誕生那天起
有關雕像中
聖母過於年輕的容顏
就一直爭議不斷
耶穌去世時33歲
聖母當時也已經50多歲了
而米神為何要賦予聖母
一張如少女般年輕美麗的臉龐
關於這其中緣由
藝術史家們有3種猜測
首先,米神當時是一文青
是但丁《神曲》的
狂熱粉絲
《照亮佛羅倫斯的詩歌》(圖為手握《神曲》的但丁)
多米尼哥·邁可尼諾,1465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神曲》中曾提到
聖母
「既是耶穌的母親,也是上帝的兒女」
因此米神在此呈現的
不是耶穌的母親
而是作為上帝兒女的聖母
另外,米神本人
曾對自己的傳記作者
阿斯坎尼奧 • 康迪維
說過這樣的話
「你不知道貞潔的女人會比不貞潔的女人更顯年輕嗎?一直保持純潔的聖母,當然更是如此。」
米開朗基羅傳記扉頁
還有一種解釋
雕像刻畫的實際上是
聖母懷抱聖嬰的場景
因此聖母的表情
才如此恬靜
而米神在此
又想讓觀者能預見到
未來耶穌的犧牲
所以才讓耶穌以受難的形象出現
不管米神的本意究竟如何
他用他的智慧和技能
為我們奉獻了一件
堪稱藝術史上最傑出的
雕塑作品
最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
這件米神的傑作
正面
側面一
側面二
耶穌臉
聖母臉
在西方藝術中
聖母懷抱耶穌的題材
屢見不鮮
而耶穌的父親約瑟
卻似乎被遺忘在了歷史的角落
但在葡萄牙裡斯本的
東方博物館中
就珍藏著這麼一副罕見的
約瑟懷抱聖嬰像
帶神像的可攜式祭壇畫
公元16世紀晚期或17世紀早期
葡萄牙裡斯本東方博物館藏
它出自誰手
又是為何而作
詳情請見《美成在久》2016年5月期文章
《寶船:香料時代的藝術》
點擊「閱讀原文」 即可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