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琪談·第三期 |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之美

2021-02-08 美成在久

在人類藝術史上

總有那麼幾位

神一般存在的藝術家

是他們

讓人類藝術的天空

璀璨奪目

米開朗基羅

就是其中之一

米開朗基羅 · 博那羅蒂

(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米神一出手

無論是雕塑


《大衛》,米開朗基羅,1501

義大利,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還是繪畫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1511

義大利,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禮拜堂

都有著

在業內以No.1自居的

雄厚實力

那麼

大師是如何誕生的

這期我們就來一睹

米神的成名作

《聖殤》


《聖殤》,米開朗基羅,1498

義大利,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此雕塑位於基督教

最神聖的


聖彼得大教堂內

「聖殤」又名「聖母憐子像」

描繪的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

聖母懷抱兒子哀悼的場景

這一題材在西方藝術史上極受歡迎

而唯有米神的版本


美得出類拔萃

米神用大理石

精準地刻畫了一個

剛剛失去生命的人

耶穌的軀體

顯得那樣得柔弱無力

毫無生氣


 栩栩如生的手背上

釘痕尚依稀可見


而他的神情

卻平靜安詳得宛如睡顏

聖母則溫柔端莊

仿佛懷抱的不是已故的耶穌

而是剛出生的聖嬰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

這件雕塑作品

似乎有那麼一點不成比例



仔細丈量一下的話

您會發現這是位

巨人聖母

如果能讓他們站起來

耶穌可能還不及聖母的肩膀

這是米神的計算失誤

還是有意為之

這還得從米神旗幟鮮明的

創作觀點說起

可與米神角逐

「文藝復興一把手」的另一尊大神

達 · 芬奇


萊昂納多 · 達 · 芬奇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他的藝術創作

崇尚科學與嚴謹

比如這幅《天使報喜》


《天使報喜》,達·文西,1475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達 · 芬奇恨不得把

人物的每根髮絲

地上的每棵花草

表現得一絲不苟

而米神呢

他創作時

才不管什麼科學比例

只要眼睛看著美

那就是真理

所以就有了這

細究時會比例失調的

巨人聖母

在米神看來

如果讓一個成年男人

躺在另一個等比例的

成年女人膝上

《聖殤》,喬凡尼·貝利尼,1505

比例是未失調

畫面並不美觀

《聖殤》完成後不久

一天米神正在欣賞

自己的這件得意之作

卻聽到一位觀賞者

驚嘆聖殤》巧奪天工的同時

卻把它歸在了另一位雕塑家的名下

當晚,米神便氣衝衝地

拿著燈火和鑿子

在聖母胸前的束帶上

刻上了自己的

「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 · 博那羅蒂雕刻」


事後,米神又對自己這一自負的行為

深感羞愧

並發誓今後再也不在作品上簽名

因此

《聖殤》成了唯一一件

有米神籤名的藝術品

而這座創作於500多年前的

珍貴雕塑作品

能跨越漫漫歷史長河

依然矗立在人們面前

也真的實屬不易

歷史上,這座雕塑曾屢遭損毀

最兇險的一次

發生在1972年

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的地質學家

拉斯洛 · 託特

拿著地質錘

潛入聖彼得大教堂

一邊高喊

「 我是耶穌!我復活了!」

一邊給了《聖殤》

15連擊



聖母的左臂、鼻子和左眼

均被他擊碎

大理石碎片散落一地

被遊客紛紛拾起

可惜的是

一些遊客竟未將碎片歸還

最後只好切下聖母背部的石料

來重建失去的部分

在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修復後

如今《聖殤》被安置在了

防彈玻璃板後


僅供遊人

遠遠地望上一眼

不過,自《聖殤》誕生那天起

有關雕像中

聖母過於年輕的容顏

就一直爭議不斷

耶穌去世時33歲

聖母當時也已經50多歲了

而米神為何要賦予聖母

一張如少女般年輕美麗臉龐


關於這其中緣由

藝術史家們有3種猜測

首先,米神當時是一文青

是但丁《神曲》的

狂熱粉絲


《照亮佛羅倫斯的詩歌》(圖為手握《神曲》的但丁)

多米尼哥·邁可尼諾,1465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神曲》中曾提到

聖母

既是耶穌的母親也是上帝的兒女

因此米神在此呈現的

不是耶穌的母親

而是作為上帝兒女的聖母

另外,米神本人

曾對自己的傳記作者

阿斯坎尼奧 • 康迪維

說過這樣的話

「你不知道貞潔的女人會比不貞潔的女人更顯年輕嗎?一直保持純潔的聖母,當然更是如此。」

米開朗基羅傳記扉頁

還有一種解釋

雕像刻畫的實際上是

聖母懷抱聖嬰的場景

因此聖母的表情

才如此恬靜

而米神在此

又想讓觀者能預見到

未來耶穌的犧牲

所以才讓耶穌以受難的形象出現

不管米神的本意究竟如何

他用他的智慧和技能

為我們奉獻了一件

堪稱藝術史傑出的

雕塑作品

最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

這件米神的傑作

正面

側面一

側面二

耶穌臉

聖母臉

在西方藝術中

聖母懷抱耶穌的題材

屢見不鮮


而耶穌的父親約瑟

卻似乎被遺忘在了歷史的角落

但在葡萄牙裡斯本的

東方博物館中

就珍藏著這麼一副罕見的

約瑟懷抱聖嬰像



帶神像的可攜式祭壇畫

公元16世紀晚期或17世紀早期

葡萄牙裡斯本東方博物館藏

它出自誰手

又是為何而作

 

詳情請見《美成在久》2016年5月期文章

《寶船:香料時代的藝術》



 點擊「閱讀原文」 即可訂購。  

相關焦點

  • 米開朗基羅(二) 成名作《聖殤》
    他信服薩弗納羅拉的講道,但對薩弗納羅拉嚴厲指責希臘羅馬藝術中的人體美又十分為難;他也期待佛羅倫斯以共和制度取代權貴統治,但又感到愧對美第奇家族。或許因為佛羅倫斯前景不明,1496年米開朗基羅便應紅衣主教拉斐爾·瑞裡奧之召喚前往羅馬。第一次羅馬之行在羅馬,米開朗基羅在寄宿的銀行家雅格布‧加裡(Jacopo Galli)府中,為紅衣主教創作了一尊酒神巴卡斯像。雕像呈現出一個醺醉、站姿傾斜,肉體渾圓、表情呆滯頹廢的青年,腳邊年幼的牧神(satyr)捧著葡萄貪痴憨笑。
  • 羅生門事件 ——還原米開朗基羅的佛羅倫斯《聖殤》
    《聖殤》文/ 張  敏封面/ 弗洛倫薩《聖殤》 米開朗基羅  大理石雕塑  1547年(圖1)有這麼一個地方,這裡的居民們喜愛藝術,探究真理。而這件雕塑在產生之初,並沒有其他的預訂者或贊助人,而是風燭殘年的米開朗基羅為自己的墳墓自我定製的[4]……其實,為了敘述上的方便和流暢,上述文字中藏有許多陷阱。就在有人提議開庭討論這件《聖殤》後,人們的情緒開始高亢。到了開庭那天,很多人早早來到了討論庭裡等候。
  • 米開朗基羅,人生句點的作品—聖殤《La Pieta Rondanini 》
    與維塔麗一起領略美食、藝術、自然之美義大利米蘭除了shopping
  • 米開朗基羅的生平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其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出生於託斯卡納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 (即今天的卡普雷塞米開朗基羅)。
  • 斜槓青年,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大賞
    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米開朗基羅他被評價為天生的雕塑天才,小行星3000以他的名字命名,和達文西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他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羅曼,羅蘭寫過《米開朗琪羅傳》,歸入《名人傳》中。
  • 【旅遊】米開朗基羅廣場——弗洛倫薩的藝術風光
    ——米開朗基羅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位於佛羅倫斯市區南端的高地上,站在廣場上,可以眺望佛羅倫斯市的全景,因廣場上有佛羅倫斯的象徵——大衛青銅像,米開朗基羅廣場也就成為許多遊客開始佛羅倫斯之遊的第一站。
  • 米開朗基羅:我為神工作
    我為神工作,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酬勞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雕刻家、畫家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拉斐爾並稱為唯一復興三傑。與美國少女啊琪娜無師自通的繪畫天才不同,(她說,是耶穌親自教她畫畫)米開朗基羅是經過了人間刻苦的學習才成功的但他的成功也是非常神奇,除了上帝賦予他的才華之外,還讓他的父親擁有一個露天的大理石採礦場,所以,供給他創作所用的材料取之不盡。有一次,一個朋友來拜訪他,看見他正為一個雕像做最後的裝飾,過了幾天又去,看他還是為了這件作品工作。
  • 情系聖彼得大教堂,藝術的天堂,值得一去!
    羅馬——世界之都、永恆之城,是所有道路通向的地方,2500多年來一直縈繞在我們心頭。羅馬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永恆之城」、「萬城之城」之稱。羅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雖然它有一小部分重要的藝術收藏,但它是天主教教堂中最神聖的地方之一。
  • 遊記:米開朗基羅廣場
    收拾妥當,叫車上山,米開朗基羅廣場佛羅倫斯最著名的俯瞰整座城市美麗全景的地點,以晚霞、落日最美乘坐12路、13路公共巴士在PiazzaleMichelangelo站下車,打車15歐(從Pitti宮出發)走到景觀位,已經被大家佔領,全世界人民都在這裡看日落的感覺確實很美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為了表現完美,古希臘人不斷探究人體的完美比例,並形成固定的數字法則,就像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的「美的本身就在於比例數的協調」一樣,雕塑家利西普斯在頭身比1:7的基礎上調整為他所認為的完美人體比例——頭身比1:8,這也成了古希臘藝術中的參照標準和應用法則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
    原作目前置放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每年都會吸引約120萬人前去參觀。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蕩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對所生活的時代產生了懷疑。 痛苦失望之餘,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 《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 義大利自駕行之米開朗基羅廣場邂逅天下第一美男
    其中一個紅色的洋蔥樣的穹頂尤為突出,那就是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之頂。還有一個長方形柱子的淺色建築,那是喬託鐘樓。還有幾座哥德式尖頂,我知道那些都是教堂,只是不知他們的名字。阿爾諾河像一條明亮的帶子繞著這座美麗的城市,河面上,那座老橋尤為醒目,好幾個拱形橋洞,橋廊彎彎,很典雅。雖然這一天天陰沉沉的,可古老的翡冷翠全景就如此清楚展現在我眼前,好一幅美麗的畫卷。我們靜靜地看著,感受翡冷翠的溫暖色彩。
  • 五一長假哪裡去文藝復興看過來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真跡,你...
    不如來一次文藝復興的穿越之旅吧,享受一場藝術文化的饕餮盛宴!在重慶美術館展出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和文藝復興——貝利尼家族收藏特展》,將讓你與文藝復興藝術巨匠和他們600年前的藝術作品,來一次「親密接觸」。此次文藝復興藝術特展,於27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預訂票務人群已超過3000人次。
  • ...米開朗基羅之作亮相申城-米開朗基羅,西斯廷,全人類,展區,巨作...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6月7日報導:國際頂級藝術大展「別克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全球巡展」亞洲首展將於6月8日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正式開幕。東方網記者獲悉,此次展覽將以創新科技手段,1:1復刻了西斯廷大教堂著名壁畫《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令中國觀眾不出國門即可近距離欣賞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曠世巨作。
  • 欲訴還休的義大利:梵蒂岡(3)-離上帝最近之地
    就是他,看完布魯內萊斯基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以後由衷說,「我可以再建一個更大的穹頂,卻再也無法匹配它的美。」 雖然才華橫溢的米開朗基羅大師設計出了新的大穹頂,但因他接手穹頂的設計時已經70多歲,最終當大穹頂建成之時,他已過世17年。
  • 米開朗基羅——我要雕刻的是一個時代
    上一期我們講了達文西,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與達文西一樣也是後三傑之一,但他們又有很多不同,比如米開朗基羅很長壽,而達文西有點短壽。作為活得很久的頂級藝術家,就會有一種孤獨感。就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樣,功夫越高,他們就越孤獨,沒有對手,無敵是多麼寂寞。
  • 佛羅倫學院畫廊,鎮館之寶,米開朗基羅的《大衛》
    說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可能毫不為過。這尊雕像已經超越了任何藝術品可能具有的影響力界限,成為米開朗基羅至高藝術成就的象徵,成為男性陽剛美的象徵,成為整個佛羅倫斯甚或文藝復興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每個佛羅倫斯人都為擁有這尊偉大塑像自豪不已,他們感到僅僅將《大衛》珍藏在博物館中遠遠不夠,只有讓它驕傲地站立於城市最高處,才能宣示佛羅倫斯的榮耀。
  • 綻放藝術之美 傳祺GA6「藝術十城巡展」
    中國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經說過:「藝術是精神的生命貫注到物質界中,使無生命的表現生命,無精神的表現精神。」從新石器時代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到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古今中外的藝術家都會致力於將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美的熱愛貫注於實體,讓人類璀璨的精神文明得以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