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稱全球氣候將繼續變暖 日本逾3千萬人或受影響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11月10日報導,美國某研究團體9日發表聲明稱,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暖,與工業革命之前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4攝氏度,屆時海平面將隨之上升8.9米,世界約6.27億人口的居住地區將被海水淹沒。據稱,日本約3400萬人口的居住區將受到影響,約佔日本總人口的25%。

據報導,美國某非盈利研究團體近日進行了全球氣候變暖相關研究,預想全球氣溫上升將引起的海水膨脹、冰川融化以及格陵蘭和南極冰川減少的情況,並對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做了概算。此外,為做好應對措施,該團體還就2010年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世界居住區域的人口情況做了相關調查。

據該研究團體稱,一旦全球氣溫上升4攝氏度,中國也將受到巨大影響,多達1.45億的中國人口的正常居住及生活均將發生改變。而位於中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的總人口的93%及荷蘭人口的67%均將受到相應影響。從城市角度來看的話,中國的天津市和上海市、孟加拉國的達卡、印度加爾各答等世界各國城市約1千萬左右將受到影響。此外,日本東京的750萬人、大阪620萬人、名古屋340萬人及福岡97萬人總計1807萬人的居住區域也將沉入海平面之下。

報導稱,該研究團體還指出,如果相關方面做出努力,將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海平面將上升4.7米,受影響世界人口將減少至2.8億人。日本受影響人口也將降至1800萬人(包括東京地區420萬人、大阪420萬人、名古屋210萬人及福岡51萬人)。

據報導,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書,如果當前世界各國不作出任何應對措施的話,截至21世紀末,全球氣溫最高將上升4.8攝氏度。據悉,自19世紀末以來,現在的世界平均氣溫已上升了0.85攝氏度,世界各國已達成一致,決定將氣溫的上升數值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該研究團體也再次強調稱,「海平面上升已成為人類顯而易見的威脅,今年11月末將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事關所有人的未來」。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勒布爾歇召開。11月8日,各國代表已在巴黎舉行了部長級非正式準備會談。(實習編譯:李若楠 審稿:馬麗)

相關焦點

  •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梅雨」可能成日本「第五季」
    【環球時報記者 方晴】據日本《富士晚報》7日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日本的「梅雨」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季節。在過去,異常天氣一般每30年才發生1次,而現在,特大降雨、颱風等異常天氣狀況經常發生。此外,以往不應該有梅雨季節的北海道經常迎來梅雨,這都不是正常的氣候狀況。
  • 研究:氣候變化讓地球96%人口大腦發育受影響
    科學家研究稱,如果全球變暖繼續加劇,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都無法攝取足夠的ω-3脂肪酸,而這種天然脂肪酸對大腦發育十分重要。這意味著,大多數人會因為全球變暖而變笨。研究者發現,如果全球變暖繼續加劇,DHA產量的下降加上人口的增長,可能會導致全球96%的人口無法從本國出產的魚身上獲取足夠的DHA。那些魚產量較大、人口相對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如格陵蘭、挪威、智利和紐西蘭),其居民或依舊能攝入每日推薦量(100mg)的DHA。
  • 海水變暖致全球漁獲80年來減少35% 鱈魚受影響最大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一項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80年部分地區的漁獲減少15%至35%不等,鱈魚、鯡魚等多種魚類和貝類受海洋變暖影響最大。研究人員發現,氣候變化大大影響海洋生物的產量,在124種魚類的235個族群中,只有9個族群的平均生產率提高了4%,有19個魚類族群的產量比此前平均值下降8%,且多位於北歐和日本附近海域。其中,愛爾蘭附近的大西洋鱈魚受影響最大。水溫每上升1度,鱈魚的最大可持續產量將減少54%。
  • 受全球變暖影響 日本雷鳥可能在本世紀末滅絕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長野縣環境保全研究所等10日宣布,棲息在北阿爾卑斯山脈的國家特別天然紀念物日本雷鳥受全球變暖影響,有可能在本世紀末滅絕。據稱,由於作為雷鳥食物的高山植物及其築巢場所偃松的減少,適合其棲息的環境到2100年前可能基本消失。全球變暖對生物生存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十分明顯。
  • 美研究稱全球變暖擾亂高空特殊氣流加劇極端氣候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27日報導,研究人員27日表示,全球變暖擾亂了北半球一種自然的自西向東移動的強大「高空噴射氣流」,使嚴重乾旱及洪澇災害進一步加劇。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報告中指出,過去15年來,當人為氣候變遷打亂了上述噴射氣流時,加州出現了嚴重乾旱、全美和西歐熱浪及巴基斯坦致命洪患,災情全都加劇。研究主要作者、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曼恩(Michael Mann)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不只會通過一般機制帶來更極端氣候。」
  • 渤海海冰面積25年最大 專家稱受全球變暖影響
    海冰的產生會影響航運、捕撈,更重要的是,對於海上油井會產生破壞性的作用。目前,沿海養殖、海上石油平臺、港口航運、漁業鹽業等均已顯現影響。據悉,今年海冰大概將於3月中下旬終冰。關於今年的海冰現象,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副主任周波濤認為,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因為隨著全球變暖,原來的氣候規律被打破,偏離平均態越來越遠,就會導致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周波濤的說法得到了很多氣象專家的認同。
  • 氣候變暖將影響遷徙水鳥分布
    全球變暖會對野生動物產生各種影響,改變物種種群的地理分布即是其中之一。一項由來自16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過去25年來,由於歐洲冬季不斷變暖,白秋沙鴨越冬種群的分布已向歐洲的東北部轉移。
  • 研究人員預測全球變暖將影響日本吉野櫻花期
    新華網東京11月15日電(記者錢錚)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預測,如果全球變暖趨勢進一步發展,日本各地的吉野櫻(一種櫻花)花期將受到不同影響,致使40年後日本關東和九州的一些地區可能再也看不到吉野櫻綻放的美景。
  • 非洲——氣候變暖重災區
    聯合國《非洲的弱點和改進》報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及一些國際性權威研究結果均表明,非洲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佔全世界的4%,但卻在承受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惡劣影響方面卻首當其衝。非洲是本世紀受全球氣候變暖負面影響最嚴重的重災區。非洲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九千萬人處境危險。
  • 受海洋變暖等氣候因素影響,澳大堡礁珊瑚少了一半
    據英國廣播公司14日報導,澳大利亞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科學家對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的健康狀況及規模進行研究後發現,自1995年以來,受海洋變暖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大堡礁的珊瑚損失了一半以上。
  • 尼加拉瓜拒絕作出氣候變化承諾 稱全球註定變暖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外媒稱,600萬尼加拉瓜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做什麼令全球矚目的事了。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但在近日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這個中美洲國家卻突然躍上國際舞臺,成為全球首個宣布無意發布一項遏制全球變暖的全國計劃的國家。
  • 國際最新研究:氣候變暖使颶風影響或向更遠內陸擴展
    Barros Jr.和Lin Li,自然科研 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研究論文稱,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北大西洋颶風在登陸後的減弱速度較過去有所放緩。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颶風的破壞性影響今後可能會進一步向更遠的內陸地區擴展。
  • 全球變暖將影響日本吉野櫻花期
    新華社東京11月15日電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預測,如果全球變暖趨勢進一步發展,日本各地的吉野櫻(一種櫻花)花期將受到不同影響,致使40年後日本關東和九州的一些地區可能再也看不到吉野櫻綻放的美景。
  • 全球氣候變暖下的幸運兒,中國英國均上榜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世界葡萄酒版圖悄然發生了變化。NASA和哈佛的一項研究發現,溫度的上升使得法國提前採收葡萄的情況越來越頻繁。一般來說,氣候變暖有利於葡萄更快成熟,從而釀造出更高質量的葡萄酒。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紐約倫敦等城市消失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另有科學家指出,許多知名的城市,例如倫敦、紐約、東京、孟買、加爾各答(印度東北部城市)等都將從地球上消失。    據報導,許多部長、高級官員以及學術團體的負責人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 全球氣候變暖七宗"最" 不僅僅是溫度升高
    11月6日,為期12天的2006年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在肯亞召開,與會代表就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本文將從多角度歷數全球變暖帶來的各類影響,比如文化遺蹟遭破壞、冬季運動項目走向衰亡、太平洋島國面臨滅頂之災……通過以下列數的七宗「最」改變人們普遍的觀點――即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溫度。
  • 西班牙受氣候變暖影響大 被指未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中國網9月30日訊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8日報導,西班牙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在最近的三十年中,西班牙全國的平均氣溫上升約1.5度,遠高於歐洲平均值0.9度和世界平均值0.8度。27日,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中,並沒有給出各個地區的詳細數據。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國際在線報導:據紐西蘭先驅報消息,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描寫的氣候變化帶給美國的深重災難。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 美英氣候機構聯合發布報告稱全球變暖不容置疑
    本報洛杉磯7月30日電(記者管克江)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與英國氣象局7月28日聯合發表的年度報告稱,過去的50年地球在持續暖化,全球變暖不容置疑。這份題為《2009年氣候狀況》的報告綜合了全球48個國家、160個研究團體共300多名科學家提供的研究數據。
  • 海水變暖全球漁獲減少最高35% 鱈魚受損最大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一項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80年部分地區的漁獲減少15%至35%不等,鱈魚、鯡魚等多種魚類和貝類受海洋變暖影響最大。氣候變暖導致冰山融化,全球變暖也會導致浮冰減少,而浮冰和陸地是北極熊的主要活動空間與捕食地點,直接影響它們的覓食和生存,它們無論是生存還是繁殖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資料圖:受氣候變暖影響的北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