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預測全球變暖將影響日本吉野櫻花期

2020-12-19 央視網

  新華網東京11月15日電(記者錢錚)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預測,如果全球變暖趨勢進一步發展,日本各地的吉野櫻(一種櫻花)花期將受到不同影響,致使40年後日本關東和九州的一些地區可能再也看不到吉野櫻綻放的美景。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14日報導,吉野櫻花芽的生長到夏天會暫時停止,而到了冬天,花芽在5攝氏度左右的低溫下又恢復生長,到了春天隨著氣溫上升而綻放。如果沒有在寒冬的低溫環境中生長足夠的時間,吉野櫻就不能很好開花。

  日本氣象廳預測,日本氣溫到2100年將比現在升高2至3攝氏度。九州大學氣象學教授伊藤久德等研究人員以此為基礎,並考慮各地以往吉野櫻開花的日期和當時的氣溫數據,預測了2032年至2050年,以及2082年至2100年兩段時間內吉野櫻平均開花日期的變化。

  預測表明,到2050年,由於氣候溫暖,九州地區鹿兒島縣西部和種子島的吉野櫻不再開放。在關東地區的千葉縣、神奈川縣、九州地區南部、四國地區西南部等區域,吉野櫻即使開放,也會很快凋謝。到2100年,靜岡縣、長崎縣一些地方的吉野櫻也將達不到滿開程度。

  包括吉野櫻在內的櫻花開放日期的異常現在就已表現出來。根據日本氣象廳的統計,在2004年之前的50年內,日本全國平均櫻花開放的日期提前了4.2天,而九州南部等地有些年份櫻花開花比往年反而推遲,或者因為暖冬,櫻花沒有滿開就凋謝。

  吉野櫻是日本櫻花的一個重要栽培品種,在公園、學校內種植較多,作為最受歡迎的櫻花品種之一,它已被推廣到了日本全國各地。

責編:居福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將影響日本吉野櫻花期
    新華社東京11月15日電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預測,如果全球變暖趨勢進一步發展,日本各地的吉野櫻(一種櫻花)花期將受到不同影響,致使40年後日本關東和九州的一些地區可能再也看不到吉野櫻綻放的美景。
  • 韓國櫻花期預測+熱門景點
    每年的3至4月都是櫻花的開花時節,除了日本之外,其實韓國亦是不少港人前往賞櫻的熱門目的地!
  • 受全球變暖影響 日本雷鳥可能在本世紀末滅絕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長野縣環境保全研究所等10日宣布,棲息在北阿爾卑斯山脈的國家特別天然紀念物日本雷鳥受全球變暖影響,有可能在本世紀末滅絕。據稱,由於作為雷鳥食物的高山植物及其築巢場所偃松的減少,適合其棲息的環境到2100年前可能基本消失。全球變暖對生物生存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十分明顯。
  • 美研究稱全球氣候將繼續變暖 日本逾3千萬人或受影響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11月10日報導,美國某研究團體9日發表聲明稱,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暖,與工業革命之前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4攝氏度,屆時海平面將隨之上升8.9米,世界約6.27億人口的居住地區將被海水淹沒。據稱,日本約3400萬人口的居住區將受到影響,約佔日本總人口的25%。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危機或將翻倍!熱帶雨林要變稀樹草原
    據報導稱,在近日北半球多地正遭遇著一個不尋常的全球熱浪。多地氣溫甚至打破了當地的歷史記錄。這種不同尋常的大範圍熱浪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這是否是全球變暖帶來的實際變化?現在,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們提出了更令人不安的變化,溫度飆升引發的全球變暖可以極大的改變地球氣候,即便是堅持了《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增長限制在高於工業化前的水平2攝氏度的目標,地球仍然會發生大量危險的改變。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
    而該事件同時也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對世界氣候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拉姆斯多夫表示,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冰蓋體積減少。極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層覆蓋,其海面相對溫暖的空氣就會向寒冷的高空移動,影響極地大氣循環。這樣,極地冷空氣在高壓系統推動下,向北半球大陸地區進發,導致地區氣溫驟降。  全球變暖進入停滯期?
  • 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 日本團隊預測:全球氣溫升高將使酷暑日增1.8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5月23日報導,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與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的團隊22日公布預測結果稱,如果全球變暖導致世界平均氣溫上升1度,那麼日本國內最高氣溫達到35度以上的「酷暑日」出現次數將增至1.8倍。
  • (科技)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趨勢
    新華社坎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嶽東興 白旭)澳大利亞氣象局與澳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狀況」報告預測,澳大利亞將面臨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頻率增加、林火季節變長、海平面上升等趨勢。
  • 全球變暖竟造成了極寒天氣?
    從統計上說,全球變暖的一大特徵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甚至有不少科研人員認為現在的情況可以用來佐證全球變暖——  歐洲緊急應對低溫暴雪  「嚴寒、暴雪」無疑已取代歐債危機成為今冬歐洲的「主題」,有的歐洲國家正面臨著幾十年一遇的暴雪。
  • 全球變暖如不緩解日本氣溫21世紀末將上升4.5度
    原標題:全球變暖如不緩解日本氣溫21世紀末將上升4.5度 據日本共同社12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模擬演算結果稱,如果全球變暖對策在全世界毫無進展,日本的年平均氣溫將比20世紀末上升4.5度。到21世紀末,東京的氣溫將和現在位於南方的鹿兒島縣屋久島相當。
  • 研究:氣候變化讓地球96%人口大腦發育受影響
    科學家研究稱,如果全球變暖繼續加劇,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都無法攝取足夠的ω-3脂肪酸,而這種天然脂肪酸對大腦發育十分重要。這意味著,大多數人會因為全球變暖而變笨。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到2100年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如中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以及大部分非洲國家,將從DHA攝入量有富餘,變成攝入量無法達到推薦的最低值。科洛姆博與羅傑斯總結稱:「根據我們的模型,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DHA可用量在接下來的80年內減少10%—58%。」
  • 海水變暖致全球漁獲80年來減少35% 鱈魚受影響最大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一項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80年部分地區的漁獲減少15%至35%不等,鱈魚、鯡魚等多種魚類和貝類受海洋變暖影響最大。研究人員發現,氣候變化大大影響海洋生物的產量,在124種魚類的235個族群中,只有9個族群的平均生產率提高了4%,有19個魚類族群的產量比此前平均值下降8%,且多位於北歐和日本附近海域。其中,愛爾蘭附近的大西洋鱈魚受影響最大。水溫每上升1度,鱈魚的最大可持續產量將減少54%。
  • 研究表明,全球降雨增多,潮溼的氣候可能加劇全球變暖
    5月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氣候模型預測的降雨增加可能會加速熱帶土壤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通過增加人類向地球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通過比較來自這些巖心的大量沉積物樣品的放射性碳數據與已知直接來自陸地植物的有機分子樣品的放射性碳數據,研究人員能夠測量沉積物母體土壤年齡的時間變化。他們的結果表明,徑流率與土壤年齡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較早的時期與較年輕的,快速呼吸的土壤有關。而較乾燥的時期則與能夠長期儲存碳的較舊土壤聯繫在一起。
  • 研究:若全球變暖持續,將有超過30億人生活於「火熱」之中
    一項最新研究稱,若地區按照目前的速度持續變暖50年,超過30億人的生活將陷入令人類不可承受的高溫環境。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5日報導,一項4日發布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稱,如果溫室氣體按照目前的速度持續排放,到2070年,30多億人將生活在比過去6000年都要炎熱的環境中。該研究由一個包括考古學家、氣候科學家和生態學家的跨國團隊完成。
  • 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導致冰川湖數量急劇增加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 法新社巴黎8月31日發表了題為《氣候變化導致冰川湖數量急劇增加》的報導,基於衛星數據的新研究稱,30年來,全球範圍內由氣候變化導致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數量猛增了50%。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地貌學家、副教授丹·舒加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知道,並非所有冰川融水都會立即流入海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數據可以估算出究竟有多少融水被儲存在湖泊或地下水中。」他說,當地時間周一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月刊上的這一研究結果將幫助科學家和政府確定這些通常不穩定的湖泊下遊的群體可能面臨的危險。
  • 研究稱未來數十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將明顯升級
    信息 研究稱未來數十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將明顯升級 2016(NCAR)最新研究表明,長期以來科學家對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評估並不準確,皮納圖博火山噴發掩蓋了氣候變暖對海平面變化的影響,而未來1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將明顯加快。
  • 日本北海道小島消失?除了海平面上升,氣候變暖還會帶來什麼?
    近日,日本確認北海道小島消失,目前只剩下淺灘。許多人推測,小島消失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有關。除了海平面上升,氣候變暖還會帶來什麼危害?後來,所有做數值模式預測未來颱風變化的機構和人員,都開始考慮我們提出的機制,把颱風和海洋的相互作用看成是預測颱風發展趨勢必不可少的因素。很多人都以為做全球變暖的研究就是拿一個數值模式甚至自己造一個數值模式去算,出來的結果五花八門,什麼說法都有,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關於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模型是正確的30年前
    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在30年前,氣候變化模型在預測未來全球變暖方面也做得相當不錯。以前,氣候變化否認者曾使用模型不一致之處來質疑溫室氣體排放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係。科學家說,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應該有助於解決公眾對過去氣候模擬工作表現的困惑。」
  • 全球氣溫節節升,為何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
    日本名古屋氣溫突破40度,創1890年來最高;重慶全市7月平均氣溫成為1951年來最高;……每次到熱die的時候,人們都不禁聯想到一個詞:全球變暖。然而,全球變暖的說法正被質疑。近年的某些觀測結果與全球變暖的預測矛盾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論調:人類活動影響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發展最大的威脅。然而,目前的某些事實與幾年前的預測背道而馳。